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诗词鉴赏题(甄选19篇)

古诗词鉴赏题(甄选19篇)

飞*** 23-04-15 古诗

古诗词鉴赏题(1)

01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02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03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04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05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06

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07

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08

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09

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

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题(2)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古诗词鉴赏题(3)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逝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逝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适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题(4)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

先要仔细阅读作品。从标题、作者、诗文到注释,都要反复咀嚼,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和表达技巧。例05年高考试题,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感知,这首诗的题目极通俗易懂地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的思家之情。读到作者我们会想到什么?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是继杜甫之后我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其诗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抒情诗意到笔随,情感真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语言平易通俗。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热闹如春节。就是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区也有“冬至小年”的说法。正值这样的喜庆佳日,诗人却离家远行,客居邯郸驿站,其心境可想而知。阅读诗歌内容我们感悟到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歌的表达技巧是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即想象。我们学过的古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中就运用这种方法。

二、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要注意的是诗歌中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往往和写景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既要注意对人物的描写,又要注意意象的描写。例如05年试题,“抱膝灯前影伴身”诗句中对人物的描写是“抱膝”和诗中的意象是“灯”“影”就是如此。“抱膝”而坐,活画出那种百无聊赖、默默呆坐、孤寂索然的神情,用 “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不说自己“孤独”,却说有“影伴身”,让读者想象游子形影相吊的形象,更加重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从而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三、立足主旨,鉴赏技巧

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例05年高考试题2题第一问,只有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才可赏析到三、四句的情真意切、形象传神。诗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的三、四两句,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古诗词鉴赏题(5)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古诗词鉴赏题(6)

第一步:知人论世,判断写作背景。

边塞征战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成败,因而推荐大家知人论世,可以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从而进一步推断诗歌的创作背景。

第二步:体味艺术手法,整体感悟

边塞征战诗常见艺术手法: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用典、间接描写

第三步:推敲诗人写作情感。

边塞征战诗中常会通过描写边塞风光来展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家长需让孩子记住以下几种特有情感。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特别提醒

(1)边塞征战诗鉴赏,孩子们容易犯的错误常在第三步“推敲诗人的写作情感”。很多孩子在推敲诗人写作情感时极易答不完全,因为很多边塞诗涉及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特别注意其中的种.种矛盾,例如:谭嗣同的"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中涉及两大情感,其一体现诗人勇于献身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愫,其二却又有心无力报国无门的慨叹。

(2)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记忆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整体感悟。下面是边塞征战诗的一些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碛西轮台;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古诗词鉴赏题(7)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一直是难点,普遍得分也都不高,很多同学都表示有时候真的是无从下笔,下面给大家收集了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让你不再难以下笔~

修辞手法

1

设问示例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再作用分析

3

答题范式

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抒情方式

1

设问示例

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

设问示例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答题步骤

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

1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

答题步骤

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3

答题范式

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

1

设问示例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

答题步骤

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

1

设问示例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

答题步骤

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境品味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题步骤

解说相关诗句。

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字词推敲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2

答题步骤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赏析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2

答题步骤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

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语言风格

1

设问示例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答题范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人物形象

1

设问示例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2

答题步骤

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概括形象的特征。

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古诗词鉴赏题(8)

第一步:知人论世,判断写作背景。

边塞征战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成败,因而推荐大家知人论世,可以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从而进一步推断诗歌的创作背景。

第二步:体味艺术手法,整体感悟

边塞征战诗常见艺术手法: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用典、间接描写

第三步:推敲诗人写作情感。

边塞征战诗中常会通过描写边塞风光来展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家长需让孩子记住以下几种特有情感。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特别提醒

(1)边塞征战诗鉴赏,孩子们容易犯的错误常在第三步“推敲诗人的写作情感”。很多孩子在推敲诗人写作情感时极易答不完全,因为很多边塞诗涉及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特别注意其中的种.种矛盾,例如:谭嗣同的"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中涉及两大情感,其一体现诗人勇于献身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愫,其二却又有心无力报国无门的慨叹。

(2)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记忆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整体感悟。下面是边塞征战诗的一些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碛西轮台;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古诗词鉴赏题(9)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晞(xī):晒干。

