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会计准则(优选17篇)

会计准则(优选17篇)

遗*** 23-02-28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1)

1、妥善保管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

2、正确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准确录入金蝶K3系统,K3系统中的资金状况与银行账户资金保持一致,要求日清日结。并编制资金进出日报表;

3、负责K3系统中销售发货单的审核,开票,核销工作。确保系统中客户信息的准确性。且及时、准确的与客户核对账目信息;

4、负责记账凭证的装订;保存、归档财务相关资料;

5、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财务相关工作。


会计准则(2)

1、审查各种报销或支出的原始凭证,要根据原始凭证,记好现金和银行帐。

2、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定额,保持现金实存与现金帐面一致;

3、负责到银行办理经费领取手续,支付和结算工作;

4、负责支票管理;

5、每日审核业务订单,月初业务报表的汇总整理;

6、每月业务及银行流水的账务处理;

7、负责薪资发放工作;

8、主管领导安排其他相关工作。


会计准则(3)

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会计改革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讨论,随着改革的深入,要求更全面、更明确地回答这些尚问题。

—、财务、会计、税收:处理企业、国家以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切合点

要说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

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出发,他们可视为处理企业、国家和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三个切合点。改革开放之前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于将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后,这个结论也同样是成立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三者也就有不同的结合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经济成份是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方式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也采取了类似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方式。就分配体制来说,国家为社会总产品分配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对社会总产品的统,分配,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从而实现社会再生产。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人、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成为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财务制度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制度则是按照复式记帐要求,根据财务制度和税法所规定的分配标准规范企业的会计科目、报告格式以及反映和核算内容。这时的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薄记

制度。

实践证明,以上分配制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定位,弊病甚多。主要表现在:第一,分配权力高度集中。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以及发展基金的分配比例都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大到基建项目,小到更新改造,乃至职工福利设施,都是政府部门决定的。第二,分配过程缺乏制约。社会总产品有多少用于补偿基金,有多少用于消费基金,又有多少用于发展基金,服务于国家计划和预算,而没有考虑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计划和平衡预算的需要,可以调整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可以推迟确认损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运行机制。在这种体制中,只有纵向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看不到相互制衡。

由于分配权力集中,又缺乏内部制衡,导致分配比例失调,突出表现是补偿和消费大量欠帐,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欠帐,职工福利欠帐,环境治理欠帐,等等。这些隐患现在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在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之间进行分配。这一结论适用于各种社会和各种体制。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分配,由那个主体进行分配,在那些层次进行分配,根据什么进行分配。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在于,社会总产品是在国家层次上进行分配的,企业并不是分配主体。换句话说,社会资金实行的是宏观循环,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根据国家计划进而通过财务制度进行分配的。改革的方向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承认企业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在企业层次上进行分配,按照资本运动规律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核算。

企业资本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投入,形成资本存量,然后经过生产经营过程实现资本的增值,对资本增值进行分配,形成新的存量,进而实现新的循环。从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地找到界定财务,会计和税收的各自作用空间,并且能够找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问题的症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是按资本运行规律组织社会再生产,社会总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的界定取决于财务制度,服务于国家计划和年度预算,最终表现为存量与增量界限的`混淆,导致分

配关系和分配比例的扭曲,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的深刻背景。

一般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这个结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会计的深刻意义还在于,通过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它划定了资本存量和增量的界限,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存量的界限,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增量的界限,这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贯串于会计循环的全过程,是会计职业的崇高追求所在,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


会计准则(4)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尽管有关股票期权问题的内部表决被迫推迟,但他们仍对上市公司从2005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充满信心。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利弗·德雷维斯称,由于“技术原因”,有关股票期权协议的表决时间将推迟至12月20日。德雷维斯认为,2005年1月1日这个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好在25个成员国中的7000多家上市公司有望按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股票期权是企业授予员工的一种在特定时间段以某一个固定价格买进公司股票的权利,曾被视为美国新经济崛起的奥秘之一。

2001年安然公司财务丑闻爆发后,股票期权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公司高管拥有大量公司股票期权,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谋求私利。

据报道,美国准备放弃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转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于3月31日提出提案,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将今年12月15日以后派发的`期权按照“合适的价格”计入财务报表的费用项下,并将提案交由有关各方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公开讨论 会计


会计准则(5)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的小企业是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同时微型企业可以参照执行。具体指:

行业

小型微型企业划型标准

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

划型关系

农、林、牧、渔业

500万及以下

工业(制造业等)

3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建筑业

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下

6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批发业

20人及以下

5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零售业

50人及以下

5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交通运输业

300人及以下

3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仓储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邮政业

3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住宿业

1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餐饮业

1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信息传输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房地产开发经营

资产总额:5000万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物业管理

3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0人及以下

资产总额:8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其他未列明行业

100人及以下

行业

小型微型企业划型标准

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

划型关系

农、林、牧、渔业

500万及以下

工业(制造业等)

3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建筑业

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下

6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批发业

20人及以下

5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零售业

50人及以下

5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交通运输业

300人及以下

3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仓储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邮政业

3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住宿业

1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餐饮业

100人及以下

2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信息传输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房地产开发经营

资产总额:5000万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物业管理

300人及以下

1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0人及以下

资产总额:8000万及以下

两者同时满足

其他未列明行业

100人及以下

但是,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有三类小企业排除在外:

·??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会计准则(6)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在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与国际市场相比,本土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结合笔者研究,针对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对策。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尽管部分企业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企业经济发展、财务管理过程的=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因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发展进程缓慢等原因,导致其自身理论体系无法发挥其作用;还有一部分企业固守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探索、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因此使得理财管理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没有受到企业管理阶层重视

许多建筑企业管理阶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概念淡薄。对于财务管理,特别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影响作用,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从而没有建设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管理会计员工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部门,因此在部分家族性质企业,管理阶层在员工工作分配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这类工作交付于自身亲友。仅重视员工血缘关系而忽视其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员工专业能力较差,很难从管理角度对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许多企业受制于自身陈旧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

因为陈旧的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存在现金管理漏洞,容易造成资金匮乏、闲置。同时,由于存货控制能力有限,对资金的流通造成影响,出现资金回收困难,账款周转滞涩等问题。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服务对象区别

通常来说,财务会计需要将外界各方面的有关信息提供给企业,因此被称为“外部会计”;与之相对,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则是帮助企业满足内部所需管理要求,即“内部会计”。

(二)内容和责任的区别

财务会计是报账型会计,为企业提供解释信息和历史信息服务。在报告中仅需反映建筑企业在过去某时间段的业务侧重点即可;同时向企业提供的正式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提交的报告中的所有资料信息需负法律责任。

