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精编8篇)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精编8篇)

落*** 23-05-24 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1)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冯老师说:“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2)

一、目标与要求

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3)

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数应给数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1÷100,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1÷60,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 +1÷60,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1÷100 +1÷60) =75 (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大数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 4 - 12,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1+46=87 (人),甲班为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这7辆也在总数115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米,乙绳长29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追击路程),28千米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小时) 28 ×5=140 (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8人,如果四班调3人到三班,三班调6人到二班,二班调6人到一班,一班调2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168 ÷ 4,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3人,又从一班调入2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3再加上2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6=42 (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_棵树=段数+1棵树=总路程÷株距+1 ;_株距=总路程÷(棵树-1)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301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50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总差额=大不足-小不足

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10人,则多25支,如果小组有12人,色笔多余5支。求每人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12人,比10人多2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支,2个人多出20支,一个人分得10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父亲48岁,儿子21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列式为: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170-2 × 50 )÷ 2 =35 (只)鸡的只数50-35=15 (只)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4)

一、目标与要求

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5)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冯老师说:“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6)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7)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数学正方形对角线怎么算

1、正方形对角线公式

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两边成形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对角线的长度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对角线=√2a。

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边长×4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

2、正方形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数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8)

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数应给数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1÷100,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1÷60,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 +1÷60,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1÷100 +1÷60) =75 (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大数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 4 - 12,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1+46=87 (人),甲班为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这7辆也在总数115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米,乙绳长29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追击路程),28千米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小时) 28 ×5=140 (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8人,如果四班调3人到三班,三班调6人到二班,二班调6人到一班,一班调2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168 ÷ 4,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3人,又从一班调入2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3再加上2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6=42 (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_棵树=段数+1棵树=总路程÷株距+1 ;_株距=总路程÷(棵树-1)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301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50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总差额=大不足-小不足

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10人,则多25支,如果小组有12人,色笔多余5支。求每人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12人,比10人多2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支,2个人多出20支,一个人分得10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父亲48岁,儿子21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列式为: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170-2 × 50 )÷ 2 =35 (只)鸡的只数50-35=15 (只)

相关推荐

关于团队的人生格言(精选215句)

名人名言
1、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2、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3、民齐者强。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众志成城。6、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7、众人扶船能过
展开详情

草地夜行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用“____”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丧命(sāngsàng)吞没(mòméi)可恶(wùè)辨字组词。陷()吞()焰()蚕()将下列词语分别送到文段中的括号里。陷抓顶拉甩
展开详情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500字

读书笔记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想想自己的童年,作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
展开详情

高三语文必修背诵必修五

高三语文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
展开详情

暑假数学日记五年级

备考资料
20__年__月__日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
展开详情

高中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

事迹材料
西南交大附中高xx届学生。该生思想上进,责任心强,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突出。严于律己,待人热情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同学的学习榜
展开详情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辅导资料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5)一些特殊价态
展开详情

期中考试作文

考试作文
到宿舍放下多余的书本,只有几本书,还有几只笔和墨水。有的同学高兴,有的同学叹息。哎……又要考试了……哎……期中考试到来了。考不好怎么办?越想越担心,算了,考出来再说吧。来到考场里,找到我的座位,离考试
展开详情

高一考试语文学习方法

高一语文
1、多读先读简介,大致看一下看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细来读。仔细的读!几遍,看完几遍稍后总结内容,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启发和心得,即是读后感。多练练手,会很有收获的'。2
展开详情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

