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整理数学知识点(甄选16篇)

整理数学知识点(甄选16篇)

范*** 23-05-24 知识点

整理数学知识点(1)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

(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

(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


整理数学知识点(2)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整理数学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整理数学知识点(4)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整理数学知识点(5)

学好初中数学课前要预习

初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要利用课前的时间将课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初中数学课前的预习是要明白老师在课上大致所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和方便初中生整理知识结构。

初中生课前预习数学还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上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不会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同时课前预习还可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习初中数学课上是关键

初中生想要学好学生,在课上就是一个字:跟。上初中数学课时跟住老师,老师讲到哪里一定要跟上,仔细看老师的板书,随时知道老师讲的是哪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有的同学喜欢记笔记,在这里提醒大家,初中数学课上的时候尽量不要记笔记。

你的主要目的是跟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要快速简短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后完善。跟上老师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明白了老师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课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初中数学基础题

在每学完一课后,初中生可以在课后做一些初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在做这样的题时,建议大家是,不要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完题后要学会思考和整理。当你的初中数学基础题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了,如果做不出来可以根据解析看题。

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大量的做这类题,初中生偶尔做一次有难度的题还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会整理,将自己错题归纳并总结,

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就是说,若理解了第一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二步,理解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三步.这好比梯子的阶级,在登梯子时,一级一级地往上登,无论多小的人,只要他的腿长足以跨过一级阶梯,就一定能从第一级登上第二级,从第二级登上第三级、第四级,…….这时,只不过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故不管谁都应该会做.


整理数学知识点(6)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分类

(1)按正负分,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2)按整数和分数分,分为整数和分数;

二、有关概念

(1)相反数: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相结合,

(2)绝对值:

(3)倒数

(4)数轴

三、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主要分为利用数轴比较和利用绝对值比较

四、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①加法法则

②减法法则

③乘法法则

④除法法则

⑤乘方法则

(2)运算律

① 交换律:a、加法交换律 a+b=b+a

b、乘法交换律 a×b=b×a

② 结合律:a、加法结合律 a+b+c=(a+b)+c

b、乘法结合律 a×c+b×c=(a+b)×c ③分配律: (a+b)×c=a×c+b×c

五、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六、近似数的概念

示例:

例1 某食品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386克 4克”,则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 )克——390克。

根据正数、负数的意义可知,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386-4)克——(386+4)克,即382克——390克。

382

例2 (1)如果a与-2互为相反数,那么a等于( )

A、-2 B、2 C、- D、

根据相反数的特点,即“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可知-2的相反数为故正确答案为B。

(2)-5的绝对值是( )

A、5 B、-5 C、 D、-

有绝对值的概念可知,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故-5的绝对值为5。

(3)- 的倒数是( )

A、 B、 C、- D、-

根据倒数的定义知- 的倒数为1÷(- )=-

例3 比较大小:- 与-

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应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

= = , = = 。

例4 计算: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

例5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达到665 575 306人,将665 575 30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百万位)约为( )

A、×10 B、×10 C、×10 D、×10

665 575 753 06×10 ≈×10 故选C

C

例6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99(精确到千分位)

(2)826 750(精确到千位)

(3)28 736(精确到千位)

精确到个位以下的数,用四舍五入或科学记数法取近似数都可以;精确到个位以上的数,应用科学记数法取近似数,对于较大的数,应该用科学记数法或表示时在后面加一个表示数位的汉字。

(1) 99≈

(2)826 750≈×10 或表示为万

(3)28 736≈×10 或表示为万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

1、单项式:有数字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

项式。如: ab, m , -x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n次,有m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n次m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4、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 正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去括号;

(3)易错音难点:

a、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时,应先把单项式写成数字因数与字母因数的积的形式,再确定。 b、多项式的项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而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c、判断两项是否为同类项时,不仅要看两项所含字母是否相同,还要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与所含字母的顺序无关。

d、合并同类项时,只是系数相加减,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e、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里各项都应变号;如果括号前有数字因数,那么应把数字因数乘到括号里,再去括号。

f、整式相加减时应加括号,把整式括起来,再加减。

示例

例1 判断下列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如果是,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1)x-4; (2) ; (3)-π ; (4)

此题可根据单项式的概念进行解答。

(1)不是,因为代数式出现了减法运算;

(2)不是,因为代数式是4与x的商;

