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家对二王给个评价!

首页

大家对二王给个评价!

大家对二王给个评价!
生在70年代的人可能都知道二王吧,大家对他们有什么评价呢?都说说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3-22 08:36:36
    已经是历史了。当时部队正准备会餐,2点多接到通报,各哨位及弹药库即加了双岗。记得王宗玮好像是校枪员。....

    w***

    2008-03-22 08:36:36

其他答案

    2008-03-23 15:31:26
  • 拉登在70年代收的亚洲徒弟!

    新***

    2008-03-23 15:31:26

  • 2008-03-22 08:04:20
  •   新中国首次悬赏 追捕“二王”秘闻 “满大街都张贴着‘二王’照片,中国人第一次看见悬赏通缉令。”1983年,从大年三十在沈阳持枪杀4人开始,全国流窜,杀人抢劫,直到中秋节被围捕。7 个月零6天,困扰着中国人的问题是:“二王到底到哪儿了?”“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是个谜。
      ”“二王案”当年前线总指挥、前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文说,“因为抓到时候已经死了,没人能说清,他们到底去过哪些地方,哪些案子是他们干的。”作为“文革”结束后第一起恶性暴力犯罪,王宗和王宗玮,这对来自沈阳一个教师家庭的两兄弟,面对的是当时相对纯净的治安环境和薄弱的刑事侦查力量,“悬赏通缉、特警、巡警、道路检查点和 ‘110’,这些中国的刑侦网络是从‘二王’开始建立”。
       “有一个武警战士叫吴增兴,牺牲了。其实事后调查,王宗根本不会开枪,也没打死过人,他只放了一枪,而吴增兴身上有5个弹孔。” 活捉王宗玮:一条狗和一个驯犬员 5万人的搜山进行到第4天,谢竹生带着警犬卫南时不时需要停下来休息。同来的另13条警犬第一天就已经全部累趴下了,12条被人背下了山,1条脱水死亡。
       “9月13日,发现‘二王’的第一天,搜山的每人发了8个硬皮月饼,像包子似的,一点点馅,其他的进口警犬连闻都不闻,只有卫南,和我分吃一块。”所有被山民发现“有情况”的地点,谢竹生都要带卫南首先赶到,“但是临时组织起来的2。5万名民兵,素质有限。
      指导员说‘搜/鸣了一下枪,结果山民们四处逃散,都躲得不见人影”。 4天里不断接到情况,谢竹生带着卫南和王宗玮的一只鞋,来到每一个可疑地点。“但是卫南一直没反应,领导都问我,能不能确保‘二王’进山?”谢竹生说, “是山民们立功心切,我的卫南是中国最好的警犬。
      ”用50年代苏联送的东德母警犬,和1980 年刚从西德进口的公警犬配种,“中国要培养第一批自己的警犬”。江西广昌地区宁都县公安局刑侦科的谢竹生接了这个任务,“生了9条小犬,8条一个月大就死了,只剩下了卫南”。 是卫南第一个发现了“二王”。“9月18日凌晨接到山民报告,说自家厨房的饭和腌菜被偷吃了,还找到一只鞋。
      卫南一闻鞋,一下子‘放线’了,两只眼睛发亮,尾巴绷直了,和身体成了水平线。”队伍开始在卫南指引下搜寻,除了警犬是技术条件,搜山只剩下了人海战术。“我和卫南各走一个山坳,相隔几米远。从山顶到山脚下,1米1人,排成一条线。”约2。5万名武警战士,夹杂七八百江西广昌的公安民警。
      命令是:“向左移动。” 队伍像梳子一样在南坑山上寻找,“卫南不断发现王宗玮28厘米长的脚印,我们俩的速度比其他人都快”。到一个岔路,卫南忽然奔跑起来,谢竹生说他没来由的心里一阵空虚。“无名的紧张,我刑侦考试门门第一,向来打冲锋,那天前后看看就我一个,觉得心凉。
      ”“卫南回来1谢竹生大喊,过了七八分钟后面的人才赶到,“王宗玮就在卫南那条道上,‘二王’是向右移动,我要是自己往里走就完了1 到下午16点多,谢竹生的前方突然响了一枪。“刹那间,整个现场没有一丝动静。”停顿了几秒钟,谢竹生大喊一声“是二王1这时山上山下的枪全响了,“我带着卫南就往里冲1他先松开了卫南的牵引带。
      “跑着,我左上方就出现了战士甘,他中枪了,再往前还是战士郑,我问他‘二王’呢?他说跑了,往山下走了1“几步就看见王宗玮正要抓着一根毛竹往下跳,我离他只有几米,卫南的训练是‘动哪咬哪’,它一下子就扑上去咬住了王宗玮抓毛竹的左手。”王宗玮右手拿着枪,“我猛地抱住了他”。