阳春:暖和的春天。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kūn)黄:枯黄色。

华:同“花”。

老大:年老。

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项:颈的后部。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衰:疏落。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闻:听。

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寻味。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古诗词鉴赏题(10)

01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02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03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04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05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06

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07

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08

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09

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

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题(11)

套路一:了解背景

古诗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诗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写诗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就必须向老师、家长或书本求教,为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清障碍。如学习《梅花》一诗,如果了解了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复杂心情的表白,那么你对诗中梅花凌寒独自怒放的意境就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套路二:理解词句

要进入诗的意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被人称好,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同义词,就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看到这个“绿”字,就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举不胜举。由此可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内容的关键。

套路三:想像补白

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学们要善于展开想象来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句与句之间的空白,从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进行补白。

套路四:品析修辞

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同学们应仔细品析这些修辞手法,进入诗人的意境。如学习《暮江吟》一诗,大家可以通过细细品析“露似珍珠月似钩”这一比喻句,来领悟全诗的意境。

套路五:赏析体会

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节奏美和状物抒情之美。通过赏析诗句以及自己练读,可以加深对意境的理解、体会。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初步进入诗的意境之后,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随着配乐朗诵的录音,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送别图。除了欣赏范读外,大家还要定准思想感情的基调,把握好朗读的语速、语气、节奏、重音,准确地读出诗的韵味。大多数古诗,总是有感而发的。有的是借物抒情,如《咏柳》;有的是借景抒情,如《望庐山瀑布》;有的是借事抒情,如《赠汪伦》;有的直接抒发感情,如《前出塞》。

品味古诗的意境,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有利于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古诗词鉴赏题(12)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逝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逝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适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题(13)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古诗词鉴赏题(14)

这五大技巧分别是:

1、分析诗人题目,把握诗词主旨

2、调动语言积累,读懂字面意思

3、展开想象翅膀,再现诗词画面

4、把握常用意象,深入领悟感情

5、品味重点词语,体会诗词佳妙

下面,我们就以上方法和技巧,逐一做个分析

一、分析诗人题目,把握诗词主旨

1、看作者。即明确诗歌是谁写的。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

以唐代诗人杜甫为例: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他自己也被尊称为“诗圣”。

2、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也不例外。

这个话题前天在《天天语文》做过详细讲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3、看小序。小序往往交代写作的背景、经过和意图,概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正文前,就有一段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它的作用是:交代作者写这首词的缘由,也就是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二、调动语言积累,读懂字面意思

1、注意古今差别。如,“国破山河在”的“国”指京城,而不是国家。“荡胸生曾云”的“曾”是通假字,通“层”。

2、注意词类活用。如“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春”,名词活用作动词“争春”。

3、注意韵律节奏。诗词一旦断句断错了,意思的理解就无从谈起。

比如:“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的同学读成“有约不来/过夜/半”,这样理解起来就有了偏差。

4、注意修辞手法。作者往往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诗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使用的是“比喻”“夸张”的手法;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词画面

1、想象诗词直接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情。

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明快的色彩写出一幅宁静的农村风格的图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的苍茫的大漠风光。

2、想象诗词中有关的事物、景物和事理。

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四、把握常用意象,深入领悟感情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不同的诗歌意象往往承载着作者不同的情感

因为柳树的“柳”和留下的“留”谐音,古代在送别的时候有“折柳相送”的风俗。因此“柳树”“柳枝”“杨柳”“柳色”等和“柳”有关的意象,往往和送别有关,寄托着作者“惜别,挽留”的情感,

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就是一首送别诗,这里的“柳色”就含有作者“惜别,挽留”的情感。

其他如:

●松竹梅----坚毅,高洁

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菊花----隐逸,顽强

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月亮----思乡,怀人

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

比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五、品味重点词语,体会诗词佳妙

1、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味语言。

如“随风潜入夜”的“潜”,写出了春雨不知不觉洒落下来,细小、轻柔的特点。

我们呼市中考题里考过的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里“随”字,写出了落花轻盈,随水而去的情态;

20XX年中考模拟题里让同学们赏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里的“深”字,这个“深”字一方面写出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色特点,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茫茫云海隐者难寻,与前三句诗一同突出了隐者高洁的形象

