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热门18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我*** 23-04-11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二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三个层次,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材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教学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对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

3、学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问题生成单

我知道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图钉长约(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 )。

4、1米=( )厘米。

我会学

自学课本5页,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条毛线,拉拉看,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边、书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4、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教学过程】

预设

1、独立自学

生:自学课本第5、6页,完成问题生成单。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优教通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场景。

师:观察课件,说说两幅图的区别?

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毛线,你有办法使这根弯弯的毛线变直吗?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找学生上前演示。

生:两手把毛线两端拉直。

师:这根线用两手拉直后,两只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数学上,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新知探究

1、认识线段的特征

(1)认识线段是直的

师: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拉直呢?

生:线段是直的不能是弯的。

(2)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线段?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找找看

生: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3、折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1)师: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2)师: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拿大小不同的纸来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折纸游戏,明白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可以测量长度的。

4、量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页这些线段的长度

(1)师:怎么量?(小组合作探究)

生:掌握测量线段的方法。

(2)组织动手量

动手操作量线段。

5、画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例4(画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画法,动手操作。

汇报: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汇报交流。

四、运用拓展

引导思考,组织练习。

1、判断

(1)判断哪些是线段。

(2)判断小朋友说得话对吗?

2、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4、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年级上学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 )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

)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 )那这样呢?(演示: )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 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 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 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学生最熟悉的100米跑道线,让学生感知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很高,找出了许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用线段围成的图案,如:五角星、松树、房子等等。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些问题我提的不够明白,造成了小学生的思路不够完整、清晰。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多处出错。

2、课前预设不足,教师缺乏灵活性。比如:教师演示把毛线斜着拉,问:这是线段吗?当时有许多学生就回答: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弯了。由于课前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有点措手不及。其实这是很好处理的,只要松手让线变弯,再拉直,比一比,学生很快就能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也可以看成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这根毛线开始。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进学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设计说明:在初步感知线段“直”这个特征后继续选用毛线这个实物的两端引出线段的端点,同时穿插让学生动手拉线段、指端点的实践操作,再次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我们把线段画下来:师“先画一条直的线,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大家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小组相互说)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能找到很多线段呢,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拿着书上来指一指。)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线段的端点都是存在的)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出示上海市博会的部分展馆)

【设计说明:这部分的设计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原则: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己面前的书本来找实物中的线段,摸的实在,找的具体,再拓展到一些大的建筑中,虽然摸不到,但有前一段的铺垫,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段。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3.折线段。

谈话:看来线段是时时围绕在我们周围,你看这样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这样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课件演示)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也能像这样折一折吗?(请每组中间的同学折)

小组内交流,请左面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右边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折完后在小组里比一比。

引导: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对角折的那一条是这两纸上最长的一条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设计说明:此环节通过折纸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创造一条线段的神奇,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意图,把握操作和比较的重点,也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特性,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4.数线段。

谈话:这些图形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其实就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

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核对。

提问:谁来给大家数数看,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总结: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5.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直尺)为什么?(线段是直的)如果没有直尺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同学们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设计说明:在教学画线段时,结合线段“直”这一特征,让学生知道直的物体的边可以用来画线段,也反过来通过画线段再次让学生感知、理解线段的“直”。在画线段时没有强制规定是先画线还是先画端点,只要画出这样一个图形即可,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6.连结两点三点四点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自由地在纸上画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集体核对。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设计说明:从连接两点到连接三点、四点,每一次的难度都有提升,这样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线段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还有长有短这样一些特征。】

三、小结学习收获

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认识了谁?它有什么特点?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页例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2: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三、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

6、填一填。

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2、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

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反思:

1、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2、“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认识,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将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搭建桥梁,实现过渡,在现象和本质之间通过有选择地观察和总结,使线段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突现出来,真正实现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

3、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所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读、会量、会画线段并计算线段的长度。除了设定知识目标以外,现在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这节课除了让学生会画线段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学会新的知识和本领。最后在情感目标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通过让学生把一根弯曲的线变直,两手抓住两端,形象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学生学会了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线段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看到的线段。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有数学。而量线段和画线段则让学生自学和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一根毛线、一张作业纸、一把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弯弯曲曲的毛线.这条毛线不仅好看,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

