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5、屈原列传教案

15、屈原列传教案

筱*** 21-10-07 教案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 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 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 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回顾已知的屈原。

2、 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如:日月忽其不淹兮,

二、研读1—3段。

1、 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 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4、重点研读第3段。

这一段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

(2)疏通文意和难句。

①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翻译。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屈原之穷——“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屈原之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劳苦倦极”,与下句“疾痛惨怛”四字对举,“极”,应解作“困惫”。

③“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这两句互文见义,承接“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⑥“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

⑦“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自疏’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屈原列传译文: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3)理清本段的思路。

(见前)

(4)反复诵读,读出咏叹的意味。

三、布置作业。

1、 熟读文段。

2、 翻译重点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2、 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1、 集体或个人反复诵读第三段。

2、 提问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心害其能 (2)属草稿未定 (3)平伐其功

(4)离骚 (5)靡不毕见 (6)其指极大

(7)蝉蜕于浊秽 (8)世之滋垢

二、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1、 师生共同阅读4—10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2、 重点翻译8、9小节

3、 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屈原却无论是否在其位都要谋其政。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则是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的爱国之心既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动摇,也不会随楚国的治乱而改变。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是屈原傲骨的内在精髓。

这样写就突出了屈原的精神和品质。

4、 这两段的脉络:

这两段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5、 反复诵读8、9两段。感受屈原的精神和司马迁的寄托。

三、布置作业。

1、 翻译重点句子。

2、 记忆重点词义。

3、 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研读最后两段。

2、 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3、 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研读最后两段。

1、 朗读翻译最后两段文字,强调重点词语。

2、 概括文段的意思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

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3、 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显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作者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比照。

屈原被放,“行吟泽畔”。他在吟什么?屈原仍在“吟”其志,他是为了其“志”而“颜色憔悴”到如此“枯槁”之状,颓废的外表之中仍透露着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可见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唯一手段。

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二、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1、 学生总结屈原精神。

2、 探讨本文写法特色。

“传评结合”的写法。

这篇史传与我们以前学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有些不同。前面几篇是“寓论断于叙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本文则“以议论行叙事”,没有离奇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或边传边议,或传中寓评,所以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

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其四、“评议”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

如通过文首叙述屈原踌躇满志却遭忌恨这个简单的概括,屈原的个性品质、政治见解等只能给人以大概的印象,单凭此寥寥几笔无法使形象丰满,所以第三段用大量笔墨评议屈原为文的根由,从而展示了屈原在忠奸、公私、正邪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黑暗的斗争精神。司马迁还通过评“文”来展现屈原“方正”不屈的性格。如此这般,屈原的形象就会更深入人心。

在历叙楚国败事之后,司马迁又评论楚国日衰的因由,这就是:忠奸不分,用人不智,从而证明,屈原本人牵系祖国安危,其浮其沉就意味着楚国之兴之衰,屈原的高大形象由此而现。

三、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式。

当堂整理,集体交流。

四、布置作业。

1、 记忆词汇

2、 背诵,准备默写。

相关推荐

饿了,吃个“塑料袋”吧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饿了,吃个“塑料袋”吧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
展开详情

《海上日出》的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终于讲完了经典名篇《海上日出》。感觉不是很顺利,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倒不难,学生轻车熟路。但是指导朗读,花了太多太多时间。早读用了近一周的时间,两节语文课基本上都在读。范读,一句一句地领读,一句一句地让
展开详情

诗词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实用文
教学角度:译读──将古诗词曲译成现代诗,进行诗歌再创作。主要教学步骤:1、范译一首。①学生读第一首诗,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补充、讲解;②师生合作,共同译诗;
展开详情

中班绘本优秀教案

教案
活动目标:1、在故事段落层层叠加、听配乐朗诵的欣赏方式中理解故事内容。2、在阅读、观察、表演活动中,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画面和作品的感受。3、感受故事中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美好的母子情感。活动准备:1.大图书
展开详情

元宵节灯谜作文

谜语及答案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了庆祝佳节,我们小区物业举办了‘’猜灯谜‘’活动。下午三点,我来到了猜灯谜现场,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他们有的在低头沉思、有的围在一起商量、还有的在东张西望·····
展开详情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1、揣摩景物描写的方法,领会修辞的作用,从而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2、欣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自己的作文。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过程】一、课堂检
展开详情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

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二能力训练点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
展开详情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九年级的第一学期就要过去了。本学期进行了几次考试,基本上考查初三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情况,难度与升学考试试题相当,知识点比较全面,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
展开详情

