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考英语语音题怎么答啊?

首页

高考英语语音题怎么答啊?

高考英语语音题怎么答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5-25 14:22:06
  •   一、听力应试技巧与策略 1.调整心理,稳定情绪,进入状态   听力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检测,过于紧张焦急的情绪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发试卷前最好做一做深呼吸或闭目片刻之类的放松活动,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平静状态。
      树立必胜信念,心慌意乱于事无补,集中精力、临场不惧,才是明智之举。另外,听力试音的语速和音质与正式考试一致,因此,一定要听好试音,调整心态,尽早进入考试状态。 2.快速抢读试题,积极进行预测,带着问题去听   高考的听力问题和选项都印在试卷上,试卷发下后,考生要充分利用听力试音时间、每小题的间隙时间以及答题剩余的时间抢读问题和选项,并根据问题和选项预测听力材料内容。
      根据自己的预测,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不仅使你在听到问题答案时加倍注意,还有助于使你注意力集中,思想不走神,从而大大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善于抓住关键词句,重视全文理解   捕捉信息重点是听力测试中的重要一环,不少人听力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听录音时抓不住重点,只是盲目地逐字逐句地听,这样往往会产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听时重点要放在实词上,注意力要放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词上,像well, unfortunately, however, but等起导向作用的词,其后的内容必须留心。听对话时,要多注意答语的内容和语气,绝大部分信息都在答语中,且往往与答题有关;听独白时要重视首句,它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另外,要注意整体理解,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个别没听清楚的词句上,以免影响后面内容的理解。 4.善于跳越难点,充分利用重复信息   听的时候,注意力要紧跟说话人的思路,有些同学往往在碰到听不懂的单词时停下来,想弄清楚这个单词的意思后再往下听,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
      听到不懂的生词或有听不清的地方是正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要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大胆跳过去,接着往下听。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到该单词的大意,因为一般说来,对话中的词句,尤其是重要的词语,往往会以其他形式在对话中重现,我们称之为“多余信息的重现”,考生要培养这种跳越难点,从上下文判断词意的能力。
       5.结合语境、语调,推断真实含意   有的对话的答语似乎是答非所问,设置的题目也不直接,这就要求我们在听录音时,必须要通过想象,置身语境,进入角色,再把所处的情景与说话的重音、语调、语气及语义的整体含义结合起来,推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6.学会边听边记,防止遗忘   听力测试中,尤其是听短文时,听清楚或是听懂全部内容是比较难的,同时完全准确地记住全部信息也不容易,因此适当记录是有必要的,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呢。
      这里需强调指出的是听力测试中的“记”应是速记,而不是听写,速记时要使用自己认识的最简便的,最迅速的办法,例如,字母、缩写符号甚至中文或只有自己才能辨认的符号。 7.眼耳并用,听读结合   听录音时,要养成眼耳并用的习惯,一边用耳朵听,一边用眼睛浏览各个选项,做到听与思考记忆相结合,捕捉信息与选择答案相结合,听与阅读、选择同时进行。
         近几年高考英语学科的难度始终保持在0。5至0。55之间。2008年英语科试卷难度与往年一致,但是它仍对考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   比如,在词汇方面,应注意在特定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境里接受、掌握词汇,并重点注意常用词的实际运用;句法方面,应注意常用句型所适用的具体场合和话题。
      另外,还要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语篇理解能力,特别是增强语篇的聚合能力。同时,还要求考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重视语言的情感因素,强调对特定语境的接受力等。 二、单项填空命题技巧   单项填空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语法以及情景交际等知识。该题型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不仅包括各类词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句法和惯用法、交际用语等内容。 [试题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包括词汇、语法和情景交际。动词以及在动词的变化中考查语法是高考单选题的主旋律。15个单选题中,与动词有关的题目一般在8个左右。其中非谓语动词3个,动词辨析1个,动词词组1个,情态动词1个,动词时态1个。
      与复合句有关的题目有3个左右;然后是冠词1个,介词或副词1个。情景交际1个,有时再加名词或形容词或代词1个。因此,我们可以说,抓住了动词就抓住了纲.纲举目张。 2.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是近年来单项选择的特点,因此.题干较多采用复合句或小对话形式.一改往年纯粹考语法的现象。
       [答题方法与技巧]   单项填空题目的设计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较为巧妙、独特,譬如在题干中加进了一些小语境,让考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最佳答案;也有些试题通过变形或追加一些附加成分,使句子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因此,考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答题的技巧与方法,供参考。 (一)直接法   以纯粹考查语法知识(包括词法、惯用法、搭配及句法)的单项填空试题,可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结合题干所给信息,直接选定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单的试题。 例如: —Excuse me, sir, where is Room 301? —Just a minute。
       I’ll have Bob _______ you the room。(2007,北京)   A.show     B.shows    C.to show     D.showing 答案及分析:Ahave sb。 do sth。表示“让某人做某事”,故直接选A。
