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胡同文化说课稿(精选13篇)

胡同文化说课稿(精选13篇)

本*** 23-02-17 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二)导入:

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

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确教学目标〔略〕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方正、安静、封闭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依据,教师用几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首先,通过概括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总结它的总特点。这点学生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教师对“四合院”进行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出北京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边概括边板书):

居住环境——安土重迁

理想住家——独门独院

饮食条件——易于满足,对物质要求不高

处事哲学——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

(5)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齐读最后三节,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先请学生来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伤感、留恋、理解。仅供学生参考。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

①没落的必然(理性)

②依恋,但又无可奈何。

——胡同文化:

①既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②又有必然抛弃的缺点。

2、品味语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评点或介绍类的书序。它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随笔。因此,学习并揣摩本文的语言张力,理解并领悟本文的文化内涵,是学习本文的要点。

教学时,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体是: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老师积极给予引导。

朗读训练后,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子: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质疑,相互解疑,教师辅助答疑。

4、总结全文。

(五)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引进单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围绕“胡同文化”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一次语文课外研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

首先,引导学生参照相关内容,发现并确立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后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组协作探究。(课题可以是如下种种: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与名人、胡同建筑经典、胡同风情、胡同与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网等各种方式开展研究的方法,由学生生在课外完成,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通过论文、报告、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图片展览的形式,还可以是放映多媒体、录象的形式让学生发布探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动心得等。

总结过程重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亲身时间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时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胡同文化说课稿(2)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

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

1、电视。播放歌曲,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

2、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后我就抓住“大碗茶体现了北京人的生活特点”这一点,让学生找出歌词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能体现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书。

〔二〕明确目标〔略〕

〔三〕介绍作者,由学生自己介绍。

〔四〕分析课文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先问学生:这篇文章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回答不一,先请回答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说出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路的,以便其他同学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其实本文只要抓住第5段在全文中的过渡作用,其他便迎刃而解。

2 、概括胡同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总特点

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3、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

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重点,用时12分钟。

4、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讨论胡同文化的前景

刚才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那么“忍”的精神应不应该提倡?学生回答后,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味否定。

再提出:胡同文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估计部分学生会受本文影响,只看到胡同文化的衰败落后的一面,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用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的`片断,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胡同的消亡。这也是对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传统文化存在?比如京剧。你将如何去做?

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以上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5、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须通过朗读才能体味的深刻,我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男女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以上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6、小结,布置作业:作同步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练习。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胡同文化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用富有京味而又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二、讲教法

1、课文

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2、课时安排:1课时

3、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举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了: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

5、第四步:小结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序言”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根据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写作散文的实际,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习分析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三个步骤。

2、三步教学法: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

3、具体操作:

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

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四、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高一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2、学法指导:

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

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

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知识习得

①解题。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词义,理解“胡同文化”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②分析理解“胡同”的特点。

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俗、多、静。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封闭;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

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

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

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

3、迁移训练

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热干面”文化的内涵;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凉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

2、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3、培养能力,注重应用。


胡同文化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胡同文化》。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基本构思。

一、教学理念

两到三年的职专语文课,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语文问题,加之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懒于思考。所以我一直认为职专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了解语文学科的思维方式上。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尽可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引导他们留心社会和生活现象,进而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赋予一节课现代气息。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准备《胡同文化》这一课时,依然会侧重于对学生在思维上的启迪,情感上的熏陶,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比较精致的文艺小品文。对这样一篇现代文的教学,我按照自己的理念将它定位为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材料。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并概括北京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流露出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与概括信息的能力;

【这一目标辅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这一目标是对我的教学理念的实践:意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启迪。这一目标是本科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

第一步,是课前要做好预习,布置学生解决字词基础知识;

