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婴儿的手脚应该捆绑起来吗?

首页

婴儿的手脚应该捆绑起来吗?

老人们都说要把婴儿的全身捆绑起来。否则以后会罗圈腿。我认为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孩子还难受。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你们的孩子绑了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4-10 15:39:11
  • 我觉得不该绑,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敏***

    2005-04-10 15:39:11

  • 2005-03-29 15:21:58
  • 不用哟

    小***

    2005-03-29 15:21:58

  • 2005-03-29 15:04:58
  • 不用捆,我的宝宝就没捆过。捆绑孩子影响大脑发育。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脚支撑不了身体的重量容易行成罗圈腿。

    月***

    2005-03-29 15:04:58

  • 2005-03-29 13:39:44
  • 我儿子一天也没捆过,现在17个月了,腿也很直啊。不用捆,束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好处。

    轩***

    2005-03-29 13:39:44

  • 2005-03-29 13:34:11
  • 不用绑。我的孩子就从来没受到这样的约束,生长地很好。

    x***

    2005-03-29 13:34:11

  • 2005-03-29 12:33:48
  •   误区三:仍然有少部分的家长,尤其是奶奶辈的,喜欢把婴儿捆绑起来,以为这样孩子的骨骼会更好地发育,不会得罗圈腿。李明美医生点评: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空间。
    有些父母在婴儿出生后就用小包被将婴儿捆绑成一个蜡烛包,婴儿的手脚和身体都不能自由活动。
      还有的父母怕婴儿小手抓脸而将衣袖做得很长,并用带子扎缚衣袖,使婴儿手臂不能弯曲,小手无法触摸东西,影响着触觉功能的发展。 让爱开启心智 本报通讯员 孙美燕    在浙大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的产三科,有一个新生儿早教班,主讲人是该院的儿科医生李明美主任医师。
      她在无偿授课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这个早教班开办于去年7月,已积累了很多经验。说到开办的初衷,李医生说这还是产三科护士长虞惠敏的功劳。当时产三科正在创建青年文明号,虞惠敏想来想去,认为必须在育婴服务上做文章。而李医师因为发现目前育儿观念中仍然有一些误区,经常需要在查房时纠正,但因为查房时间有限,常有新爸爸追在后面问这问那。
      所以一听虞惠敏说要拓展服务,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办互动式的新生儿早教班。这个主意也得到了科主任的支持,特地腾出了教室。于是每周一次的早教班就这样开始了。   让做父母的没遗憾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科普班,专家拿不到一分钱的报酬,但李明美满足地说,我从这里得到的是金钱买不到的乐趣。
      李明美和虞惠敏互相支撑着,把这个班办得有声有色。李医生说,她有一件令自己抱憾一生的事:年轻时候因为上山下乡,工作也忙,两个孩子都是送到外婆家,由大人带大的。她觉得儿子性格有些孤僻。虽然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非常懂事,非常孝顺,但是心里总觉得互相之间有一种淡淡的、旁人不容易觉察的隔膜。
      现在她这种遗憾化为动力,把精力放在了与孙女的交流上,放在了与病房里住着的婴儿的交流上。把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从训练感知觉、发展能力和挖掘能力着手,进行视、听、触、嗅觉等刺激训练,建立良好的交流模式,希望让天下的父母亲都没有她曾经有过的遗憾。
      7天大的婴儿会游泳一位在妻子十月怀胎时很少在妻子身边的先生,充分体味了早教的乐趣。他本来担心女儿在娘胎里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会不会跟他不亲。听了李明美的课以后,不折不扣地照着执行,抚触、游泳、交流,结果在一个星期内就见到了成效。在孩子出生第7天,给她游泳时,妈妈和爸爸分站在泳池的两头,不管小家伙泡在哪个位置,只要爸爸一说:“囡囡,到爸爸这边来!”宝宝就会迅速地掉头扑腾着向爸爸那边游去。
      这位爸爸开心地把产三科的早教班誉为“爱开始的地方”。提前1/3时间成才李明美认为,婴儿出生到满月短短的1个月中,新生儿会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等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说明新生儿已有心理活动,是一个人意识活动的开端。父母要结合新生儿心理特点来进行保健和教育,最初的教育是与吃、睡、排便、清洁、洗等有关,因此,应结合护理、 保健来进行教育训练。
      如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婴儿沐浴、婴儿抚触、亲切交谈、听音乐等。父母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即早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训练,使婴儿主动探索外界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事实说明,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节省1/3的时间和力气,提前1/3的时间成才。
      如果错过了早期教育,孩子可能永远达不到他们可以也应该达到的智商和情商的发育水平。视觉与听觉是婴儿与父母、亲人交流的最早渠道,这时候的锻炼可能决定了孩子一生与人交流的取向。误区一:黑暗有些家长认为婴儿怕光、怕声响,房间里布置得很暗,长时间拉上窗帘;婴儿床用布包起来,病房里找不到布,就用报纸代替。
      李明美医生点评: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视觉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误区二:低声有些家长认为婴儿怕声响,听到突然的响声会受惊吓、发抖。尽量把说话声降得很低,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生怕吓着孩子。李明美医生点评:其实这不利于听觉的发育。误区三:捆绑仍然有少部分的家长,尤其是奶奶辈的,喜欢把婴儿捆绑起来,以为这样孩子的骨骼会更好地发育,不会得罗圈腿。