管理会计是经营性会计,负责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在报告中需体现出:对现在的掌控力度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的规划;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仅在企业内部管理阶层中使用,一般不对外公开,不属于正式报告,因此不对其负法律责任。

(三)核算对象、方法和要求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通常为企业本身服务,同时财务会计需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对自身进行约束,从而确保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一致性、可比性的相关财务信息。同时因为核算对象所具备的`确定性,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资料中的数字计算需具有严格的精确性。

管理会计则不对核算对象作具体约束,通常在企业中的任意部门乃至生产经营过程,都可作为管理会计核算对象。且管理会计不完全受限于会计准则和统一制度,管理者可根据需求,灵活的将预测学、信息理论、行为科学和目标管理原则等现在管理理论,运用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也正是因为这种弹性准则,和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不可预测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仅作为,决策的近似参考值。

(四)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区别

财务会计,因为需要保证计量、传输财务信息的精准性,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员工仅有操作能力强,工作细致认真等要求。

管理会计则不同于财务会计,它在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通常关系重大,需要考虑较多因素,并且工作没有规律、工作内容种类繁多,且可遵循的经验相对较少。因为这些原因,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具有更高要求: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面对突发事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且能合理的分析、妥善的处理问题等。

三、通过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来促进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从财务管理方面入手,以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理念,结合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需求,对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实务加以重视,进而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寻找企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如何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

1.建立相关学科体系培训

管理会计学的体系因其缺乏权威性和有用性,目前还并不完善。因此进行在规范、指导工作时,可能会对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完整且能适应中国目前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是目前建筑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完善成本性态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的内容标准,以及与成本等相关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来加强会计制度的完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联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评估标准,构建更为完善、丰富且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会计理论。

2.加强对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

目前,我国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了相互脱节的情况:理论界引进了许多源自国外的计算公式、数学模型,却因为没有切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原因,极大增加了实务界员工掌握、运用的难度;同时,在建筑企业中总结出的相关实际经验,却因为实务人员不具备其相关的工作能力等原因,很难被系统的总结,以便他人借鉴。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做出调整,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结合,在工作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妥善整理,从而让更多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率。

(二)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想要保障企业的安全,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使得企业具备活力。而引入管理会计学,可以保障企业对现代管理体系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对新观念的吸收。企业凭借不同的分析手法,对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做出适时、恰当的分析,并以此来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并且保证了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经济实力。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活动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预测,是企业经营管理阶层,对于企业全面发展所需资金进行把握的有效途径。它减少了企业财务矛盾,以这种方式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大大加强了企业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中国的建筑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财务管理没有受到企业管理阶层重视、员工专业能力不足、企业受制于陈旧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及先进科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建筑行业管理阶层,应当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并建立相关学科体系培训及专业管理机构,对成功案例加以研究、借鉴,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营者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不断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以此更好的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


会计准则(7)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中学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新会计准则环境下中学财务管理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国家财政部于20xx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是继 2012 年会计准则修订后又一次大规模修订。将新老会计准则对比后可以发现,会计准则在基本思想与具体操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动,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中学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变动。

一、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发展的主要表现。该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突破了传统会计标准在制定上需要所有行业及所有制互相分开的做法,将会计制度作为前提,以强调会计信息生成为主,具有更强可比性;第二,会计信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

新会计准则通过三方面的保护,体现了会计信息以真实性为核心不动摇的决心。同时将市场因素的变化作为资产价值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将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惯例进行接轨,推动了二者协调发展。以"重实质,轻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准则,在核算负债、完善财务报告、资产计划以及确认收入等方面保持与国际会计管理的一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国家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无论新会计准则怎么变化,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产生了一定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学校财务工作相关要求。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全面的工作。

因此,中学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引导方针,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

二、新会计准则对中学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中学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要求

我国传统会计准则体系内容具有一定片面性,其核心重点集中在工商企业准则方面。新的会计准则在原有准则基础之上,将覆盖领域扩大到金融、保险、农业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覆盖了各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填补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业务处理规定的部分空白。当前看来,大部分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来自于自学,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与专业培训,对新兴知识区域存在许多盲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理解方面与解读方面的错误,不利于中学财务管理者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中学财务管理人员道德要求

会计方法与政策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在真实性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会计职业特征所体现的执业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都可以称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工作所处位置较其他职业而言十分特殊,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显得比较敏感,因此,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也比较高。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业务处理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精神、极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会计人员要适应新会计准则提出的性要求,必须做到两个方面的进步:第一,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国家制定相关制度的中心思想与现实意义,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保证一颗公平心;第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与职业精神的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三)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后续学习能力要求

新会计准则与国家财务报告准则有着一定的共通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是以国家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来不断提升自己,时刻学习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不断加深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是必然的趋势,该形式下的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事业工作人员将终身学习作为必须遵守的.一项准则而贯彻始终。

三、新会计准则视角下中学财务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中学财务人员的培训。

我国中学财务人员大部分都是自学新知识,一般情况下会存在知识面较窄等问题。学校方面需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解决措施。

中学应该对教育、财政会计部门主管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具体方法为:当地财政部门或教育中心与中学达成组织协议,定期或不定期在中学举办会计知识讲座,主讲人可以是专业讲师或者工龄较长的老会计师。学校方面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讲座,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会计人员与讲师之间的交流,获取前辈经验,帮助会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与操作水平。相关部门可以将新会计准则相关知识培训作为会计职称评定的一项考核指标,上推动更多人来学习新会计准则,提高整体素质。

(二)树立财务人员正确职业道德观

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将诚信与技能融于一体。真实、诚信、不弄虚、不做假是支撑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一旦会计人员思想产生动摇,那么这些基础便会支离破碎,会计行业也将不复存在。因此,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工作中,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决抵制违反乱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的公正与公平。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预防隐性资产流失

针对中学固定资产制定详细的报废、采购、计划制度,加强管理。学校方面应按照计划需求购置固定资产,杜绝盲目购买现象的发生。遵循公正公开原则,保证供应的同时按需购买。资产购置完毕后,固定资产管理权应交予财务部门,并建立相应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责任人可通过账本记录形式,管理固定资产。必要情况下,可以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一名监管专员,定期对账务进行清查与控制,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保证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负责人,该负责人在肩负任务的同时还应承担岗位责任。此种责任制度下,财务工作定能有序进行。

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中学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应直面挑战,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建设、道德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摒弃传统会计人员培养模式,运用创新理念,为学校培养出卓越的会计人员提供保障。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财务人员道德水平,推动中学财务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姚雪梅.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经贸,20xx,(8):222-222.

[2]檀朝良.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183-184.


