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桂林山水说课稿(通用17篇)

桂林山水说课稿(通用17篇)

王*** 23-04-02 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为了巧妙的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材研读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魅力,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以及学习如何描绘具体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是生动课堂的指南针。

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因为这篇写景的课文有很强的抒情性,许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看过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体会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风向标,具有灵魂和统帅作用。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与统帅,那么教学重难点则是心脏,处于核心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理解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将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作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展开我的教学。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教学通往最优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感悟知识情境的开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将采取谈话导入法,我会让学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进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笔记录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领略一下。顺势导入新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而整体感知环节可以体现这一要求。本课伊始,将首先给五分钟时间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易错易混生字词,并指名写在黑板展示区。

接下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就展示区的生字词从读音、字义、字形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种形式的生字教学锻炼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扫清了障碍。

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概括课文主要从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问题的设置,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为接下来深入研读文本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同桌探讨,填写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点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写这些特点的词句?作者又是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这些问题设置,能够培养学生把握重要词句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为后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做下铺垫)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的品读,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补充,学生能够得出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巩固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拓展兴趣的平台。

我将组织一个创编活动,学生自由组合,一位同学朗诵课文,另一位同学创编合适的歌舞,并给予点评和评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的巅峰,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结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小结作业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将采用系统归纳与情感升华相结合的方式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梳理,并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养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并敢于出现走走,发现新鲜事物,感受祖国的魅力。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布置一个开放型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图,并配上相应的小诗歌。通过布置这个小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充了学生知识面与生活技能,体现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理念。


桂林山水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八、板书设计:

水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桂林山水甲天下

奇 人在画中游

山 秀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桂林山水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课文写了作者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走进了人间仙境。

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美,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时,也再现了作者细致观察,描写有序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据四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练习题,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会写本科生字。能正确读写“观赏、无暇、扩散、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语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遵循“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与读,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的思考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桂林山水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影视资料,将桂林山水的美景显示在学生面前,是学生入情入境,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读、找、认、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2、抓住主题,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3、指导初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4、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5、总结全文,练习背诵,积累词句;

6、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六、说课后反思

1、整理课文,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统统围绕阅读展开,总体思路无误,具体实施后觉得还可多读,在朗读指导上应多下点功夫,以读悟文,以读体情。

2、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沉,是因为平时对学生要求过于生硬。今后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更多体现民主,课堂上应多点幽默,少些平淡。


桂林山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

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

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

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

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 )]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

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

(1)这小节分几层写?

(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习,现在用这样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

1、揭题谈话:

让学生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体裁,简介作者及有关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学生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学生入境,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桂林山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美散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这篇散文构思精巧,句段精美,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是学生品诵的佳作。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主要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主要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

1、举一反三,自主合作。

2、以读为本,读中赏美。

三、说学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阅读文章,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力求把美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设计了这样六个环节)

(一)声像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尽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展现桂林的美景,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桂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桂林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气势恢弘,博大精深;桂林也像一首长长的歌,悦耳动听,回味绵长;桂林更像一幅大大的画,美丽无比,秀甲天下。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桂林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走进文本,到桂林去看看,孩子们可要静静的听,细细的看,慢慢的品。用心感悟作者怎样用生花的妙笔描绘出桂林如诗的画卷的。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千里之遥的桂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要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二)整体感知——让学生发现美。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静心听课文录音,注意哪些字音和你以往读的不同,拿出笔标出,并画出文中概括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味课文的节奏和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

(三)潜心品读——让学生感受美、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作者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

(3)用“——”画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用“~~~”划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4)理解“瑕”、“翡翠”的意思,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孩子们通过读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二自然段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呢?我们会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和漓江水相媲美,这种写法叫对比,恰当的对比可以使所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从这可以看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自由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指名说出这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因为排比、比喻是常见常用的修辞方法,孩子们可能还会说出恰当的排比、比喻也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有韵味。对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品味。课文中把漓江水比喻成无瑕的翡翠就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没有任何斑点的纯粹的碧玉。

