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芣苢教案(通用3篇)

芣苢教案(通用3篇)

哎*** 23-02-06 教案

芣苢教案(1)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去努力改变。

【素养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用语言为我们描绘的美妙意境,从小便萦绕在我们心头,培育着我们的民族心,文化根。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朴素而浪漫的时代,一起感悟这首《芣苢》诗歌。

二、文化常识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朗读之,初识《诗经》

1、听朗诵,划分节奏,标划重音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二)细想之,理解意思

1、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呢首先要理解这些字。(边说边展示:采、有、掇、持、袺、撷)请大家先看第二章里的两个字,“掇”和“持”,谁来说

明确:只看注释还不能充分领略到汉字的奥秘,有时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学汉字。“掇”右边有四个“又”字。(出示“又”的古字)在古代,“又”字指的是手。从字形上看,“掇”字包含这么多手,指很多手在不停地拾取。

“掇”是一个一个地摘,而“持”是一把一把地摘。

“捋”指从茎上成把成把地向下抹东西。

2、再看“袺”,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明确:都是衣字旁。“袺”加个“页”就是“撷”,而且“页”是繁体字。这两个字与衣服有关。当时老百姓的衣服是这样的。上衣长到膝盖,腰间有腰带,类似现在人穿的风衣款式。这两个字意思也接近。(请同学用动作演示一下“袺”和“撷”)就是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字的意思都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就好懂了。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别忘了借助下面的注释。

3、翻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持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4、这首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重章叠句”中仅仅换了六个字。这六个字究竟妙在哪里呢

明确:这六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把姑娘们采摘的动作形象地写了出来。这六个字的顺序是不能换的。而且,诗歌相似的结构,反复再现了姑娘们采芣苢时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情景的推进来写的。《芣苢》是一首劳动的歌谣。姑娘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颗颗“掇之”,一把把“持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这一个完整的采摘过程,就是通过这六个动词体现出来的。

(三)涵泳之,揣摩意境

1、这首诗虽短,却很动人,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味道。怎么读呢清代学者方玉润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课件出示: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复品味。在平心静气、反复品味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明确: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绿得鲜亮,她们喊着:“咱们一起采芣苢吧!”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持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歌声在田野里飘荡。

读诗,要“平心静气”“反复涵泳”;读诗,也要“抓紧节奏”“用心揣摩”,这样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生动的场面,这才是真正的会读诗。你们看,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女子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情不自禁地吟起来。

2、现在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姑娘们采摘时的场景和心情,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

明确:

“欢”,采摘的过程是欢快的,采摘的场面是欢乐的。

“喜”,整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乐”,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快乐地劳动。

(四)学吟之,感受意韵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的源头是歌谣。姑娘们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怎样读出其中的味道呢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所做的动作集体起立,边朗读诗歌边做动作,深化对诗句涵义理解,齐声朗读,读出热闹,读出欢快。

四、文本研究,对比阅读

任务活动:《十亩之间》与《芣苢》在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明确:

①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面的窗口

《芣苢》写的是周地妇女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季外出采集芣苢的场景。芣苢,即车前子,在各地方言中又称车轮菜、车前草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用,实可作药,有清热、明目、止泻、祛痰之效。整首诗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大量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看出劳动的紧张、热烈与心情的欣喜、欢快。

《十亩之间》妇女们的采桑劳动似将结束,在疲劳与满足之中,自有一种悠闲与宽缓的闲情。当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后,她们以平静而满足的心情呼唤同伴回家作息。在桑林中,她们闲闲地归还,在桑林外的田野上,她们背篓携筐,迟缓地消逝在田野的深处,留给我们后代读诗者一个闲淡的背影。

②省略与留白的典范

《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准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同时把我们的思绪自由地引向了奇妙之境。

《十亩之间》虽有人物,但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具体的活动,只突出了一种宽闲而迟缓的情状,以及一种归还家园的向往与抒情。但就这寥寥四句虽无关具体的哼唱,却勾画出一个阔大的情感的存在,两情相悦者在其间自有天地,得大欢喜。

五、体悟劳动,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明确: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六、感悟劳动,从我做起

写作练习: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X字。

《芣苢》知识点

一、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二、常识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子,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蟆衣。全草和种子皆可入药。三国时期陆玑曰其叶可鬻作茹。北宋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

三、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大家一起采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芣苢已经有了哎。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掖进怀。

四、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芣苢教案(2)

教学目标:

1、明确赋的写作手法。

2、赏析诗歌使用动词的妙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明确诗歌中动词的使用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二、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明确赋的写作手法。

