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推荐16篇)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推荐16篇)

A*** 23-05-24 考试资料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短语。(2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他们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1.(2分)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12.(4分)

①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2分)

②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分)

13.(2分)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1分)以及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2)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与“避秦时乱”和 “尽心竭力”同意即可。

【小题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小题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小题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例:略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例:略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 ,东晋时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延至其家 (2)处处志之

3.作者在第①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从全文来看,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的理想能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体现出来?

5.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4)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5)

八佾离娄下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第三》)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雔。”

(《孟子·离娄下》)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的含意及所体现的孔孟言语特色,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第一段的.含意是君主在役使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要忠心耿耿。第二段的含意是君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臣子将以相应的态度回应他。孔子之言温文尔雅,充满理性;孟子之语丰富生动,具有论辩性。

②略。可以从强调君臣以礼相待的角度,也可以从强调上下级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应当互相尊重的角度,联系实际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附【译文】

定公问孔子:“君主驭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样?”孔子回答说:“君主用礼来驭使臣下,臣下用忠诚来侍奉君主。”

(《论语·八佾篇第三》)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看成是自己的手脚,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是自己的心腹;君主把臣下看成是犬马,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是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是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是仇敌。”

(《孟子·离娄下》)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6)

“臣本布衣”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7)

劝学与师说阅读比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20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15、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B.则群聚而笑之 顺风而呼

C.句读之不知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7、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

18、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9、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小学而大遗 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20、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4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分)

参考答案:

15、C 16、B 17、D 18、C 19、B

20、(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绝长江黄河。(2分)

(2)所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8)

《孟子》《曹刿论战》比较阅读与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然后答题。(15分)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转》

1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人恒过( ) 然( )后 小惠未徧( )神弗福( )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7、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重在 ,从 和 两个方面来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重在 ,用 的方式表现人物。(5分)

18、(乙)文中曹刿肯定了庄公“ ”的做法,这也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那就是要 。(2分)

参考答案:

15、(1)犯过失(2)这样(3)同“遍”,遍及(4)赐福或保佑

16、(1)内心交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2)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来打一仗。

17、议论 个人成才 治理国家 叙事 对话(语言描写)

1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17、18题每空1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9)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阅读答案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

乔娟

①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孔子小心翼翼地调和着新旧社会中的矛盾,企图在其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格完善;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井井有条;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遵循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定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同样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当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中。他从维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既反对消极禁欲,也反对过度享乐,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以实现政治社会安定和谐。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在其道德行为中寻求欲望、情感、理性间的和谐。因此,二人都想通过理论的建构去调节和平衡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界。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因此,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统治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也肯定德性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才能为善。常人所获得的一般幸福可以通过行德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③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生活是亚里士多德探讨的三种生活类型。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观点太肤浅。他也反对以物质财富为幸福,因为它不是引起本身而是为了其他东西被追求。快乐、荣誉、德性比财富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因为他们都引起本身而被追求,然而他们看来也并非幸福(最高善)。

④孔子认为钱财和权势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孔子坦荡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但他更加强调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正道和义,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满足并不具有必然联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悠然自得的生活同样有其乐趣。不行正道而取得的富贵,只是过眼浮云罢了。

⑤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将道德和幸福联系了起来,虽然过分地讲幸福与道德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将道德和幸福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二人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对当今社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却有着重要的借鉴。幸福不只有道德的成分,还需要情感。这里的情感包含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稳定情感的支配。幸福的元素应该包含有道德,有热情。

(《人民论坛》2014年第17期)

12.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产生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他们对幸福观的认识有共同之处: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观的认识上面的不同点:幸福与物质的关系各有侧重,孔子 。(4分)

13.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其途径是通过理论构建去调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B.亚里士多德在肯定德性的重要性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认为获得幸福是靠行德与智德来实现的。

C.孔子对钱财与权势不回避,他强调了物质的满足与幸福不具有必然联系,所以与符合正道和义有联系。

D.幸福不是拥有道德的成分,就是需要情感,而情感的范围应包括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

14.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须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修养。统治阶级用幸福观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B.孔子一直尝试调和新旧社会的矛盾,力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在尊卑有序、遵循中庸之道的社会是理想的幸福境地。

C.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对此表示异议,他认为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去追求快乐、荣誉、德性和财富。

D.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是他们给人类做出了最大贡献就是将道德与幸福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

12、认为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

13.A(B项,根据原文常人所获得的一般幸福可以通过行德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可知,幸福包括一般幸福和最大幸福,而亚里士多德的话是就获得最大幸福来说的,注意才是的句式,所以B项系曲解原意;C项,根据原文但他更加强调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正道和义,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满足并不具有必然联系可知,该项系强加因果;D项,为选择关系,根据原文幸福不只有道德的成分,还需要情感可知,原文是递进关系。且根据原文,情感包含的第三项应是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稳定情感的支配。)

14.B(A项,根据原文统治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可知,统治阶级治理同家的手段是道德原则,而非幸福观,此项系张冠李戴。C项,根据原文快乐、荣誉、德性比财富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可知,生活的目的不应包括财富。D项,根据原文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将道德和幸福联系了起来可知,原文是将道德与幸福联系起来,而非统一起来)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0)