(3)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4)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

例2 若单项式 与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m与n的值分别是( )

A、2,4 B、4,2 C、1,1 D、1,3

这两个单项式的和仍是单项式,也就是说这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可得m、n的两个方程,解这两个方程即可求得m与n的值。2n-3=5,2m+4=8,解得n=4,

例3 计算:

(1)2x-(3x-5y)+(7y-x);

(1)由于括号前面的系数分别是-1和1,可以直接利用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

(2)去括号通常是按照从里到外,即先去掉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去掉大括号的顺序进行,但对于此题来说,视小括号为一个“整体”由外向里,先去中括号,这样,小括号前面的“-”号变成“+”号,这样处理较为简便。


整理数学知识点(7)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垂直问题

(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0、四边形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1、除法

(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2、圆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3、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4、比例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55、圆柱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

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 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整理数学知识点(8)

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整理数学知识点(9)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分类

(1)按正负分,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2)按整数和分数分,分为整数和分数;

二、有关概念

(1)相反数: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相结合,

(2)绝对值:

(3)倒数

(4)数轴

三、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主要分为利用数轴比较和利用绝对值比较

四、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①加法法则

②减法法则

③乘法法则

④除法法则

⑤乘方法则

(2)运算律

① 交换律:a、加法交换律 a+b=b+a

b、乘法交换律 a×b=b×a

② 结合律:a、加法结合律 a+b+c=(a+b)+c

b、乘法结合律 a×c+b×c=(a+b)×c ③分配律: (a+b)×c=a×c+b×c

五、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六、近似数的概念

示例:

例1 某食品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386克 4克”,则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 )克——390克。

根据正数、负数的意义可知,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386-4)克——(386+4)克,即382克——390克。

382

例2 (1)如果a与-2互为相反数,那么a等于( )

A、-2 B、2 C、- D、

根据相反数的特点,即“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可知-2的相反数为故正确答案为B。

(2)-5的绝对值是( )

A、5 B、-5 C、 D、-

有绝对值的概念可知,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故-5的绝对值为5。

(3)- 的倒数是( )

A、 B、 C、- D、-

根据倒数的定义知- 的倒数为1÷(- )=-

例3 比较大小:- 与-

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应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

= = , = = 。

例4 计算: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

例5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达到665 575 306人,将665 575 30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百万位)约为( )

A、×10 B、×10 C、×10 D、×10

665 575 753 06×10 ≈×10 故选C

C

例6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99(精确到千分位)

(2)826 750(精确到千位)

(3)28 736(精确到千位)

精确到个位以下的数,用四舍五入或科学记数法取近似数都可以;精确到个位以上的数,应用科学记数法取近似数,对于较大的数,应该用科学记数法或表示时在后面加一个表示数位的汉字。

(1) 99≈

(2)826 750≈×10 或表示为万

(3)28 736≈×10 或表示为万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

1、单项式:有数字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

项式。如: ab, m , -x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n次,有m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n次m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4、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 正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去括号;

(3)易错音难点:

a、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时,应先把单项式写成数字因数与字母因数的积的形式,再确定。 b、多项式的项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而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c、判断两项是否为同类项时,不仅要看两项所含字母是否相同,还要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与所含字母的顺序无关。

d、合并同类项时,只是系数相加减,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e、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里各项都应变号;如果括号前有数字因数,那么应把数字因数乘到括号里,再去括号。

f、整式相加减时应加括号,把整式括起来,再加减。

示例

例1 判断下列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如果是,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1)x-4; (2) ; (3)-π ; (4)

此题可根据单项式的概念进行解答。

(1)不是,因为代数式出现了减法运算;

(2)不是,因为代数式是4与x的商;

(3)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4)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

例2 若单项式 与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m与n的值分别是( )

A、2,4 B、4,2 C、1,1 D、1,3

这两个单项式的和仍是单项式,也就是说这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可得m、n的两个方程,解这两个方程即可求得m与n的值。2n-3=5,2m+4=8,解得n=4,

例3 计算:

(1)2x-(3x-5y)+(7y-x);

(1)由于括号前面的系数分别是-1和1,可以直接利用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

(2)去括号通常是按照从里到外,即先去掉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去掉大括号的顺序进行,但对于此题来说,视小括号为一个“整体”由外向里,先去中括号,这样,小括号前面的“-”号变成“+”号,这样处理较为简便。