第二步,在上课过程中,依然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总结为辅”的原则。

具体来说,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具备一项基本的能力——概括要点和提炼信息。《胡同文化》这课中心虽然比较含蓄,但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非常清晰明确,所以,在课文分析的环节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读、分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的方式完成。然后通过实战练习给学生从学法上加以指导:总结如何概括要点和信息。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我一直觉得语文课比起其他的学科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而且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往往都是离自己比较近的。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加之这篇文章本身具备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析文章的末尾“胡同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终将消失”这样的预言时,我想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来提示引导学生:在我们本地有没有类似的建筑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再大一点,现代社会里有哪些传统文化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在教材和现实之间建立关联,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的意识。

除此以外,做一个有心人。汪曾祺这篇文章写于93年,至今时隔近二十年。他的预言有没有成为现实?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我会辅助多媒体教学,关注近几年来关于“胡同文化新发展”的一些新闻报道与信息资料,帮助学生来解答,并进一步引导他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看待加以珍视。这样不仅在思维上做了启迪,相信情感上也会有所共鸣。

在学生学法方面主要突出两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第一环节中要让他们采用勾画、圈点和批注的方式自读完成归纳;

2、合作探究法,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言。

四、教学程序

有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本课的教学过程也就比较清晰了:

(一)导入:通过说唱音乐《胡同的故事》引出北京胡同,进入本节课关于胡同文化内容的探讨学习。

【设计理由】通过说唱音乐《胡同的故事》引出北京胡同,诙谐的画面、现代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氛围,颇有亲切感;浓浓的京味京腔语言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介绍作者汪曾祺

解题(胡同是什么?何谓文化?)

【设计理由】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大脑和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并对胡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用时5分钟

(三)分析课文

布置预习之后,提示学生理清思路,重点抓住文章第五段,过渡性的段落很好的将胡同与胡同文化联系在一起。明确了这一点,其他内容迎刃而解。

1、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自读,并概括出老北京胡同的`特点。(借助图片给学生比较直观的印象。)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解了胡同之后,随着汪曾祺的笔触,带领学生去探讨胡同文化的特质。在这一部分里,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整体了解胡同文化。明确: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封闭”,精义在于“忍”。然后为了更好理解胡同文化“封闭”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点拨:阅读中,如何有效筛选与概括信息?

【设计理由】:落实学习重点,论自读还是教师提问以及分组讨论都是为了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训练之后总结归纳方法。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用时20分钟

(四)关注情感

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关于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从字里行间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怀旧 伤感。

(五)迁移拓展

沿着作者的怀旧伤感情绪和对胡同文化作出的预言对本课进行迁移拓展:

思考: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像胡同文化一样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如何看待?当高楼大厦代替了红砖绿瓦,胡同文化会消失在行走的风景中吗?

前两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第三个关于胡同文化发展前景的问题有点难度,需要加以引导。我会提供一些近几年关于“北京胡同新发展”的现实材料来辅助学生思考。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联系现实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8分钟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北京胡同作为一种文化始终沉淀在人们心里,不会消失。希望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且行且珍惜。

作业布置:

A类:你好,胡同(谈谈你对“北京胡同” 的印象)

B类:你好, (传统文化的一种,如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古诗词等) 谈一谈你对这种文化的认识和它的发展现状。

总结,用时2分钟

以上就是我对《胡同文化》这一课的基本构思,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胡同文化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胡同文化》。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基本构思。

一、教学理念

两到三年的职专语文课,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语文问题,加之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懒于思考。所以我一直认为职专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了解语文学科的思维方式上。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尽可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引导他们留心社会和生活现象,进而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赋予一节课现代气息。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准备《胡同文化》这一课时,依然会侧重于对学生在思维上的启迪,情感上的熏陶,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比较精致的文艺小品文。对这样一篇现代文的教学,我按照自己的理念将它定位为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材料。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并概括北京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流露出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与概括信息的能力;

【这一目标辅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这一目标是对我的教学理念的实践:意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启迪。这一目标是本科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

第一步,是课前要做好预习,布置学生解决字词基础知识;

