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在班会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页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在班会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怎样在班会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24 09:31:24
  •   怎样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已经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话题。在班会课中,许多班主任也有意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会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当突出以下三点。
    一、关注需要班会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课,也不同于普通 的班会课。
      因此,是否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就成为班会课成败的关键。1。解决心理困扰学生在不同的学段都有自己的困惑,心中常会有那道“跨不过去的坎”。 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当他们面临从幼儿园到上学的巨变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 适。这时,小学的班主任应开展“我是小学生啦”的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 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生活,从而感受学习知识 的乐趣。
      这种困惑更有可能出现在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如对初中生来说,青春期 的生理、心理的剧烈变化是他们生活中极具影响的内容,我们应以“青春期 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为内容,引导他们接受和适应变化。毕业班的学生面临 升学压力,总担心考不好,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
      如果 班主任能够针对学生的惧考心理,循循善诱,巧加疏导,就能使学生在考试中 克服惧考心理、战胜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课就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 的困惑,让学生知道这些困惑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坦然对待。2。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班会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而是培养学 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班会课上通过讨论、交 流、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生活问题以及学习 问题的方法。班主任应以教育为先,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多种多样的班级活 动中去。例如,初三的学生可能是所有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没有高 三学生自觉自律的较为成熟的心智,也没有小学六年级学生“无知者无畏” 的放松心态。
      班主任在初三一开学时就应以“培养好情绪”或“放松与冥想” 为题,邀请专家做讲座或已毕业的学生作交流,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帮助 学生找到合理的目标定位,增强自我同一性,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迎 接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二、重在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指导学生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和自我 调节。
      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建立在自我监控的基础上,所以学生首先要学会心理 自我监控。心理自我监控贯穿于人的一生,很多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使用 各种方法对自己进行心理监控。对于自觉性、自律性、成熟度都不髙的中小学 生来说,班主任通过引导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对 刚步入重点高中的新生来说,心理自我监控就是重新给自己定位。班主任可以 以“接纳我自己”、“重新定好位”等为题,对学生在“髙手如林”的新的竞 争环境中如何做出适当的自我评估以及自我期待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充分了 解,一旦偏离了这个要求,就会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样,每升入 新的年级,总有学生对新年级充满憧憬。
      但当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差距 时,学生往往会对自我、对周围产生怀疑,对信念产生动摇,对未来产生迷 惑。这时,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化解这种怀疑、动摇以及迷 惑,召开“直面现实”、“不必过于完美”等主题班会。有了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并不一定就能化解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心理危 机,班主任还应在班会课中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调节方法。
      班会课上可 用的心理疏导方式有很多种,如在高二年级即将开始选课时,可以开展“做 最好的自己”或“适合才是最好”等主题班会;针对高三学生在第一次模考中成绩不太理想的现状,班主任可以开设“自信+坚持=成功”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以较好的状态投入下一轮考试中;对于处于豆蔻年华的 初二学生,可就“友好待异性”、“不摘青涩果”等为题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 育,促进初中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
      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应给学生提供切实可 行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让他们多了解自己;在集 体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多给自己积极暗示;合理发泄情绪等。 三、加强体验感受心理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在班会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 导活动,要注意让学生体验感受,常用的方法有游戏活动和心理测试两种。
      游戏活动是学生最乐于参加的。在班会课上将自己的理想写下来贴到 “心愿树”上,可以适度地宣泄暂时的压力;参加“夸夸我的好老师”活动, 可以协调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帮助学生走近老师;参加“增强自信心”的游 戏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任课老师也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将使 很多学生认“平时不一样”的老师,也让老师看到学生的不同侧面,增进 师生情感。
      实践证明,游戏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有效手段。同样,心理测试也很受学生欢迎。通过心理测试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 己,从而改进与提高。例如,对中学起始年级可在新学段的班会课上做“认 识我,走近你”的心理测试,以此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并让同学也互相了 解;对高三第二学期众多学生中出现的焦躁与压力,可以开展“现状与迷惘” 团体心理测试与辅导。
      最后,班主任不同于专职的心理医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班会课也不同 于一般的心理门诊。班主任必须在实践加强学习,践行教师“不仅是人类文 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这一至理名言。

    M***

    2018-02-24 09:31: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