2、抓住诗眼。诗眼往往位于诗歌的尾联,是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眼。

如:《次北固山下》的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出本诗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而《望岳》一诗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出的作者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


古诗词鉴赏题(15)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一直是难点,普遍得分也都不高,很多同学都表示有时候真的是无从下笔,下面给大家收集了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让你不再难以下笔~

修辞手法

1

设问示例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再作用分析

3

答题范式

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抒情方式

1

设问示例

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

设问示例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答题步骤

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

1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

答题步骤

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3

答题范式

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

1

设问示例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

答题步骤

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

1

设问示例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

答题步骤

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境品味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题步骤

解说相关诗句。

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字词推敲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2

答题步骤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赏析

1

设问示例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2

答题步骤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

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语言风格

1

设问示例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答题范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人物形象

1

设问示例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2

答题步骤

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概括形象的特征。

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古诗词鉴赏题(16)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古诗词鉴赏题(17)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古诗词鉴赏题(18)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揭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贯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箱、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见的思想感情

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语言的特色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含蓄隽永、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无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古诗词鉴赏题(19)

一、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中得分都不高。但通过和考生交流和试卷分析笔者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同学并不是因为读不懂诗词而丢分,而是因为答题时不知如何组织答案,导致答案不完整而丢分。因此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概念:诗词鉴赏“公式”。所谓诗词鉴赏“公式”就是利用诗词鉴赏的一些专业术语根据诗词鉴赏题目提出的问题来组合答案的一种固定的答题模式。笔者希望通过构建诗词鉴赏“公式”,让同学们在作答诗词鉴赏题时思路清晰,能像利用公式解答数学题那样准确、迅速、规范、完整地写出答案。

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既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又从自主命题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沿用至今。比如2004年湖南卷依照“赏析示例”完成指定赏析任务的题型是湖南高考古诗词鉴赏多年来的亮点,是极富创意的新题型。此类鉴赏题要求考生从诗词曲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和情感基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再结合题目特点来答题。湖南2005年和2006年的诗词鉴赏题均延续了这一创新题型。2007年湖南省将古诗词鉴赏题的分值从6分调整到5分,其设题在沿用以往风格当中也体现了向传统题型的回归。但是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的诗词鉴赏题人均得分1.95分,得分率仅为39%。这一得分率和往年一样都不是很高,这就更显示出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二、古诗词鉴赏“公式”的构建

2007年湖南高考《考试大纲》中提到古诗词鉴赏题主要考查古诗词遣词炼句的技巧、形象特点与意象内涵的把握、意境的营造、情感基调与表达技巧。考纲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构建诗词鉴赏“公式”的依据。为了规范答题,笔者结合其他省市高考题提出了三个诗词鉴赏“公式”:

1.意象+意境+诗人感情

在每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常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意境、诗词形象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积累相关的古诗词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的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常说的诗歌的主旨句一般在律诗的尾联和绝句的'最后一句;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等。

2.表达技巧+意象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也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要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有关诗词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考生可以按下面这个框架的提示去复习准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用典、虚实结全、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赋、比兴等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等

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起承转合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语言风格+意象(词语)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还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词语、语言风格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诗词的语言 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④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前三种题型完全可以按照上面所述的第三个公式的模式去答题: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种题型则可以只用第三个公式的后两步去作答:首先从艺术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所要求鉴赏的诗中的某个词语,接着再点明这个词语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湖南卷古诗词鉴赏“公式”的运用

湖南考生备考古诗词鉴赏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准备:一是把握本省的命题风格;一是注意传统题型,也就是现在绝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分点具体设问的题型。

近几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通常要求考生按照赏析的范例去完成诗词鉴赏。像这类题目必须灵活运用以上三个“公式”来规范答题。我们可以先按照“公式”去分解“赏析示例”,然后再确定使用哪个公式。由于有时是整句鉴赏,所以有可能要组合运用以上三个“公式”。