第二步,在上课过程中,依然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总结为辅”的原则。

具体来说,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具备一项基本的能力——概括要点和提炼信息。《胡同文化》这课中心虽然比较含蓄,但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非常清晰明确,所以,在课文分析的环节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读、分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的方式完成。然后通过实战练习给学生从学法上加以指导:总结如何概括要点和信息。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我一直觉得语文课比起其他的学科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而且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往往都是离自己比较近的。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加之这篇文章本身具备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析文章的末尾“胡同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终将消失”这样的预言时,我想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来提示引导学生:在我们本地有没有类似的建筑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再大一点,现代社会里有哪些传统文化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在教材和现实之间建立关联,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的意识。

除此以外,做一个有心人。汪曾祺这篇文章写于93年,至今时隔近二十年。他的预言有没有成为现实?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我会辅助多媒体教学,关注近几年来关于“胡同文化新发展”的一些新闻报道与信息资料,帮助学生来解答,并进一步引导他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看待加以珍视。这样不仅在思维上做了启迪,相信情感上也会有所共鸣。

在学生学法方面主要突出两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第一环节中要让他们采用勾画、圈点和批注的方式自读完成归纳;

2、合作探究法,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言。

四、教学程序

有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本课的教学过程也就比较清晰了:

(一)导入:通过说唱音乐《胡同的故事》引出北京胡同,进入本节课关于胡同文化内容的探讨学习。

【设计理由】通过说唱音乐《胡同的故事》引出北京胡同,诙谐的画面、现代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氛围,颇有亲切感;浓浓的京味京腔语言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介绍作者汪曾祺

解题(胡同是什么?何谓文化?)

【设计理由】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大脑和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并对胡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用时5分钟

(三)分析课文

布置预习之后,提示学生理清思路,重点抓住文章第五段,过渡性的段落很好的将胡同与胡同文化联系在一起。明确了这一点,其他内容迎刃而解。

1、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自读,并概括出老北京胡同的特点。(借助图片给学生比较直观的印象。)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解了胡同之后,随着汪曾祺的笔触,带领学生去探讨胡同文化的特质。在这一部分里,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整体了解胡同文化。明确: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封闭”,精义在于“忍”。然后为了更好理解胡同文化“封闭”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点拨:阅读中,如何有效筛选与概括信息?

【设计理由】:落实学习重点,论自读还是教师提问以及分组讨论都是为了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训练之后总结归纳方法。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用时20分钟

(四)关注情感

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关于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从字里行间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怀旧 伤感。

(五)迁移拓展

沿着作者的怀旧伤感情绪和对胡同文化作出的预言对本课进行迁移拓展:

思考: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像胡同文化一样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如何看待?当高楼大厦代替了红砖绿瓦,胡同文化会消失在行走的风景中吗?

前两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第三个关于胡同文化发展前景的问题有点难度,需要加以引导。我会提供一些近几年关于“北京胡同新发展”的现实材料来辅助学生思考。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联系现实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8分钟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北京胡同作为一种文化始终沉淀在人们心里,不会消失。希望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且行且珍惜。

作业布置:

A类:你好,胡同(谈谈你对“北京胡同” 的印象)

B类:你好,XX (传统文化的一种,如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古诗词等) 谈一谈你对这种文化的认识和它的发展现状。

总结,用时2分钟

以上就是我对《胡同文化》这一课的基本构思,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胡同文化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序言”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根据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写作散文的实际,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习分析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三个步骤。

2、三步教学法: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

3、具体操作:

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

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四、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高一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2、学法指导:

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

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

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知识习得

①解题。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词义,理解“胡同文化”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②分析理解“胡同”的特点。

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俗、多、静。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封闭;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

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

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

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

3、迁移训练

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热干面”文化的内涵;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凉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

2、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俗 过往不多(人际关系) 封闭(民族心理)

多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静 不管闲事(政治态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3、培养能力,注重应用。


胡同文化说课稿(8)

说教材

翻开《胡同文化》,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作品少了一些正儿八经的说教,多了许多真切自然的情趣;少了一些“庄重”,多了许多诙谐;少了一些老调,多了许多雅致。好一幅清淡、脱俗而又紧扣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它让学生感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胡同是市民生活的地方,由此也派衍出了市民文化,胡同与市民一起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历史,像一位时间老人。作者谈胡同实质上谈的是胡同文化,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能体现文化气息,作者也希望读者能感受这一份生活气息,这是分析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而作者对于胡同及胡同文化情感的变化,还需联系作者的生平作恰当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份情感的变化是自然的、伤感的、又是清醒的,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很好地处理。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胡同文化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忍”是它的“精义”?