2、请大家观察这根毛线,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3、要使这条毛线变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拉直)生演示。

4、揭题。

他用手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就变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我们用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这条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看老师画一画。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这条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

(2)总结概念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有两个端点)

2、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每人一根毛线、3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

教具准备:两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比长短,引入新课

1、师:你们都有一根毛线(黄色、弯的,长短不一),老师也有一条毛线(红色,弯的)。你能说出老师的毛线和你的毛线比,谁的毛线比较长吗?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和老师的比,其余学生作出判断)

生1:红线长。生2:黄线长生3:一样长生4:不好比较

师:同学们的意见这么多,谁的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线拉直

师:好办法!(捏住线的两头,把红线拉直,贴于黑板上,把学生的黄线也拉直帖于黑板上,不对齐)

师:现在两条毛线都变直了,谁的毛线比较长?

生:不好比较

师:怎么办才能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哪条线长呢?

生:把线的一头对齐。

教师把线的一头对齐,学生发现红色的线比黄色的线长。

师:对了,红色的线从这个线头开始(点上一点),到这个线头(点上一点)结束;黄色的线也从这里开始,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说红色的线要长一些。

2、揭示线段的概念

师:像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

师:这条红色的线是一条(线段),它从这个线头开始,到这个线头结束,这两个线头在数学上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端点"。这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

这条黄色的线也是一条(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师:看来,线段不但是直直的,还有(2个端点)。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观察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不是一条线段?(弯的,不是)

怎样让它成为一条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指名汇报)

师: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线段比较长?

师出示一条蓝色的线(弯的)

师:这是不是线段?怎样使它成为一条线段?(拉直)

变换线段的摆放位置,使学生体会虽然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还是线段。

师: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边也是线段,如:数学书封面这条直直的边就是一条线段(指名学生说出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线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4、根据线段特征,学画线段

师:因为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在数学上我们就用这种漂亮的图形表示(出示:-------)

师:谁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需要哪些工具?(直尺)

如果没有尺怎么办?(数学本的一条直边、笔盒的一条直边…)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

展评学生画的线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线段的方法:(1)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再点上两个端点;(2)先点上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最后再点上一个端点;(3)先点上两个端点,再在两个端点之间连上一条直直的线。

二、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学生汇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想想做做2"

师:图形中也有线段(出示一个正方形),它是什么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学生数,教师指导按序数。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画线段了,现在你能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吗?

学生动手画线段,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总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

师:如果加上一点,有三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学生尝试画。

学生汇报结果。

5、"想想做做5"

师:如果再加上一点,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

学生尝试画一画。

学生汇报结果。

6、折一折,强化线段特征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端点各在哪里?

现在,老师再给你变出一条线段(边说边折),老师折的线段在哪里呀?(指名摸一摸)

师:请你们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长的线段。(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短的线段吗?(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它上面有线段吗?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指名汇报结果。(强调:圆形对折后,折出的线段最长。)

三、全课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课堂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由于年龄特征,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重认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悟线段特征

传授知识,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教学"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首先我让学生从内心里就产生一种"必须让线段直的"这种需求,例如:"学生1要和老师的毛线比谁的长,可是两条毛线都是弯的,不好比较",这时现实与学生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学生心里自然就产生了化曲为直的想法。这是多么好的教学契机呀!我趁热打铁揭示了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

2、注重实际操作,使学生体验线段特征

"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我在本课中采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为了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我问学生"这条毛线有几个线头";我强调"捏住两个线头";提醒学生"捏住两个线头把毛线拉直"。在教学画线段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画,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画线段的3种不同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线段,在平面图行上找线段,在长方形纸、圆形纸上折线段。

2、注意创设情境,感受理解线段。

在认识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了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教材只有半页的内容,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自主。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新点子,让我感动不已。例如,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画线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以为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想见见它吗?

生:想

师:要见到它,可不容易,除非你能猜对老师的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服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生:毛线

师:真是猜谜高手!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毛线,像老师这样将它自然的放在课桌上。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

生:弯的

师:说的没错。你能像办法让它变直吗?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把变直的毛线举起来

生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用手拉

师:一只手可以么?

生:不可以(说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的比老师还周到,真好!你们知道吗,刚才新朋友已经悄悄的和我们见过面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感知线段

师:线段可以用表示

仔细观察这条线段,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征?