高三数学
重视课本。最后几天一定要多看课本,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定义、定理等务必再重温一遍,尤其平时遇到不多的冷门知识点,如矩阵行列式、算法、极坐标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适量练习。最后几天复习不宜再做很多难题偏题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热门20篇) 人教版分数乘法说课稿(精编3篇) 小学数学湘教版三年级知识点 6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合集6篇) 善与恶的名言(精选3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新闻要素和文章线索 名人名言经典语录(合集8篇) 实践心得体会 2022军训队口号来了 生活经典格言 挺直生命的脊梁为话题议论文600字 嘉峪关作文 初中必读名著《昆虫记》读后感800字 《第七条猎狗》读书笔记 小狗圆舞曲教案(甄选5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书心得体会 列宁的名言(精选19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集合3篇)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优质6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考试过后小学生作文 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 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 环保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约客古诗(精选3篇) 怎么快速背语文课文 爱情句子经典语录 句字成语(精编6篇) 区域地理教案(合集15篇)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 认识0教学反思(精品19篇) 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 学生军训感想体会作文800字 家庭故事作文(推荐3篇) 古诗的介绍(精品8篇) 影子教案设计(汇编20篇) 高一数学的学习问题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分享 吸纸跑教案(通用7篇) 英语试卷质量分析(甄选3篇) 勇于挑战500字话题作文 一次难忘的考试经历作文 三下乡实践心得怎么写 坚持锻炼的句子(推荐4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笔记 谯楼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推荐11篇) 高二作文挫折800字范文 生命的精彩500字话题作文 5分钟大学英语演讲稿范文 医院实习护士工作总结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500字范文 寓言故事400(通用17篇) 《等你回家》阅读答案 注册会计师工作职责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推荐10篇) 四年级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300字 蜜蜂和蚂蚁读后感 小故事大智慧读后感(精编10篇) 高中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交通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 小猪唏哩呼噜读书笔记范文 大学英语作文 考试优秀作文 高一生物复习规划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000字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小窍门 2022高考英语各个题型突破 爱国为主题的高一作文800字 二年级找春天日记4则 青鸟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留学新西兰注意事项 议论文500(精编18篇)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习报告 想象作文500字大全(必备3篇)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三感恩作文800字 小学英语优秀学习方法总结 暑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汇总8篇) 读鲁迅《朝花夕拾》有感范文1000字 2022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读书感悟的名言 高中读书笔记300字 感谢支持的句子(合集9篇) 关于高考答题技巧 中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专题练习 2022幼儿教师实习报告范文 建筑行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拼音练习题 小升初专家指导: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舒缓考后心理压力 军训感悟作文600字 科学测量教案(推荐20篇) c语言知识点(通用4篇) 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淘宝买家评语大全(精选3篇) 水浒传阅读笔记700字模板 三年级小学生春游作文范文 香蕉的谜语(集锦4篇) 窗子以外阅读答案(热门4篇)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集锦4篇) 珍惜时间400字小学精彩作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2022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点 鲸教学课件(热门6篇) 2022初中生军训个人感悟大全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汇总3篇) 调查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范文 早临床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日记450字 政治高考易错知识点 寒假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 马歇尔 高考语文如何写好作文不离题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青春最美丽500字小学作文 2022大学新生军训心得体会700字 高考满分作文 中学生军训生活感想体会 寒假观《开国大典》有感 法院实习自我鉴定表自我鉴定 高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2022中考前如何做好心理教育 成长的故事初中生作文 夏天来了作文五年级范文 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 学校军训总结发言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新生军训日记范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我的考试烦恼作文 关于描写荷花的400字作文 留学面试自我介绍 期中考的作文 高考英语听力四大方法 落花生教学反思(实用16篇) 水浒传第一回读书笔记 雪地烤红薯阅读答案(汇总5篇) 池宇峰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跳水说课稿(甄选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 2022初三化学知识点 高三地理雄安新区知识点归纳 幻城读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2高考政治冲刺知识点全集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优秀范文 高三英语单词词组总结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800字 第一次考试作文 我的朋友六年级优秀作文 四年级学生写景优秀模板作文 古代正能量励志名言 军事训练学生感悟体会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总结 读《我的长生果》有感800字范文 开学法制第一课(汇集8篇)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书笔记 大学新生军训感言范文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2022高考冲刺历史考点 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爱运动爱健康教案(精品19篇) 怎样写一篇600字写景作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中考作文 总结概括段意知识点内容 家庭教育月活动方案 高中新生军训日记 你是我的好朋友教案(合集19篇) 世界的气候教案(汇总11篇) 关于友谊的优美句子(集锦3篇) 工匠精神高三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 二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2022骨科护理实习心得 愿望的实现的故事(合集10篇) 有趣的六一儿童节作文600字 关于七月的唯美句子(优选3篇) 国庆节诗歌 写人作文课件(精选3篇) 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400字作文 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优质17篇) 2022年狼王梦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一物理专题整理运动的描述 小岛教案(合集18篇) 关于中考话题作文 初一的军训周记300字 小学课文《乌塔》读后感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 夏天的作文_五年级关于夏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