1.比如2007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示长安君》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赏析,我们可以用“公式一”和“公式三”来组织答案。下面以此题为例来运用这两个公式。(原题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的“情感基调”。由于是整句赏析,我们必须紧扣这两联的关键字词、意象、意境,并结合高中所学的律诗相关知识去思考。根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特点,我们可以注意“草草杯盘”和“昏昏灯火”、“笑语”和“平生”、“自怜”和“又作”、“湖海”和“尘沙”、“三年”和“万里”几组对应的词组,再结合律诗写作特点和题目中的“怆情”则不难理解这几组词语的词义、意象和意境。接下来可以根据“公式一”和“公式三”的顺序去组织答案。

【答案“公式化”解析】颔联:①“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分析词语的含义)“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分析诗人情感)。(运用“公式三”分析词语的作用)

②“草草杯盘”“昏昏灯火”(点出两个意象)营造氛围(指出意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指出诗人的情感)。(运用“公式一”分析)

③“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分析“笑语”“平生”两个意象的含义)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指出诗人的情感)。

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分析词语的含义),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分析诗人情感)。(运用“公式三”分析词语的作用)

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分析两个意象的含义),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指出诗人的情感)。(运用“公式一”分析)

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分析两个意象的含义)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指出诗人的情感)。(运用“公式一”分析)

2.2006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是出自《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采用的题型是赏析示例,补全赏析的形式,我们可以运用“公式二”去组织此题的答案。(原题略)

【解析】2006年湖南卷古诗词题仍然沿用了2005年比较思考、补全赏析的形式,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通过对“赏析示例”的“公式化”分析,我们发现示例中有表达技巧里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公式二”去组织答案。

【答案“公式化”解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依照示例先解释诗句)“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结合“梨蕊”“梅花”这两个意象去理解,按照示例中的要求紧扣“偷”和“借”这两个动词来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诗人表达了对白海棠芳香高洁、孤傲脱俗的品性的喜爱。(指出诗人的情感)

另外,2005年湖南卷古诗词鉴赏题的第一问可以用“公式三”去组织答案,第二问则可以用“公式二”去组织答案,同学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结语

湖南考生在复习古诗词鉴赏题时除了要掌握本省一直以来的“赏析示例”类题型,还要关注传统题型的解答。传统题型通常是设置问题具体考查诗词的语言、形象、感情基调或表达技巧,同学们到时将以上三个“公式”对号运用即可。

另外,笔者在上文提出三个诗词鉴赏“公式”,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在做题时思路清析,在考试中诗词鉴赏题的答案组织更规范,更有逻辑,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但要运用好这三个公式,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掌握好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相关推荐

清平乐村居教案(集合19篇)

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1)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教学过程
展开详情

教师节国旗下讲话

知识分享
尊敬的老师们:九月的天空飘溢着金秋收获的`气息,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而来,对我们每一个中学生来说,从顽皮孩童到青涩少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您永远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
展开详情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10多年来,她精心打造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支队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承担了大量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全国劳模事迹材料。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让
展开详情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实用19篇)

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及反思:6、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展开详情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实用4篇)

说课稿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展开详情

读书笔记战争论

读书笔记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
展开详情

与韩荆州书阅读答案(优质5篇)

答案
与韩荆州书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9分)与韩荆州书(唐)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①之事,
展开详情

有关安全知识的作文

安全知识
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所以,安全第一。一秒钟车祸一辈子痛苦。生命只有一次平安伴君一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
展开详情

闻王昌龄教案(推荐16篇)

教案
闻王昌龄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二、学情分析学生由
展开详情

很短的句子(汇编19篇)

