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居士传阅读答案(汇集4篇)

居士传阅读答案(汇集4篇)

谢*** 23-05-25 考试资料

居士传阅读答案(1)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的阅读及答案

六一居士传

(宋)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讫无称焉 称:称道

B.吾之乐可胜道哉 道:说,讲

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无聊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A、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D、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3分)

译文:

(2)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3分)

译文:

(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4分)

译文:

6.D【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D项中“聊”是“姑且”的意思,题中则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的“无聊”了,犯了以古释今的错误。

7.D【解析】“而”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用法有:(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但是”“然而”;(2)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译;(4)表示承接关系,常用于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5)表示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本题中,ABC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表示并列关系。

8.C【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9.C【解析】此题考察断句,可以结合句意断句。

10.(1)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 “士”1分,“休”1分,“待”1分。)

(2)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是”1分,“其”1分,“素”1分。)

(3)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诮、畏、走”各1分,判断句1分。)


居士传阅读答案(2)

《六一居士传》的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

六一居士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 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2、 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 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 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段,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第三段,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内容分析】

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答:其本人。初谪滁山时,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答:因为有六个“一”: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教师介绍: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3、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志我的乐趣罢了。

4、“乐”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其乐无穷)。

总之,“吾之乐可胜道哉”。(教师承接语:欧阳修想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得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因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牵累)。

5、“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答:“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6、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8、从欧阳修的两个号中,你能否从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

青年 中年 晚年

初贬夷陵 又贬滁州 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与民同乐 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居士传阅读答案(3)

六一居士传课文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2、 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 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 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段,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第三段,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内容分析】

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答:其本人。初谪滁山时,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答:因为有六个“一”: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教师介绍: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3、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志我的乐趣罢了。

4、“乐”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其乐无穷)。

总之,“吾之乐可胜道哉”。(教师承接语:欧阳修想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得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因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牵累)。

5、“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答:“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6、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8、从欧阳修的两个号中,你能否从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

青年中年 晚年

初贬夷陵 又贬滁州 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与民同乐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作业布置:预习《陆文学自传》。


居士传阅读答案(4)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1,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5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6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7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8;虽响九奏9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11劳12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13于朝者三年矣,一日14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15,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16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17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18,区区19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20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21矣,而讫无称22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23,宜去三也。吾负24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在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

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生,指庄子。诮,讥笑。

志:记,标记。

“泰山”二句:以为心有专注,不闻外物。语本《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隧擒杀蚩尤事。

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乞其身:要求退休。

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赐其骸骨:比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

庶几:大概,差不多;或许可以。

佚:安逸,安乐。

置之:放在一边。

区区:形容事小。

不待七十:古代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致仕”“致政”),欧阳修写本文时为六十四岁,所以用他人也有不到七十就告退的作为自解。

用于时:指出仕。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违背自己的平生志向而说话不算话。欧阳修早在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州时,已萌归田退休之意。后在《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素志,一向的志向。

负:具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答案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辩论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3]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当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悄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间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间,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间:“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相关推荐

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

考试作文
“终于都考完了”,我在考完最后一科信息的时候发出了感叹!刚考完试,同学们都在兴奋地对答案,“历史第x题选什么啊?”“唉,我选错了!”“不是选A啊,是C!”……当这些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我也情不自禁的加
展开详情

激励一生的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1、成功的人是跟别人领悟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我领悟经验。2、失败的是事,绝不应是人。3、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4、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5、伪装的善良比真实的凶
展开详情

大二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当我穿上酒店服务员的统一制服以后俨然如同一个正式进入职场的人一般,然后我便如同其他实习服务员一般来到了后厨清洗盘子,其实后厨的空间对我来说如果只是洗碗的话还是足够大的,况且除我以外要有几个和自己年龄差
展开详情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集锦4篇)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作者:俞小平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
展开详情

高一叙事类作文800字

高一语文
青春五味全,酸甜苦辣咸。——题记青春的滋味?有滋有味!酸甜可口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卖力的歌唱,我却提不起一丝兴趣。看着一滴滴淌下来的盐水,我疲倦地靠在椅子上。“叮铃铃
展开详情

端午节小学优秀作文500字

五年级语文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我们一家前往外婆家过端午。在路上,妈妈跟我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喝雄黄酒,挂艾草……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要包粽子、赛龙舟。外婆是个包粽子能手,把长长的箬叶折叠,
展开详情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1)《比的认识》这节课,由于我过分注重预设之外的生成,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对教材上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以及教材外的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混合比的化简方法的掌握
展开详情

国庆节黑板报

知识分享
国庆节黑板报设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具体训练教学上,宣扬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还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结合其他学科,如:语
展开详情