(2)胡同文化为什么会衰落?它的衰落让你产生了什么联想?

(说明:这个“课前预习”的设计,一方面是《胡同文化》一文内涵较深,既有抽象的概括又有形象的描写、既有悠闲的调侃又有雅致的表达,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可增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也不短小,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可有效地实现“长文短教”。)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渗透到人民的生活当中,文学的、艺术的文化是同学们重视并认可的,而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却容易被忽视。所以为了更好地进入课文,可利用“词典”了解“文化”的定义,同时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胡同,走进“胡同文化”。

2.阅读理解:

(1)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通过分析,明确本文文体。

本文是一篇“序”,但是,整篇文章只有“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几个字,表明这是一篇“序”。作者并没有把这篇文章当作正儿八经的序来写。呈献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充满作者个性风格的散文。

(2)打破从头到尾分析课文的思维格局,紧扣第12段,从“中间开花”,目的是“突出重点”。

设计“教学手段”:对照多媒体课件的画面,从文中精选一段文字,让学生朗诵,使他们对文中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感情认知。

设计“思考题”:胡同文化的总体特点、表现形式、精义。

讨论,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明确:

胡同文化的总体特点:封闭。

表现出的生活习惯:安土重迁、处街坊、易于满足、不管闲事。

总结:这些生活习惯是闲逸的、简单的,体现了北京人的随遇而安、逆来顺受。

在这个部分抓住一些细节,仔细体味胡同文化的精义:文化活动:下棋、喝酒、遛鸟饮食文化:虾米皮熬白菜,嘿!语言习惯:闹学生、过学生可以推出胡同文化的精义:忍作者突出胡同文化的精义“忍”时,又举了两个例子,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师生共同体味京味文化。

总结:忍耐屈从形成了产生胡同文化的土壤。封闭的胡同文化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重大组成部分。

胡同太多,以至于形成网络,而四合院就是这网中的“眼”,作者对胡同文化了解、熟悉,甚至是深深的依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熟悉这四合院的生活,透过这个“眼”,我们可以看到胡同文化的内涵。如果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的话,四合院就是了解胡同文化的“眼”,因为北京人一幕幕的活的生活剧,都在这里上演。

3.赏析:

(1)学生齐读最后个自然段。

问:作者对“封闭”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胡同文化有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欣赏、喜爱,也有一些调侃(虾米皮熬白菜,嘿!)。

(2)但作者面对这种文化的衰落,又有何种感受呢?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感受的词:

明确:怀旧伤感无可奈何

(3)除了怀旧、伤感、无可奈何,作者是否还有其他感情?

明确:从“再见吧,胡同”可见,作者对这一必然的发展现象有着一份清醒,有着一份超脱。这是难能可贵的。

(4)我们应怎样理解这种清醒和超脱?

明确:旧有的文化形态,在汹涌的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已显得“力不从心”了,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随着时代发展,胡同消失了,产生胡同文化的土壤没有了,高楼林立了,新的文化形态必然应运而生。

三、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推陈出新”的情况,要求学生举出几个话题,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这一环节,对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的形成都至关重要。

参考话题:

1.中山装——西装

2.格律诗——自由诗

3.文言文——白话文

4.戏剧——通俗歌曲


胡同文化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教学重点】

1、对文章深层思想的理解,概括整体内容要点。

2、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初步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设想】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胡同文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文。今天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二、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

(1)胡同:巷;小街道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2)文化: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

三、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这是一篇古朴清雅、意味深长的文化随笔,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四、研读课文

1、探索思路与结构

明确: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先谈北京的胡同,再谈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的衰落。因此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三大块,第1~5自然段为一层,第6~12自然段为一层,第13~15段为一层。