整理数学知识点(10)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整理数学知识点(11)

一:角的种类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分子要加括号,不要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

第二步: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内各项,若括号前面是“ - ”,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第三步: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变号,移项时不要漏项;

第四步: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 ax=b(a≠0)的形式.注意: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

第五步:系数化为 1,把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a,得到方程的解 x={frac{b}{a}}(a≠0).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二: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理数学知识点(12)

六、解析几何

这部分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掌握几类问题,第一类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往往觉得有思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需要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七、压轴题

同学们在最后的备考复习中,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不等式计算的方法中,难度虽然很大,但是也切忌在试卷中留空白,平时多做些压轴题真题,争取能解题就解题,能思考就思考。

高考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什么是直线方程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 X 轴正向的 夹角( 叫直线的倾斜角 )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相关

整理数学知识点(13)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特别的:(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特别的:

(1)有一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边上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有两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有两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利用“三角形奠基法”作图]

根据已知条件先作出一个与所求图形相关的三角形,然后再以这个图形为基础,作出所求的三角形.



整理数学知识点(14)

圆的必考知识点

(1)圆

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相关特点

1)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d=2r

2)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在同一个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因此,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3)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表示。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所以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一般用三个字母表示,劣弧一般用两个字母表示。优弧是所对圆心角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所对圆心角小于180度的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

4)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整理数学知识点(15)

【旋转变换】

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圆周角】

1、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2)直径(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①常见辅助线:有直径可构成直角,有900圆周角可构成直径;②找圆心的方法:作两个900圆周角所对两弦交点)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补充:1、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3、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


整理数学知识点(16)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相关推荐

阿甘正传读后感范文1000字

高一语文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里面有一句话甚是喜欢,是这样说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怎样。我们活着也如阿甘,有喜有忧,有欢笑也有悲哀,这一秒才上眉梢,下一秒就又要才下心头。然而一生都在奔
展开详情

二年级参观日记怎么写

二年级语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做客,吃完午饭,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养兔场。我们先去看了他家养的小兔子。一进场地,只看见一排排住宅楼一样的笼子里住满了许多雪白的小兔子。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兔子呢!我正看着,
展开详情

全国优秀大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xxx从入学起至今一向担任主要学生干部,他在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突出,始终以服务广大同学、促进校园发展为己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同学具有突出的综合潜力,在20xx-20xx学年,xxx同学以该
展开详情

高一演讲稿范文800字保护环境

高一语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极为密
展开详情

2022会计实习的心得体会总结

实习专题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时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展开详情

正能量诗歌朗诵(必备13篇)

诗歌
正能量诗歌朗诵(1)《只要你坚强》在人生的风雨中总有坎坷在你的左右总有出忽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总有人要和你作对总有些许的不如意的事情突现在你的面前无论是多么大的人生灾难即使天瞬间就要塌下来你也要挺起你的
展开详情

高一历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
展开详情

细品生活550字五年级作文

五年级语文
中国人向来就有喝茶的习惯,茶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今,茶已经变成一种文化,博大精深。饮料是甜的,喝饮料者,就像是在享受人生;而茶是苦的,喝茶者,则似乎在品味人生了。人生是什么?我想谁也不能得出
展开详情

