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汇编19篇)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汇编19篇)

q*** 23-02-24 教学反思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

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2)

《分数除以整数》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的,结合我的科研课题〈〈在小学教学中探究方式的研究〉〉精心设计了这节课,在我们组共同后于周一第五节课,我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本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从课题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三种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来完成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欠缺的地方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仍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板书不够工整。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定有成效。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4)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有两种计算方法:①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书中要求人人都要会的计算方法。②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是例题中首先介绍的计算方法。教材中虽然没有把它当作计算法则,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分数除法实质就是分子的商做分子,分母的商做分母。

怎样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计算方法呢?第一:通过例题提供的方法进行指导。第二: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练习十一第一题。

通过练习比较,明确第一种计算方法通用,第二种计算方法局限于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5)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求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师生的分析与交流,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尝试自己归纳计算法则,初步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有关的分数除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分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引入计算也可以如此有趣!

1、 初步感悟: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齐声:中秋节!)对,中秋节!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能和六1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一定是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据我所知,昨天和今天来自南京市各个区的多位数学老师到咱们学校借班上课,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请大家猜一猜,这两天共有多少老师来上课?

(学生议论纷纷;师:多了,少了,差不多了)

这样吧,老师提供一条信息:我来自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众多老师中只有我一人是咱们区的老师,占这次上课教师人数的。这下能知道共有多少位老师到你们学校上课吗? (学生们迅速回答出有14位老师。)

2、 创设情境:前面提到中秋节,这可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生:吃月饼;晚上合家吃团圆饭;赏月;吃石榴)其实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大家并不在意晚上那顿丰盛的晚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浓浓的亲情牵挂着人们的心,对吗?那首歌唱得多好呀: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不,陈宇的爸爸也匆匆往家赶请看屏幕。

出示例题:陈宇的爸爸在郊区工作,中秋节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他从单位骑摩托车到家要1小时,骑了18千米时发现用了小时,爸爸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反思与探索

学生们是简单而纯洁的,他们总是睁大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用一颗真诚无暇的心作出判断和选择:过于理性、抽象、过于繁难或简单、脱离生活的数学课都会令其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于面对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习惯于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就能解决问题。但常此以往,必然会降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组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他们会逐渐拉开与数学的距离。其实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枯燥的计算也能变得如此有趣!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还有教师对他们的一份尊重与信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开头设计的猜一猜环节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教师却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不紧不慢地提供一条信息,我一人,占这次上课教师人数的,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学生可以用整数方法解答,同时这一个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分数除法的算理,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埋下伏笔。而利用中秋节巧妙引入例题,既合情合理又自然有趣,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了

※ 在经历中体验这样的探究很有意思!

1、 捕捉信息:看了题目,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发现?

2、 引导估算:(在师生合作完成线段图后)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提问:这个线段图你们能看懂吗?能看图,估计一下1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么能看出来?说出你的想法。

1小时行?千米

小时行?千米

小时行18千米

(思考片刻后有生回答:从图中能看出,全长是18千米的三倍多一点,估计爸爸1小时大约行五、六十千米。)

3、 探求算法: 这只是估计,究竟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你打算怎么计算?用什么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具体算一算,算过后可以和小组中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

4、 交流分析:

1、学生代表汇报结果,有以下几种算法:

a、18310 = 60(千米) 先求1份即小时行的,再求10份;

b、180.3 = 60(千米) 把小时化成小数0.3小时;

c、18(103)= 60(千米)先求总长是已经行的路程的几倍;

d、18=18=60(千米)

利用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直接乘除数的倒数。

2、让学生充分阐释前几种算法的算理。

3、教师重点引导方法d的证明与理解。

指出:同学们阐述了用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解答的理由,非常不错。

而这是一道分数除法算式, 18 =18=60(千米)

你是又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与昨天学习的知识相比,有什么不同?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转化成乘法来做?