      两个人带一条狗,一起往山下滚去。“他1。85米,我1。73米,但他已经筋疲力尽了。”后来尸检发现,“二王”胃里只有一点山上产的莲子的渣。 “我扳过他的左肩死死卡在地上,一看,都是血。子弹从左肩贯穿从左下颚打出,不是致命伤。” 卫南还死死咬住王宗玮的左手,“我说:你老实点!他说:我是好人。
      ”谢竹生现在想起来还要冷笑,他回问:“你还是好人哪?”谢竹生在王宗玮口袋里搜出20 多发子弹,1把匕首,“脚上绑了个救命包,有1万块钱和他美国姑父的地址”。谢竹生和卫南一路把王宗玮拖下了山,“又来了3个战士,一起拖”。把王宗玮拉到路边上,一直坐镇的江西省公安厅杨厅长也来了:“抓到哪一个?”谢竹生说:“个子很高,可能是王宗玮。
      ”大家一翻他的嘴:“两边都是假牙,是王宗玮1 杨厅长大声指示:“马上汇报!我们已经活捉了王宗玮!活的1谢竹生到现在都记得躺在地上的王宗玮的眼神,“那应该就叫凶残吧!他谁都看,但一句话不说”。 “有很多人上来围观,杨厅长说‘坚守岗位,还有一个王宗’。
      ”哥哥王宗只有1。65米,不会用枪,就在谢竹生抓王宗玮的平行过去8米远的地方。“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但还能看见王宗的人影。”武警的枪齐齐扫射过去,10分钟后王宗被几个武警抬下山,谢竹生说,“从脖子以下到大腿根部,整齐的9个弹孔,是一梭子弹打死的”。
      杨厅长虽然下命令不许围观王宗玮,但是武警战士都冲了上来。“有一个武警战士叫吴增兴,牺牲了。其实事后调查,王宗根本不会开枪,也没打死过人,他只放了一枪,而吴增兴身上有5个弹孔。”谢竹生说,“我下来的时候还有武警对我说,我可没朝你开枪啊1谢竹生当时穿着公安的白色制服,“我爱漂亮,这也保护了我”。
       “武警战士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孩子,当时情绪特别激动,开始打王宗玮。”谢竹生此后的叙述在24年后变得异常珍贵,因为所有当时报道都说“‘二王’被当场击毙”。谢竹生完全理解战士们的情绪,“那么多人4天在深山老林里摸索。‘二王’多坏啊1大家都处于兴奋期,“胜利了1的欢呼响彻山谷。
      “要是派我们公安民警,而不是武警战士,我想就不会出这样的事,那是案件现场,不是战场,但战士们没有区分。” “一号”追缉令:刘文和刑侦队伍的组建 “我们的基础工作薄弱,队伍素质差,才被‘二王’逼出了悬赏通缉令。”2月12日沈阳案发, 3月刘文被公安部指派做“二王”案总指挥。
      3月底他来到武汉的岱山派出所时,“二王”刚刚打死3名警察,并抢劫枪支逃跑。“我到的时候,正有一帮群众,围住了派出所,他们说,公安局干脆换牌子,改叫粮食局算了1刘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80年代初中国公安,所谓刑事科,15块钱以上的事全管,“没有应对暴力犯罪的经验”。
      “文革”结束后,社会治安和风气都有所变化,现在正编写《中国刑侦史》的刘文说,“‘二王’是一个转折点”。 “二王”案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投入之大,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前所未有。“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有对‘二王’的活动做出准确判断。沈阳连杀4人后,能够肯定的是‘二王’的4次露头,从北京开往广州的47次列车上开枪,湖南衡阳打死1人,湖北岱山、武汉打死4人,安徽淮阴抢劫 2。
      1万元,一直到江西广昌被击毙。”刘文说,“而且都是因为打了遭遇战。我们的人开了3枪,一枪没中,还被人家给打死了。”“二王”案结束以后,刘文说自己情绪完全提不起来,“7个月才破案,应该吸取教训!有什么英雄可言?”同年夏,邓**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第一次做出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指示。
