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热门5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热门5篇)

M*** 23-06-16 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8~9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法:

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法。

学法:

观察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糖若干,桃子若干等。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精神很好啊!老师带给你们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听。

师:你们一起来听听猴子妈妈给猴子兄弟俩,分桃子的故事。那么,谁愿意到前面来配合老师讲故事呢?

生:举手上台两名学生。

师:(一边讲故事,一边两名学生的配合下师范)。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到山那边摘了6个红红的桃子,她一进门,就给了猴哥1个,把剩下的5个全给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兴了的说:“妈妈!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妈妈笑了笑,从猴弟弟那儿又分给他一个,可猴哥还是不满意,说:“妈妈!妈妈!你还是偏心!”猴妈妈看了看,说:“好好好!从弟弟那再分给你一个。”猴哥看着自己眼前的3个桃子,高兴地笑了,说:“妈妈!现在这样分才公平!”

师:为什么猴哥说现在这样分就公平了?

生:听完故事,思考并回答。

2、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1:

老师发糖,学生操作。

师:说的好。老师又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分给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分完。(每一组的糖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生:各小组动手操作,然后组长统计有几种分发并汇报情况。

师:得到分法答案,并板书。

教师板书。在屏幕上出示各种分发。

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师:请小组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喜欢那种?为什么?

生: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师:你们的眼光真明锐,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2)出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再板书,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读两遍。

生:跟着老师读两遍。

师:同学们,再说说刚才哪些组的是平均分,哪些组的不是平均分?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生:交流,汇报。

(3)第8页做一做,(练习出示屏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师:进行评价。

(4)教学例2:深度学习“平均分”。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方法?

生:观察屏幕上的图片,讨论分配方案。

师:前面发得糖代替橘子,每三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生:汇报分法。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以1个1个地分,第二种可以先每份放2个,再放一个,第三种可以每个盘子里放三个三个的分。所以18个橙子可以放6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老师板书)我们可以说,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3、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第1题。

师:(出示屏幕)把8根鸡肉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那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生:举手回答。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应该怎样做?

生:交流讨论汇报。

师:第3种分法也是平均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选它?

生:纷纷发言自己的想法。

师:说得非常榜。你们把“平均分”理解的不错。

师: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实例。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平均分

分物体时,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1、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2、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布置作业:完成书上有关本课的练习。

课后反思: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问题引入: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排磁铁同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想移的过程(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求和再平分”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操作:

师:在黑板上用圆形磁铁摆:第一排放8个,第二排放4个,第三排放3个,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齐。

2.学生合作探究:

师:平均每排有多少个圆形磁铁?你是怎样想的?

3.交流汇报a.移多补少:只要从8个中拿1个放到第二行的4个中,拿2个放到第三行的3个中,它们就一样多了,所以这三行圆形磁铁的平均数是5。

b.先算总数再平均分:把三行圆形磁铁合在一起,先求出一共几个,然后再除以3就可得到这三行的圆形磁铁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材料──圆形磁铁,让学生通过摆来体验和感悟新知识。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

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培养了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4、教学例1

(1)、出示情景图,收集数学信息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学校三年级6班的第一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收集15个,小亮收集11个

生: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

师: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

生:就是让我们求出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利用情境图,处理数学信息A:移多补少师:怎样才能让他们收集的瓶子变得一样多呢?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个问题?

生:小明给小亮2个,小红给小兰一个,他们收集的个数就一样多了。都是13个

师:这13个是不是他们每个人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不是)那么13应该叫做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生:13就是14、12、11、15这组数的平均数B:先求和再平均分师: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这四位同学只是告诉你自己收集了几个瓶子,你还其它方法求出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吗?生:先求和再除以4.就可以求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14+12+11+15=52(个) 52÷4=13(个)师:13是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生:13就是14、12、11、15这组数的平均数

C:理解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师:平均每人收集13个瓶子,表示每个同学都收集13个瓶子吗?你能举举例子说说吗?生:不是生:他们平均每人收集13个,但是小明实际收集了15个,小兰实际收集了12个。

师:这个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平均数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小组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真的收集了13个瓶子师:现在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13和原来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红和小明收集的瓶子个数比平均数多的,小兰和小亮收集的瓶子个数比平均数少。

生2: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生3:“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生4:“平均数不是某一个人具体的收集瓶子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收集瓶子的平均水平。”

D:归纳“平均数”的含义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数,而是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

E: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有几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移多补少

2、先求和再平均分师: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平均数,但是我们做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师: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反映的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计算的引入,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2、辨一辨

(1)白沙县第一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王老师一定是38岁。

(2)白沙县第一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陈良同学不可能捐4元。

3、想一想:

星期天,小丽高高兴兴去学游泳。她碰到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丽身高134厘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会□不会□可能会□可能不会师: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他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我们在对待实际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设计意图: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知识穿线,自己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刚才我们利用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吗?看谁是有心人,试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让他们时刻体会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授课时间:3月27日下午第一节课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迁移类推能力,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教师出示例2时,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求平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我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教师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

1.基本训练。

2.变式练习。

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我也参与讨论,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成功。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PPT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平均数 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

移多补少! 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五、随堂作业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4)

《平均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5)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相关推荐

希腊古代政治知识点(实用14篇)

知识点
希腊古代政治知识点(1)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地理范围、地形特征看,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答:一方面,多海岸线和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另一方面,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把希
展开详情

二次函数说课稿(汇总12篇)

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
展开详情

三袋麦子说课稿(必备10篇)

说课稿
三袋麦子说课稿(1)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9、三袋麦子__(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
展开详情

知识分子阅读答案(汇编3篇)

考试资料
知识分子阅读答案(1)有关《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昊中杰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当然要有知识,无庸置疑,但有知识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详情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集合5篇)

教学设计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1)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
展开详情

运动训练方法(优选8篇)

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1)跆拳道实战中运动员紧张心理成因与训练方法论文1跆拳道运动员实战心理状态的分类1.1实战比赛的心态在跆拳道比赛中,每一个运动员对待比赛的心态都会有各种差异,然而这种态度的不同自然就会影
展开详情

半截蜡烛课件(汇集5篇)

课件
半截蜡烛课件(1)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
展开详情

远方的思念散文(汇编7篇)

散文
远方的思念散文(1)都说人生是一场孤单的旅程,可有时,我却固执的不这么认为。在这条没有回头路的单行道上,和我们并肩前行的人很多,亲人,朋友,同学……相伴的,相知的,相识的,沿途中不断地邂逅着又不断的别
展开详情

西餐知识西餐礼仪知识点(必备6篇)

礼仪
西餐知识西餐礼仪知识点(1)在正规的西餐宴会上,西餐餐具一般是这样摆的。通常是吃一道菜换一副刀叉,所以刀叉数目与菜品数目相等,整餐下来不能用同一副刀叉或者乱用刀叉。吃西餐正餐时,摆放的刀叉主要有:吃黄
展开详情

100字励志小故事(精选6篇)