A利用线段图说明算理:

学生先看图说说自己的理解。(从图上看, 1小时是小时的三倍多一些,1小时行路程的也是18千米的三倍多一些,具体说是倍。)接着出示:线段图(屏显:三个18千米闪动。)

1小时行?千米

小时行?千米

18千米 18千米 18千米

B用其他方法验证算理:

谁能用其他方法验证?用方法a、18310 和方法c、18(103)说明。

师随即板书思路18310=1810=18=60(千米)

18(103) = 18=60(千米)

5、 对比说明:同学们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尽管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积极地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点老师非常欣赏,实际上这也是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那么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好?,谁能证明自己的方法更简便,说出其它算法的不简便?(学生回答时教师必须注意设置矛盾)

6、 归纳算法: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你们能归纳一下吗?

反思与探索

在学习数的运算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除了要为学生营造一种

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外,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他们可以在自由的时空里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发现,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但计算方法的得出决不应是教师塞给学生的,学生对算理的认识也不应是机械的,一切必须建立在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上。会计算并不难,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算才是难点。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重视每个学生的表达,爸爸1小时行?千米学生面对这个具体的问题选择了不同的算法,他们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教师用心倾听,及时板书,积极鼓励,适时引导: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一个答案,都是积极地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点老师非常欣赏!究竟每种解法代表什么思路,哪种方法更合适?18 =18=60(千米)又有其他解法不具备的哪些优点? 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计、求解、比较、分析、交流、验证、归纳几个环节,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在应用中提升我们喜欢做这样的练习!

(在完成两组基本练习题之后,教师出示了下面的一组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你能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1)妈妈想为中秋节的晚餐添一道菜螃蟹,她在农贸市场选中的一种螃蟹,用90元可以买千克,妈妈带了120元,够不够买1千克?

(学生们估算后又通过计算得出120元不够买1千克。但很快就有学生说:老师,妈妈可以只买120元的螃蟹呀;还有学生说:妈妈可以还价说不定就够买1千克呢!)

(2)为迎接20xx年十运会,张伯伯所在的工艺品厂赶制一批纪念品,张伯伯用小时做了20件,想想他1小时能做完30件吗?

(3)国庆长假期间陈晨要去看望爷爷奶奶,一家三口开汽车从家

出发,小时行驶了50千米,已知陈晨家到爷爷家有100千

米的距离,他们1小时能到达吗?

(有学生这么估算:1小时的就是1小时的一大半时间行了50千米,剩下的时间肯定行不完另一个50千米的。接着有人反驳:如果剩下的时候里他们加速,也许1小时就可以到达爷爷家。又有人补充:那可要注意安全呀!)

反思与探索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必须学会思考和应用。我们的数学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拓展练习中提升对知识的认识,主动寻求知识的应用领域,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看着学生们主动而开心地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轻松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感觉真的很欣慰。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7)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8)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的。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内容选择一根绳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看的出来,学生对绳子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对÷2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时,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9)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

(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

(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divide;4、2/3divide;6的答案。

(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deg;45deg;30deg;15deg;角。再试着折一个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0)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四点:

一、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我先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以自主探索为主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让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组织不严密,方法不够全面,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题意分析、算法探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利用计算方法进行技能训练

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较有层次的,从直接计算结果的基础性练习,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再到自主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坡度地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1)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里已经呈现了4/5升果汁,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现的时候,我只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后问学生怎样在图上标注4/5升。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没想到板演的学生标的`却是图1。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标注图2(瓶子正放,少的应是上部)。

在把4/5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状况。板演的学生又分出了图3。从图形上来说,学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应按图4(即上、下分)比较合理。随后用量杯演示了这个过程。

二、备课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路行进,一起并肩看风景的过程,有曲折,有峰回路转,有迷惘,有欢愉……当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是不顾一切的拖了堂,将教材里4/5÷3=4÷3/5无法计算的局限性打破了,引导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这种算法学生在以后的计算里也许大会去用,但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有遗憾,有收获,有感悟,有成长,这节课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陆游说过:“工夫在诗外。”同样,教师“上课在课外”。反思、总结、提升、创新……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2)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3)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4)

教学片段:

师:把4/5米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米?

生:4/52=2/5(米)

师:你们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对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来的,我想2也就是2/1,我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所以4/52=2/5。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4/5米是4个1/5米,把4个1/5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1/5米,也就是2/5米,所以4/52=2/5(米)。

生3:4/5除以2就是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1份也就占总数的1/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我能转化为分数乘法,4/52=4/51/2=2/5(米)。

师:你们对这三种方法都认可吗?