会计准则(8)

市场的深入,一方面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应能够随着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善于管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等,使财务状况发生困难,表现为产品滞销、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产品开发滞后等,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或出现亏损,现金流转不畅,出现暂时性的资金短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这使得债务纠纷屡见不鲜。虽然按我国的,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达成正式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了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即债务重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近年,我国不少企业遇到债务重组,但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制定发布债务重组准则,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显得十分迫切。1995年财政部决定立项制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于1997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多次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在1998年6月制定完成并对外公布。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分为引言、正文和附则三部分。其中引言部分提出了准则规范的范围以及债务重组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即如何确认和计量债务重组形成的损益。正文部分包括定义、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披露五个段落。附则说明了准则的解释权归属和生效日期。

二、比较

我国的债务重组准则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对应《财务会计原则公告第15号—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4号—债权人对借款减的会计处理》(下称第15号公告和第114号公告)。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涉及债务重组的是《会计准则指南第11号—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下称第11号指南)。在会计准则中对应的是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13号—财务困难债务重组之会计处理准则(下称台湾准则)。

(一)关于定义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其中,让步的涵义为: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这里所指金额是总金额的概念,而非现值概念。美国第15号公告中债务重组的概念与我国准则中定义基本相同,存在的差别仅在于其引入现值来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澳大利亚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比我国准则中定义的外延要大。不仅涉及到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还涉及到其他情况下的债务重组。中国台湾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也与我国具体准则中的定义大致相同,存在的差别仅在于其引入现值计算来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

广义上讲,所有涉及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或时间)都应视为债务重组,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还包括债务人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我国具体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了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我国具体准则的范围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根据现有会计规范就能够解决,不需要另立新准则予以规范。

(2)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

(3)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有的并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比如,债权人未作出让步,即使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也不需要用新准则来规范。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之所以在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时没有采用现值计算,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1)成本——权益原则。

(2)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能力。目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作经济决策没有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采用现值对会计核算和审计验证带来诸多困难。

(二)关于债务重组方式

我国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债务重组方式为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债务转资本;

(3)修改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在内的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

(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美国准则与我国准则所包括的重组方式相比,唯一的差别在于:在第15号公告的框架下,修改债务条件后,可能出现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不管是否含或有支出)大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而在我国准则的框架下,这种情况是不作为债务重组处理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与我国准则所包括的债务重组相比,第11号指南所包括的重组方式有些特别,比如,用新债偿旧债,也算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而在我国准则中认为不是。台湾准则的差别类同美国第15号公告在重组方式方面与我国准则的差别。

(三)关于债务人转让资产给债权人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规定在此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应作如下会计处理:(1)转让的资产为现金时,转让的现金与重组非现金资产时,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与其本身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美国公认会计准与中国台湾准则的规定与我国具体准则的规定一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规定与我国准则规定大致相同,但由于债务人用以偿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比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还要高,因而可能出现重组损失的情况;再者,债务人用以清偿的金额可以是按现值计算确定的,也可以不是,这也会使第11号指南下所得出债务重组损益与我国具体准则框架下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可比。

对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以及中国台湾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与我国具体准则中的规定一致。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会计处理规定。

(四)关于债务转为资本

在此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对于债务人的处理,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规定如下:(1)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其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2)债务人为其他时,其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设计的(其他企业可以参照使用),因而未考虑我国具体准则所指的“其他企业”情况。除此之外,美国第15号公告的规定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一致。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美国第15号公告的规定一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则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会计处理。

关于债权人的账务处理,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及中国台湾会计准则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未涉及这方面的会计处理规定。

(五)关于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

对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不涉及或有支出),我国具体准则中规定: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中,由于其对让步的判断与我国准则有些不同,因而第15号公告还涉及到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大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情况(但将来应付金额的折现值比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小)。此外,第15号公告的规定与我国准则的规定一致。中国台湾准则与美国准则规定一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1号指南规定,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应视作新债,新债接公允价值入账,也就意味着,内含在新债务中的实际利率为当前风险调整利率;同时也说明,债务的剩余期间内的利息费用应以内含在新债务中的利率来确定,新债务的账面价值始终应等于从这个利率对剩余现金流量实现后的值。由此可以发现,第11号指南与我国准则的主要区别在于:

(1)修改条件后的债务视作新的一项债务,并以公允价值入账;

(2)将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大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这种情况也视作债务重组。

对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不涉及或有收益,)我中准则规定将重组债权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重组损失。美国准则中,第114号公告的规定已取代了第15号公告的规定,核心的变化在于债权人要用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原则处理重组债权。中国台湾准则中,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人将来应收金额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的情况也作为债务重组事项,并要求在债务的剩余期限内利息时采用实际利率法。

对于涉及或有支出的债务人的会计处理,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作如下规定:或有支出应计入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以确定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的或有支出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如或有支出没有发生,则应于债务结清时确认为当期重组收益。美国第15号公告规定比较复杂。

(1)含或有支出后将来应付金额仍小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时,其处理法与我国准则相同。

(2)如果不含或有支出时小于、含了之后却大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应保持不变,在以后计算所有效利率时或有支出应予除外,且实际发生的或有支出在不含或有支出的将来应付金额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内时,应作为债务的偿还处理,不能作为利息费用处理,只有超过该差额的部分才能确认为利息费用。这种情况在我国准则的框架下是不作为债务重组处理的,中国台湾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美国第15号规定一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会计处理规定。

对于涉及或有收益的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我国准则中规定以确定债务重组损失时,或有收益不计入将来应收金额。实际发生的或有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这个,美国第114号公告的规定已取代第15号公告的规定,核心的变化在于债权人要用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原则处理重组债权。中国台湾准则的规定比较复杂:在计算有效利率或重组债权损失时,原则上不考虑或有收益。或有收益于实现时确认为当期的利息收入。但是,如果在重组日该或有收益重现的可能性权大,且金额可以合理估计,则可以将该或有收益包括在将来应收金额总额中以计算债务重组损失。如因此而减少本应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则在该减少范围内的或有收益实现时,应冲减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余额,不作利息收入,超过部发才作利息收入。澳大利亚会计准则没有涉及或有收益的会计处理规定。

(六)关于披露

对于债务人的披露,我国具体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如下有关债务重组的:

(1)债务重组方式;

(2)债务重组收益总额;

(3)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额;

(4)或有支出。如果债务重组收益金额重大,则对于上市公司,其应作为非常项目在附表中披露;而对于其他企业只在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美国第15号公告还要求债务人披露如下内容:债务重组收益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与加权平均普通股总数之比。台湾准则与美国第15号公告的规定类似。澳大利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要求。


会计准则(9)