《人琴俱亡》《肝肠寸断》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

(甲)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肝肠寸断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世说新语.伤逝》)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相同或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和( )

A、王子猷、子敬俱病毒 寡人反取病焉

B、因恸绝良久 良多趣味

C、因恸绝良久 至便即绝

D、月余亦卒 卒用其人

E、破视其腹中 其实味不同

F、而子敬先亡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猷子敬兄弟情深,然而,子猷奔丧却有很多反常行为,如“了不悲”“都不哭”,又如弹琴、掷琴等,请问你是怎样理解他这种行为的?请从题中举一例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其文化内涵已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譬如:伯牙绝弦、戴逵破琴、广陵散绝等等。请选择其中一则典故,也可写你所知道的其它相关典故,并写出琴主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E

2、①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子猷)也去世了。

②幼猴的妈妈沿岸一直跟着,哀鸣哭号,走了一百多里都不肯离去。最后母猴跳到船上,刚落甲板就气绝身亡。

3、①不是真的“不悲”“不哭”,而是压抑悲痛,所以才有“恸绝”,睹物思情,悲痛就爆发出来了。

②弹琴、掷琴,这是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是他悲痛到极致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4、例如:

伯牙绝弦——抒发对知音不在的沉痛(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情谊非常深厚、知音难觅的情感)

戴逵破琴——寄托不事权贵、坚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广陵散绝——嵇康借琴音表现了超然物外、从容赴死的气度。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1)

《口技》《乔山人善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

⑵今客鼓此 鼓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

A.无敢哗者/起坐而喧哗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参考答案:

9.⑴觉:睡醒。⑵鼓:弹奏。 10.D

11.⑴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⑵里面(中间)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12.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3.侧面烘托。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2)

关于《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23题(22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①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⑤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轼,车前横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⑤去:离开。⑥识:记住。

17、找出甲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的句子:(4分)

⑴尸横遍野: ⑵十室九空:

⑶倾家荡产: ⑷颠沛流离:

18、择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2分)

A、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使子路/问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0、甲文中能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1、翻译句子。(4分)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2.回答问题。

(1)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什么?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却为什么不搬家?甲文蒋氏的乡邻为什么要号呼而转徙?你认为在文中所述的.社会里老百姓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7、(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⑵今其室十无一焉(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答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也可)

18、B(2分)

19、C (2分)

20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答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1分)。

21第一句翻译重点是虽字和毒字;第二句的重点是识字。(每句2分)

22、(1)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 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与猛于虎的苛政 (2) 苛政猛于虎(1分)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1分) 起义推翻封建制度(3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3)

《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比较阅读理解答案

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12.参考答案:

(1)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2)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4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4)

《晏子春秋》比较的阅读答案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5)

《马说》《和氏璧》比较阅读答案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e,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 )

答: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1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答:

参考答案:

10.(1)虽:即使(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13.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16)

《竹之始生》《江馆清秋》的比较阅读答案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选出意思用法不同的一组

A.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B.而心识其所以然/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振笔直遂

D.少纵则逝矣/宾客意少舒

16、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涵了这样的道理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甲]文以竹的生长情况说明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乙]文道出了“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原因

17、[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这个意思,[甲]文中是怎么说的?

18、[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请用原文写出这些毛病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C(于是/进A在,B这样,D稍)

16、D(未指出原因)

17、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8、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期末复习建议

高二地理
口诀法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
展开详情

世界名著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
展开详情

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精品15篇)

教学设计
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
展开详情

名家中秋散文(优选3篇)

散文
名家中秋散文(1)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
展开详情

下雨天美术教案(必备8篇)

教案
下雨天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2.学习用油水分离的作画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下雨天的情景,感受色彩带来的愉悦感,提升审美
展开详情

我的同桌500字作文

六年级语文
她,“海拔”不高,“直径”也不长。刚到肩膀的头发,马尾辫羊角辫半披肩丸子头,变着样的扎。自认为“有气场有气质(其实就是野蛮)”,被我嘲笑了一番。她就是苏伊岚,既是我的No。1好姐妹,也是我的同桌。可这
展开详情

高三怎样才能学好历史的方法

高三历史
上课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千万不要“神游”。因为高三的历史课,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较多,密度较大;还有一些拓展性和理解性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有可能直接反映在今后的考试题目中。特别是拓展性和
展开详情

描写考试的作文

考试作文
今天期中考试试卷出来了,我的成绩是语文98分,数学98分。成绩反映了平时的学习习惯,这次错误的问题剧本反映了我在学习习惯方面还有一些缺点。除了《语文》作文之外,我的两个错误分别是写错了“失足”的“失实
展开详情

电流的磁场教案(汇编20篇)

