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提高嗓音?

首页

怎样提高嗓音?

我今年18岁,我的声音是属于那种很粗略的.我最喜欢听屠洪刚的歌.我也想唱,但我的嗓音太低,高音根本唱不出.
怎样才能把嗓音给提上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01-30 09:54:26
  •   用正确的练声方法就可以提高嗓音。
    练声基本方法
    一、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二、气息问题 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
      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三、声线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
       下面我们说下唱歌的基本方法: 一、姿势 1、身体要直; 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 4、双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奋; 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种...我们应曲风而异) 1、锁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一般我国的美声唱法多才用与第4种:胸腹失联合呼吸法......通俗就较为随意点了) 练习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无声呼吸练习: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发声呼吸练习:顿音、连音或连顿结合的练习。
       再说下唱歌时应该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 第二、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拢闭合去挡气。 第三、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 起音时,一定要做到发生自然,气息柔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声音流动,并将打哈欠,放下喉头,空气通过声门而吹的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
      同时还要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的协调配合速度。 闭合哼鸣的练习方法: 1、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2 、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要有流鼻涕的感觉,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横膈膜有各显的支持点。
       3、哼唱时,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平放,舌头舔在下牙床上,喉头下沉轻轻提气。 4、哼唱时,声音是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的,眉心和鼻深处有轻微的振动感,而且每个音都是从同一位置上哼出来的。 最后我们说下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为流行唱法,比较强调歌唱者本人的自然噪音,并不特别讲究声音的共鸣和音量,但强调情绪的渲染,非常重视歌曲感情的表达。
       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音调流畅,表情真挚,有时如口语说白似地低吟浅唱。有时又强劲有力地高声喊唱。带有极调的倾诉性和宣泄性,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和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和生活化。使用话筒演唱也是通俗唱法的特点之一,很讲究使用话筒的技巧,充分发挥电声扩大音量和美化声音的作用。
      以减轻演唱的负担,在唱法上也有结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后者如法国小曲中的美声派。 。

    n***

    2008-01-30 09:54:26

  • 2008-01-27 15:36:58
  •   怎样提高自己的嗓音~
    提高嗓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全方位练习,以下经验值得关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唱歌是人类的本能。不管什么阶层的人们,都常以唱歌表现其本身的生活。歌的词、曲、意境形成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令人心旷神怡。
      唱歌,始终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声乐——简称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也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艺术——歌声,它以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去抒发思想感情和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一、嗓音的保护 世界上最珍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不可以随心更换。它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优美动听的嗓音,因此,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非常重要。 (一)青少年学生的嗓音特征 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
      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由儿童到成人要经历青春期(大约从12岁——20岁左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这时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器官、机能逐渐发育成熟。
      嗓音也由童声逐渐发生变化,直到变为成人声。这种时期生理学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15岁,女孩在11—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差异。
      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13岁左右)、变声期(13—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20岁)三个阶段。
      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 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喉部声带发生变化,声带急剧增长,也显著增宽。
      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男性的声带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约低了三度。据国内喉科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和目测声带的数据,约以12毫米为短声带,24毫米为长声带,15-16毫米左右为中声带,中短、中长声带则介于期间。
      一般来说,女高音声带最短、呈白色, 大多从声门处看不见气管环;而男低音声带最长,呈粉红色,从声门处可见到气管环;其他以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的次序排列介于两者之间。 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粘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很不稳定,唱歌尤其感到吃力,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
      所以,要特别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二)嗓音的卫生与保健 滥用嗓音是声乐学习的大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无节制地用嗓,高兴时唱个不停、说个没完,生起气来争吵不休、大喊大叫,这很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出现声音和器官上的反应。
      如: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沙哑,甚至失声。滥用嗓音可出现运动过渡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出血,发声功能失调性声门闭合不良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这种损伤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声带肥厚和声带息肉等病变,失去演唱能力。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较大,它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
      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加强营养,注意起居冷暖和咽喉卫生,不吃燥热性刺激性食物,节制用嗓,以利于嗓音的保护。 初学者练唱宜用中等音量,多练自然声区(中声区),待自然声区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展音域。练唱可分多段时间,每次掌握再15-20分钟。
      练唱时要保持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以呼吸支持发声,以后可视具体情况逐步延长练唱时间。练唱时还要注意倾听、分辨自己发声的正误,随时调整各个器官的协调运动,使它们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练唱前后,不宜吃过冷过热的食物,特别是练唱或剧烈运动后,咽喉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称为“热嗓子”,如在此时喝冷饮,喉部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骤然痉挛收缩阻碍血流,引起咽喉肌肉的伸缩失调,导致声嘶或失声。
      如嗓音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嗓音的保护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个人的嗓音卫生与保健上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他曾精练地概括成以下几点: “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学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嗓音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引起喉肌疲劳,除了生活要有规律和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外,个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和劳动锻炼,增强抗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体育锻炼能帮助扩大肺活量,增加肌肉的弹性,有利于歌唱时的气息控制。 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注意心理的健康。情绪变化是人心理状态的反映。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内各脏腑之间是协调的。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
      反之,情绪波动、过度焦虑、生气,可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生病衰老。这对嗓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中医学常说“暴怒失音,恸泣失声”正是最好的说明。为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豁达大度、保持愉快的情绪,以利于身心的健康和嗓音的保健。
       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嗓音保健方法和练习方法: 1、喉部按摩 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结两旁上下移动。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 2、毛巾热敷 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后拧干敷在颈部(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反复数次。
      以上保健法可以增进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少咽干、喉痛,以及练唱后喉部不适等。 3、吹唇练习 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4、哼鸣练习 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5、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 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以上3、4、5、条练习对于声带振动的平衡、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增加声带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均匀呼气的能力。
      这些练习对于声带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等嗓音病变,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m***

    2008-01-27 15:36: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音乐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