生:(一致点头)认可。

师:(点头微笑)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生4:第一种方法不好,如果是4/53就不能除了。

师:看来第一种方法不具有普遍使用性,是吗?

生5:第二种方法也不能计算4/53类似的问题。

(此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了思维的沉静,沉默片刻之后)

生6:老师,我有办法使第一、二种方法都具有普遍使用性,我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不改变除数的大小写成4/53=(123)/15=4/15。

师: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谢谢你的精彩回答。

生7:我认为这种方法还是不太好,如果是4/53/7,按这种方法计算就太麻烦了。

师:大家赞同这点意见吗?

生:同意。

师:此时你们想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生:

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一味地执行教案,而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教学,才使学生创造出了绚丽的思维景观,由于生1的回答,才便于我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到了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造,以寻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有人喜欢循规蹈矩,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欢标新立异,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欢提出疑问,在用第一、二种方法能解决4/5除以2时,竟然提出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4/53;也有人喜欢追准不舍,生2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地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浪花。

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创造课堂亮丽风景的学生们,细细琢磨,不过是给了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结果创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发出思想的光芒。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5)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6)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7)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8)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9)

《分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作文:小金鱼

四年级语文
我养过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有慢吞吞的小乌龟,有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勤劳的小狗,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金鱼。我的小金鱼有一身黑白相间的条纹,所以我叫它小斑纹。不要看小斑纹,身子小,它可贪吃啦。有一天,我放学回
展开详情

教科版初二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
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展开详情

《看见》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看见》,一个挥之不去的十年,一段记者成长的历程,一本让人深思的读物。书中柴静在说到自己的职业时,她这样说到:“记者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赋予我打开别人心灵的权利,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利
展开详情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

备考资料
一、静力学: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力的合成和分解
展开详情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热门8篇)

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1)一、导课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美丽吗?括号美丽,这些图片都是大自然的景色,大自然不但景色美丽,声音也特别美妙,今天我请来了几位音乐家,大家听一听他们的声
展开详情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实用4篇)

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教学的是20xx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讲这节课之前,我看到这个课题,马上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整
展开详情

认识幸福800字精彩作文

六年级语文
人们往往满怀憧憬踏上征途,殊不知,幸福不必追寻。我也曾追寻着幸福,直至我认识了陶渊明。隐隐约约看到,在官府中于高官达贵之间,,权贵又如何?官场的明枪暗箭已与我于无形;救民于水火,这少年之志恐怕此生难以
展开详情

宝贝你能原谅我吗阅读题答案

阅读答案
①那是一顶可爱的无边帽,用安哥拉纱线编织而成,帽子的软顶上挂着个安哥拉绒毛做的小球,两边垂下两条系带。,②买这项帽子的时候,茉莉才6岁。由于她的耳朵很容易发炎,我们要她在冬天出门时戴着这顶帽子。但是她
展开详情

在我们这个年龄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要我说,我们这个年龄就像我面前摆着的水果盘,五彩缤纷又口味各异。快乐如草莓,好吃又好看,红彤彤的果皮下包含着甜蜜的汁水。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才刚刚向童年挥手告别,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快乐生活,我们大
展开详情

春雨古诗(推荐13篇)