家庭教育短片观后感

家庭教育
作为一名母亲,我的愿望就是期望女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女儿从小到大,在老师面前总想做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但却适得其反,表现为顾虑太多,自信心不足。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
展开详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知识分享
从全文看,其意为:因牵连而涉及祸害或损失,也说明事事之间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提醒我们用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属于联系的多样性中的间接联系,城门失火,要用到河里的水,水中生活着鱼。这是比喻祸事的蔓延,必将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关于中考作文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优选8篇) 甑糕 贴人教案(必备8篇) 席慕容诗歌(集锦12篇) 语文学习方法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做高中语文选择题有哪些技巧(热门5篇) 新时代好少年推荐事迹材料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考试进行曲作文 考试后作文 社会实践教案(汇集16篇)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 冒险故事(实用5篇) 黄山奇松优秀教学设计(实用5篇)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500字 骆驼王子读书笔记 人生经典格言 陕旅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六一儿童节教案(必备18篇)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 化学高二选修4重难点《化学平衡》 三字经读书笔记 考试感悟作文 有关英语学习计划作文 老驼的喘息阅读答案 分数应用题练习(甄选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优选4篇) 2009经典教师节祝福语! 制作面具教案(汇总6篇) 李菲 2022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方法 哄睡觉的故事(汇编15篇) 我的学习英语计划 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么 考试后作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师节随想 记忆名言(热门3篇) 加拿大留学优势和福利一览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精选3篇) 初一军训心得体会700字范文 高一军训心得总结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汇编13篇) 六年级读书笔记 七色花故事(实用9篇) 北嘎 血色母爱读书笔记 简短幼儿故事(甄选16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必备8篇) 冲刺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教师优秀读书笔记 生命的价值600字初中作文 有关教师节的名言 中考作文 健康心理名言(优质3篇) 学习方法演讲稿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范文 瀑布课件(优质5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几米经典语录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00字 高一数学高效学习方法 唯美的情话句子(汇编8篇) 2020年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英语作文中常用短语,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有趣的历史故事(优质15篇) 九寨沟教学反思(合集18篇) 2022中秋、国庆放假通知 高中三年级英语作文提高的方法 五一劳动节话题作文精彩范文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实用3篇) 有关家庭教育作文 月是故乡明读书笔记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英语童话小故事(精编8篇) 三年级作文:上海科技馆一日游 高中语文作文怎样写好议论文 普通话水平考试说话题目 感恩征文500字(精编5篇) 我的教育故事 分桃子教学反思(汇总18篇) 庆祝六一儿童节作文300字二年级作文 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关于坚持议论文(集锦10篇) 小学生教师节演讲稿 高中必修五语文必背知识点 考研复试英语的自我介绍模板参考 关于英语的句子(推荐19篇) 课件中心课件(精选7篇) 神奇的校车读书心得感悟范文300字 中考备考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 给曾老师的一封信 汽车销售技巧(集锦8篇) 有关英语学习计划作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 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返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热门4篇)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 2022英语教师实习报告模板 2022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有哪些 走在花季600字精彩作文 我的父亲阅读答案(汇集18篇) 海底世界美术教案(优选19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下册 教师格言(精选295句) 晒太阳的句子(集合3篇) 中考缓解紧张的方法_中考缓解压力的方法 高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高考政治28个答题模板与政治复习的4大技巧 中职主题班会(精品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部编版 2022毕业银行实习计划 2022幼儿园教师实习报告范文 会计基础精选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 中学生军训生活感悟范文 心情预报教案(集合15篇)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精选160条) 阿甘正传读书笔记800字 小池阅读答案(集合4篇) 高二上册英语单词表 父爱满分作文(集合17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坐火车 手工课教学计划(推荐8篇) 寒假读《金钱的魔力》有感 文员实习周记范文优秀 高一化学计算题计算方法 成功人生格言 自然风光的诗句(汇总3篇)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 考试我想对你说作文 关于2022高考物理生物化学命题组出题提示和备考建议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汇集17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读书笔记100字 开学收心主题班会教案(合集4篇) 关于读书名言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2022高一落日优秀作文范文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实习生的药店实习报告范文 成长的烦恼作文450字六年级 造价师答案(必备3篇) 简单小数加减法说课稿(汇总14篇) 二年级的趣闻怎么写?好词好句与范文送给你 考试的阅读题答案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五课知识点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技巧2022 我与诗词作文(合集4篇) 选择自己需要的800七年级话题作文 暑假实践报告 城市规划实习生的评语 抖音火句子(汇集4篇) 迈向成功励志名言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塞下曲及把酒问月 关于普通话考试作文 致逝去的高一作文800字 军训生活心得体会 五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幼儿园教育笔记 大学生诊所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淡泊名利的议论文(集合6篇) 学校军训霸气口号怎么写 2022年镜花缘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学而知之800字优秀议论文 202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音乐教案模板(推荐20篇)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最全五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描写十一月的句子(集锦3篇)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精品6篇)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整理 责任高三作文800字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词 教师节礼物 双城记读书心得 《白蛇传》五年级读后感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点 语文作业评语集锦(优质3篇) 我的母亲阅读题(汇集4篇) 壶口瀑布阅读答案(集锦5篇) 关于跳绳的小学生日记 失落的句子说说心情(热门7篇) 2022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型解题技巧与提分攻略 课外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简·爱》的读书笔记 交通安全知识简单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