生:直直的,有两个小竖线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们叫做线段的端点。“端点”的“端”是什么偏旁?

生:“立”字旁

师:对了,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线段的两端。读一读

生读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两个

师:谁能把线段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说的好极了(掌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

生想

师:线段可调皮了,一眨眼就躲到图形的队伍当中去了,你能找到它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生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并说说理由

师:第2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个是横着的,一个是竖着的

师:总结:虽然他们的位置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都是线段。

竖着放,是线段吗?

生:是

设计意图:借助毛线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具有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的毛线,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材料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

三、找线段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这么快就把线段找出来了。其实,线段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周围物体上直直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能到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线段吗?找到后和同桌说一说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生找线段并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线段

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师:我们每天用的数学书,它的封面上也有线段呢

生找并指一指

师: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生:4条

师:瞧,这4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隐去书的封面)

生:长方形(四边形)

师:孩子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多边形,哪些是由线段围成的?

生: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师:小朋友的反应真快。那么圆是由线段围成的吗?

生:不是,因为它是弯的

师:说的真棒!那你知道下面的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四、做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找到了线段,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线段呢?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做一做,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做得线段

生展示

师:他做的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

课件展示:把纸折一折,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比一比,看谁折出的线段长,谁折出的线段短

生比一比展示

师: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比才公平?

生:把线段的一端对齐

师:从刚才的比较之中,我们可以知道:线段有长有短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画一条线段呢?

课件展示画线段

生画线段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找线段、做线段、画线段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讨论交流展示,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忍不住要考考大家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一关,想想做做第3题

生读题连线

师:连接这两点,还能连出其他的线段吗?

生:不能

师:连接两点,只能画出1条线段

第二关:想想做做第4题

师:能连成几条线段?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生:3条线段围成了三角形

第三关:想想做做第5题

生连线展示

师:4个点,连接每两点,连出了几条线段?

生:4条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6条

师:当点比较多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使连出的线段不遗漏,不重复呢?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连

课件演示连线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拓展练习

猜猜图中有几条线段?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这两个特征

姜堰区实验小学三水校区朱小丽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8)

【教材解读】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二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三个层次,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材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教学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对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

3、学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问题生成单

我知道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图钉长约(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 )。

4、1米=( )厘米。

我会学

自学课本5页,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条毛线,拉拉看,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边、书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4、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教学过程】

预设

1、独立自学

生:自学课本第5、6页,完成问题生成单。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优教通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场景。

师:观察课件,说说两幅图的区别?

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毛线,你有办法使这根弯弯的毛线变直吗?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找学生上前演示。

生:两手把毛线两端拉直。

师:这根线用两手拉直后,两只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数学上,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新知探究

1、认识线段的特征

(1)认识线段是直的

师: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拉直呢?

生:线段是直的不能是弯的。

(2)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线段?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找找看

生: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3、折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1)师: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2)师: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拿大小不同的纸来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折纸游戏,明白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可以测量长度的。

4、量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页这些线段的长度

(1)师:怎么量?(小组合作探究)

生:掌握测量线段的方法。

(2)组织动手量

动手操作量线段。

5、画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例4(画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画法,动手操作。

汇报: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汇报交流。

四、运用拓展

引导思考,组织练习。

1、判断

(1)判断哪些是线段。

(2)判断小朋友说得话对吗?

2、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4、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年级上学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步认识线段,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2)体现学生是发现者和研究者;(3)关注学生的差异面;(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准备的毛线团太新,不够形象,学生没开始拉就已经是一条线段了;老师说的话太多,容易使内容琐碎造成学生思路不完整;在画线段时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端点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2: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三、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说说这两幅图所用的绳子有什么不同?(弯弯的,直直的)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弯弯的,直直的物体。

二:认识线段特征

1,操作:请同学们把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是怎样的?(弯弯的)

提出1:你能把它变直吗?生操作。

请生说如何操作。

师生共同操作,师说:我们捏紧绳子的两端,还要....(把它拉直)

谈话: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数学新知识。仔细听: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是...(线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认识线段。

师操作:

(1):一手拿毛线。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2):怎么样让它变成线段?谁来试一试。

(你能指一指线段吗?从哪到哪是线段?