古诗
春雨古诗(1)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名《春夜喜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全诗围绕着“好”字,具体表现了春雨应时而生,滋润万物的情景,赞美了春雨善解人意,不好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复活读后感范文 教师节的感动 小学生写考试的作文400字 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通用3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500字 关于中考的励志名言 身边的正能量小故事(热门4篇) 护理实习自我总结 学会看病教案(汇集16篇) 可能性的说课稿(精品15篇) 猴子捞月故事(通用11篇) 激励自我的名言警句 高二语文必备知识点 考试并没有结束作文 质量主题征文(甄选3篇) 生活中的数字教案(热门18篇) 等待春天600字精彩作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成语大全及解释(合集20篇) 教师节祝福语(精选125句)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蓝鲸的眼睛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二年级日记 高三怎样提高语文成绩 心态决定命运读后感范文800字 会计事务实践心得体会 托班端午节活动方案2022年 小升初新生开学必备文具清单及考场注意事项 二月丫头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7篇) 因数倍数教学反思(实用20篇) 读名著《昆虫记》有感400字范文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 预防校园安全知识讲话稿 初三数学几何计算题解题 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发言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盗墓笔记的读书笔记 「策划方案」教师节活动策划 节水教案(集合9篇) 博斯腾湖 四个调皮蛋读后感范文 描写冬天的英语作文(集合5篇) 经济法练习题及答案(精编3篇) 2022高中物理能量量子化教案 文明学生的简短事迹材料 初二英语知识点上册 小班线上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爱的教育读后感高一600字 2022年看春晚高二作文 考试失败作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到三 知足常乐500字八年级作文 学校领导听课后评语 苏武牧羊教案设计(精品3篇) 语文考试总结(汇总19篇)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必备6篇)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暑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读书笔记300字 井冈山的故事(汇总3篇) 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规划方法 初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大全 军训领导个人讲话稿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推荐8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试题 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求职信集合 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青鸟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失败后的励志句子(集锦8篇)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7篇) 与挫折相遇650字优秀范文 亲情为话题作文800(优选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寒假上册阅读练习作业 乡愁情怀600字精彩作文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电厂参观实习报告 《冬天》阅读答案 大一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励志文章 春之怀古阅读答案(甄选15篇)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高中高二作文800字大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合集8篇)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 英语作文道歉信范文(推荐7篇) 考试后作文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500字范文 理想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读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热门8篇) 压抑的近义词 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院意见范文 高中语文学生日常学习方法总结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汇编9篇)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大全 2022年bec中级阅读试题答案大全(推荐5篇) 感动话题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婚姻的经典语录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2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600字 个人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评课的方法 日月潭话题作文 八月份暑假小学四年级语文作业 有关电气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风雨同舟的近义词 爱的奉献为题的七年级满分范文 最美护士事迹材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优选9篇)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历年高考英语作文整理 《坚定的锡兵》读书笔记 期末考试后作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空气 早会小故事(通用18篇) 超越自己高三议论文2022 纸教学设计(甄选19篇) 描写云海的句子(热门3篇) 打气的句子(精编15篇) 学校实践心得体会 1500字散文(集锦19篇) 诗词大会观后感600(优质3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书笔记300字 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设计 高一作文700字中国梦 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500字 《雨中》阅读答案(集锦18篇) 关于蛇的故事(集合6篇) 2022年惠州小升初语文作文范文 教师节快乐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大全 中国经典古代历史故事 围魏救赵 教案ppt(精编16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中考作文 亦舒经典语录 帮助他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往返跑教案(实用3篇) 高一作文800字励志范文 骆驼祥子笔记摘抄(通用18篇) 中考作文 2022年甘肃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范文 教师节礼物 方程解应用题 六年级寒假作业 高三英语完型填空需要掌握的技巧 初中化学知识点提纲 边城读书心得范文 元宵节满分作文600字(必备15篇) 梦想诗词(精选12篇) 比一比教学反思(实用18篇) 以刷碗为题的小学生日记 【荐】考试之后作文 高一入学新生军训小结 化工厂顶岗实习周记 海陆的变迁教学反思(优质15篇)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那个星期天》练习题及答案 圆柱的应用题及答案 与挫折相遇550字五年级作文 流年600字精彩作文 瓶子和盖子教案(精编6篇) 励志的小故事简短(汇集16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关于一次难忘的考试作文 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生物教案大全 我和你教学反思(精选18篇) 《底线》阅读答案 二年级下语文字词句期末复习 野性的呼唤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生写考试的作文400字 神奇的筷子教案(精选4篇) 蒙家慧 初一优秀英语作文:My English Study 小兵张嘎观后感优秀范文 《彩色的翅膀》读后感400字范文 考试的滋味作文500字 寂寞的句子(必备20篇) 400字小学生话题作文:课间活动 高三数学复习常见的三个问题及复习方法攻略 课课练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答案 诺贝尔的故事(推荐10篇) 一枚扣花阅读答案 考试反思作文800字 简单的字谜及答案(推荐4篇) 大学生敬老院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初三英语作优秀文范文 考前学习方法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 硕士毕业导师评语(优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