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林*** 22-05-0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古文的字词句篇。

[教学重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本文的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学好这篇文章。

二、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无物以相(xiàng)之 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fǔ)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

“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三、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

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

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

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出来的?(游后洞而未能“极夫游之乐”。)后一点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

六、诵读第1段。

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②“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③“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④“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

2、学生练习背诵。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①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②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

第 二 课 时

1、教师示范背诵并穿插讲解。

①“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

③“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

④“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

⑤“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

⑥“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

⑦“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2、教师领诵(要求学生一边跟教师读,一边考虑如何划分本段层次)。

3、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4、学生练习背诵这一段。

〔提示〕要分层练习背诵。

背第一层,先板书行文顺序:前洞——后洞。再提问:后洞的特点是什么?(“窈”“寒”“深”。)洞的深处是怎样的情形?“愈深”“愈难”“愈奇”。)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怠”。)

背第二层,先板书行文结构(共三大句,依次用①、②、③表示。)

①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个的肯定意味要多一点。

②末句太长,有的选本断为两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不得极夫游之乐”是“随以止”的结果。“极夫游之乐”与上文“其见愈奇”相照应。

三、诵读第3段。

1、教师示范诵读并穿插讲解。

①“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②“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导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层(“有志矣”到段末)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提示〕这一段逻辑性很强,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行文又处处跟前一段相照应——所有这些都在语气上反映出来。因此,本段使用虚词的频率较高。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必要时教师应二遍三遍地领读。这是本文思想内容的重点,也是诵读的重点。这段能否诵读得顺畅,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

4、检查背诵。

5、指点与答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第 三 课 时

一、诵读第4段。

教师示范诵读这一段,然后提问: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何可胜道也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二、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所以作者说“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3、学生练习背诵。

三、略读第5段。

先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同学们过去已经见过,请说出篇名。(《小石潭记》。)

再问:试以这两篇游记为例,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四、用做练习和讨论问题的方式总结全课。

1、做练习第一题进一步了解本文前后照应,用事实为议论张本的写法。

2、讨论问题: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如学生之间争辩不已,教师可以用“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来启发学生,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相关推荐

企业防火应急预案范文

应急预案
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的同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公安消防部门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防火应急预案。一、处置原则为维护项目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活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展开详情

夏季运动会结束朋友圈文案(精选240句)

文案
1.小一小一,勇夺桂冠;齐心协力,共创辉煌。2.团结拼搏,奋发有为3.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活动!4.奇迈山下,喜迎华园研运盛会;竞赛场上,尽显机汽健儿雄姿!5.看我X班,气势
展开详情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鼻子”。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幼儿能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
展开详情

幼儿园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为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公共财产和幼儿人身、财产的损失。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如下:一、制定预案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展开详情

2021年描述下雪朋友圈文案

文案
1、松树葱翠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凛的东南风,摇摆着身子,收回尖厉难听逆耳的咆哮,像是故意在鄙视冬天。2、漫天飞舞的梨花落在掉光叶子的老树上,好似孙儿为他披上一件雪白的大衣。我试探着用手去接住那
展开详情

最新圣诞节朋友圈暖心文案

文案
1.考虑圣诞祝福将会对你的手机疯狂袭击,我决定更换我的手机发动机,提前占领制高地,使用我的秘密武器,导弹“圣诞快乐”对你奋力的进行第一击。2.我好厉害,一拳打跑穷光蛋,两脚踢飞大坏蛋,气哭了倒霉蛋,吓
展开详情

物业小区防洪防汛的应急预案范文

应急预案
一、成立防汛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成员:抢险队伍:管理处各部门主管、办公室、工程维修、全体安保二、防汛工作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市、区物业关于防汛排水的指示精神,全面指挥xx小区的防汛工作。按照应急领
展开详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
展开详情

麋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麋鹿》是一篇说明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展开详情

