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会计要素

首页

会计要素

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什么?在现行的制度下有什么特点?资产要素是什么?怎么理解资产要素?分为几类?有什么作用?在现行社会中如何运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0-29 19:42:23
      一、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什么?
    财务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或内容,也是组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资产要素是什么?怎么理解资产要素?分为几类?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它具有以下特点: (1)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 3、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三、资产要素有什么作用?在现行社会中如何运行 1。全面引进资产计价的确认原则,从制度上杜绝信息失真。 资产的确认是将某项资产正式记录或列入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资产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
      广义地讲,资产确认的完整含义应包括三个环节,即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就是企业购建或取得资产,按其当时的花费代价,即历史成本计价入账;在使用期间则根据资产的预期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确认该资产于每一期的实际价值;到该项资产最终报废或出售转让时,还需要就其余存价值给予最后的确认。
       资产应该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某些已经不能带来利益流入的资产,如陈旧损毁的实物资产、无望收回的债权、已盘点损失但尚未处理的资产,都不能作为资产核算和陈报,这更符合资产的经济实质,以避免虚增资产。《制度》特别规定对各项资产全面提取减值准备,如从最初的坏账准备,到上市公司从1999年起计提的“四项准备”,再到新《制度》提出的固定资产等减值准备,共计八项准备金。
      就此而言,所有的资产项目除去不可能发生坏账、减值、降价的货币资产外,已全部纳入八项准备金的计提范围。 2。将虚拟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避免了虚增资产。 为保证企业资产质量,《制度》还规定如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即应将其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各项摊销;除购建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一次计入开始当月的经营损益:“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不论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均应冲减资产并在年末计入当期损溢,不得列示于资产方。
      上述项目从经济实质看反映的是一种“虚资产”,实际上是企业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再符合资产的定义,将它们继续列在资产负债表必然导致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价值充斥“水分”,必须予以剔除,使资产负债表所列资产符合实际状况。 3。
      从宏观实践意义来说,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产要素新定义将资产归结为“资源”,而不仅是“经济资源”,其含义是深刻的。现代企业的运营,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社会长远利益;不仅要核算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核算企业进行交易和事项的社会成本。
      企业资产不仅应包括经济资源,还应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还要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管理不仅要保障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保障与全体员工(如保证足额工资福利和职工培训开支等)、与消费者(如保证售后优质服务)、与政府机构(如缴税纳费)、与社会公众(如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保证环境不受污染等)之间的关系。
      企业具有社会性的观点,是积极的思维。新资产要素定义将资产界定为一种“资源”,正有此方面的考虑。它将促使企业在资本运营时将自身的经营目标同社会长远目标相结合,真正实现企业总体价值的最大化,并从宏观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对我国企业经营目标和理念是一次大的变革。
       资产的属性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资产的功能则是企业运营的物质基础。两个有关资产的使命是对立统一的,如何寻找之间的结合点,便成为我们讨论新资产要素定义的焦点。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所存在的价值空洞,对传统的二维会计核算理念提出了挑战。
      最为典型的是微软和英特尔,其账面资产规模近似于传统中型企业,但其市场价值之大却足以敌国。究其原因是传统会计只能对有形的价值实体进行有效核算,而对无形的价值实体乃至价值动因则无法反映。微软和英特尔则恰好相反,有形价值实体的规模不大,无形价值乃至价值动因,如专利、商誉和人才的创造力等非常大。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促进企业总体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管人或管物。既然这样,根据资产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性,可将其划分为外核资产和内核资产。更具体一点,物质资产可以划分为企业自有资产和借入资产,人力资源可划分为内核员工和外核员工。
      企业因经营的不确定性,有些资产多半时间并不能完全派上用场,这类资产的价值就很低。很多国企修建了豪华建筑物,然而空置率很高,既没有用作办公场所,也不能作为生产厂房,不能为企业带来所需要的利益流入,完全是一种所谓“树立企业形象”的工具。此外,有很多企业仅追求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其实际发挥功用。
      据笔者调查,很多技术员工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其低下。 。

    z***

    2007-10-29 19:42:23

其他答案

    2020-01-04 16:31:25
  •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

    2020-01-04 16:31:25

  • 2019-10-24 13:50:09
  •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会***

    2019-10-24 13:50:09

  • 2007-10-29 19:03:21
  •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严格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他们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要素)和反映成果的会计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其中,反映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负债和所在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以及利润。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资源在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现金和现金等价值的流入。
       资产的基本特征: (1)资产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利 (2)资产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2007-10-29 19:03: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