       2月至4月,公安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东北二王 “二王”是沈阳人,名王宗方、王宗玮,为兄弟二人。“二王”案发后逃脱后,中国公安机关为抓捕“二王”,鄂、湘、赣、皖、豫等南部重点省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追踪。9月13日二人在江西广昌县被发现,当地军警配合,于1983年9月18日将“二王”击杀。
      后经法医检验,二人胃里空空。 至此,二人共潜行7月有余,横行半部中国,捉拿的广告遍布大街小巷。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洗礼的平日作威作福的中国公安人员,由于“二王”二人,并且只是二人,竟不得公开身穿制服,只得便衣,实为公安界的奇耻大辱。 此事件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众多的议论。
      例如,说王宗玮是部队的校枪员,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枪法准于奥运会射击冠军的辽阳王义夫(王义夫只是固定目标,不是移动目标),心理素质强于王义夫(王义夫倒在奥运会比赛现场,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二王”是因生活所迫,第一次作案;专杀公安,不害百姓;他们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等等。
       当然了,以上只是传说,当不得真。 王氏兄弟给当时人们的震撼不只是生活和行动上,在心理上也留下了很多印记。王宗玮,王宗访,两个普通人让老百姓感觉到生命的威胁近在咫尺,于是谣言猜测满天飞,将两兄弟说的神乎其神。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版本: 弟弟王宗玮是沈阳部队的试枪员,何谓试枪员?就是兵工厂生产出的枪械送到他们手中验枪,打靶失准了就说明枪械不合格!可见其枪法神准。
      哥哥王宗访也是部队的神枪手,体型高大善于搏击。某日王宗访与副团长夫人偷情被中校发现并关禁闭拷打,不由得腾起杀心,遂与三弟商量一番,盗出枪支将副团长斩落马下,两人携两只AK,两只54,手雷弹药若干,亡命天涯。一路上杀人越货,武警公安轮番堵截,于闹市枪战,二人弹无虚发,枪枪毙命,部队与群众损失甚大。
       在七八个月内,二人一路从沈阳杀过河北,穿过北京,越过河南,深入安徽,后又潜入江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简直是杀出个黎明。 这个损失的数字是五花八门,百八十的有,三四百的有,一两千的也有,竭尽中国人尽情夸大之能事。后二人落魄江西某山区被发现,武警公安解放军出动数万人围剿,竟被二人手中的两只AK压得无法前进。
      最终不得以使用重武器轮番地毯式轰炸12小时,才有大胆的武警带着警犬上山拉出两人已经糊掉的尸首。 传说果然是吓死人,后来有条件了看了看关于东北二王的传记文学和现场纪实,才明白事情不是那么没影。王宗玮身材瘦小,在空军某部队服役,平时很文静;王宗访个很高但干瘦,被劳改过,事发前刚刚释放。
      被盗枪支仅三支54及若干子弹,以及二人从某公安局抢夺的另一把54,别无它物。之所以要逃,就是二哥刚出狱心还很野,想要偷抢财物,并从一货站盗得味精若干。被发现之后杀掉保安,开始流亡,一路上反抗致使干警群众死伤二十余人,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最后围剿也没有使用重武器,都是被冲锋枪解决掉的。
       “二王”被击毙后: 北京那间简朴的公安部刑侦局值班室里沸腾了!聚集在电话机旁的局长、处长、值班员,大家一起欢笑,互相祝贺。他们已经在这个不算宽敞的房间里连续指挥工作了几十个小时了,有的眼睛熬红了,有的嗓子干哑了。可是此刻,个个变得浑身充满活力,疲惫、困倦、饥饿,顿时像雾一样从他们身上散去,都成了无比轻松、幸福的人。
       公安部领导同志通过电话向中央领导同志报告击毙“二王”的喜讯。中央领导同志审慎地叮嘱:“要验明正身!”。 …… “二王”案件的其它意义,还在于使公安部发出了“文革”以来的第一张A级通缉令、引发了意义深远的“83年严打”,并且间接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的组建。
      从这一点上来说,“二王”的意义,实在不容低估。 所以说:为人不识二王事,要谈悍匪也枉然! 。