既然作者写得这么美,应该怎样把这种独特的美读出来呢?谁愿意试试?指名读,有的同学听课文录音的时候可能没听出“啊”的变调,我提示孩子们注意“啊”的变调再试试,会读的更美。自由练习朗读。再次指名读,因为个性化的朗读同样需要个性化的评价。教师用心去倾听,去评价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我会适时评价说:读的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如诗如画的漓江水;我听出来了你已经深深的陶醉其中了。老师要向你学习,老师和大家一起齐读一遍好吗。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的.诵、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新课标中写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所以,接下来我设计了这一问题:“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了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读——找——品——诵”的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美、

新课程语文标准倡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安排学生四人小组运用刚刚学到的“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选出小组汇报交流。

相机出示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形象地感受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罗列的意思。

(五)总结积累——升华美、

这一环节我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相连的景象。有了二、三自然段的深入学习,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明白了山水是画的主体,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则是点缀。这句话和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话相呼应呢?孩子们自然就会找出那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总领全文,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用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美仑美奂的桂林风光。脉络清晰,自然流畅。这么美的课文同学们一定很想背诵下来。再次利用课件渲染情境。留3至5分钟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会背的以背诵的方式,不会背的以朗读的方式再次回味桂林山水的甲天下的迷人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拓展延伸——创造美、

学习桂林山水一课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其实早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令人神往的地方(展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图片),请看“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标志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北京故宫;曲径通幽,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水险山雄、涛飞浪卷的长江三峡;湖光山色,风韵幽绝的台湾日月潭;秀美、雄浑,独具神韵的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在这十大风景名胜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排在第二位,从学生专注的眼神和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觉到了孩子们已经走进了祖国的万水千山,已经深深的陶醉其中了。

桂林山水一课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要学会像作者一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美。我设计的课下小练笔是选一处最喜欢的名胜,可以课下查阅资料,也可以节假日实地旅游观察,仿照这一课写法,写一则介绍它的导游词。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这一设计勾通了课堂内外,深化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使学生走向了生活,把学习语文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教育还在生活中延续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走近了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请各位专家评委不吝指教。谢谢大家!


桂林山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澜、暇”等8个生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a、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b、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结束语: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桂林山水说课稿(7)

【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说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说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说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说教学策略】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

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桂林山水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澜、瑕、翡、峦等生词,理解并积累波澜壮阔、无瑕、峰峦雄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把握文章大意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课前,我会这样导入,先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揭示课题《桂林山水》。接着再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等等。在这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使他们进入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讲解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由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先听教师的配乐朗读,用声音渲染情境,尽量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在这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和将文章分段。接着让学生自己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句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室不断点拔得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共分为三大段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观赏”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全文当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式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这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率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提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来水,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很快就能回来出来。

提问,课文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的水呢?让学生明白,原来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点更突出啊!

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品读,诵读,我会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漓江水的魅力

教师做总结,这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静,清,绿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适时的运用

教学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我同样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是学习对词语的理解,通过配乐朗读,出示课件图片等多个方法让学生声情并茂、有感情朗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特与魅力

最后是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会以读代讲,让学生找出描写山水的词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有感情的朗读。插图与文章相辅相成,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画卷,让学生体会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再联系课后问题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总结全文

在拓展练习当中,我会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句子,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桂林山水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 澜、暇”等8个生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а、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桂林山水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它也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表达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学们去积累,去运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解,我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

教学过程:

今天,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有三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我将第二课时具体安排安排为五个环节:

一、板题示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求我们语文课上导入语要简洁,最好能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可以不再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再解题,这一切都交给学生在自学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两句富有激qing的语言。因此,我将这一课的导入语设计为;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桂林,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板书课题)课题的板书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不但要把字体写工整,笔画笔顺也要正确,板书的地点还要醒目。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在板书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板书结束还要让大家读一读。接着是出示学习目标。(八字教学法,对学习目标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易测量,所以,我们只要求教师每堂课必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却设定为“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最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师生记住。)学习目标的出示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但出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目标出示后,还要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大家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激励语;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过渡语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环节的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怎样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呢?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自学提示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明确:确自学的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自学提示要科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八字教学法的效果----紧张、高效、愉快。根据这一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横线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4、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三、 检查自学效果

八字教学法中提规定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完成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应适当延长时间。举手统计之后就是检测,检测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根据我的理解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而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2、(过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么哪位同学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里?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教师相机板书:静、清、绿)

3、、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的

(指名朗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句子,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明确句子的含义,并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试着朗读体会。八字教学法中提到;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检查朗读时,先让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读,读不好再找其他学生帮忙,如果还读不好,老师引导。

比如,学生在读漓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找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读,第一遍读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将句子读通顺,清的程度没读出来,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点学生来读,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让第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这次读得也带上了感情,但我感觉他还能读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的图片,然后让这个学生再来读,这一次他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样一来后进生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学生在听、纠正的过程中朗读的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同时这位后进生的成功也是后教的成功体现。

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读好每一个句子,我有安排了齐读第二段。(过渡语;看着这样静清绿的漓江水,怪不得游客都忘了穿在前进,岸在后移,让我们也带着陶醉之情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学生学习了漓江的水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第三段的理解(过渡语;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1)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变)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谁来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奇、秀、险)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它,下面让我们大家齐读第三段,再次体会桂林的山的美(师生同读)

5、体会山和水相映之美

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美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因此这一环节看视频谈感受。

师过渡: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品味了桂林的山,如果把山和水结合起来欣赏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请看大屏幕。

请大家带着各自的感受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并给你的同桌说说作者此时此刻的感受。

指名谈作者的感受。

齐读最后一段。

6、谁来说一说,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本环节也可安排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他强调精讲多练,八字教学法中重点强调宁可老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在操作此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团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六要强调学生纠错。纠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纠错一定要及时。

根据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背诵的内容要适中要求当堂背诵的一定要做好检查,检查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互查,抽查时一定要多抽查后进生。实在背不上来的可放在课下抓,最好不要出现有的同学在背诵,有的同学在做题的现象)

2、完成练习题仿写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到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影,听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曲,却从没听过这样动人的故事。

*3、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尽情的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其实我们国家像桂林这样迷人的景色还有许多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尽情的欣赏,也希望大家也能向作者一样把他写的如诗如画。下课!

板书设计; 学手段不断更新,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越来越强,但是,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而言,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节课,45分钟,什么时间,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写,由谁来写,教师都要在备课时预先考虑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板书,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山水闻名遐迩,然后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别描写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并让学生体悟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绘身边的事物。

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二、说学情

1、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描绘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赏美、热爱美的能力,但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运用技巧来写景达意,并对其中的优秀技巧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感悟力和能力还需要加强。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已经学会了网上查资料,有的还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因此,让他们通过自己查资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并不难。他们也已经初具独立思考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相应的`互动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目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2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所采用的优美语句;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三)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有感情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景色美。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3、教师范读以后,再请学生默读,这次是带着任务的默读:首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查出生字的读音和组词,并查出新出现的重要词语的意思;然后,试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美景。(说明: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会略读并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读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简单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务;另要求学生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所以我还安排学生自己查词典并解决生词释义。)

4、检查朗读的任务完成,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分别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带领学生解决了生词的问题,再来初步概括文章大意。这里仍然采用检查任务完成的方式,请4名同学分别说出每段最主要写了桂林的什么美景。得出如下线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以后,接下来就要重点学习文章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桂林的美景的。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分段研读的方法,因为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分段研读的设计如下: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老师读前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读出后面的内容),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说明:由于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结合小组讨论,可以对第三段进行分析了,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以后,预想学生会总结出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险、秀,和采用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排比,老师就可以根据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写成板书。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回顾整体知识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放的胸怀。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植物、动物。


桂林山水说课稿(12)

《桂林山水》第2课时说课稿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读背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得下一番功夫。课前,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

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

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认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记录下相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学习的收获。看看哪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在读的时候,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去练习的。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角色换位,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读书的好方法,你们组给大家示范了下好吗?