       (二)排除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答题方法。做题时,仔细阅读题干及选项,然后从语义、语法、惯用法等方面先排除一部分选项,有时可采取逐层排除的方法,之后集中精力对比、分析剩余选项,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例如: 1.Speaking of all the songs he has written, I think this is probably his _______ one。
      (2007,全II)   A.better known        B.well-known   C.best known         D.most-known 答案及分析:C 从题干all the songs…可判断,空缺处应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故排除A,B。
      又well-known的最高级为best-known,故排除D而选C。 2.We shouldn’t spend our money testing so many people, most of _______ are healthy。 (2007,北京)   A.that             B.which   C.what             D.whom 答案及分析:D 由于先行词是people,故排除B,C;又因在介词of后不能使用that,故排除A而选D。
       三)还原法   有些试题的题干比较复杂,经过了命题人的“深加工”,他们往往对知识点进行“变形、包装、深度加工”,譬如使用插入语、感叹句、复合句、疑问句、倒装句式等,也有一些使用了省略、替代等形式,这样使题干变得复杂,给理解和答题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难度相应加大。
      对于这类试题。最好使用“还原法”,还其“庐山真面目”,为答题“简化程序”。例如: 1.—Do you have any idea what Paul does all day?   —As I know, he spends at least as much time playing as he ______。
       (2007,重庆)   A.writes             B.does writing   C.is writing           D.does write 答案及分析:B 本题使用了替动词does,代替的是动词spends;spends后跟-doing,故原句可还原为:…he spends at least as much time playing as he spends time writing。
      故本题选B。 2._______ worries me the way he keeps changing his mind。(2007,山东)   A.This               B.That   C.What               D.It 答案及分析:D 本题考查的是it作形式主语的问题。
      还原为:The way he keeps changing his mind worries me。这样主语过长,故使用了形式主语it。 (四)把握关键(词语)法   做单项填空,如能在读懂句意的情况下,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就不会落人命题者所设下的“陷阱”。
      例如: 1.He made a model ship _______ his grandson。   A.please            B.pleasing   C.to please           D.pleased 答案及分析:C 句中make是关键词。
      make作使役动词时,其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作补语。即make sb。/ sth。 do sth。但是在句中make的意思是“做”,后接to do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句意:他做了个纸船来让孙子高兴。 2.—The last one ______ pays the meal。
         —Agreed!(2007,全国卷I,海南,宁夏)   A.arrived             B.arrives   C.to arrive            D.arriving 答案及分析:C 句中last是个关键词。第一句pays the meal为谓语,故空格处应为非谓语动词作定语。
      当中心词被the first/ second…/ last以及形容词最高级等修饰时,用动词不定式作定语。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方法,具体答题时可能会用到一种或多种方法。不应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高考完形填空题答题技巧 做“完形填空”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现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1.从惯用法、搭配角度考虑。   做题时要注意固定搭配,包括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以及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同时要根据主题及语境选择正确的短语。下面这个部分中的4,5,6,7,题就是考查惯用法或搭配的题。 ……One afternoon, the headmaster  1  my friend to discuss one essay with him in a lively spirit。
      “I was interested in this  2  you make here。 I think you might have gone further。 Tell me  3  you had in your mind。”The headmaster continued in this  4  for some time to the fear of my friend。
       However the headmaster, not wishing to  5  an occasion of praise into  6  of fault-finding, finally  7  him go。 He came back to me like a man who had had a very narrow  8  and I made up my mind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study my  9 。
       (2006年,江西卷) 1.A.called     B.taught   C.arranged   D.sent 2.A.aim       B.goal    C.point    D.opinion 3.A.why       B.how    C.which    D.what 4.A.excitement   B.way    C.meaning   D.disappointment 5.A.turn      B.leave   C.grow     D.become 6.A.none      B.one    C.either    D.some 7.A.ordered     B.asked   C.took     D.let 8.A.surprise    B.escape   C.hope     D.chance 9.A.reading     B.writing  C.translations D.essays 答案与解析: 1.A called my friend to discuss…“叫我的朋友去讨论……”。
      arrange为“安排”,一是不说arrange sb。 to do sth。,二是校长亲自和他谈,所以排除。 2.C 本文中我朋友所学为English essays(英语议论文),所以此空应为point(论点),而不是opinion(意见)。
       3.D what引导宾语从句,在从句中作had的宾语。have something in one’s mind意为“想到的”。Which应有范围供选择,故排除。 4.B in this way为固定短语,作方式状语。表示校长用这种令我朋友“害怕”的方式和他谈了一段时间。