    老***

    2008-03-22 08:04:20

  • 2008-03-21 22:45:37
  •   王宗坊,王宗玮--------->两个城市里“惯”大的野蛮人
    八十年代追捕东北逃犯“二王”纪实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二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两个罪犯怎样走向杀人犯罪的深渊,又怎样逃避打击,也是人们急于想知道底细的一个谜。其实,事情并不玄妙,也算不得复杂。
       王宗(王方)和王宗玮的父母,多年来在东北机器制造厂中学当教师。在三个男孩子中,王宗(王方)和王宗玮是老二、老三。历史的和现今的许多事实证明,“二王”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并常常护短、溺爱,从小养成好懒馋滑恶习的王宗(王方),念小学时候就混迹在扒手之中,在闹市里掏包行窃,开始了撬门砸锁的生涯。
      1974年和1975年,他曾两次被收审。1979年他在沈阳大东区辽沈卫生院当药剂员期间,又因盗窃被捕,判刑三年。这次行凶作案的日子,是他新婚后的第三天! 过去王宗(王方)犯案,他的母亲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当她得知儿子要被捕法办的时候,她扔下学生不教,带者王宗(王方)北逃,将犯罪儿子隐匿在亲属家里,儿子被缉拿归案了,这位“人民教师”受到公安部门的拘留处分。
      有这样的家长,在这个家庭里长出“二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老三王宗玮,197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0年复员,同年8月份分配到东北机器制造厂六车间当工人,在厂工作二年多,他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红榜题名居然有他一个。难怪发事那天,公安局找到六车间党支部书记,提到王宗玮是杀人重大嫌疑犯时,他愣住了!可见王宗玮已学会了一套伪装的伎俩呢。
       说他伪装,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1976年初冬时节,沈阳市大北监狱某驻军值班室的三支手枪被盗,盗枪者就是王宗(王方)和王宗玮。这次“二王”在广昌山丛中最后使用的两支枪,就是当年大北监狱所丢失的手枪。那年侦查盗枪者时,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窜进监狱值班室院子里的一高一矮的穿棉猴的两个青年,文字材料中记载下的体貌特征,就是今日的“二王”。
      可见,王宗玮在参军以前就是盗窃枪支的重大罪犯,他是混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的一个歹徒。他在部队三年多,以打篮球为专业。再有一项悄悄吸引着他注意力的事,是偷藏子弹。他在1978年6月写给王宗(王方)的一封信中秘密报告:“已弄到七六二子弹一百发。
      ”他在部队听说王宗(王方)被捕了,惊慌地从内蒙古跑回沈阳,怕是与枪事有关。回来一看,只是盗窃财物事发,才放心地回去。复员时,他不仅带着大批子弹回来,而且还在行李卷里偷藏着五颗手榴弹。从衡阳夺获的手榴弹,经过对验印号,就是他原在部队的武器。这个于1974年,也就是在他17岁的时候,就成为王宗(王方)行窃同伙的王宗玮,除其品质与王宗(王方)同样恶劣之外,略高二哥一筹的是,胆子更大,心更狠,更狡猾。