渗透:从一段指向另一端)

(3)老师拉直毛线的其中一段,这有线段吗?你能指一指吗?渗透从哪指到哪?

2,提问:所以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1:直直的?

还有吗?生:两只手

师揭示:线段的两端有两只手,我们画两条短竖线来表示。

谈话:就像两只手有名字一样,放在两端的短竖线,我们把它叫线段的端点。

出示PPT

师:线段直直的,还有几个端点?(两个)

操作:同桌之间,用毛线说说线段的特点。

3,生活中的线段(指导学生完整的说:端点在哪?从哪到哪是一条线段)

三:继续认识线段的特征

操作:折一折,

问:这有新的线段吗?你能指一指吗?(端点在哪?从哪到哪?)

生操作:你能这出和我这不一样长的线段吗?

请生黑板展示,先说线段端点在哪?从哪到哪是线段?再比较长短。(多请几位同学)

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折的线段放在一起比较,说说你对线段的特点有什么新的认识?

谈话:数学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时需要长长的线段,有时需要短一些的。一会请大家欣赏这些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说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

(1)这都是什么图形

(2)端点在哪?每条线段都是从哪到哪?

五:画线段

谈话:老师想要画一条线段,你觉得需要什么工具?为什么?

操作:你能试试画一条线段吗?

学生展示

PPT出示儿歌,PPT示范,

学生再画一画

六:想想做做3,4,5

3,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提示:学生认真读题后,完成第3题

你画了几条?你呢?揭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4,师:谁能说说没两点是什么意思?

请生独立完成。

出示错误画法,揭示“每两点”的意思

总结:三点可以画3条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生每人一小段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认识线段的导入环节,设计让孩子视觉上先进行曲直对比,再亲身体验用手把弯的毛线拉直的过程,由观察、对比、动手等实践使孩子获得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体验到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笔直的。

1.感受线段的"直"

曲直对比。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几幅图,他们有什么不同?(跳绳的绳-拔河的绳;直吸管-弯吸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跑道、头发等等)

师:请你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那请你猜想一下,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动手验证你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手拉毛线两端。

师:你发现原来的线和拉紧后的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并板书"直的"。

2.初步感知线段

师:你究竟是怎样把线拉直的呢?

接着生的话,让学生拉着线,师边指边说: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紧,两手之间这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

师:那你现在知道我们是怎样得到线段的吧,用眼光扫一下老师手中的线段是从哪到哪。

学生活动:一生拉线段,另一生指其从哪到哪。交换。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现在老师要拉考考你们了(拎线的一头)这样能得到线段吗?为什么?

生自己动手拉一拉,说一说。

师:你发现要得到线段,初了它必须是直的,还要有什么?

结合学生说的,得出:需要用手捏住两边拉紧,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就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追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两个")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拉一拉线段,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

实践--让学生加深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以后,由教师手执毛线进行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知道线段不考虑方向、长短,本质特征是直的、两个端点。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特征的挖掘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个档次。

4.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那你会判断吗?

教师拉手中的毛线,学生进行判断。(相机追问:为什么不是线段?)

师:老师考不到你们别的小朋友不服气了,也要来考你们了,读题判断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步认识线段,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2)体现学生是发现者和研究者;(3)关注学生的差异面;(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准备的毛线团太新,不够形象,学生没开始拉就已经是一条线段了;老师说的话太多,容易使内容琐碎造成学生思路不完整;在画线段时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4)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怎么验证?(用尺子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呢?同样长的线段我们会觉得竖着放的比较长,那是视觉的误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了解了什么?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5)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线段

1、 谈话引入:

刚才田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

2、 操作观察,并小结:

a、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b、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c、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d、生演示,师说明: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领读两遍。)

我们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齐读端点两遍。)

(3)体验感知,认识线段: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右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b、好,交换!请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左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呢?

c、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吗?

(4)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画线段。)

(5)寻找身边的线段。

①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②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

③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

2、练习:

(1)47页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理由呢?)与所处的方向位置无关。

(2)看来大家真的记住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线段吗?