3、赏析诗歌使用动词的妙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三、读准字音以及理解意义。

芣苢(fǘ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有:采得。

掇(duo):拾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的取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四,合作探究

1、《诗经》多用赋、比、兴手法。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是类比、比喻。“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芣苢》使用的手法是。

答案赋

2、《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3、《芣苢》作为《诗经》中的一篇,自然也能体现出《诗经》的语言特色,《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4、这首诗简单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全诗韵律和谐,读完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一共只更改了六个字,那请问同学们,这六个字的顺序可以改动吗?并说出原因。

明确: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照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只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五、讲授重难点8分钟

《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六、知识拓展6分钟

走入《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史称《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的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直接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热烈的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硕鼠比喻成贪得无厌的剥削者。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以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思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阅读《无衣》,然后回答问题。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③。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

②兴师:出兵。

③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

④作:起。

章诗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每章结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怎样体现诗意上的逐层递进?

1、使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就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2、“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从思想到行动到真正奔赴战场,诗意不断递进。

七、小结:2分钟

《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八、板书设计:

起: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

芣苢:扬: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劳动的热情和欢欣

收:芣苢越采越多的情景

九、作业:背诵全诗


芣苢教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

2、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

3、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4、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我们今天学习两首写劳动的诗歌。

二、了解并积累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2、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

1、注音:

芣苡掇捋袺襭霪圃酤

2、释义:

采采:有:掇:捋:阴霪:博:酤:廪:

四、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1、翻译下列诗句。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2)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4)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5)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2、《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明确】使用赋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明确】诗歌反映了农忙时节诗人及家人耕作务农的场景,表现了农人抢收时的繁忙与喜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

(二)探究学习: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芣苢》一诗用词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明确】1、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2、《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确】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通过晴日前后的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4、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颔联和颈联看出,这次麦收有什么特点?

【明确】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看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非常劳累。

(三)合作交流

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整理形成学习成果。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用现代汉语描述诗句的意思。

1、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明确】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明确】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唐代诗人雍裕之的《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明确】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4、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明确】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5、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明确】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五、诵读诗歌

六、小结。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让我们在品味鉴赏中获得艺术享受。学习两首古诗,应该注意积累赏析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默写《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心得(热门15篇)

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1)语文课堂教学有四个原则,其中精讲多练原则是广大教师最熟知却最容易忽视的一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变调成了多讲少练、专讲不练或多讲滥练,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费了很大的劲却没起到
展开详情

倾听声音教学反思(实用5篇)

教学反思
倾听声音教学反思(1)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许多老师总是喜欢选择猜想与假设正确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无非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
展开详情

高三地理生物多样性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三地理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的基因有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是不同,因此,可以说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展开详情

幼儿吹画教案(热门10篇)

教案
幼儿吹画教案(1)活动目标:1.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幼儿掌握吹画的方法;2.指导幼儿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培养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兴趣,从而体验成功与快乐。活动重、难点:掌握吹画的方法,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活
展开详情

高考语文阅读高分技巧传记类

高考辅导资料
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
展开详情

二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总结大全

二年级语文
复习内容: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2、以课文为本
展开详情

会计事务所实习日志

实习专题
最近电气化局集团的审计工作快结束了,后期的工作我们实习生没能力做,全都是师傅们和注册会计师在忙,我只能看自己的书,或站在师傅们的后面看他们怎么操作的,没什么具体的事可忙,看来今天是学不下什么东西,不过
展开详情

2022和平小升初语文作文范文

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作文暑期生活五年级的暑期生活就要结束了,未来,我将要面对的是六年级的生活,六年级作文暑期生活。刚放假时,我真的是想怎样就怎样,连暑假作业都不怎么做。整天无所事事,还头昏脑胀。那时候,有时玩的是不
展开详情

以坚持为话题高二作文800字

高二语文
小草因为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坚持着。仙人掌因为相信在辽阔的沙漠里,过往的人们需要他,所以,坚持着。我同样因为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所以,我如同他们一般,坚持着。人有时候总是生活在自我矛盾中。在已有
展开详情