2、讲析课文第1、2、3、4、5自然段

(1)提问:第1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1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总起的作用。概述大街、胡同所形成的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2)提问:2、3、4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胡同的特点? 明确:介绍胡同——取名 ——宽窄、数量 ——环境(位置、声响)

(3)第2自然段交代胡同取名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明确:取名--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有的胡同取名未知取义。

(4)胡同的环境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离闹市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

(5)提问:第5自然段的段意,可不可以用“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来概括呢?为什么?那么,用哪一句话来概括更为准确呢? 明确:第5自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胡同”过渡到“胡同文化”。因此,用“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兼顾两个方面,显得全面、准确。

(6)提问:作者为什么说“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明确:因为胡同这一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北京市民的心态,成为市民文化的存在空间和载体,它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的烙印,因些,“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3、分析第6~12自然段

胡同,蕴育了独特的胡同文化。现在,让我们来听课文录音,随着著名播音员那字正腔圆的京味朗读,进一步探寻胡同文化的精义

(1)在这个部分中,哪四个词语可以概括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又有哪些词句具体说明这四个特点? 封闭——安土重迁、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 满足——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旁观——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请同学来读这里最具京味的语段,要品出“胡同文化”特有的滋味来。 A.“北京人易于满足……虾米皮熬白菜,嘿!” B.“这二位同声说……真有你的!”

(2)提问:“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话,表现了北京市民怎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嘿”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3)提问:“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明确: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对这种态度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你见仁见智吧!

4、分析第13~15自然段

(1)提问:胡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胡同文化又将何去何从呢? 明确:北京胡同在衰败、没落,因而毫无生气。胡同文化也必将随着胡同的消失而逐渐消亡。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些描写,渲染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3)提问: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北京胡同,将要离我们而去了。告别之际,作者的情感相当复杂:有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念,有对胡同衰败的无可奈何,有对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伤感,有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有对胡同及胡同文化将归入虾蟆陵、乌衣巷之列的怅惘低徊……

5、小结: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亮点探究

1.文章首段末句: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问:这种方正对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学习:(1)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①居住方式:胡同、四合院,“独门独院”,“安土重迁”。 ②饮食条件: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大白菜。 ③处世方式: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更多时候,则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

(2)对思想意识的影响。 ①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有棒子面,就知足了,就行了。 ②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③方位意识极强,等级观念极强。

2.大白菜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探究学习:(1)惟我独尊。“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方正”的都城布局,突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这种“独尊”的思想意识也深刻地烙在久居都城的百姓心中。以为国都就与别处不同,国都就比别处尊贵,就连京城的狗也与众不同,无比尊贵。过去,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一律称之为“乡下人”,便是明证。遗撼的是,至今,我们还把全国的大小城市分为各种各样的等级。

(2)保守。这是与“惟我独尊”相关联的。以为什么都比别处优越,自我感觉良好,也就将人家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思想上趋于保守。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说:“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道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大白菜主义也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于他的保守和惟我独尊。看来,随着国际化潮流的到来,北京人自己也会从这种保守、独尊的封闭形态中走出来。北京人在口味上的开放,便能说明。

3.为什么要从“吃”的角度来说明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探究学习:在“衣食住行”中,“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过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民以食为天”,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吃食的追求恐怕是无与伦比的。菜系之多,名目之繁,口味之杂,都是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就日常生活而言,一个人对于吃食、口味的态度,便可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所以,作者选取极平常的吃食,便反映了人们的内心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信手拈来,意味无穷。

4.对“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此句写尽了北京市民的心态。之所以穷能忍着,是因为靠忍,才可以虽穷而仍能面对皇权的威严,才可以虽穷而仍可以鄙视皇权的盛衰。之所以富要耐着,是因为看惯了巨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处富中,才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不惊不乍。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为睡不着乃是心为外界所动,而眯着,才能养成看惯风云变幻的大气,靠着这种大气,天子脚下的小民、草民才维持了自尊。