生:读第二段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评价(略)

师: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们突出了“却从没”和“真”这两个词。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师: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谁再来读一下好吗?作者写水清时说“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清可见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见!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驶竹筏小舟,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

师:好,结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体会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其他的内容,我们能读好吗?(生练习,练好就举手,指优生读文。)

师:刚才通过这一小组的汇报,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他们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第四题(文中哪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读)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真实感受。把山水联系起来,还写了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这些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真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而且这幅画又不是静止的。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

生:另外,“连绵不断”一词写出了从船上欣赏桂林山水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通过前面水和山的描写,我们就会想到:船划过时,水动起来,水中的倒影也会动起来,而船要是过去后,水又会平静下来,水中的倒影也会重新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不断变化,水中的倒影也一定是层出不穷,我们手中的资料里写到:从桂林到阳朔,有83公里的路程,所以这幅应是长卷,而且是有动感的,千变万化的。

师:理解得好,的确,有山无水少一分灵气,有水无山则少一分刚毅,山水相融,相互映衬。

演绎着离奇的变化,这也正是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的原因所在,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我认为,第二、三段排比句用得好,每一句都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一个特点,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具体,形象。

生:排比句我们背起来也很容易。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节的“啊”字用得也非常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果去掉了“啊”读起来,就不好听了。

师:试一下好吗?(生试)很有道理。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三题进行了练习。(如果你是桂林人,你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哪位是桂林人?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如果一提到,桂林,你一定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确实桂林山水非常美,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桂林的情况,那就听我这个桂林人来向各位介绍吧。我们桂林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名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以桂林为中凡,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如果让我来说说这爱百里的路程里,究竟有多少个景点,我也说不表,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桂林风景的四大特点是:山奇、水秀、石美、洞异。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如果你真到了桂林,这几个地方,你可千万不能错过。我们


桂林山水说课稿(13)

桂林山水语文说课稿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读背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得下一番功夫。课前,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

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

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认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记录下相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学习的收获。看看哪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在读的时候,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去练习的。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角色换位,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读书的好方法,你们组给大家示范了下好吗?

生:读第二段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评价(略)

师: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们突出了“却从没”和“真”这两个词。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师: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谁再来读一下好吗?作者写水清时说“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清可见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见!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驶竹筏小舟,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

师:好,结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体会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其他的内容,我们能读好吗?(生练习,练好就举手,指优生读文。)

师:刚才通过这一小组的汇报,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他们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桂林山水说课稿(14)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它也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表达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学们去积累,去运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解,我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

教学过程:

今天,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有三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我将第二课时具体安排安排为五个环节:

一、板题示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求我们语文课上导入语要简洁,最好能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可以不再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再解题,这一切都交给学生在自学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两句富有激qing的语言。因此,我将这一课的导入语设计为;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桂林,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板书课题)课题的板书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不但要把字体写工整,笔画笔顺也要正确,板书的地点还要醒目。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在板书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板书结束还要让大家读一读。接着是出示学习目标。(八字教学法,对学习目标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易测量,所以,我们只要求教师每堂课必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却设定为“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最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师生记住。)学习目标的出示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但出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目标出示后,还要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大家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激励语;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过渡语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环节的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怎样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呢?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自学提示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明确:确自学的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自学提示要科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八字教学法的效果----紧张、高效、愉快。根据这一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横线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4、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三、 检查自学效果

八字教学法中提规定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完成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应适当延长时间。举手统计之后就是检测,检测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根据我的理解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而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2、(过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么哪位同学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里?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教师相机板书:静、清、绿)