一、新会计准则所得税计量基础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所得税的计量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 所有收进和用度的确认均以现金流进和现金流出为标准, 即只有收到现金的收进才能确以为实现的收进, 只有付出现金的用度才能确以为实际发生的用度。国家征收所得税的目的是公平征税, 而且税法夸大“有支付能力”原则。所以, 税法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这种计量基础尽管不能将收进与用度恰当地配比起来, 但在会计和治理上较权责发生制简便而客观。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 所有收进和用度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己经发生为标准, 即一项收进只有当期享有了该项收进的权利才能确以为实现的收进,一项用度只有当期承担该项用度的责任才能确以为实际发生的用度。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所以, 从净收益的计量及其结果来看, 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较之收付实现制会计提供的净收益信息更为公平而公道。

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的是全面分摊法

(一)部分分摊法

部分分摊法是指仅对一次性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作跨期所得税分摊, 而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则不作跨期分摊。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来说, 当旧的差异转回时, 又有新的暂时性差异发生将其转回, 而使原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永远不需要支付或不可抵减, 会计确认以后不能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是毫无意义的, 故可以不作跨期摊配。主张部分分摊法的人以为, 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负债是一种远远无期的负债, 通常不会产生现金流出, 不需要跨期分摊。因此, 采用部分分摊法时, 只对那些预期在将来能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全面分摊法

全面分摊法是指对所有的暂时性差异无论是否重复发生都要作跨期分摊, 以反映他们对所得税的全部影响过程。主张全面分摊法者以为, 根据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可知, 既然它是暂时性的就不会是永久性的, 每一种暂时性差异总是要转回的, 这是由持续经营的假设决定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用度( 或收益) , 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这正是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全面分摊法的体现。

三、可抵扣的亏损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准则规定: 企业对按税法规定能够结转后期的可抵扣的亏损, 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于抵扣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定, 假如不能,企业不应确以为所得税资产。

另外,新会计准则中还有以下几种变化。

(一)减值确认的变化,旧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对“递延税款”账户借项计提减值预备。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计提减值预备。现行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假如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二)企业亏损处理的变化,经营亏损的处理由前溯和后转两种方法。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后转。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可以接转以后期间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即以后结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称之为当期确认法。按照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有足够的利润来抵扣进行判定,假如不能取得足够的利润来抵扣亏损,则不应当确认。

(三)报表附注表露的变化,旧会计准则只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中表露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表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所得税用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会计利润的关系说明等等。固然表露的内容更加具体,加大会计工作量。但是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四)所得税项目列报和表露的变化,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清楚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更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旧准则规定损益项目仅包括企业本期所得税用度,具体是在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下设置“减:所得税”项目,以反映企业本期所得税用度;而新准则规定,损益类科目不仅包括企业当期所得税用度,还包括递延所得税用度。新准则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所得税用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计进权益项目相关确当期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等项目单独表露,内容方面的列报和表露,新准则更详尽、完整、规范。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取向、新的企业所得税制的基本框架应该是: 同一的纳税义务人,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同一的税率, 推进所得税制的国际化;同一的税基, 实施中心与地方同源共享的分税方式, 解决好企业所得税的隶属关系题目。因此企业所得税的题目要从理论上加以明确, 以保证企业所得税的顺利实施; 要进行考虑, 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 建立透明的信息表露机制, 增加企业所得税的透明度通过会计和税法的规范处理和监视, 才能使我国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往。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

[2]盖地: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5,3


会计准则(10)

一、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与会计准则制定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性、“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即市场力量不能生产从整个社会而言的“适当”数量、质量的信息,不能使会计信息的生产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主要源于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如果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在市场力量的激励下,经理人员将使信息生产符合对公司而言的会计信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却使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因此必然要求政府或相关主体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进行干预,即制定出公认的会计准则来弥补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缺陷,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正如Lev(1988)所认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政策的公平性是其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而有效性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因此会计政策只有做到公平、有效才能促进市场繁荣。

二、会计准则的效率性

1.会计准则效率性的理论基础——公众利益理论

强调会计准则的效率是以公众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公众利益理论下的会计准则制定被认为是公众对纠正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需求所产生的,是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此理论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被假定为大公无私的“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只要存在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就会采取行动,维护公众利益并防止低效率资源配置现象的发生,力求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公众利益为目标进行会计准则制定,制定会计准则已经成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一项措施,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可以说,这种理论更多注重会计准则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会计准则效率性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角度看。公众利益理论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但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不是抽象地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的人所组成的,每个成员都可能有独立的利益。为什么单个“经济人”组合而成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就成了“社会人,’?显然,这种观点是比较牵强的。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外部对其的监督也很难做到或是具有极高成本,那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会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合理推断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以自身利益为标准行事,而不是按公众利益为标准行事。再者,即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规制目标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但是并不能说明会计准则实际的规制效果也是符合公众利益的,即规制者的愿望是一回事,而规制是否能对被规制行业产生预期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其次,会计信息生产本身的复杂性也使会计准则的制定并不可能达到公众利益理论所说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因为会计信息两个使用者—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需求的差异。就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有决策价值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这样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控制管理层的逆向选择问题。然而,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于满足有效契约的需求却是不够的,因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不一定会是有效激励管理层、控制管理层道德风险的最优信息;就管理层而言,他们则希望具有较强的契约灵活性,而这同投资者的有效契约需求是相矛盾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冲突存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能无法计算出投资者和管理层所需信息的最佳均衡点,而这样的均衡点恰恰又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公众利益理论所要求的。

三、会计准则的公平性

1.会计准则公平性的理论基础——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理论,将会计准则看作是一种商品,它既有需求也有供给,制定出的会计准则是符合各相关利益集团利益的,而不是从公众利益出发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会计准则的“供给者”,他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通过获取选票实现会计准则制定权利的保留或者取得其他形式的回报;而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所以其制定过程必然引起各利益集团的关注和参与,各个利益集团是会计准则的“需求者”。他们可以通过游说或贿赂来左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因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导致会计准则更有利于最具有效“说服”能力的那些利益集团。这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可以被看成是各个利益集团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复杂博弈。长期下去,这一复杂博弈将导致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演化成一种政治过程。利益集团理论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关注,促使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政治化和民主化,而这又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公平公正制定。可以说,此理论更多注重的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目标,即“要求会计准则应从会计系统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出发,使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尽量地科学合理,并公平地兼顾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使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更公平、合理”。

2.会计准则效率的影响因素

从会计准则供应方角度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作为会计准则的供应方,其成员必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因此也就存在以满足特定利益主体的需求来获取其自身利益或回报的动机。因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不是大公无私的“社会人”,其同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有可能以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是以实现公众利益为目的行事,而外部监督会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工作的复杂性或极高的监督成本而无法实施,那么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也就必然存在。所以,即使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也无法保证其实际的执行效果能满足会计准则公平性的要求。