      他复员后,潜伏着、期待着,并尽力制造麻痹别人的假象,积累掩护自己的资本。 王宗(王方)刑满释放后,这哥俩迅速粘连一起,狼狈为奸。据已得到的材料证实,在发案前的一些日子里他们的犯罪活动最为频繁。他们研究了偷盗对象、偷盗手段,备好了化装衣着、行窃工具和在暴露的情况下掩护逃脱的枪支。
      他们偷盗的对象是各军医院的小卖部,这是因为王宗(王方)在医院工作多年;王宗玮熟悉部队生活,行窃起来是轻车熟路。在大年三十中午作案的前几天,他们已绕作案四次了。农历二十九那天中午,“二王”窜到陆军医院行窃。王宗(王方)撬门入室,正欲拿钱,被赶来的女营业员一把抓住,正要扭送他的时候,走进来一个大个子“军人”,他严肃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当营业员告诉他捉到小偷时,这“军人”抓住王宗(王方),向营业员说:“交我处理!”营业员信任地把小偷交给“军人”。
      “军人”把小偷带走后,营业员发现他俩骑着一辆自行车逃跑了!这冒充军人者,就是王宗玮。“二王”制定了一套化装作案、掩护逃脱的战术,很容易欺骗一些轻信的善良人。 占有金钱的欲望,追求物质享受的恶念,驱使他们乔装打扮,亡命冒险。 1983年2月12日,沈阳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持枪杀人抢劫案。
      案犯横跨国内十几个省,历经七个月,杀死军警和无辜群众达十人,杀伤十余人,制造了一桩桩血案,这就是穷凶极恶、臭名昭著的“二王”。  20多年过去了,当时追捕“二王”的年轻人已近不惑之年,中年人已满头白发。 又是一个初冬季节,记者跨越四省,历时月余,听当初的警察和武警们讲述追捕“二王”的故事。
        二王”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在大东区某小区里,住着一位头发早已白了的78岁老人,他就是20年前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的局长刘昆,提起当年追捕“二王”的事,这位老人打开了记忆。   1976年的初冬,沈阳大北监狱驻军某部发生一起盗枪案,3支手枪被盗。
      案发后,刘局长带领手下虽全力侦破,但案情毫无进展。  就是这三支手枪埋下了祸根,成为以后震惊全国的“二王”大案的导火索。   沈阳城北约十公里处,有一个孤立于城区以外的地区:七二四地区(老百姓俗称文官屯),由一家兵工厂而得名。由于该地远离城区,地处偏僻,很少被城里人关注。
        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地区,却出了两位后来全国关注的人物———王宗、王宗玮,俗称“二王”。  “二王”的父母都是东北机器制造厂子弟学校的老师,他们有三个儿子,老二老三就是“二王”。 老二王宗少年时就混迹于地痞流氓之中,常干一些掏包的勾当,偶尔也干一些撬门压锁的“大活”。
      而王宗玮是二哥的崇拜者,17岁那年就跟着哥哥干了起大案,在大北监狱盗枪三支。  后来王宗玮当了兵,部队里“砰砰”的枪声,使他深知枪支的厉害,他感觉到所盗的枪支以后可大有作为。因此,他在部队醉心于偷藏子弹。而在此期间,其二哥王宗仍然热衷于盗窃。