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3.知道通电线圈在
展开详情

难忘的军训感言总结

军训专题
其实,我们教官很好的,我们心知肚明。他该严格的时候很严格,可该放松的时候还是很放松的。当我们都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跟我们开开玩笑的。到了第六天的时候,我们是正式开始练跑步了。这是军训的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走进新时代》读后感一年级 关于亲情的初三作文 交变电流教案范文 青州 大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500字2022 关于未来的桥小学作文 高二论宽容议论文范文 小学生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小学生作文整理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2022学前教育专业个人实习工作总结 良师阅读答案记叙文 安全知识作文 安全知识竞赛开幕词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常见的碱教案(集锦3篇) 名校试卷(汇总3篇) 残疾人事迹材料 经济名言(实用6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范文300字 高中军训400字作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慈母情深读后感范文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500字范文 诗词的魅力500字初中作文 嘉峪关作文 暑假奇遇读后感范文 教师节手抄报 平凡的责任900字小学生满分作文 优秀作文高三800字议论文 编童话故事(通用7篇) 精选罪与罚读书笔记 泡泡不见了教案(热门11篇) 草原教学设计(优质18篇) 马丁路德名言(精选7篇) 歌声600字精彩作文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推荐4篇) 有趣的膨胀教案(优质19篇) 家庭教育作文 日常消防安全知识 早安的温馨句子(推荐7篇) 压力主题班会(优质5篇) 王子与贫儿读书心得感悟300字 雨后彩虹550字七年级作文 工程造价实习日志 关于舞蹈的读书笔记 六年级作文《我的爷爷》 莎士比亚爱情名言 霜降的诗句(必备15篇) 树叶拼贴画教案(汇集8篇) 企业军训800字心得体会 优秀团员个人事迹材料 员工军训个人讲话稿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汇集 高一想象作文 2022年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笔记500字 禅的故事(热门5篇) 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高考冲刺人物作文常用素材 高中物理化学实验知识点,高频考点,必背现象 林贤治《人间鲁迅》阅读答案 期末考试的反思作文 写作教学心得体会(汇编5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白鹅教案(优质18篇) 有关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大全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汇总3篇) 摆渡人读后感范文800字 部编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练习答案 大学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优秀范文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500字 2022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细品生活600字精彩作文 各种各样的蛋教案(汇编8篇) 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实用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 江苏初一英语知识点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大全 英语作文暑假生活(精品7篇)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1000字范文 高考政治必背的常识知识点大全 高二励志优秀作文范文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优质4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书笔记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热门7篇) 实践心得作文 中堂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演讲稿优选 高三生物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于智慧的故事(合集5篇) 2022清明节的高分作文1 考试反思作文800字 励志英语谚语(优质16篇) 个人事迹材料 社会实践心得 高考英语听力得分技巧 鼓励人的座右铭 经典的励志名言 艰难的选择为题的议论文600字范文 试卷讲评教学反思(汇总16篇) 大学的军训日记范文 超市优秀员工评语(汇总4篇) 二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归纳 感动人的故事(汇编9篇)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精选18篇) 2022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小学生最有效学好英语的方法 2022军训的优秀作文范文 大学英语作文 关于家乡的的六年级作文 政治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理解知识的复习方法 亡羊补牢读后感范文 实践的心得体会 考试总结作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笔记 临近期末考试作文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推荐3篇)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2022年 《自控力》读书笔记范文 按群计数教案(优选17篇) 初中必读名著《昆虫记》读后感800字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于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口腔健康教案(精编10篇) 关于中国民间的历史故事大全 换牙教案(推荐19篇) 火灾安全自救教案(集锦16篇) 军训学生代表演讲稿 窗外的风景500字初中作文 有关以考试的作文 教师节的标语 四年级作文未来的笔 关于成功的名言警句 大学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学校开学第一课(推荐17篇) 医学检验实践心得体会 成长的烦恼教学反思(实用4篇) 2022年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户外游戏教案(汇集20篇) 机械实习日记总结 六年级作文描写天气的作文200字 初二政治知识点期末复习 寒假主题班会(实用19篇) 【精】大学生实践心得 皮皮鲁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大学生军训700字作文 关于感恩诗歌(集合18篇) 畅想梦想550字小学作文 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汇总5篇) 工地资料员实习日记范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 2022年呼兰河传读书心得800字 三年级上册的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有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节演讲稿4 中考的总练习话题作文 二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优质5篇) 友情的中考满分作文500字 享受过程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繁星春水六年级读书笔记 数学高效学习方法 目送读书感悟500字 2022高考英语题型盘点,高考改革后的英语题型 受了委屈的句子(精品3篇) 2022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归纳 小女孩的故事(集锦6篇) 高一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伴随一生的励志美句 别样山茶红记叙文阅读答案 社会实践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淘气包马小跳五年级读书笔记 成长的烦恼600字小学作文 三年级考试作文300字 孝800字精彩议论文 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 美丽的蝴蝶美术教案(精品19篇) 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必备4篇) 大学师范生实习心得总结 《狗鼻子》左琴科阅读答案 大学英语作文 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甄选7篇) 四年级期中考试作文 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 快乐寒假答案七年级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300字 自然保护区 童年作文初中范文 幸福美满的句子(精品3篇) 校园青春励志故事(精编4篇) 2022年盗墓笔记的语录 爱的成语(必备4篇) 诫子书知识点(合集7篇) 高三英语听力怎么提高 有关考试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