从会计准则需求方角度看。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差别,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偏好。①投资者的偏好。投资者希望获取与其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以支持其决策,并且希望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高。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可比性(含一致性)。然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不同企业间的同类经济业务、事项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投资者为了减少将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按同一基础重新表述的额外成本,宁愿接受政府对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和统一报告方法的要求,以换取值得信赖的会计信息。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投资者更偏好于企业的额外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公允价值信息以及企业环境信息等,以便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和风险等。②经营者的偏好。企业经营者希望能保持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在订立任何有效契约时,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克服契约的刚性,保持企业较强的灵活性,维护其自身利益。而且,分红计划、债务契约以及政治成本三大假设,也充分证明了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权格外青睐。可见,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权有着强烈的偏好,这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可靠性需求是有矛盾的.。同时,经营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有低成本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包括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以及信息消费成本(也称机会成本)。前者包括收集、处理、审计以及传输费用,其取决于市场的客观需要;后者涉及信息披露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对外提供信息造成其竞争优势的丧失和潜在的损失。显然,这种低成本的动机也不符合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最大化的需求。

可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身的“经济人”特性(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利益需要)以及会计准则需求方(包含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其他利益集团在内的利益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是与公众利益理论存在一定矛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准则利益协调的难度,也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公平性。

四、我国会计准则效率性与公平性的有效实现

效率和公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正如奥肯所说“社会面临着选择:或是以效率为代价的稍多一点平等,或是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选择,笔者认为不应该舍此取彼,而应当在多种因素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要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协调和均衡。

在我国,会计准则由政府制定,通过政府的权威性使会计政策达到公认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体制是政府规制模式。一般来说,政府规制模式因其人事、经济方面均不受各个利益集团的直接影响,因而,政府规制模式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活动将会更少地受到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高效率,但其缺陷是往往忽略会计政策的公平性。传统上,我国制定会计准则更多地是从政府的立场出发,讲究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政府管理的需要高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国有企业的要求重于非国有企业的要求。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应当说,这样的目标选择对于转轨经济还是较为合适的。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正是会计准则制定效率目标的体现之一,而满足各方面信息需要也正是会计准则制定公平目标所要求的,因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目标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平衡。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越来越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受企业会计信息影响的相关利益者已经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及利益的异质化,导致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愿意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来,这些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对我国会计政策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越来越注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以看出会计准则越来越像倾向于满足各方面信息需要。

同时,由于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可能导致一系列“会计寻租”行为的发生,而“会计寻租”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另一方面,这样的程序又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会计准则制定得科学和完善,又是具有一定效率的。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通过建立相关的机制控制和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会计准则(11)

一、会计确认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主要是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是什么,是否应当在财务会计上反映”的问题,判断某项交易或事项及哪些数据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其选择、确认的标准有:①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时首先要明确某一项目如何形成会计要素和怎样形成会计要素,如形成的是资产还是费用,是收入、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等。②具有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进行会计要素计量的前提条件,是指某一项目可以用货币表示其量的大小,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会计信息得以量化的基础。③具有相关性。这一标准要求确认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项目,排除不相关项目,压缩信息的多余度,增进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④具有可靠性。这一标准要求在入账前以客观的态度审核业务内容及其数据是否真实,辨别有关数据是否可验证,以防止扭曲会计信息。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涉及如下问题:一是时间的确认,指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在什么时候记录并登记入账。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作为确认依据的,如果确认依据选择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身份”的认定,即确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记入哪种会计要素。如果“身份”的认定不正确,就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计量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主要是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体现会计信息定量化特点。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企业财务会计计量结果构成了确认、记录和报告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和量度的单位,可供选择的计量单位有两种:①名义货币单位;②固定货币单位。选择名义货币单位,可以简化会计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货币发生贬值,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采用固定货币单位,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但会计信息的反映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主观判断失误,会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计量属性是指计量成本,包括历史成本、重量成本、公共价值、可变化净值等。①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具有可靠性,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物价变动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会出现低估现象,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统一性,难以揭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②重置成本能反映真实财务状况,但确定重置成本困难,无法与原持有资本完全吻合。③可实现净值能反映预期变现能力,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它不适用所有资产。④公共价值能评价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新会计准则为了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对决策更加有用,全面引入了公共价值计量属性,规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以公共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共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但确定公共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公共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三、会计记录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记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核算方法有账户设置、编制会计分录、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通过这些核算方法,形成会计信息,达到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目的。会计记录的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记录方面规定:①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矿区权益、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还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计量依据,即资产减值的价值是可收回金额的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确认,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评估准确程度的高低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虽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原计提的减值存在转回的实际,新准则规定不予处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②债务重组要以债务人发生财务危机为前提,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债务重组利得作为非经常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准则实施后,将出现大幅上涨。这些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形成的收益,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质疑。③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企业可能会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业绩,达到赢余管理的目的。

综上,会计核算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它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善。同时,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经理改变会计核算思路,转变监督理念,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从根本上遏止企业利用会计核算方法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人民出版社。

4、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影响,会计硕士考试辅导。

5、《企业财务会计》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准则(12)

2018年小企业会计准则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的答案代码写入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可以采用的计量方法是()

A.现值B.历史成本C.重置成本D.可变现净值

2.小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时,应()。

A.借记“银行存款”B.借记“库存现金”C.贷记“银行存款”D.贷记“库存现金”

3.小企业外购的存货采购成本不包括()。

A.运输费B.装卸费C.可抵扣的增值税D.购买价款

4.小企业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下列账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借记“制造费用”B.借记“管理费用”C.借记“销售费用”D.借记“周转材料”

5.下列各项中,属于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的是()。

A.权责发生制B.持续经营C.货币计量D.实质重于形式

6.由指定的备用金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数额领取,支用后按规定手续报销,补足原定额。这种备用金的管理方式称为()。

A.临时性备用金B.一次性备用金C.定额备用金D.非定额备用金

7.小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下列方法中属于发出存货计价不采用的方法是()。

A.后进先出法B.先进先出法C.个别计价法D.加权平均法

8.()是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

A.应收账款B.应付账款C.预收账款D.预付账款

9.小企业投资活动按照持有时间长短可分为()。

A.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B.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C.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D.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10.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1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元,另支付的运杂费为100元,包装费2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过程中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1000元。则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元。

A.10000B.10300C.11300D.13000

11.小企业应对下列那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B.自营建造的固定资产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是()。

A.奶牛B.果树C.肉鸡D.种禽

13.甲公司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支付买价5000元,发生测试费10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则甲公司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B.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6000

贷:银行存款6000

C.借:银行存款500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5000

D.借:银行存款600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6000

14.小企业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

A.只能采用应付税款法B.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C.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D.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5.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相关税收时,计入()。