3、、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的

(指名朗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句子,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明确句子的含义,并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试着朗读体会。八字教学法中提到;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检查朗读时,先让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读,读不好再找其他学生帮忙,如果还读不好,老师引导。

比如,学生在读漓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找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读,第一遍读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将句子读通顺,清的程度没读出来,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点学生来读,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让第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这次读得也带上了感情,但我感觉他还能读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的图片,然后让这个学生再来读,这一次他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样一来后进生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学生在听、纠正的过程中朗读的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同时这位后进生的成功也是后教的成功体现。

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读好每一个句子,我有安排了齐读第二段。(过渡语;看着这样静清绿的漓江水,怪不得游客都忘了穿在前进,岸在后移,让我们也带着陶醉之情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学生学习了漓江的水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第三段的理解(过渡语;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1)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变)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谁来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奇、秀、险)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它,下面让我们大家齐读第三段,再次体会桂林的山的美(师生同读)

5、体会山和水相映之美

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美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因此这一环节看视频谈感受。

师过渡: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品味了桂林的山,如果把山和水结合起来欣赏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请看大屏幕。

请大家带着各自的感受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并给你的同桌说说作者此时此刻的感受。

指名谈作者的感受。

齐读最后一段。

6、谁来说一说,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本环节也可安排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他强调精讲多练,八字教学法中重点强调宁可老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在操作此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团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六要强调学生纠错。纠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纠错一定要及时。

根据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背诵的内容要适中要求当堂背诵的一定要做好检查,检查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互查,抽查时一定要多抽查后进生。实在背不上来的可放在课下抓,最好不要出现有的同学在背诵,有的同学在做题的现象)

2、完成练习题仿写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到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影,听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曲,却从没听过这样动人的故事。

*3、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尽情的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其实我们国家像桂林这样迷人的景色还有许多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尽情的欣赏,也希望大家也能向作者一样把他写的如诗如画。下课!

板书设计; 学手段不断更新,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越来越强,但是,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而言,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节课,45分钟,什么时间,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写,由谁来写,教师都要在备课时预先考虑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板书,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说课稿(15)

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

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 )]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习,现在用这样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

1、揭题谈话:

让学生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体裁,简介作者及有关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学生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学生入境,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桂林山水说课稿(16)

《桂林山水》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桂林山水说课稿(17)

《桂林山水》的语文课前说课稿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它也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表达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学们去积累,去运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解,我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

教学过程:

今天,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有三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我将第二课时具体安排安排为五个环节:

一、板题示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求我们语文课上导入语要简洁,最好能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可以不再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再解题,这一切都交给学生在自学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两句富有激情的语言。因此,我将这一课的导入语设计为;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桂林,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板书课题)课题的板书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不但要把字体写工整,笔画笔顺也要正确,板书的地点还要醒目。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在板书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板书结束还要让大家读一读。接着是出示学习目标。(八字教学法,对学习目标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易测量,所以,我们只要求教师每堂课必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却设定为“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最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师生记住。)学习目标的出示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但出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目标出示后,还要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大家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激励语;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过渡语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环节的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怎样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呢?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自学提示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明确:确自学的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自学提示要科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八字教学法的效果----紧张、高效、愉快。根据这一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横线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4、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三、 检查自学效果

八字教学法中提规定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完成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应适当延长时间。举手统计之后就是检测,检测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根据我的理解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而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2、(过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么哪位同学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里?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教师相机板书:静、清、绿)

3、、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的

(指名朗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句子,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明确句子的含义,并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试着朗读体会。八字教学法中提到;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检查朗读时,先让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读,读不好再找其他学生帮忙,如果还读不好,老师引导。

比如,学生在读漓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找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读,第一遍读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将句子读通顺,清的程度没读出来,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点学生来读,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让第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这次读得也带上了感情,但我感觉他还能读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的图片,然后让这个学生再来读,这一次他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样一来后进生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学生在听、纠正的过程中朗读的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同时这位后进生的成功也是后教的成功体现。

