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产科

血糖低,影响胎儿吗?

血糖低影响胎儿吗?
x*** | 2019-03-10 15:54:17

好评回答

2019-03-10 16:52:48
黄*** |2019-03-10 16:52:48 76 20 评论
当孕妇血糖水平太低(低于50mg/dl或2.8mmol/L)或下降太快,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症。 

  此类情况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或因妊娠剧吐进食不足的孕妇。有些患者血糖并没有低于50 mg/dl,但是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称为低血糖反应。由于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一般出现得非常快,可能导致昏迷、死胎等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辨认什么是低血糖反应非常重要。您可能只会出现下列症状的1个或2个。头晕、头痛...

查看全部>>

当孕妇血糖水平太低(低于50mg/dl或2.8mmol/L)或下降太快,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症。 

  此类情况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或因妊娠剧吐进食不足的孕妇。有些患者血糖并没有低于50 mg/dl,但是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称为低血糖反应。由于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一般出现得非常快,可能导致昏迷、死胎等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辨认什么是低血糖反应非常重要。您可能只会出现下列症状的1个或2个。头晕、头痛、心慌、手抖、过度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打冷战、行为改变或异常(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口唇麻木、针刺感、全身乏力、视物模糊、严重者可能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昏睡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这些症状均表明您的血糖水平可能过低。 

  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或注射时间错误、饮食量不足或未按时进餐、运动量增加而未及时调整饮食或胰岛素用量、空腹过多饮酒等。严重的低血糖昏迷若不给予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患者大脑严重损伤,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时该立即吃"糖"以增加血糖水平,只要能够快速吸收,吃任何形式的精制糖如可乐、果汁、糖果、口服葡萄糖片都可以。如果低血糖反应重者,还需要在纠正低血糖后再增加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量,如馒头或面包25克或水果1个。对于注射长效胰岛素者,为防止低血糖反复出现,还可以加食牛奶或鸡蛋等消化吸收较慢的蛋白质食品。对神志不十分清楚,尚有吞咽能力者可将白糖或葡萄糖放入其口颊和牙齿之间,使之溶化后咽下。如果10分钟内仍然无改善,应立即送医院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促使血糖上升。如果已经纠正了低血糖,还要在下一餐前吃一点儿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点心或水果、牛奶等,可以预防血糖再度掉至最低点。 

  对于孕妇来说,低血糖重在预防。应确保每餐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按时进餐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是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最有效方式。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9-03-10 16:24:03
  • 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证胎儿健康发育的基础,如果在怀孕前的较长时间(3个月以上)以及怀孕期间能严格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那么糖尿病对胎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出生的婴儿决不会因为你是糖尿病就也是糖尿病,同时,也不大可能发展成1型糖尿病。因为有调查提示这部分婴儿在30岁以前发生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仅有4...

    查看全部>>

    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证胎儿健康发育的基础,如果在怀孕前的较长时间(3个月以上)以及怀孕期间能严格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那么糖尿病对胎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出生的婴儿决不会因为你是糖尿病就也是糖尿病,同时,也不大可能发展成1型糖尿病。因为有调查提示这部分婴儿在30岁以前发生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仅有4%,而96%的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今后不会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对妊娠母亲的影响
    
    
    
      糖尿病妇女妊娠时较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下列异常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和及时防治,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时,往往需要您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度过难关。
    
    
      * 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
    
      * 容易出现妊娠子痫
    
      * 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和肾脏问题。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的各种生理、激素改变将对已有的糖尿病现状及治疗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 胰岛素用量可能每周,甚至每天都会改变。因此需要随时监测血糖,及时请教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眼底出血。所以妊娠之前要进行眼底检查,看是否已经存在视网膜病变。
    
      * 如果已有糖尿病肾病,妊娠会使尿蛋白排出量更进一步增多。
    
    
    
      妊娠之初
    
    
    
      * 避孕:在血糖控制良好之前应该采取避孕措施,待血糖控制良好三个月后,再考虑准备怀孕。这样可减少婴儿出现异常的可能性。
    
      * 叶酸:在妊娠前4周到妊娠12周口服叶酸5mg/天,可减少胎儿发生先天畸形的可能性。
    
      * 戒烟酒:糖尿病容易引起血管损害,吸烟加重血管损害,同时吸烟还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怀孕时禁止吸烟。同样妊娠期间要避免饮酒。
    
      * 检查:怀孕前或怀孕初期到医院对糖尿病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 
    
    
    
      妊娠中仔细控制糖尿病
    
    
    
      血糖控制目标:
    
      * 正常人妊娠时,血糖常常会低于正常水平。
    
      * 糖尿病人在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水平要比妊娠前低。
    
      * 血糖通常在4~7mmol/L水平。
    
      * 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
    
      * 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妊娠人体内分泌激素发生很大变化,血糖容易波动,因此胰岛素的使用也需相应变动。
    
      * 大部分孕妇需每天3次以上胰岛素注射才能较好控制血糖。
    
      * 妊娠期间胰岛素用量常常会逐渐增加,增加多少各人不同。
    
      * 需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胰岛素对胎儿无害,而高血糖对胎儿有害。
    
    
    
      监测:
    
      * 妊娠需要比平时更严密的监测血糖。
    
      * 每天4次~8次监测不等。根据病情而定。
    
      * 注意监测餐后血糖,更有意义判断对婴儿的影响。
    
      * 监测午夜和睡前血糖,可防止低血糖。
    
      * 检测尿酮体:在血糖高于12mmol/L或生病时。
    
      * 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每2~3月一次。
    
      * 超声检查:糖尿病妊娠的胎儿容易过大或过小,超声检查能较好的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常常在18周、28周、32周和36周时进行。
    
    
    
      胎动:妊娠25周左右开始出现胎动,此时你需要记录每天的胎动情况。如果发生下列情况需及时就医。
    
      * 每天胎动少于10次。
    
      * 往常的胎动方式发生异常改变。 
    
    
      
    
      妊娠后期
    
      
    
    
      分娩:
    
      * 糖尿病患者妊娠时间不要超过40周。
    
      * 妊娠38周就应该考虑终止妊娠了。
    
      * 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1. 血糖控制不好。
    
      2. 巨大胎儿。
    
      3. 其它内科或产科异常问题。
    
      * 糖尿病人可以正常分娩顺产,但出现分娩问题的可能性比正常产妇大。
    
      * 加强分娩期间的血糖监测。 
    
    
    
      分娩之后
    
    
    
      * 产妇胰岛素用量会明显减少。
    
      * 检测婴儿血糖(从足跟取血),这并不是因为担心婴儿会得糖尿病。而是产后1天婴儿容易出现低血糖。如果婴儿血糖低,可给婴儿喂含糖的配方奶。
    
      * 母乳喂养的产妇,其胰岛素需要量还会进一步减少,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 回家之后仍然要时常去医院复诊,有问题及时与你的医生联系。
    
    
    李*** | 2019-03-10 16:24:03 75 23 评论
    0/300
  • 2019-03-10 16:00:26
  • 会影响宝宝的,可能会造成宝宝的营养不良,或血糖低,以及其他种种状况。
    
    试试看每天早上空腹吃一根香蕉吧,回使你的血糖水平提高的!
    林*** | 2019-03-10 16:00:26 55 2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产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