A.投资收益B.补贴收入C.营业外收入D.递延收益

16.《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始执行的时间是()1月1日。

A.2012年B.2013年C.2011年D.2014年

17.小企业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

A.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在建工程D.管理费用

18.小企业销售商品,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可能贷记()。

A.银行存款B.应收账款C.应收票据D.主营业务收入

19.()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A.收入B.资产C.费用D.利润

2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列入()

A.销售费用B.财务费用C.主营业务成本D.管理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各题中所有正确的答案代码写入括号内,少选或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不包括的小企业有()。

A.民营小企业B.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C.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D.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附注D.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3.下列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冲减管理费用

C.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发生损失时直接冲减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D.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全部采用直线法摊销

4.下列各项中,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有()。

A.银行汇票存款B.支票C.银行本票存款D.信用卡存款

5.下列属于小企业存货的有()。

A.无形资产B.在产品C.包装物D.原材料

6.小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有()。

A.先进先出法B.加权平均法C.后进先出法D.个别计价法

7.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有()。

A.应收的各种赔款B.应收账款

C.应收的各种罚款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8.下列各项中,属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周转材料”科目核算的有()。

A包装物B低值易耗品

C消耗性生物资产D(建筑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9.为了核算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投资损益、处置等业务,企业应当设置的科目有()。

A.长期股权投资B.投资收益C.应收股利D.应收利息

10.消耗性生物资产在账务处理时可能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农产品B.消耗性生物资产C.存货D.银行存款

11.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的有()。

A.专利权B.非专利技术C.商标权D.特许权

12.小企业的筹资方式有()。

A.发行股票B.发行债券C.银行借款D.吸收直接投资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投资的有()。

A长期股权短期投资B实物投资C长期债券投资D现金投资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补助的类型有()。

A.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B.与负债相关的政府补助

C.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政府补助D.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5.小企业的收入按收入形成的原因可分为()。

A.商品销售收入B.提供劳务收入C.主营业务收入D.其他业务收入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20分)

1.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已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企业的基本存款账户可以存入现金,不能支取现金。()

4.财务会计报告要满足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考虑投资者的需要。()

5.盘盈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确定。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

6.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7.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发生损失时直接转销计入营业外支出。()

8.应收及预付款项实际发生坏账时,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

9.小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的需要,也可直接用于出售。()

10.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11.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可短于10年。()

12.“短期借款”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13.商品流通的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计入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

14.将自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如用作福利发放给职工等,应视同销售计算应交增值税。()

15.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不论是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16.存货发生毁损,处置收入,可收回的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扣除其、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17.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也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

18.小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19.资本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也可以弥补亏损。(

20.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有什么规定?

2.小企业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3.小企业应当如何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4.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如何确认?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D5.A6.C7.A8.A9.D10.C11.B12.C13.B14.A15.C16.B17.C18.D19.C2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C3.ACD4.ACD5.BCD6.ADB7.ACD8.ABD9.ABC10.ABD11.ABCD12.ABCD13.AC14.AD15.AB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问答题

1.《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有什么规定?

答:《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根据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10年。

与税法规定高度协调一致,主要存在永久性差异,比如有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

极少量的暂时性差异,如广告宣传费超过当年可列支需以后年度税前列支的部分。

2.小企业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答:《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会计处理,在领用时按其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周转材料,也可以采用分次摊销法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营业成本。

3.小企业应当如何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答:《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条规定小企业应当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4.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如何确认?

答:《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五)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六)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会计准则(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本

一、前言

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正以它的神奇力量改变着企业的生存模式,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虚拟企业和虚拟组织的产生引起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变化。引起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化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建立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概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根据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情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水平又较低。信息化建设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对信息的需求量是大量的、多方面的。造就形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其次,加入WTO,与国际市场对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也迫切要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效率。再次,有利于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伟大战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3)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化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企业信息化也是如此。而且正是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

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在传统的三大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基础上,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第四大战略资源,并且作为生产要素。其重要程度将日益增大,并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

3)信息化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

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连接因特网。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的确,企业信息化是要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但是,信息化作为一种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经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和组织结构信息化。

4)信息化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具有市场竞争、需求拉动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卓越、利润驱动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使用先进技术的迫切要求。尽管企业信息化需要

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还必须忍受组织结构转变的阵痛,而且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企业实施信息他的目的就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具有很强的渗透力,通过形成差异产品或服务、改变竞争方式、扩大竞争领域、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七个方面,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经营观念、激发人员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会计准则(14)

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准则的选择论文精选

Wise and Spear(2002)将采掘行业定义为极度复杂,变化莫测且不可预计的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众多风险。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准则的选择。

矿产,石油及天然气的生产过程包括勘探,评估,开发和建设四个阶段。本文着重对澳大利亚采掘行业生产的前期阶段,即勘探和评估阶段会计准则的选择进行探讨。由于采掘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勘探和评估阶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例如探测失败,市场对矿产品需求的变化,价格波动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都使得前期阶段的活动面临着高风险。因而,为了规避风险以及风险所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同的经济主体会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根据 Henderson, Pearson and Herbolm (2006)的研究,采掘行业在核算勘探及评估费用时一般采用四种方法:

直接费用法:将所有勘探评估阶段的支出作为费用,无论勘探结果是否成功 费用还原法:若发现有经济效益的可开采的资源,将所有支出作为费用并纳入资产类的会计科目 完全支出法:将所有支出资本化,若发掘成功,则将这部分被资本化的支出作为费用从收入中扣除 成功作用法:允许所有勘探和评估阶段产生的支出被资本化,直至项目被终止。

澳大利亚会计行业准则(以下简称AASB)第六条矿产资源的勘探及评估指出勘探及评估支出产生于经济主体获得勘探的法定资格之后且矿产资源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可持续行都明确之前。该准则规定不管出于何种利益,该经济主体可将勘探及评估支出记录为费用,也可将该支出部分或者全部资本化。该支出只有在以下情况才可累计或者延后记录:

勘探区域土地的使用权及保有权的期限为短期的 支出预计可通过进一步的项目开发,出售,或者在该区域内的其他活动且此类活动还未达到可获得经济收益的,予以扣除的通过对澳大利亚前30强矿产资源集团的年度报表的分析,对于矿产的勘探和评估费用的会计处理,各集团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必和必拓集团(BHP Billiton Ltd)在其2006年报中将矿产的勘探和评估支出列为费用,除了在可行性研究显示出具有经济收益的项目中所产生的勘探和评估支出。帕拉丁集团(Paladin Resources Ltd),在2005年度的年报中,在勘探和评估支出的确认的会计准则选择上做出其一个自主性的改变,该集团将勘探和评估支出列为费用,从已发生的收益中扣除。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该集团已从一个勘探型的企业过度到生产型企业,因此不受AASB 6的限制。回顾帕拉丁集团的会计处理方法,最终使其账面上勘探及评估的资产类项目金额减少,累计损益增加,且在利润表中的勘探及评估费用增加。采取不同会计准则的公司例如特瑞阿克集团(Triako Resources Ltd)和阿夸拉集团(Aquila Resources Ltd)则将勘探和评估费用延后,因为这些费用被合理的确认为将从产品的收入中扣除。沃特 (2005)的研究表明,确认的无形资产和潜在的经济因素以及商誉和研发资产存在重要的关联性。管理层拥有将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的决策权,而这一决策权的缺陷是使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下降,因此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内部运作的评价。