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读好每一个句子,我有安排了齐读第二段。(过渡语;看着这样静清绿的漓江水,怪不得游客都忘了穿在前进,岸在后移,让我们也带着陶醉之情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学生学习了漓江的水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第三段的理解(过渡语;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1) 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变)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谁来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奇、秀、险)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它,下面让我们大家齐读第三段,再次体会桂林的山的美(师生同读)

5、体会山和水相映之美

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美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因此这一环节看视频谈感受。

师过渡: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品味了桂林的山,如果把山和水结合起来欣赏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请看大屏幕。

请大家带着各自的感受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并给你的同桌说说作者此时此刻的感受。

指名谈作者的感受。

齐读最后一段。

6、谁来说一说,作者在介绍桂林的山水时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本环节也可安排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他强调精讲多练,八字教学法中重点强调宁可老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在操作此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团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六要强调学生纠错。纠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纠错一定要及时。

根据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背诵的内容要适中要求当堂背诵的一定要做好检查,检查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互查,抽查时一定要多抽查后进生。实在背不上来的可放在课下抓,最好不要出现有的同学在背诵,有的同学在做题的现象)

2、完成练习题仿写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到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影,听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曲,却从没听过这样动人的故事。

*3、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尽情的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其实我们国家像桂林这样迷人的景色还有许多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尽情的欣赏,也希望大家也能向作者一样把他写的如诗如画。下课!

板书设计; 学手段不断更新,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越来越强,但是,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而言,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节课,45分钟,什么时间,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写,由谁来写,教师都要在备课时预先考虑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板书,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相关推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600字作文

六年级语文
在学习完第一单元的第4课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我深有感触。是啊!生活是会欺骗你的,有的欺骗会使你气愤得不行,而有的却不同,关键还是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
展开详情

中国地理概况记忆口诀

八年级地理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內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
展开详情

关于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无论哪一种生活,惟有入其门经知其趣味的人才会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才会细察体味其中的别一番滋味,因此也才能视投入与付出为幸福快乐。真正达到精彩的高度。"人生如梦不是梦,千般滋味老来休,问君幸福何处寻,唯
展开详情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精品7篇)

说课稿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
展开详情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实用10篇)

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
展开详情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四年级语文
教室里,没有老师讲课的声音,也没有同学们玩耍的声音,而是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正在读一篇诗歌——《最后一分钟》: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我们表面上读的十分有感情,
展开详情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精编5篇)

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
展开详情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普通话考试
我喜欢美食,在我看来,美食是一种生活方式。美食是一种情绪。古人早有说法:食无定味,适口为珍。适合你口味的菜品,大概就能够被称作美食了。我喜欢自我来做,个性是喜欢让别人享用,看到家人或者朋友吃着自我亲手
展开详情