5.对“北京人,真有你的”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北京人,真有你的”真有你的什么呢?是真有你的应付各种情况、各种局面的办法。对此,汪曾棋先生在《跑警报》中说:“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这种“不在乎”,便是凡事不必太认真,不必太放在心上。别急,别烦,别躁,悠着点。“车到山前必有路”,没什么事过不去。也就是说,心胸放宽些,用郑板桥的话来说,就是“难得糊涂”。为什么要“不在乎”?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事难料,风云难测。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们不可太在意于眼前的利益得失,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了这种“不在乎”的精神,什么事都能从容应对,从中透露出一种“忍”劲儿。 “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尽,意无穷。赞许、褒奖之情溢于言表。

二、品味语言

读完这篇文化式散文,我们仿佛喝下了一碗风味独特的北京大碗茶,让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提问:课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明确:“虾米熬白菜,嘿!”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三、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语言形式,写一组自己熟悉的景物,表达一种鲜明的情感。

例:院落毗连,炊烟袅袅,引车卖浆,熙来攘往。 小街横贯,深巷悠悠,窗明几净,老树参天。 四、课外延伸: 请任选一种文化形式(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周记上写一篇文章。


胡同文化说课稿(10)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二)导入:

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

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确教学目标〔略〕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方正、安静、封闭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依据,教师用几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首先,通过概括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总结它的总特点。这点学生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教师对“四合院”进行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出北京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边概括边板书):

居住环境——安土重迁

理想住家——独门独院

饮食条件——易于满足,对物质要求不高

处事哲学——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

(5)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齐读最后三节,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先请学生来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伤感、留恋、理解。仅供学生参考。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①没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恋,但又无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称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抛弃的缺点。

2、品味语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评点或介绍类的书序。它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随笔。因此,学习并揣摩本文的语言张力,理解并领悟本文的文化内涵,是学习本文的要点。

教学时,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体是: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老师积极给予引导。

朗读训练后,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子: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质疑,相互解疑,教师辅助答疑。

4、总结全文。

(四)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

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引进单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围绕“胡同文化”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一次语文课外研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

首先,引导学生参照相关内容,发现并确立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后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组协作探究。(课题可以是如下种种: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与名人、胡同建筑经典、胡同风情、胡同与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网等各种方式开展研究的方法,由学生生在课外完成,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通过论文、报告、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图片展览的形式,还可以是放映多媒体、录象的形式让学生发布探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动心得等。

总结过程重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亲身时间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时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胡同文化说课稿(11)

最新关于《胡同文化》的说课稿

《胡同文化》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序言”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根据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写作散文的实际,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习分析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2、能力目标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 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 ①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三个步骤。2、三步教学法: 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 3、具体操作: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四、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高一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2、学法指导: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知识习得①解题。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词义,理解“胡同文化”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②分析理解 “胡同”的特点。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 、俗 、多 、静。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明确:封闭 ;忍。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3、迁移训练 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热干面”文化的内涵;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 “凉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2、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正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俗 过往不多(人际关系) 封闭(民族心理) 多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静 不管闲事(政治态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3、培养能力,注重应用。


胡同文化说课稿(12)

《胡同文化》第一册初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

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

1、电视。播放歌曲,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

2、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后我就抓住“大碗茶体现了北京人的生活特点”这一点,让学生找出歌词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能体现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书。

〔二〕明确目标〔略〕

〔三〕介绍作者,由学生自己介绍。

〔四〕分析课文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先问学生:这篇文章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回答不一,先请回答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说出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路的,以便其他同学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其实本文只要抓住第5段在全文中的过渡作用,其他便迎刃而解。

2  、概括胡同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总特点

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3、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

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重点,用时12分钟。

4、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讨论胡同文化的前景

刚才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那么“忍”的精神应不应该提倡?学生回答后,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味否定。

再提出:胡同文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估计部分学生会受本文影响,只看到胡同文化的衰败落后的一面,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用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的片断,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胡同的消亡。这也是对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传统文化存在?比如京剧。你将如何去做?