通过对年报和相关研究,对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采掘行业会计准则的选择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澳大利亚会计理论框架在处理采掘行业勘探和评估支出上存在不足之处:费用还原法应当是唯一的方法,将会计准则的选择限制为单种方法并不能确保自行处理权的消除。即使成本中心已被定义,仍不可能在企业中准确区分开来,从而降低了整个产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特别是采掘行业可受益于多种会计准则,揭示与自行处理权都满足于历史成本会计模型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但收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

AASB6还要求对勘探和评估资产的.成本必须事先进行确认,但允许企业对随后的确认方法运用成本模型或价值模型的两者之一。企业需要一种政策,使其能根据支出与已发现的矿产之间相关性程度,来确认该支出是否属于勘探和评估费用。必和必拓集团(BHP Ltd)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该集团公司在2006年的财务报告中揭示了他们在费用确认上的会计准则选择,包括了勘探和评估活动,这是比较罕见的。Yongvanich和Guthrie(2005)坚持认为非经济衡量标准在采掘行业的使用正与日俱增,他们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越来越多地运用环境指标及实际指标,但却缺少对揭示这些非经济指标的监管系统。由英国政府起草的一份名叫采掘行业透明度倡议的国际框架,意在提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援助的可行性及透明度。正如Yongvanich和Guthrie(2005)的研究结果,该倡议鼓励使用非经济指标。

采掘行业是一个复杂而又活跃的产业,再加上众多的非经济信息,意味着管理人员的自行处理权也就是对会计准则的选择是固有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制定正确的准则以此确保对企业进行真实可靠的描述。


会计准则(15)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范文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三)关于第三章资产

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

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

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

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

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

(五)关于第六章收入

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

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六)关于第七章费用

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

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

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

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

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会计准则(1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有什么异同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是每个会计人员需要熟知并遵守的。但是,许多会计人员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之间还是容易混淆。下面小编就为您说说这两者之间的异同。

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相同点分析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会计总则、会计一般原则、会计报表、会计要素以及附则等方面具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在结构方面,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都包括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要素准则、报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四个结构。

在总则方面,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在制订目的、制订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以及采用的记账方式等这些方面都相同。首先,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其目的在于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套会计准则在持续经营、会计主体、货币计量假设和会计分期四个方面都做了规定。再次,两套会计准则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的记账方式。

在一般原则方面,两套会计准则完全相同,即都遵循相关性、客观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会计要素方面,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收人、支出在计量、净资产、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此外,两套会计准则都规定了完整的报表体系。

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不同点分析

1会计记账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单位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的收支业务也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其核算的范围有限,而且一般不预提费用和待摊。

2净资产规定的内容不同

企业的净资产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之后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收益。其主要来源包括所有者投资的资产、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留存收益等方面。而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与负责的差额,主要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等方面。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是其按照国家规定占有、运用国有资产从而形成的资产,因此事业单位资产又称为事业单位国有(公共) 资产。与企业不同,一般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计算盈亏,因此其净资产不能体现所有者或投资者的权益。

3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附注和其他应当提供详细、充分的补充信息。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其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内容,其中,事业单位占有以及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信息是财务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4预算管理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国家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能、工作任务以及发展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主要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业务活动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规模、方向,其不仅是部门编制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都纳入单位的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预算一但经过审查批准便立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事业单位有责任严格执行和监督单位预算,定期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若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时,事业单位要及时分析差异原因,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或者建议,从而确保单位各项收支标准得以实现。

企业实行的是全面预算,这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指导,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企业的资本和财务等资源,以便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预算由资本预算、经营预算、筹资运算和财务预算共同构成,预算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和等。与事业单位预算不同,企业的年度计划和预算编制完成后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决定审核批准的。

我国的会计体系按照其监督的对象与内容可以分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事业单位的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形式。2019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存在着相似性和不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套会计准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更好地规范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会计准则(17)

“经济人”假设告诉我们,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会选择最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行动。企业在选择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时必然更趋于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新会计准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什么时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是多少?减值迹象如何判断?如何确定资产减值的标准?资产价值回升应该确认多少?这些决策的执行都取决于由经济人组成的、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决定,那么管理层出于什么样

的动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根据francis etal 的观点,管理层可能利用会计规则赋予的弹性操纵会计盈余,不确认减值或者仅当对他们有利时才确认减值(1996)。结果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现代产权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很有可能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和分歧。管理者作为信息优势方,必然更关心自己利益的实现。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资产所有者(股东)与资产经营者(管理当局)处于委托代理链的两端,两者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客观上的存在,管理当局就有可能出于实现稳定收入、高额分红等目的而利用其信息优势,侵害股东的权益。根据healy(1985)的观点,①如果盈利低于支付红利的最低目标盈利水平,则经理人员有进行“巨额冲销”的动机,即通过提前确认费用或递延确认收入,以进一步降低当期收益,从而提高未来期间的盈利;②若实际盈利高于目标盈利的上限,则经理人员存在通过递延盈利来降低报告收益的动机,因为超过上限的盈利将使他们永远失去获得这部分红利的机会;③当企业盈利界于分红计划的上下限之间时,经理人员才能如分红计划假设所言,篡改盈利额来提高分红的现值。同时,如果经理人员的分红计划中包括了认股权,则他们更愿意选择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

相关推荐

关于会计师求职信

求职信
我是**财经学院会计系20xx届专科毕业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用友、金碟等
展开详情

竞选班长如何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欧亦心,我今天想要竞选做班长,有些人就想问我为什么一个在班里不是前三名的人还要来竞争,我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但是我其他方面都还行,可是你们为什么都不接纳我呢?语文老师经常夸我,我那有
展开详情

畜牧专业的学生的自我鉴定

鉴定
本人自入校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方针政策,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人缘好、爱交朋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在两年学习期间,认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掌握了工作必须的专业理解知识和操作技
展开详情

竞选班委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我叫张雨廷,有幸站在那里参与竞选班干部活动,期望大家能够支持我!我要竞选的职位是班长。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班的同学变得调皮,老师几乎是天天说,可就是不顶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期望自我成为一名班长,帮
展开详情