暑期社会的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到来了,应学校的提议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又一次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做一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
展开详情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高二语文
最近两周重读了《富兰克林自传》,收获颇多。为什么说“重读”?因为我在大三期间曾经看过一遍,现在想想,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如今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不晚。在重读此书之前,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如何读书”,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中语文病句技巧(汇编16篇) 实践心得 俗世奇人读书心得体会 表达感谢的句子(实用5篇) 初一英语基础单元知识点 高二温暖话题议论文 快乐句子(精品15篇) 读后感高二1000字整理 实践心得体会 君子的名言(热门5篇) 小学课程标准试题,实施建议试题(有答案) 大学军训感悟800字范文 经典英文励志名言(精品4篇) 病房里的故事(集锦10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 宝宝睡觉故事(汇编19篇)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节贺卡经典祝福语 大学生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2022高考常见英语词组大全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期中考的作文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 激励的小故事(甄选19篇) 六年级作文:善良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实践心得 兼爱议论文800字 初一读书笔记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必备18篇) 画的课件(优选15篇)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 狼图腾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500字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优质15篇) 蓝鲸的眼睛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范文(合集15篇) 小学英语教师学习计划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点2022 地质学的野外实习 教师节倡议书 关于考试反思作文 在一起的句子(通用16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学习的指导方法 高一政治复习时的技巧 保研学习经验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作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鲁宾逊漂流记》五年级笔记 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 数学考试的作文 2022年初中生五四活动方案5则 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最全小学l六年级家乡作文大全 高中新生军训感悟 爱心主题班会(推荐15篇)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课(实用17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感恩古诗(集合5篇) 充满正能量的个性签名 2022高考必备生物知识点大全 挫折的故事(精选6篇) 八年级期末考试作文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800字 一分钟演讲小故事(精选6篇) 读开学第一课有感(集合20篇) 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实用的以考试的作文 参观实习报告小结 京杭大运河话题作文800字 雨的交响曲600字精彩作文 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范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励志文章:只要自己不放弃 学贵于勤800字满分作文 社会实践饭店服务员心得体会 暑期法院实习心得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简报 2022中考初三生活应该如何规划? 考试的滋味作文600字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 成语的英文(通用13篇)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 英语听力中考备考技巧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甄选20篇) 高中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我和的故事作文600字(精选15篇) 有关五四青春为八年级精彩作文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体育跳跃教案(精编16篇) 专业实习报告2022年 哲学故事(实用20篇)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热门18篇) 实用的中考话题作文300字 温暖的旅程600字精彩作文 考试小学作文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甄选6篇) 大学生军训的诗歌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2022年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感悟 把握时间400字五年级优秀作文 考试作文 春节发生的事作文 流体力学课件(通用3篇) 白蚂蚁怎么彻底消灭干净 有关考试的作文400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2022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考试为话题的作文 实习律师带教老师评语 为别人喝彩800字优秀范文 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高考冲刺注意事项及避免雷区 包法利夫人 初一的地理复习重点 学会变通800字议论文相关范文 送别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500字 环境保护雅思英语作文 白露时节施葡萄基肥技巧有哪些 学生读书笔记 亲娘作文 新生开学军训心得体会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集锦4篇) 刷子李教学反思(精品17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高一诚信议论文800字 优美散文文章(热门13篇) 珍惜母爱为题的初中作文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550字优秀范文 初二语文学习计划大全 二年级余数应用题答案 蔬菜一家子教案(实用3篇)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案(必备6篇) 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珍惜青春550字四年级范文 聆听历史的声音550字七年级作文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语文必修一《我的四季》期末练习试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詹天佑读后感范文500字 父爱其实很简单500字小学作文 家务小技能实践活动心得体会600字 高中历史宗法制的知识点 以毅力为话题的高三作文范文 赠汪伦古诗(集合7篇) 初一学生参加军训作文范文 军训作文精彩开头 关于雅思的模拟题Academic Reading 2022辽宁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一新生军训个人心得 成功源于坚持高中作文800字 暑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500字 大学学生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八年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18篇) 御碑亭 普京名言(汇编9篇) 学习计划600字(集合16篇) 情感类中考作文 英语学习心得 范仲淹故事(合集18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梁父吟白先勇阅读题答案 军训初中生代表演讲稿 高一作文说明文范文 一面说课稿(通用19篇) 高三实用有效语文学习方法解析 个人廉政承诺书参考(精编4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推荐1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学校行政年度考核评语 大学英语作文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 窗后的少年读后感范文 初三政治核心点知识总结 梦想诗歌朗诵稿(精选10篇) 我的五一快乐450字假期作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22类分类记忆 考试之后作文范文 故事文字版(必备20篇) 开学攻略你看了吗,专家提醒高考期间考生莫盲目服用补药 小学生典型事迹材料 初中学习英语的方法攻略 迟到教案(汇总19篇)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 初中政治思路与答题归类方法整理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钟表店教案(必备18篇) 关于教育... 关于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安全知识的作文 英国大学排行榜 2022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优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