47页想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二、尝试创造,学画线段

1、尝试画:小朋友数线条数得又对又快,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 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 自己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千万别画走了样。

2、交流画法。肯定不同画法,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只要别走了样。(直的线。)

3、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提示:能利用你手边的一些物体吗?)请你用最喜欢的工具再画出一条线段,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时要指出有的不行。)

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

1、听说小朋友们会画线段了,豌豆先生急着要考考大家。

(1)47页想想做做第五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引导:每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三个点,画了三条线段。

(2)47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给你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呢?四人一小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画一画验证一下。

2、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要玩的这个折纸游戏可是要动脑筋的,想试试吗?(47页第四题。)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再打开。(摸。)折痕就是一条线段。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最长的一条吗?你还能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每次折好后摸一摸。)

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四、总结全课。

好了,有趣的折纸游戏到此结束。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走进生活,发散练习。

1、还记得田老师刚上课时说的话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由它,我们就学到了有关线段的知识。

2、请小朋友看好(师生演示),如果拿这条毛线这样咔嚓咔嚓剪两次,你猜猜会得到几条线段?动手剪一剪,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得到了几条?为什么?(线段的特点。)那剪三次得到几条?四次呢……

3、看,我们又从这条毛线上学到了有趣的知识。其实,数学知识隐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事物上,如果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它。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6)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羊、小兔、小熊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课件显示3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动画:小羊跳起落地,逐渐留下一条线段,接着小兔、小熊跳,分别留下2条线段。

2、课件显示:从起点开始,每个小动物跳一下,就出现一条线(依次闪动3条线段)

3、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动画情境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激起他们对新知学习的向往,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声有色的课件演示也为下面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感知埋下伏笔。】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今天毛线宝宝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呢,你们开不开心?

(一)感受线段的“直”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毛线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根线,看一看,它是线段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将它变成一条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2、观察思考:线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呢?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3、课件演示:一段毛线上一点到另一点从弯曲到直的变化过程。

4、明确两手之间的这部分形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5、组织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和原来的那个线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看、猜、拉、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只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得出:必须两只手捏住,暗示两个端点)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板书:端点

4、交流展示学生自创的端点画法。

【设计意图:两个端点对学生建立线段的表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因此这个设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端点的表示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表象,而且学生在“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能够成功的乐趣。】

(三)介绍图形

1、课件演示:隐去两只手,出现两个小竖线(或小圆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2、建立表象:请大家用眼睛为线段拍张照片,把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教师同时描述线段的特征

提问:以后如果碰到这样的图形,你能一眼认出是线段吗?毛线宝宝带来了一些图形,请你认一认。

3、图形判断(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四)实物感知,强化特征

1、介绍:生活中,在很多物体的身上都隐藏着线段。如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它的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除了这条边还有吗?直尺的一个面上有多少条线段?

2、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数学书,它的身上也有线段,你会找吗?

3、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4、小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线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数学知识需要及时的回归生活,这以环节的设计不但再次巩固了新知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五)图形感知,抽象特征

1、学习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⑴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你们猜,用线段可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呢?

⑵ 毛线宝宝也围成了一些图形,想请大家数一数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⑶ 集体交流: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⑷ 想一想: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八边形呢?十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从变式图形中找线段。

过渡:从一些物体或图形身上,我们能找出许多线段。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些线段?

三、动手创作线段

1、折一折,引导学生在长方形纸片上创造出线段。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问:这张长方形身上藏着几条线段?下面老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来给大家再变出一条线段,想不想看?(教师将纸对折后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2)你们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

(3)还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

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过度:这些线段,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呢?

2、画一画,用尺子画线段。

(1)学生试画线段。

① 选择一份作业展示,提问:他画得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② 对照要求检查一下自己所画的线段。

③ 介绍3种顺序不同的画法:点线点法、线点点法、点点线法。

④ 想一想: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

(2)毛线宝宝也想画条线段,可是忘记带直尺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能画出线段呢?为什么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画?