2022届大学生期末自我鉴定(个人通用)

大学生自我鉴定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本人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强,具有团体精神的青年。第
展开详情

电气化铁道技术的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在×××(改成自己电气化铁道技术就读的大学)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四年的校园生涯和电气化铁道技术社会
展开详情

办公室主任入党自我鉴定申请书

自我鉴定
一年来,在站领导的关怀下,在全站职工的帮忙下,我能恪尽职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尽自我的全力履行好办公室工作职责,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学习、作以汇报: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办公室是综合部
展开详情

有关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华侨大学,管理信息科学系,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光阴荏荏,短短两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
展开详情

保洁员试用期自我鉴定

工作自我鉴定
尊敬的领导:我于xx年9月13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三个月试用期即将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在试用期间,由于专业知识相差较大,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是在各位领导
展开详情

药学专业自荐信范文

自荐信
尊敬的校领导:您好!我是xxx科技大学xx学院农药学专业的。素闻贵校任人唯贤,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温馨的工作氛围令我神往。所以,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和满腔热情,我向您走近!大学期间,我全面学习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大学生的开学自我介绍范文 医学生三分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药店岗位职责 个人工作简历 关于最新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统计工作自我评价 职业高中毕业自我评价200字 公司工作年终自我评价模板 英语专业学生求职自荐信 高中毕业生的个人自我鉴定 博士申请个人简历模板 会计行业求职个人形象要注意什么 银行求职自荐信范文 关于护理自我鉴定 让人印象深刻自我介绍 关于土木工程自我鉴定范文 关于销售员实习自我鉴定 财务报表分析心得体会(集合6篇) 仓库管理员自我鉴定 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范文 建筑工作自我评价 实用的学生会自我介绍 设计人员的岗位职责(通用11篇) IT行业求职简历 初中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 英语教师实习自我鉴定 化妆师个人简历 导游人员的求职信通用 初中学生三分钟个人自我介绍 旅游专业自我鉴定范文 电商客服总结(实用16篇) 护士求职信 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模板 南航客服面试自我介绍 大学生药学专业自我鉴定 学生开学第一天自我介绍范文 大专毕业档案的自我鉴定 法律系求职信 英语本科生求职信优秀范文 有关卫校毕业生自我鉴定 2022安全月工作自我评价 面试英语自我介绍模板 怎么写好个人鉴定 高三自我鉴定模板 个人求职自荐信50字 自我介绍参考范文 大专生个人简历范文 本科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j酒店卫生管理制度(汇集18篇) 学生会干部自荐书 大学新生自我介绍范文 电子电路专业的自我介绍 2022团员个人民主评价的范文总结 企业工会制度(精编5篇) 演员一分钟自我介绍 有关转正自我评价800字 客服简历的 关于求职教师自荐信模板 英文大学生自我介绍 物业主管年终总结(必备16篇) 毕业生英语求职信 程序员简历自我评价 2分钟小朋友自我介绍范文 面试自我介绍300字 幼师自我鉴定模板 导购员英文自我评价 消防讲座总结(必备17篇) 2022软件工程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新员工自我鉴定范文 护士简历自我评价 护理专业应届生自荐信模板 大学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 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小学生口才比赛自我介绍 实用的英文自我介绍范文 通迅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护士个人3分钟自我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荐书 大三学生自我评价500字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范文 团员考核自我鉴定模板 2022年一年级班主任年度总结范文范文大全 六年级毕业生自荐信 竞选大学班干部自荐信 建筑专业自我鉴定模板 最新见习期满自我鉴定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 有关会计专业求职信 有关求职自我评价 护理医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参考 银行工作自我评价 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综合素质个人总结(集锦18篇) 行政人员自我鉴定范文 大三学生的自我鉴定范文 小学英语自我介绍口语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英语简历求职信 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视频职场入职自我介绍 关于网页设计专业的自荐信 教师面试自我介绍300字 项目管理岗位职责(汇集19篇) 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 教师信息技术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简单大一新生军训自我鉴定 实习自我鉴定模板示例 出纳工作个人总结(精编19篇) 有关大三自我鉴定范文 教师求职的自我评价 浅析应届生个人简历问题 优秀的自我介绍小学生作文 教师年度考核的自我鉴定 食堂就餐制度(汇总15篇) 公司聚餐总结(推荐20篇) 实习工作三个月的自我鉴定范文 员工个人原因辞职报告模板范文 幼儿园老师个人自我评价800字 学业成就方面自我评价范文 三分钟模拟面试自我介绍 机关单位工作转正自我鉴定书教师 优秀学生个人简历 物业公司工作职责 人事经理岗位职责 三好学生的自荐书范文 学期自我评价简短 2022质检员岗位职责 护士自荐书 公司员工辞职报告范文 大学毕业求职信 实践教学活动鉴定表自我鉴定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公司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数控个人求职信 服装求职信 英文简短的自我介绍 考研面试的自我介绍 2022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我鉴定范例 教师个人年度自我鉴定 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行政工作年中总结(集锦5篇) 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物业客服专员岗位职责 职高烹饪专业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保安工作自我评价 教师工作表现鉴定材料 应届生三分钟自我介绍 医德医风自我鉴定总结范文 电商运营的简历 中学生的自我介绍 护士个人自我鉴定 新闻专业自荐信范文 辞职申请书范文 文员面试简单自我介绍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 补办医保介绍信 面试英语:一分钟英文自我介绍怎么做才精彩 中专会计电算化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学校巡查制度(优选5篇) 护士实习内容总结(甄选4篇) 自我介绍 关于函授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大学生面试的一分钟自我介绍 团员自我鉴定范文 个人简历模板制作攻略 计算机网络专业求职信 矿长岗位职责 中职中专毕业自我鉴定 国际贸易求职信模板 销售转正自我鉴定范文 2022本科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 最新三好学生自我鉴定 铁路工作岗位自我鉴定 人力资源主管岗位职责 酒局上与领导的沟通技巧 历史老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公司销售员个人辞职信范文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方面的自我评价 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女生版 会计实习自我鉴定500字 职场投递求职简历模板 临床自我鉴定 三立培训心得(精编8篇) 个人鉴定精选范文 恒大入职培训心得(优质3篇)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我鉴定例文 高中毕业手册自我鉴定 入学自我介绍 考研自我鉴定范文 药检所实习自我鉴定 简历自荐信 销售部人员个人辞职报告 物业文员岗位职责 医院应聘面试自我介绍 会计专业自荐信范文 2022应届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例 新员工第一天的自我介绍范文 教师师德自我评价 房地产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高速公路应聘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