祝福名言名句

名人名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明月送清辉,佳节思亲人。国强家富人长寿,花好月圆年久丰。乐事无边,太平有象。美好前景,火红年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有关悲伤的签名 教你高二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善良的故事(必备5篇) 平凡600字小学生话题作文 个人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经验分享心得 八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六年级作文《夏景》 教师节活动倡议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小鹿斑比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icu实习自我鉴定 欧也妮葛朗台初中读书笔记范文范文 重阳节班会课教案(合集3篇) 中考遐想作文 高二物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有关中考话题作文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关于升学宴主持词(汇集17篇) 五四运动有感演讲稿精彩范文 中考奋斗格言 高中数学的学习技巧(集合19篇) 最美的微笑为题550字七年级作文 小升初毕业季作文600字 我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考试范文 2022沪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有关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模板 秋思教案(优质15篇) 《社会学的邀请》读书笔记范文 四年级读书笔记 守候初心550字六年级作文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建议 狼王梦读书笔记300字范文 相交线说课稿(推荐4篇) 高考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UT斯达康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书笔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阅读练习题 谈成功700字精彩作文 小升初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师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蚯蚓的日记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经典励志歌曲 顶岗实习小结范文 安平桥作文 有关以初中生关于青春的作文 梅州中考优秀作文600字 促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以课间活动为话题的400字优秀作文 2022年一年级语文作文 感慨生活不易的句子(甄选6篇) 第一次考试作文 米米教案(甄选16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二政治重点核心知识 2022年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500字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反思(推荐8篇) 二年级学生写好日记教学方法_二年级日记范文 稻草人的教学设计(集合5篇) 大三下学期考研应做的准备工作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温暖的旅程550字七年级作文 北岛的诗歌(汇编8篇)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优选3篇) 2022大学军训新闻稿 感恩高三作文范文 抖音网红句子(实用3篇) 设计实习单位评语 开学名言警句(通用5篇) 七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归纳整理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让孩子渴望学习的建议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数学不好是因为高一数学差学好高一数学的方法 青春随想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精选 赞美母爱的诗歌(集合18篇) 孔子教学反思(精编17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解方程练习题 《我多想当一名画家》一年级作文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通用18篇) 中考话题作文 小公主读书笔记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2高三议论文作文8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练习册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差怎么办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化工实践心得体会 论语读后感范文 2022高考作文题目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进位加教学反思(集锦16篇) 我和书的故事五年级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优秀作业评语(精选7篇) 松树赞阅读答案(汇集4篇) 安全知识的作文 阳光句子简短(实用8篇)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有哪些解题技巧 等待春天500字初中作文 2020最新网课教学经验交流心得 敬老院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实用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汇总16篇)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2022年志愿填报技巧:长沙市城区小学升初中微机派位实施指南 学会自立800字优秀议论文 《乌塔》读书笔记 孤独的诗歌(集合17篇) 家乡写景作文(优选15篇) 小马运粮教案(集锦3篇) 假期实践心得体会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秋天的雨教案(优选15篇) 2022年惠州小升初语文作文范文 高三作文虚伪话题议论文 托班美术教案(汇编19篇) 人生选择的高三作文范文 小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数学的日记五年级 教师节倡议书 舞蹈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范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我的同学400字 野性的呼唤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四年级有关语文知识考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优秀大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有关进步的演讲稿题目5分钟(汇集8篇) 幼儿园实践的心得体会 灯谜模板(汇总8篇)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500字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数学考试的作文 欢庆六一儿童节600字三年级作文 高三作文范文人间冷暖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 篮球教学计划(推荐16篇) 劳动最光荣音乐教案(汇总15篇) 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沉思录》读书笔记 有关八年级三国演义笔记600字 地理高中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关于期中考试作文 大学军训感悟总结 雨的交响曲500字小学作文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火烧云课后练习题 桃花源记读后感500字范文 中顺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介绍(甄选4篇) 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学习方法 中考作文 秒的认识教案(推荐19篇) 2022高三作文师恩难忘 描写人物的600字作文怎么写 文秘工作的写作基础与技巧(集合4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700字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怎么指导二年级学生作文 立春吃什么好 一面教学设计公开课(优选4篇) 教师经验与心得体会 明天更辉煌教学反思(甄选5篇)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有名的成语(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校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2高中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大全 小王子读书笔记 高一新生军训心得感想体会 优秀班组事迹材料 消防安全课件(精选9篇) 马云经典语录大全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赏析(通用3篇) 高三月考作文800字2022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 父亲节的作文500字八年级作文 小学生日记: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反思(精品3篇) 亲情永不下岗650字优秀范文 励志抒情句子(汇总8篇) 有关教师的随笔写作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大全 小学四年级作文:掰手腕 我上三年级了作文 政治学习方法 军训计划怎么写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使成语(推荐6篇) 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关于中学数学怎么教 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 读书笔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