播音主持必练绕口令

学习文档
【司小四和史小世】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
展开详情

2022高考语文常见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高三语文
答: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建军节句子(集合17篇)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推荐 校园实践心得体会 有关科普知识作文 2022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我是猫》读书笔记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 2022年艺术生高考政策:艺考生难上加难!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二年级日记:舞蹈课 参加完军训的感受周记 劳动实践课心得体会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学习方法 高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阅读答案(汇总13篇)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500字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学英语作文 代数式课后练习题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必备5篇)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感悟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素材大全 让硬币浮起来教案(汇总3篇) 高一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乌鸦和狐狸续写(汇集6篇) 形容无聊的幽默句子(合集3篇) 高中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学习看图方法 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考试作文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800字 《海蒂》的小学生读书笔记 关于秋天的优美句子(热门5篇) 怎样学好数学高中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高二作文文明800字 题西林壁说课稿(必备9篇) 实用的中考作文 商务英语军训口号 你是我的阳光优秀范文 夏季的优秀文章_夏季话题作文 生活在幸福中550字六年级作文 领导军训总结会议演讲稿 乌丢丢的奇遇三年级读书笔记 有关难忘的考试作文300字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做高考语文题的技法有哪些?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精品4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三清山 高考满分作文 小学生优秀记事作文 版画教案(集锦16篇) 看望的阅读题答案 怀念我的爷爷初中作文范文 大学生实践心得 最美的记忆500字初中作文 李典 《军犬黑子》读书笔记 你看起来很好吃教案(汇集3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实用20篇) 假期实践心得体会 必修2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 我和好朋友的故事(汇编4篇) 暑假实践报告 超全面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攻略大全 大一金工实习报告 网络励志名言(汇总7篇) 2022部编版初一语文知识点 《邂逅霍金》阅读答案(热门18篇) 1到5的认识教案(汇集7篇) 《公正让我别无选择》阅读答案 2022新生军训教官发言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优质15篇) 高考备考期间如何高效复习 高考复习的刷题技巧 好朋友的故事(汇集10篇) 岳飞传的读书笔记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抹香鲸 新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汽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读詹天佑有感范文300字 幼儿园教师座右铭 学高和身正800字议论文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实用18篇) 校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考试的作文 父亲的阳光阅读答案 夸父追日教案(甄选19篇) 读五年级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坚持的励志名言警句 幸福的高一议论文 期末考试的我作文 蓝鲸的眼睛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 狮子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附练习题)) 高三党菜谱饮食整理 情绪心理健康课教案(汇总7篇) 格林童话经典故事(热门5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圆的面积练习题(推荐7篇) 会计考试题目(实用3篇) 儿子,我想对你说 相遇的应用题及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答案(甄选13篇) 中考遐想作文 海德格尔名言(合集9篇) 体育优秀教案(必备17篇) 平凡为话题作文(汇总18篇) 高中语文时评作文万能素材大全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期末考试作文100字 谈谈美食作文 2022年高考辅导学习资料 高二英语学习方法 员工工作检讨书700字参考(精编7篇) 梦想的诗歌朗诵(通用15篇) 大学生实践课的心得 爱与自由读后感范文800字 我会用筷子教案(热门3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苏教版提纲 优美的比喻句摘抄(优质6篇) 描写清晨的优美句子(集合9篇) 百万英磅读后感范文800字 生命的魅力600字五年级作文 愉快春游500字初中作文 二年级语文练习题 故事儿童大全(集锦18篇)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高二抒情作文800字 “全神贯注”话题作文 过马路安全教案(实用1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高二的英语作文范文 别样的礼物阅读答案(必备3篇) 说唱脸谱教案(集合9篇) 幽默小故事大全(集锦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800字范文 小学查理九世读书笔记范文 高三人物作文素材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范文 万圣节Party 技术员实习心得体会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张静初 读书的名人名言(通用190句) 学不可以已800字优秀话题作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怎么写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中考优秀作文 睡前小故事给女友的(合集17篇) 幽默哲理句子(汇集3篇) 加拿大留学费用 高三英语作文预测及范文 高中物理教师实习报告范文 精选家庭教育的语录(通用155句) 800字高二作文2022范文 实用的中考作文600字 讲卫生班会教案(甄选3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 抒情的诗歌朗诵(集合8篇) 结题报告怎么写(精品4篇)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800字 高一演讲稿800字数劳动 考试的启示 雨的四字成语(推荐4篇) 中学生实践心得体会750字 童年读书笔记 自创诗歌(汇编16篇) 人生美好的句子(优选8篇) 北京初中化学知识点 先进班组的事迹材料 幼儿园教师感悟随笔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大全 数学一年级的重点难点整理 细节800字话题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内容复习重点与资料 六年级英语相关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 在逆境中成长的名言(汇总7篇) 人教版花钟说课稿(实用8篇) 探索议论文(通用17篇) 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 初中语文的学习技巧与八年级语文复习攻略 领路的人阅读题答案 高考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最后11天逆袭绝招! 狼图腾读书心得 期末考试反思作文 关爱动物作文500字 灯笼美术教案(汇编18篇) 语文解题技巧:话题作文立意创新与摘取原文技巧 2022年全国卷一高考满分作文 中职教学反思范文(优选6篇) 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