      一次终于失手,被公安机关捉获,王宗玮在部队听说后大惊失色,从内蒙部队驻地偷偷跑回沈阳。观察数日,发现哥哥这次“进去”与枪案无关,才松了一口气。   他回到部队,开始更加疯狂地偷盗子弹。先偷了100发7。62口径的子弹,但这不是手枪子弹,以后,他开始专注于手枪子弹。
      在他复员回沈以后,带回来了大批子弹,还在行李里藏了5枚手榴弹。复员回沈后,王宗玮被分配到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工人。案发后,大东公安分局的办案人员了解到,王宗玮在厂里表现不错,为人和蔼,工友之间关系也很好。听说他犯了大案,工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得知,王宗玮复员后就和已经出狱的二哥密谋着要干点大事。
         1983年的春节,对沈阳人来说,是一个很丰裕的春节,市场上的猪肉已经开禁,久违的鸡鸭鱼虾,在市场上也能见到了。习惯于每月三两油半斤肉的沈阳人,憋足了劲,正准备敞开肚皮过一个舒服的春节。没想到大年三十的枪声,给这个本来会很欢愉的春节蒙上了阴影。
         当年在沈阳市公安局当刑警的曹斌,是当时“二王”在空军医院制造第一起血案后参与抓捕的刑警之一,他讲起当年“二王”作案时,心里还充满着愤怒。就在这年沈阳人准备过春节的同时,“二王”也在准备着。他们要在春节前大干一把。由于王宗玮在部队当过兵,对部队的情况较熟,他们便把目标锁定在部队医院的小卖部。
      他们觉得这里外紧内松,而且物资丰富。   这年2月12日是大年三十,中午时,位于小河沿旁的空军医院正在放电影,院子里空空荡荡。一高一矮的“二王”溜进了医院。他们分头行动,一个放风,一个去医院小卖部。但是,做贼的人终究和正常人有所区别,他们还是被协理员吴永春看出了破绽。
      吴永春向政治处副主任周化民做了汇报。他们先是把放风的王宗玮请进屋,进行盘查,他谎称是汽车制造厂的,并递过来一个工作证,这是他工厂的工作证,但没有厂名。在盘查的同时,伪装成解放军的王宗也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在他的包里发现了三条凤凰烟、一千元现金、三十袋味精,还有作案用的钳子。
      当搜他身时,发现他带了一把枪。   王宗见事情败露,便喊叫起来,看押王宗玮的人也赶了过来。此时看押王宗玮的屋里只有周化民一人,他闻听哥哥被抓,拔出手枪将周一枪打死,然后冲出屋子,向隔壁看押其哥的房间冲来,他举起手枪向这些手无寸铁的军人开枪射击,顷刻之间6名军人倒在血泊之中,高大的吴永春抱着王宗当盾牌,左躲右闪,但最后还是被王宗玮击中头部倒地。
      朦胧中他还听到王宗说:这小子最坏,再补一枪。王宗玮又向他头部开了一枪,然后搂起桌上的烟和钱,狼狈逃窜。   吴永春不愧是个军人,他用帽子堵住被打漏的气管,挣扎着爬起来,追到楼外,大喊:抓坏人!人们闻听马上报警。区、市、省公安机关马上赶到现场。
      三点半钟,通过那张遗落的工作证,确定了嫌犯目标就是王宗玮,可惜,因没有及时布控,为时已晚。   曹斌说,这个春节,从除夕开始,他们这个追捕小组20多人从来没有回过家,在这个冰天雪地日子里,他们在马路边和城市的出口,一蹲就是一夜。但半个月过去了,"二王"始终没有出现。
      后来才知道,"二王"在案发后,马上跑回家里。他们知道工作证遗落,只有出逃一条路。他们回家告诉父母犯了大事,父母看到了他们裤兜里的手枪,知道案子不小,但他们却没有报案,还为儿子出逃张罗钱物。只有王宗玮的对象发出悲凉的一吼:你把我给坑了!他们慌忙打点行装,直奔文官屯火车站,南逃了。