美容院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主题你的青春,我的快乐二、活动目的1、通过美容院七夕情人节活动增加新的客源2、巩固美容院老顾客3、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美容院,宣传我们的品牌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20xx年x月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美术教案范文 行车安全提示短语 幼儿园亲子运动会家长感言 小学英语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夏季防溺水教案模板 2021年大班交通安全主题的活动方案 2020再见你好2021文案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帮助女性创业的书-《我不想将就过一生》 科普日活动实施方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手真能干》含反思 识字游戏教学设计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 最新工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范文 《打电话》教案 学校元宵节活动方案2022 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 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 大班植树节美术活动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我高兴,我快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电器五一促销活动方案 万圣节小活动内容策划方案 2022表扬信优秀模板大全 月光启蒙说课稿 洪涝灾害的安全应急预案 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小型年会策划方案模板大全 大班手工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糖果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量一量的教学反思 小朋友喜欢的户外活动方案创意实用实施方案 美术教案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 《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反思 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 提升自信心理健康教案 七月你好的文案(精选250句)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模板 幼儿园做颜色标记教案 《摇篮》教学反思范文 元旦教师主题的活动方案 《您好新年老人》教案范文 《左右》教学反思 认数教学反思 珍爱生命心理辅导教案 2022全新清明节小学大队活动方案 幼儿园涂色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2022有创意的活动方案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 小班涂色教案 《好朋友》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教师节活动方案 中班主题甜蜜的礼物教案 冬至学校教育活动方案 关于交通安全的社会教案 学校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方案 匆匆课文教学反思 说课稿模板 一年级优秀教学反思 关于大学生文明演讲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派车》教案 幼儿园开学典礼园长致辞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 星空的说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孔雀》 美术教案模板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有关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汇总 2022售后服务方案范文 高中生自我鉴定全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热】感恩节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2022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 家电促销活动方案 生日文案大全 幼儿园开园园长致辞 《白鹅》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雪 关于父亲节幼儿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 社区中秋节活动方案 美丽的家乡大班教案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园长在大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范文 幼儿园小班班级活动方案 有关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元旦活动方案模板 开学第一课演讲稿 关于讲文明的演讲稿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祝男友生日快乐的文案合集 有关大班美术教案 2022年燃气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雨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方案 月亮朋友圈文案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幼儿园防拐骗活动方案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大海的歌教学反思 五年级小学生摘抄笔记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找春天》说课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幼儿园防溺水安全教案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四月第一天朋友圈文案(精选340句) 邓稼先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9加几》的教学反思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学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 活动方案 关于幼儿园六一亲子优秀活动方案 2021朋友圈圣诞节文案 二年级语文《一封信》教学反思范文 《桥》教学反思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校园五一活动主题方案 幼儿中秋活动方案 居民环保倡议书范文 健康端午节朋友圈简短文案(精选210句)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 开学第一课的作文300字 五年级语文师恩难忘 国庆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大班《打电话》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的教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大班建构游戏机器人教案 鲸教学反思 幼儿园端午活动园长发言稿范文 关于写《风筝》教学反思 五一电器促销活动方案范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湿地阅读答案 创建文明城市演讲稿范文 十月一活动朋圈文案 小学体育活动方案2022教学方案 《约分》教学反思 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范文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划方案 质量月活动方案 那一件事感动了我作文范文大全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 中秋活动方案 2021年关于教师节活动方案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劳动节促销活动方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阅读附答案 六一儿童节幼儿优秀活动方案 重阳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毕业家长发言稿 美术教案 三年教师教学反思 《松鼠》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幼儿园亲子主题活动方案 校园辩论赛策划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学霸笔记高中英语单词笔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案 幼儿大班建构游戏教案 开学第一课作文 五年级语文梦想的力量 红眼睛绿眼睛教学反思 2022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军事夏令营活动策划方案 《转》大班教案 中学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范文 《掌声》教案 走出挫折心理健康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 节能减排的活动方案 关于公司聚餐活动策划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社区组织活动策划方案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