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预防自然灾害?

首页

怎样预防自然灾害?

洪水或泥石流,校本课要用。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14 01:43:59
  •   第五节 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右图就是一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坏的照片。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它常发生在山区小溪沟,是一种饱含大量沙石泥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山地环境恶化的产物。我国是个多山地国家,山地面积广阔,又处于多季风气候区,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复杂,从而具备了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为此,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泥石流的研究工作,力争能够具体指导我国泥石流防治工作迈入当代科学的轨道,在防治泥石流实践中,能使之变害为利,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

    第八节 洪涝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我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和防治对策尤为重要。
      
    洪涝的成因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的类型
    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的特点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
      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洪涝的防治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去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而今,一场毫无预警的地震,更是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我们的防备是如此的无济于事,尤其是面对少有的南方冰雪极端气候和如此强大的地震。
    那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这些突发性事件,我们首先不能慌乱,要竭力保持镇静,明白自己的处境。
      然后,果断做出决定,尽量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安全,必要时要有所放弃。要让自己尽快了解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应性调整。
    同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袭,社会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贡献。“人人奉献,众志成城”,这样既能保小我,又利大我。
      概括成功的经验,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十个字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5.报:即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 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号召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和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保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相信随着国家减灾体制的健全,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每个成员的努力,一定会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关心人们的政府,我们赶上了一个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的网络时代,两者相得益彰,给灾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带来了上下一心的及时救助,也增强了灾区人民抵御天灾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自然灾害,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只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都有信心、有能力去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办法、有力量去克服,我们一定可以并最终取得抗击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最后胜利!。
      

    张***

    2018-09-14 01:43: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