      李明美医生点评: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空间。误区四:怀抱孩子哭了,千方百计忍住,不去理睬。以为抱惯了孩子会娇气。李明美医生点评:在排除孩子饿了、尿湿了、生病了以后,孩子仍然哭闹,可能是需要大人的抚慰。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满足其心理需求也很重要。
      婴儿期缺乏抚慰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性情孤僻。 婴儿的潜在能力您知道吗? 健康网讯:   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的个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 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 学习能力。
         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 音会有哭叫的反应;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应 ,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他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一些本领,于是,他就在已具有 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开始主动地探索他生活的小世界,在接触各种事物中,感 受到各种刺激,并在不断地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
         每当婴儿哭时就有人抱他,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要人抱就哭;   听见成人发出“嘘嘘”声会排尿;   看见奶瓶知道要吃奶等等。   婴儿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忽视婴儿日常表现出来的一些反 应,而要及时地积极地作出应答,以避免无意中限制婴儿潜在能力的发展。
         婴儿有哪些方面的潜在能力呢?   新生儿对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会作出反应,如闭眼时开了灯 ,他就会有所反应。出生3周左右,他就学会注视视野中出现的物体,并追随物体 转移视线。   遗憾的是有些父母认为“月子里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帘遮光,晚上把 灯光调暗,这样往往限制了婴儿视觉的发展。
      若是让婴儿感觉到白天亮、晚上暗、 开灯亮、关灯暗,就能刺激婴儿视觉的发展,并建立条件反射,使婴儿学习到天暗 了、关灯了要睡觉;天亮了可睁开眼看看、玩玩。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窗”的眼睛 能获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在能力,将有利于智力发展。
         有人曾对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进行试验:对正在哭的新生儿摇铃,他马上 安静下来,眼睛也睁开来。这说明新生儿能听声音。   3~4天后,婴儿则能逐渐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如对一种声音连续响两次,将 婴儿的头转向左边给他吃糖水,几次以后,婴儿听到这种声音就主动地向左转头。
         满月后婴儿能集中注意听声音,当听见成人说话声时,就停止哭而期待成人出 现在他面前。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易惊醒、怕声响、房间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大人连 走路也蹑手蹑脚,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听觉细胞的发育及听觉功能的提高。其实, 一天中应给婴儿一些听声音的机会,可以时而听音乐,时而讲话逗笑,时而安静休 息,时而唱歌游戏。
      婴儿感觉到声音时有时无,有机会倾听各种声音的变化,从而 加速他学听的能力。   新生儿的触觉很发达,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如对牛奶及洗澡水的冷热都有 反应。婴儿一般都是通过嘴和手去触摸感知外界的刺激,婴儿早期触觉的发展与长 大后手的灵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但父母往往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有些父母在婴 儿出生后就用小包被将婴儿捆绑成一个蜡烛包,婴儿的手脚和身体都不能自由活动 。还有的父母怕婴儿小手抓脸而将衣袖做得很长,并用带子扎缚衣袖,使婴儿手臂 不能弯曲,小手无法触摸东西,影响着触觉功能的发展。
         若是让婴儿睡在宽松的睡袋里(夏日穿衣裤),手脚和身体不受束缚,双手能 从袖洞中伸出触摸各种东西,眼手能协调一致活动,不断地探索,婴儿的学习潜力 将进一步发展。   婴儿的嗅觉和味觉比较敏感,能分辨不同的气味,如闻到奶香气味,会露出笑 脸并将头转向奶瓶。
      若闻某些刺鼻的气味就转头避开。   婴儿还能区分不同的味道,喜吃甜水,不愿吃酸水、苦药。因此,,父母可以 让婴儿闻闻花香,肥皂香等有气味的东西,还可以给婴儿尝尝甜、咸、酸及无味的 食品,以增强嗅觉、味觉方面的能力发展。   婴儿还具有交往能力和模仿能力。
      婴儿出生就会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 是生来具有的。以后,慢慢的,婴儿会学会对人脸和玩具微笑,这时产生了社会交 往的需要,转变为“社会性微笑”。他喜欢人逗引,有人接近他就笑,离开他就哭 ,和他讲话会咯咯的发音应答。   他还特别依恋母亲,早期交往能力在母亲搂抱、爱抚、笑笑、玩玩中得到发展 。
      据研究:新生儿从2周起,就学会模仿母亲的面部表情,如,模仿母亲伸舌头、 张嘴,母亲经常训练,婴儿就会跟着模仿,稍大时婴儿学会模仿拍手、摇头、挥手 再见等动作。婴儿最初学会的本领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   以上事例都说明婴儿出生后就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
      父母应该为宝宝创设良好 的生活环境,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使宝宝主动探索外界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来源:好孩子育儿网 太阳石育儿专台 。

    醉***

    2005-03-29 12:33: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育儿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