故事
100字励志小故事(1)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通用3篇) 散文答题技巧(精编19篇) 冬日暖阳的句子(合集3篇) 英语好的句子(精选20篇) 家风征文600字(甄选19篇) 雪地里迎春花阅读答案(优选3篇) 20以内加减法教案(集合6篇) 激素调节教学反思(热门6篇) 桥公开课教案(优选4篇) 有关秋雨的散文(精选6篇) 图形变变变教案(实用15篇) 一节课的教学反思(精品8篇) 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必备3篇) 伞阅读答案(汇集17篇) 感恩母校诗歌(合集16篇) 柳笛和榆钱教案(精品8篇) 游泳散文(甄选15篇) 辩论教学设计(汇集4篇) 家庭英语作文(通用20篇) 爱护眼睛主题班会(汇编20篇) 珍珠泉说课稿(甄选4篇) 有关青春的散文(汇集15篇) 小看戏教案(推荐8篇) 节约用电主题班会(热门3篇) 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通用7篇)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精选5篇) 实验评语(汇集19篇) 春同步练习题(精选3篇) 平行线性质教学反思(优选16篇)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集锦3篇) 大象阅读答案(汇总12篇) 谈生命教学反思(推荐15篇) 声母教学课件(热门7篇) 食品卫生安全班会教案(合集6篇) 挫折主题班会(必备8篇) 音乐优质课教案(通用16篇) 九年物理知识点总结(甄选19篇) 语言教学反思(优质18篇) 描写大自然的散文(精编6篇) 七字结婚对联带横批(集合3篇)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优选3篇) 小木偶的续写(优选4篇)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精选19篇) 一级建造师经济考试试题(优选5篇)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必备16篇) 团结友爱亲又亲教案(必备5篇) 二方连续教案(汇集6篇)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热门18篇) 学生对知识点(优质5篇) 家风的故事600字(必备8篇) 约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汇编3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的答案(优选13篇) 背篼阅读答案(精品6篇) 方帽子店教学设计(精编3篇) 写爱情的散文(汇集6篇) 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推荐18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集合12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汇编17篇) 试题是的是(汇集15篇) 描写故乡的散文(必备12篇) 美术蚂蚁和西瓜教案(合集4篇) 彩色的梦优秀教学设计(必备8篇) 我会系鞋带教案(精编3篇) 专业四级考试题型(集锦4篇) 向量知识点总结(精编3篇)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汇集8篇)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合集3篇) 透镜教案设计(汇总3篇) 最佳守卫教案(优选5篇) 街心广场教学反思(集合6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必备18篇) 爱护公物主题班会(优质6篇)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实用5篇) 6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圆的面积年级练习题(优质4篇) 蝙蝠与雷达的教学反思(精编11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300(集合7篇) 数松果说课稿(合集3篇) 个公主故事(精品6篇) 谈生命冰心阅读答案(甄选3篇) 画杨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门18篇) 议论文范文600字(热门20篇) 第四单元的语文测试卷(精品8篇) 地理的试卷分析(推荐15篇) 咏柳翻译及赏析(汇集3篇) 描写阳光的散文(汇集5篇) 时代名言(集锦3篇) 恐龙美术教案(精选6篇) 物理光知识点(通用10篇) 乙醇的教学设计(优质7篇)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汇编8篇) 不乱吃东西教案(合集19篇) 心情散文精选(优选6篇)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精编18篇)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合集19篇) 昆虫运动会教案(汇总20篇) 各种各样的桥教案(集锦9篇)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优质16篇)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推荐20篇) 用口诀求商练习题(精编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课件(集锦3篇)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汇总5篇) 5的形成教案(必备16篇) 论语课件(优质3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汇总16篇) 阅读窗前的树答案(汇编7篇) 词组知识点(实用19篇) 四六级考试题型(通用5篇) 神奇的丝瓜教案(汇集8篇) 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汇总3篇) 东南亚的知识点(优质5篇) 英语掌握知识点(优选13篇) 山村小路上阅读答案(必备3篇) 成语里的歌声(集合6篇) 苏教版年级期中试题语文(实用8篇) 卑微的力量阅读答案(优质3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编8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质6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精品20篇) 乌鸦喝水科学教案(必备18篇) 李时珍优秀教学设计(精编5篇) 阅读答案寒冷的味道(汇集10篇) 九寨沟阅读答案(合集7篇) 青春记忆散文(汇总18篇) 文言文明史的阅读答案(优选11篇) p图形知识点(精选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必备20篇) 解比例教案(汇总6篇) 错误赏析(甄选3篇) 关于狗的谜语(优选4篇) 麻雀阅读答案(汇编17篇) 小熊请客教学反思(优质15篇) 阅读答案水(实用16篇) 拉勾勾音乐教案(推荐14篇) 年月托福阅读答案(优质16篇) 试题时政(优选3篇) 体积和容积教学反思(汇编17篇) 友谊的小故事(集合8篇) 世界和我的阅读答案(合集9篇) 小知识点的英语(精品8篇) 变色鸟教案(实用5篇) 幼儿教学反思范文(汇编16篇) 洞茶阅读答案(推荐8篇) 动物的眼睛阅读答案(必备8篇)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教案(甄选5篇) 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质5篇) 图书室名言警句(热门3篇) 唯美散文(优选15篇)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优质20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化学常用实验知识点(汇集3篇) 舟过安仁赏析(汇集3篇) 培智数学教学计划(推荐5篇) 天窗室阅读答案(集锦5篇) 军犬黑子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庄重阅读答案(集锦4篇) 凡卡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去括号说课稿(推荐6篇) 阅读答案浣溪沙(必备15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合集15篇)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汇总4篇) 迎来春色换人间教案(集锦4篇) 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必备10篇) 感恩主题班会(实用18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18篇) 硕人赏析(通用4篇) 孤独之旅课件(通用4篇) 关于家庭的英语作文(实用18篇)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淡之美阅读答案(汇总6篇) 快速阅读知识点(精选5篇) 北方的春天散文(汇编6篇) 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精编3篇) 英语写作教案(推荐5篇)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甄选11篇)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实用15篇) 我看教学设计(汇总6篇)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实用15篇) 七彩下雨天教案(甄选7篇) 阅读儿子的创意答案(精品8篇) 关于云的散文(精编6篇) 描写春天的散文(必备15篇) 英语改错练习题(必备6篇) 龙的传人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人物与环境教学反思(合集10篇) 大明湖的阅读答案(汇集5篇) 人生的境界阅读答案(甄选4篇) 语文知识点分类(甄选3篇) 苏教版秦兵马俑说课稿(热门4篇) 练习字阅读答案(精选8篇) 机器人教学反思(集合16篇)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精编14篇) 夏天的服装教案(汇编5篇) 荷花的教案设计(推荐20篇) 哦十分钟教案(汇总4篇) 描写风景的诗歌(优质3篇) 桥课文教案(优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