句子
很短的句子(1)1、忘掉失败,但是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2、遇见你,感激。就算没有未来没有以后。3、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4、距离之所以可怕,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把你想念,还是把你忘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中生军训个人日记 教师节送什么礼物给老师? 安全第一课讲话稿(合集15篇) 与骨科实习有关的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作文:独木桥读后感 高考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方案 巨人的花园小学生优秀续写作文 詹天佑读书心得感悟范文300字 边城读书笔记 小升初语文考试必出词语 考试心情作文 与长江相关的文章500字 2022高一新生军训口号押韵霸气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 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有关高三英语教学设计 中考满分作文 六年级作文《爷爷的菜园子》 高三物理冲刺阶段学习方法 高考英语作文范文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成长的优美句子(汇编18篇) 600字军训个人小结 四年级英语考试知识点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大二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游戏教案(热门17篇) 少年闰土读后感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五年级小学生学英语口语100句 水果的秘密教案(精选4篇) 建党诗歌(集锦18篇) 我的成长之路普通话说话范文 紧张的考试作文300字 普通话考试作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通用16篇) 算法人员求职面试笔试题目 小学军训教官心得 六字成语大全及解释(优选3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通用15篇) 乙酸说课稿(精选3篇) 沪教版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作文议论文800字高一 青春的感悟范文九年级命题作文 高中政治文化必背知识点 人生哲理小故事(优选18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初中学习英语的方法攻略 人之初教学设计(甄选20篇) 寓言故事字(实用17篇) 相伴的句子(优选3篇) 鼓励坚持的句子(汇总15篇)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童话故事作文大全(推荐16篇) 成长的滋味为主题的中考满分作文 毛毛的故事(通用16篇) 采山教学反思(优质11篇) 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狼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 那树教学反思(精选8篇)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书笔记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 《偷影子的人》读书笔记 英语六级口语自我介绍范文 京杭大运河话题作文500字 你是我的一本书中考高分作文600字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体会 弟子规教学反思(精品11篇) 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设计(优质7篇) 2022年一年级语文作文 成长的故事500字作文(集锦15篇) 消防安全教育教案(集合15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范文 连词英语语法知识点 小学教师教育故事 难忘的“考试”作文 高一议论文800字宽容 员工请假考勤管理规定(优质5篇) 小鹿斑比的读书笔记 温暖的旅程550字七年级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 2022中考政治万能答题公式 2022大学军训新闻稿 中学英语作文范文(汇集5篇) 家庭教育公开课简单观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建议 健康小手真干净教案(精选10篇)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合集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氓教案(通用15篇) 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教案范文 小学生日记倒霉的一天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汇集20篇) 形容夏天的成语(实用19篇) 迎接考试的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大全(必备16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反思(甄选7篇)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汇编19篇) s版小升初语文必背语文诗词三年级下册 社会实践客服心得体会 永远的一课教学反思(通用4篇) 安全知识作文 点亮青春的道路500字初中作文 小学五年级英语知识点重要笔记 中考话题作文 宝宝睡前故事(推荐1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英语练习册参考答案 故乡情怀500字初中作文 安全教育第一课教学设计(实用10篇)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案(通用16篇) 有关美容的实践心得体会 奇思妙想教案(热门4篇) 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父亲中考作文 一次难忘的考试作文 高二地理学习指导四个准则 中考作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 感谢痛苦高一作文800字 小白船教学反思(热门19篇) 难忘的考试作文 思念散文(必备17篇)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高三优秀英语作文大全 计算机一级WPSoffice考前练习题和答案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 名著简爱经典语录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好玩的报纸教案(实用18篇) 关于数学的日记五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16篇) 高三作文虚伪话题议论文 作一名高三合格家长的内容 无题阅读答案(必备7篇)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 草房子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初一地理10条记忆方法 关于考试作文 大地毕飞宇阅读答案(汇编6篇) 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在家中玩耍安全教案(合集3篇) 2022年有关感悟青春的初中作文600字 普通话水平考试说话题目 高中语文背古诗词技巧大全 前后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反思(优选7篇) 外贸业务员实习报告 健康领域教案(汇编18篇) 《狼王梦》读书笔记范文 英语考研真题(精选9篇) 《沉思录》读书笔记 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 有关八年级三国演义笔记600字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桃花源记读后感500字范文 阮郎归初夏赏析(热门4篇) 高二物理逆袭指南 关于阅读笔记作文 考试进行曲作文 高三物理电场知识点整理 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教案(甄选15篇)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精品15篇) 不一样650字优秀范文 夏天主题反思(汇编10篇) 初一英语的优秀范文与作文写作指导 青春的意义初中生作文1000字 做月饼教案(优选11篇)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合集15篇) 英语学习心得 初二政治重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立春吃什么好 考试后的作文 换牙我不怕教案(通用4篇)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建议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范文500字 快乐轮胎教案(优选14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课文翻译 孔子名言名句(精选140句)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个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高露 小学生日记: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材料 袁隆平的故事(通用5篇) 小学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2022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感悟 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精编13篇) 三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四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新疆葡萄沟旅游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