小结:借助物体直直的边都可以画出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再次注重了学生对线段的操作体验,以促进学生对线段表象的进一步形成。通过线段的画法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连一连

① “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尝试以给出的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提问: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②“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③“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及时渗透: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④拓展:若给你5个点、6个点呢?你会连吗?其中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进行了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特征的认识,而且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

四、总结线段特征

1、线段的自我介绍。

2、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7)

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唤醒旧知

想一想,在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示意图。

二、 认识线段,感知特征

1、 初步感知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图)表示。 引出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完成第60页的想想做做1。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

说明: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教师拿着直尺、课本示范着指一指,指名直直的、两个端点。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举例。

重点指出两个端点,直直的部分,用手势表示出所说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2。

(4)感知线段有长短

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教师边折边指出折痕,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 体验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吧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3(两个点)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4(三个点)

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要求: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交流:像这样,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5(四个点)

在三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猜测: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画一画,交流并评价自己的猜测情况,明确“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含义。

小结: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画出的是四边形。

4、 思考:再添一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形成什么图形?先猜测再验证。

四、回顾整理,内化认识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下课后还想做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

线段图 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8)

二年级《线段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线段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唤醒旧知

想一想,在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示意图。

二、认识线段,感知特征

1、初步感知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图)表示。引出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完成第60页的想想做做1。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

说明: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教师拿着直尺、课本示范着指一指,指名直直的、两个端点。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举例。

重点指出两个端点,直直的部分,用手势表示出所说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2。

(4)感知线段有长短

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教师边折边指出折痕,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体验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吧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3(两个点)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4(三个点)

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要求: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交流:像这样,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5(四个点)

在三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猜测: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画一画,交流并评价自己的猜测情况,明确“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含义。

小结: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画出的是四边形。

4、思考:再添一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形成什么图形?先猜测再验证。

四、回顾整理,内化认识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下课后还想做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

线段图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

相关推荐

地理试卷分析(优质10篇)

试卷分析
地理试卷分析(1)针对本次分析结果,在接下来的高三地理复习中,我决定:1、认真研究20XX年考纲,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注意复习的有效性。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在最后一百多天的复习中应将此定为
展开详情

高三作文专题800字议论文

高三语文
人生之路不好走,时常会有风雨的侵扰。当你感到孤单寂寞时,你需要有人用爱的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播撒下一束温暖。这个人往往是你的知心朋友,我们心中共有的阳光就是友谊。我很珍视牵在手中的友谊之线,因为,我拥
展开详情

美好的青春时光500字初中作文

八年级语文
为绿色青春点赞。骄阳把金黄的纱衣调皮的披在我们肩上,充满激情的汗珠也大方的挥洒,看,操场上有我们矫健的身姿。体育委员大步跨跑,像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我们后面的小车厢也不敢懒散,紧追其尾,那整齐的脚步声
展开详情

关于改变的英语作文(热门7篇)

英语作文
关于改变的英语作文(1)SinceIwenttohighschool,myparentsmovedtothecitythatwasnearmyMovingtothenewenvironmentmean
展开详情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优选5篇)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1)今天下午第二节,我在在六(1)班上《临别赠言》,这是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的试教课。课后自己反思这一节课,发现这节课我上得很辛苦,原因是借班上课,而我采用的图片等等都是针对我自己
展开详情

2022年读《骆驼祥子》有感800字范文

九年级语文
夏日炎炎,燃烧着生命的热情;闷雷滚滚,渲染着命运的色彩。车夫祥子跌宕起伏的一生给我带来心的震撼,当希望化成破灭的泡沫,他是否会一蹶不振?当无情的魔鬼将利爪伸向他的积蓄,他是否能一如既往,坚定梦想?虎妞
展开详情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事迹材料
张凤娇,女,现年44岁,中国共产党员,2009年至今连续三届担任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海沧社区党委书记。张凤娇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邻
展开详情

成功议论文800字(汇集18篇)

议论文
成功议论文800字(1)成功要用梦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欢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在经受了失败和
展开详情

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从初中进入高中是一个转折点,同学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初中阶段主要重视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而高中阶段应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使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
展开详情

健康生活教案(集合15篇)