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以上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5、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须通过朗读才能体味的深刻,我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男女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以上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6、小结,布置作业:作同步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练习。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胡同文化说课稿(13)

《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

(1) 汪曾祺其人其文。

(2)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 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4) 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二)导入:

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

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四)明确教学目标〔略〕

(五)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1) 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

(2)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方正、安静、封闭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依据,教师用几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等。

(3) 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首先,通过概括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总结它的总特点。这点学生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教师对“四合院”进行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出北京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边概括边板书):

居住环境——安土重迁

理想住家——独门独院

饮食条件——易于满足,对物质要求不高

处事哲学——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

(5)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齐读最后三节,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先请学生来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伤感、留恋、理解。仅供学生参考。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①没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恋,但又无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

值得称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抛弃的缺点。

2、品味语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评点或介绍类的书序。它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随笔。因此,学习并揣摩本文的语言张力,理解并领悟本文的文化内涵,是学习本文的要点。

教学时,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体是: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老师积极给予引导。

朗读训练后,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子: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质疑,相互解疑,教师辅助答疑。

4、总结全文。

(四)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引进单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围绕“胡同文化”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一次语文课外研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

首先,引导学生参照相关内容,发现并确立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后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组协作探究。(课题可以是如下种种: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与名人、胡同建筑经典、胡同风情、胡同与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网等各种方式开展研究的方法,由学生生在课外完成,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通过论文、报告、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图片展览的形式,还可以是放映多媒体、录象的形式让学生发布探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动心得等。

总结过程重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亲身时间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时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关推荐

铺地砖题目的练习题

试题
小明卧室面积:。每块8元每块5元40厘米×40厘米30厘米×30厘米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比赛做练习题:分4个小组比赛做练习,每组派1个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习题纸上完成,看看哪一组完成作业的
展开详情

个人修养名言(通用7篇)

名言
个人修养名言(1)1、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2、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3、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
展开详情

一分钟教学反思(精选18篇)

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1)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
展开详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合集6篇)

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1)关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
展开详情

"用"英语怎么说

备考资料
makeuseof[英][meikju:z?v][美][mekjuz?v]生词bai本简明释义使用,du利用zhi;假借;藉;借以下结果由金山词dao霸提供网络释义同反义词利用,使用使用,利用将计就计
展开详情

论简单700字满分作文

九年级语文
人生,简单又不简单。琉璃世界,几度风华。人自初始又到归去,便是那短短一生。岁月沧桑,流年飞逝。不过人生百事春秋。人生看似简单,而非简单。简单与不简单不过一线之隔,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不同的终点
展开详情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
比较大小和第几。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
展开详情

以考试的作文

考试作文
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话说得真是一点儿也没错。考试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场赌博。赢了,母慈子孝。输了,鸡飞狗跳。这不,期中考试如约而至,这可真是“横眉
展开详情

四年级期中考试的反思作文400字

考试作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并一直鼓励着我,它成了我的座右铭。记得那时我才读三年级,那是我的数学成绩好,被老师选去参加数学竞赛。那是我又惊又喜。这场激烈的“战争”过后,我又气又伤心
展开详情