      其他三个选项都不能与in this构成方式状语。 5.A turn…into…表示“把……转向……”。leave使处于或使保留……;grow成长;become不能与into搭配。 6.B one指代“谈话”,“讨论”替代an occasion。
      因为此句为:不希望变成一次揭穿谎言的谈话,故不能用none;either表示“两者人一个”,some为“一些”,都不能表示一次谈话。 7.D 能够接动词原形作宾语补足语的只有D(let)。 8.B a very narrow escape虎口脱险;九死一生。
      紧张的谈话结束了,从校长那里回来就如同虎口脱险。故选B构成固定短语。 9.C 文中开始便提到作者所遇到的困难是学习拉丁语翻译,即learning Latin translation。此题自然而然地与开始对应,真是点睛之题。 2.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
         一篇文章的段与段之间、段落的句与句之间常会有某些关系词将其连接起来,他们或表示递进、转折,或表示让步、因果,这是完形填空的考查重点之一。 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   充分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对选择有提示作用的词或句。这些词有可能是同义词或反义词。
      如:   I learned how to accept life as it is from my father。  1 , he did not teach me acceptance when he was strong and healthy, but rather when he was  2  and ill。
      (2006,北京卷) 1.A.Afterwards   B.Therefore   C.However   D.Meanwhile 2.A.tired      B.weak      C.poor     D.slow 答案与解析: 1.C 我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那不是在父亲健康强壮时,而是在父亲体弱多病时学到的。However此处表示转折,意为“然而”。 2.B 根据上文的strong and healthy可判断出与之相反的weak and ill。故此题选B。句中的but也是提示信息的关键。
       5.从语法及语境的角度考虑   从近年高考完形填空试题来看,纯粹考查语法试题的题目很少,但结合语境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还存在。对这类试题,可从语法结合语境来考虑选择答案。   The year I went away to college was a very difficult transition(过渡期)for me。
        1  is probably true with many people, I got quite homesick and  2  thought about going home。 (2006年,全国II) 1.A.If     B.So       C.As      D.What 2.A.often   B.carefully   C.seldom    D.merely 答案与解析: 1.C 用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后面整句的内容。
      表示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很想家。而if表条件,so表结果,what表内容,用在句中均不合逻辑。 2.A 由于前面有homesick和后面的going home,所以应该是“经常”考虑回家。 四、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发展趋势 1.表层意义理解题有所减少,而深层含义试题有所增加。
      从题目类型来看,根据大纲要求考查的阅读能力,细节认定、主旨大意、词汇指代、逻辑推理等四种题型都覆盖到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细节题数量有所下降,而需要考生对文章信息再加工的推理判断题数量则多了起来。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正意图,领会文章的话外之音。
      全面地考查考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2.非大纲词汇有所增加。由于新词的出现,考生只能通过语篇上下文来理解词汇的含义。近三年的阅读理解的非大纲词汇增多,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大的词汇量及猜词能力。
      特别是一些根据构词法变化而来的“新词”,更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3.体裁多样化、内容时代化。2007年十几套试题中,其阅读理解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题材、体裁多样,选材更趋于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关注社会和人文现象。
      文体有新闻报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类短文等。语言地道,材料长短适宜。 在阅读中猜测生词的方法很多,选择正确的猜词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考生应该进行大胆猜测,但这种猜测不是胡乱的,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猜测词义的方法供同学们加以运用。
       1.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转换、派生、合成是英语构成新词的三种形式。如:unforeseeable这个词,可以根据构词法把它拆成un, fore, see, able;其中see是词根,fore是“先,前,预”的含义,un是否定,able是“能……的,可……的”,因此unforeseeable是“未能预见到的”意思。
      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即便是生词也能猜出大意。 2.利用表示下定义的句子猜测词义。 3.根据重述法猜测词义。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述,即作者用核心词语对前面出现的较难的词语进行回应。 4.利用句子里的反义词、近义词线索猜测词义。 5.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
      阅读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线索理解词义的词很多,这要求考生在阅读时要认真、仔细,思维敏捷,这样才能猜生词的意思。 6.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识来判断生词的意思。句子对同一事实或情况进行描述时,词与词之间的相互联系,信息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事物发展总有因果和先后的必然的逻辑联系。
       7.利用句子的举例猜测词义。举例也是猜测生词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举例提示词有:for example, such as, take…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 。

    C***

    2017-05-25 14:22: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英语考试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