教案
健康生活教案(1)活动过程1、活动引入: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啦,因为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美到窒息的句子(通用9篇)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汇集4篇) 藤野先生教案(汇编17篇) 我的青春随想作文初中范文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宇宙飞船 七年级学习数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大学英语周记范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022成人高考时间安排 形容炎热的句子(汇集18篇) 七年级军训心得作文500字 高中贫困补助申请书 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通用7篇) 假期医院实践心得体会 法学实践心得体会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幸福与不幸议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高三作文范文我想对你说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的心得体会 高中军训感悟作文 安全乘车教案反思(必备10篇) 关于选择的话题作文(热门15篇) 高三语文复习技巧整理 狼图腾读书心得感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 阅读题答题模板(优选10篇) 个人读书计划 高效九年级中考备考策略 2022入党志愿书2022集选 怎么提高初一语文阅读题成绩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2022初二语文知识点整理 2022湖南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方案湖南 专注的名言(推荐3篇) 读懂宽容500字小学作文 六年级军训500字日记 2022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 法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考试的经历作文 学校社会实践爬山心得体会 专题讲座结束语(汇编15篇) 语文小学三年级知识点 《考试》作文500字(精选16篇) 昆虫记阅读笔记 教师节的礼物 关于消防安全知识征文(实用3篇) 一年级英语寒假作业设计与学习方案 线的练习题(合集3篇) 闻的成语(汇总3篇) 挫折的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寒假读《草房子》有感范文500字 朋友圈低调秀恩爱句子(优质3篇) 防火自救安全教案(优选7篇) 成语abcc式(通用3篇) 高一军训日记第二天 眼泪的重量700字话题作文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 中华诗歌朗诵稿(通用6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集锦14篇) 前后教学反思(通用19篇) 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答案(热门8篇) 语文试卷模板(汇集11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精编5篇) 勇于挑战700字精彩作文 家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作文 安全知识作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大全 高二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万能说课稿模板(汇集18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 弹力教案(优选19篇) 日月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汇集6篇)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范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数学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 外语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备战中考的复习话题作文 自主日记四年级上语文 写字教学心得体会(精编17篇)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阅读笔记 追风筝的人800字读后感范文 告别600字精彩作文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范文 读书的乐趣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甄选3篇) 激励一生的励志名言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中国的民间故事(热门17篇) 上课了教学设计(优选14篇) 医学影像技术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浮力 习题 2022建筑设计实习心得体会总结 脑筋急转弯的题(汇集16篇) 实习护士出科评语(合集5篇) 国庆手抄报资料 2022高考语文常见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尊严读后感 心内科实习自我小结 关于品德的成语(实用10篇) 四年级查理九世读书心得感悟 高二作文敢于创新800字 做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卷子附答案 落花生优秀说课稿(推荐17篇) 新生军训连队霸气口号大全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 2022年艺术生高考政策:艺考生难上加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赏析(精品4篇) 奖状的阅读题答案参考 大学生活的英语演讲稿 与象共舞的教学反思(汇编16篇) 花的勇气说课稿(必备20篇) 中考作文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朱自清散文摘抄(实用18篇) 初中一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1-10课) 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计划 年除夕的故事(热门7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 高三历史如何进行高考复习 小学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留学新加坡优势有哪些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五排军训班级口号 多行不义必自毙 河的成语开头(通用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新学期黑板报主题(甄选5篇) 学生工厂生产实习报告书 初一军训心得体会2022 萨路基猎犬 高三升旗仪式的演讲稿2022 放牛山歌教学反思(甄选7篇) 商务英语考试(集合19篇) 着成语(汇总5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小学升初中军训心得体会 期末考试后作文 考试的滋味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范文 遇见美丽550字七年级作文 消防安全知识管理制度 《青花》课后的练习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汇集20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 小学生怎么写记事作文 英语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制药厂实习个人报告 有关我的笔记本作文 关于清明的日记怎么写 高三政治复习之生活与哲学 《第9车厢》阅读答案 我的天空550字七年级作文 《多读书的好处》阅读答案 关于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集合9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黄河颂读后感范文 家的散文(实用16篇) 秃秃大王读后感范文 实用的我的大学英语作文 《公输·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 大学生实习编辑工作总结范文 考试考砸之后作文 妞妞读书笔记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阅读题答案 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感悟范文300字 新时代好少年优秀事迹材料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技巧 2022母亲节小学生活动方案 考试记作文 励志高考高分作文 肩膀500字优秀话题作文 初三历史常考知识点 坚强人生500字精彩作文 实践心得1000字左右 熟悉的地方普通话考试范文 与青春在一起500字小学作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22中学生班主任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2022大学生污水处理厂实习计划 普通人怎么考心理咨询师 简单的字谜(必备15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