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问:甲午海战的日本的速射炮。

首页

问:甲午海战的日本的速射炮。

为什么它能称为速射炮。
我想那些炮口径小,当然射速比大口径炮快了。所以特意将他们称为速射炮,一定有原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0-28 15:41:13
      本来,“速射炮”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现在的观点是小口径的机关炮和转管火炮都属于“速射炮”的范围。但是当时“速射炮”还有一个独特的概念:应用了管退技术的火炮(其实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大量使用了)。口径往往超过100毫米。
    19世纪中期以后,各国的军舰上普遍开始装备了后膛炮,虽然较前膛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此时的后膛炮采用的是架退技术,即火炮的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火炮发射时由炮架承受后座力,炮身连同炮架整体后座,发射后会产生很大的位移,重新复位与瞄准要耗费大量时间,因此射速非常慢(以定远的305mm克虏伯炮为例,发射一发炮弹最快也要3分钟,而日本松岛舰的320mm主炮在黄海海战中更是创造了半小时发射1发的记录),综合性能上并不尽如人意。
       为改进架退炮存在的这些问题,19世纪90年代管退技术被研制出来。这种技术通过在火炮上安装制退复进机,使火炮的后座部分能在发射后利用自身的后座力自动恢复到原位,省去了复位和重新瞄准的时间,火炮的射速大为提高,以往采用架退技术的旧式后膛炮发射一发炮弹的时间,新式的管退炮可以“放至四五出”,因此采用这种技术的火炮赢得了“速射炮”的美誉。
       当时“速射炮”的主要生产厂是阿姆斯特朗。日本为了打赢战争不惜花费大笔大笔的白银从西方购买。在国内发行大量海军公债。吉野的4门150速射炮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北洋水师也装备了相同的武器---哈起开司速射炮。我的图片就是他。 中日两国对于火力的使用比较差异大:清朝海军的技术人员参考了当时英国最新式的铁甲舰“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 最新的铁甲舰“萨克森”号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了铁甲舰定远、镇远号。
      强调火力和防护。而日本大量采购昂贵的速射炮主要是强调了密集火力在海战中的作用。他们主张高速接敌,所以对航速要求很高。

    紫***

    2007-10-28 15:41: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