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民族礼仪中的布依族婚俗礼仪文化中的浪哨(谈恋爱)是怎么回事?

首页

民族礼仪中的布依族婚俗礼仪文化中的浪哨(谈恋爱)是怎么回事?

民族礼仪中的布依族婚俗礼仪文化中的浪哨(谈恋爱)是怎么回事?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12 15:45:58
  •   
    “浪哨”系布依语,即恋爱之意。“浪”是布依语谐音,有“坐”的意思,根据谐音 也有“和某某人、跟某某人”的意思。
    青年男女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 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这样的歌就叫“浪哨歌”,有些地区又叫“问由”。
      “问” 即歌的意思,“由”是情人的意思。因此,一般把“浪哨歌”和“问由”译为“情歌”。 浪哨歌有初识、试探、赞美、蜜恋、起誓、相念、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类。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节日、赶场的日子进行,平时各自在家进行农 事,若久不见面,就唱《相念》歌:“想念情妹呀,心神不定昏沉沉。
      走路常常踩进水 凼里,在家常常碰板凳,错把小鸡当鸭唤,错把石磨当甑子(蒸米饭的木质用具,形 如石磨)。像被箭射中的山鹰,周身瘫软没精神。” 在浪哨活动中,多半是男方主动到姑娘寨上约会,分别时姑娘唱《送郎》歌: “送郎送到茅草湾,风吹茅草四面翻,茅草翻来又翻去,犹如刀割妹心肝。
      ” 过去,这里的青年男女多为父母包办婚姻,往往使有情人不能结为良缘,被迫 与陌生人成亲,受尽苦处就唱《苦情》歌:“园里的青菜没有长高,就被摘去煮吃了; 林中的笋子没有成竹,就被砍去作船篙……” 青年男女在婚姻不自由时,即双双相约外逃,就唱《逃婚》歌:“快把干粮放进 褡裢里,我们一起逃到远方去……只要我俩得做夫妻,纵然一死也甘心。
      ”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也有在家中进行的,即男方和姑娘们各分为一边,围着火 塘互相对唱、一边一首、“见子打子”、即景生情、随编随唱,不能“翻豆杆”(即不准 重复),往往要唱通宵。主人家不仅要供应充足的柴火,还要供应夜宵,如二块粑、 儒米饭等。
       热恋中,双方要互赠“信物”。男方送姑娘一条毛巾,姑娘送男方一双白毛底 青布鞋。鞋底纳的是葵花路,毛底边上锁“狗牙绊”,非常精致,以显示姑娘的手艺。 从蜜恋到决心争取成夫妻时,就互相“丢聘”,即互送一两件自己穿过一次的 衣服作凭证,不准谁反悔。
      若双方父母同意,男方即可请媒到女家说亲;要是父母 阻拦,就双双逃婚他乡。

    张***

    2016-08-12 15:45: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