学会担当800字精彩作文

七年级语文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应该在生命的道路上学会担当。——题记万物皆有担当。一片大海有它的担当,让鱼儿们无忧无虑地畅游;一颗大树有它的担当,让万物在它的绿荫下躲蔽烈日;一株小草有它的担当,在甘甜的晨露中开出一朵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有关中考作文 教师节 2022第一天军训日记范文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巧学初三化学与30条必记小常识 小毛虫说课稿(推荐9篇) 一年级描写家乡的作文 2022年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错题本的4类题目 备考:高三各科学习要点概述及提高成绩的关键点 高一语文的学习方法(精编20篇) 引路人800字满分作文 数学高二上哪几本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三年级重点词语积累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800字 水调歌头赏析(集锦19篇) 准备中考初三作文 色彩教案(热门17篇) 小马过河教案(集合15篇) 理想和现实的名言(集锦3篇) 读绿野仙踪有感范文300字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阅读答案(必备6篇) 活出精彩500字优秀作文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 读《山中访友》有感范文 因为用英语怎么说及例子说明 开花了结果了教学反思(汇总15篇) 高一成长的路作文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笔记300字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有关大学专业自荐信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简报 一开头成语大全(推荐4篇) 画故事(精品10篇) 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小学常用单词大总结与学习方法 我的手抄报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 专题会议纪要(优选5篇) 外科护理实习小结 托福写作真题(实用17篇) 防灾减灾教案(汇编17篇) 关于创新的高二作文800字 古风诗意句子(集锦3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精选8篇) 有关学习方法演讲稿范文 植物学野外实习收获 八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 牛头梗 高二英语完形填空六个解题技巧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50(精编11篇) 中考优秀作文 形容错过的句子(必备6篇) 大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 哈姆雷特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5篇) 语文摘抄优美句子 绿野仙踪读后感700字范文 【热门】2022年励志名言(精选220句) 大学生会计专业求职信 中学生的饮食安全常识 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题 高一军训800字心得体会2022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800字 期中考试作文400字 学前教育自我鉴定中专 成长中考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6-10课文翻译 端午节放假安全教案(实用3篇)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月亮像什么的比喻句 2022小学生参加暑假军训夏令营活动的心得体会 电脑考试作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 医院护理实践心得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思路与学习方法 实践心得作文 信客读书笔记 2022年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500字 冬天的诗歌儿童(热门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难忘的一次考试作文【热】 2022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交通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精编7篇) 水浒传第二回读书笔记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17篇) 实践心得的作文 我所在的集体普通话考试说话优秀范文 白杨读后感500字范文 书香家庭事迹材料 高中数学学霸提分秘籍: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古诗《桂花》(推荐4篇) 年级上册英语练习题(汇编15篇)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范文 除夕情怀阅读答案(集锦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汇编5篇) 有关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描写日月潭的相关作文 六年级爱国作文300字 2022年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500字 普通话考试作文 一年级数学学习重点和方法 高二合作话题作文800字 考试感想作文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普通话测试题目(精选4篇) 以敬业为话题作文800字 关于我的笔记本作文 东南亚教案(热门8篇) 2022高三议论文800字 中国最唯美的十首现代爱情诗 关于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钓鱼的启示课件(推荐8篇) 微笑面对生活初中作文优秀范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青岛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 加拿大本科留学方案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垃圾分类说课稿(实用6篇) 寒假读《骆驼祥子》有感范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高中 小学一年级暑假语文作业题 行路难500字初中作文 我的假日生活普通话说话范文 快乐寒假作文400字(汇集19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投资与创业核心知识点 感动人的故事(必备7篇)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合集8篇) 英语作文万能句式(通用4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通用3篇) 上下楼梯安全教育教案(实用1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学习方法:归纳与演绎还要会听课 小故事短篇(汇编17篇)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22(热门6篇) 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点:动词和动词词组及非谓语动词 滑轮教学设计(热门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读树》阅读答案 大学生敬老院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三英语作优秀文范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10篇) 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心得体会 《女巫》读书笔记 英语字母教学设计(集锦3篇) 狮子和鹿教案(汇集15篇) 水培植物的过冬技巧(精选4篇) 孔乙己读书心得范文800字 小学生最有效学好英语的方法 论形式主义800字议论文 高二政治考试题型讲解 关于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 中考满分作文 考试的经历作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有理数的加减教学反思(汇编5篇) 长城教案第二课时(实用5篇) 选择的议论文高三800字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范文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综合实践心得体会范本 化工厂的实习日记 霸气的句子超拽霸气(甄选18篇) 挫折的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读书心得 2022中专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2022年优秀中考作文 高二社会实践心得800字 幼儿心理教案(优质18篇) 血液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书笔记 专业唱歌发声技巧大全(汇总4篇) 勇于挑战700字精彩作文 体能课教案(汇总7篇) 王子与贫儿读书心得500字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母爱的作文400字 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形容爱情的唯美句子(推荐3篇)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军训大学生900字心得 以探索为话题的议论文(集锦7篇) 学生工地实习日记范例 精品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2 追风筝的人800字读后感范文 实习生单位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