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时间10月13日9:00——9:50二、活动地点中心小学校园三、参加人员1、拟请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2、团区委全体机关干部,区教科局分管共青团的领导
展开详情

英语六级真题分享

英语知识大全
partilisteningcomprehension(20minutes)sectionadirections:inthissection,youwillhear10shortattheendofe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捉迷藏幼儿教案范文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作文600字 《篮球》体育教案 中班音乐《两只老虎》教案(附反思) 2022年圣诞节狂欢促销活动方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21世纪的能源》教案范文 环保小卫士活动方案 安全生产月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学反思总结 幼儿园中班亲子户外活动方案 黑白拼贴画教学反思 中班活动教案 培训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体育教育教案 科技节活动方案 What do you do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说课稿 202111.9全国消防日活动方案 啊呜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2022开学第一课日记范文 《林海》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人教版 美食节主题活动方案 工作任务实施方案 《鸟岛》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 团建活动方案范文 中班教案范文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模板 托福口语得高分的几个技巧 跳蚤市场方案 教职工庆元旦文体活动方案 中国画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口号100句 学校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化学说课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 《数一数》数学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个人房屋出租模板简单(汇总20篇) 6月朋友圈文案快乐美好的句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教学方案 关于万圣节的活动方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 小学音乐教案 中秋活动方案 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方案重阳敬老主题班会方案 单位植树节活动主题方案 口子窖谢师宴策划方案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有关园长幼儿园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教案:《美丽的小路》 初中语文教案 大班教案《熊》 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老鼠嫁女》教案及反思 幼儿小班主题活动 联合消防演练实施方案 202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 圣诞节甜甜的文案(精选110句) 搭支架教学反思 活动宣传方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通用8篇)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 关于幼儿园父亲节的活动方案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 中班健康讲卫生不生病教案 关于培训方案 救援应急预案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有关停电应急预案 感恩节中班美术教案模板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语文数星星的孩子 祝男朋友生日快乐的暖心文案集锦 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 手工制作教案 艺术节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防溺水安全主题教案 幼儿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幼儿园中秋节园长致辞 五一劳动节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詹天佑》说课稿 学生文明礼仪演讲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 2021元旦联欢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谈话活动方案 有关大班美术教案 餐厅38妇女节活动方案 雅思听力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 雅思听力技巧之选择题攻略 幼儿园妇女节活动方案 有关圣诞节的教案 关于51劳动节文案(精选240句) 《九寨沟》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幼儿园父亲节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大雁归来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母鸭带小鸭 《黑色食品》大班教案 关于父亲节的文案(精选165句) 简易装修施工方案 幼儿园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关于元宵节的中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汇集20篇) 芣苢阅读答案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方案 适合降温发的朋友圈文案(精选60句) 财务人员年终工作鉴定 2022迎接儿童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会园长讲话稿 雨雪天气应急预案范文 关于毕业聚会的文案(精选150句) 幼儿森林防火大班教案 校园安全工作预案 中班美术教案大螃蟹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 小班科学能干的小手教案 2022元旦迎新晚会方案 我们的好朋友教案 学生捐书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母亲节美术活动教案 秋天的图画教案 《西湖》教学反思 2021工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村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突破自我心理健康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幼儿园户外活动方案2022汇合 幼儿园六一活动应急预案范文 形容天气降温的文案(精选60句)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方案范文 中班社会教学反思 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中班绘本《晚上》优秀教案 开学典礼活动内容方案 公司员工生日活动方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看懂托福阅读内容却做不对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双黄连口服液多少钱_双黄连口服液的价格 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有关房产税的法律知识:单位或者企业租房交房产税吗? 圣诞节幼儿园活动方案 《九色鹿》教学设计 幼儿故事《春天的声音》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家长对幼儿园的感谢信 有关游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工作心得体会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幼儿园大班玩水游戏教案 《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幼儿园元旦活动策划书方案 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的教案 学前教育毕业活动方案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 小班社会教案亲亲绿色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2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 2022秋季开学典礼活动方案 团结友爱主题班会教案(通用7篇) 秋游活动方案 隔空跨年文案(精选100句) 有关祝女儿生日快乐文案 幼儿公开课小班教案 关于教师节的活动方案范文 2022适合小满的文案(精选115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师教学反思 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 奇妙的撕纸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 《陀螺》教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 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热门】 有趣的七巧板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消防逃生疏散演练的活动方案 夏季防溺水应急演练方案 国庆小班教案 小学科学学科实践活动方案 策划方案 地震应急预案 交通信号灯安全教育教案 校园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