       大年三十,空军医院笼罩在极度的悲痛之中,4名军人死亡,3名负伤,除夕之夜,这里没有鞭炮声。当年空军医院的一位亲历者对记者说:"当时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我们都是战友,又在一个院子住,他们突然间就牺牲了,现在想起来,心里还隐隐做痛。"    血案震惊了沈阳,也惊动了公安部。
      公安部向全国发了通缉令。此时的"二王"已成了丧家之犬。他们逃到北京,连夜登上了开往广州的47次列车。2月15日,车至湖南衡阳境内,列车员在整理行李时,发现了"二王" 包内的枪支。当列车员前来盘查时,王宗玮开枪射击。火车急刹车时,他们跳出车窗,潜入衡阳市内。
       到了衡阳市内的"二王",最先遭遇城里老百姓的抵抗,这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的。 在石家庄炼油厂保卫处当处长的付光宇,是当年众多围追"二王"的武警战士之一,也是当年在衡阳市第一批接到追捕"二王"命令的战士,他向记者讲述了从衡阳到武汉"二王"犯下的罪行及全程抓捕过程。
         在衡阳,"二王"最先尝到了手无寸铁老百姓的厉害。当他们逃到衡阳冶金机械厂附近时,被该厂的老职工武某发现。武某单枪匹马奋力追捕,"二王"连开两枪,武某仍穷追不舍,这使"二王"吓出一身冷汗。他们跑到街上,拦截了一位15岁女孩子的自行车,可女孩子拦着车座不撒手,他们连开两枪都没击中,这时孩子的父亲冲上来,被枪击中头部,当场倒地。
      其妻子李瑞玲见状,并没有畏缩,也冲了上去,死死地拽住王宗的手提包。王宗玮见状瞄准李瑞玲的脑袋,李用一只胳膊护住自己的脑袋,另一只手仍不放包,一声枪响,射穿了李的胳膊,并把其下巴打碎,但她拽包的手就是不松。"二王"见状只好扔了包,骑上车,仓皇而逃。
      后来人们打开这个包一看,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包内装有36发子弹,还有5枚手榴弹。如果这个包不被这位勇敢的妇女夺下,这5枚手榴弹还不知道让多少人失去性命。   "二王"跑进了一家货场,这里有火车专用线,他们爬上火车向北逃去。事后,衡阳冶金机械厂为这些勇敢者开了表彰会。
      有的奖励了一级工资,有的奖励了60元钱。现在看来,这太微乎其微了。   "二王"在衡阳消失三天后,突然在武汉出现,地点是武汉岱山检查站。3月25日10时,民警李信岩和一民兵在检查站外公路上值班,他俩看见一个骑旧自行车的人,从市区向检查站方向而来,马上进行盘查,此人回答问题漏洞百出,被请进了检查站。
      站长王云对此人进行搜查时,摸到他身上有枪,马上将其摁倒,这个人杀猪一样地嚎。听到叫声,躲在附近的王宗玮将子弹上了膛,闯开检查站的门,向正在捆绑王宗的人连连开枪,王云、李信岩和另一位民兵当场牺牲,另有一人受伤。"二王"杀人后拿起王云的枪,逃离检查站。
         逃出武汉,"二王"再不敢轻举妄动,长达几个月失去了踪影。记者在武汉汉口区见到了于振洲,他当年曾在江西当武警,也是击毙"二王"的现场见证人之一。   8月29日,耐不住寂寞的"二王"终于又出现了,他们在淮阴市抢劫了两名财会人员的两万元现金,然后骑着自行车连续奔袭了14天,一气从江苏骑到了江西。
      妄图在江西到广州或福建出境。没想到,最终在江西广昌陷入了天罗地网。   "二王"刚到广昌境内就被一位市民发现,报告了公安机关。公安人员与"二王"在公路上进行了一场枪战,缴获人民币八千元,手枪两把。但"二王"还是侥幸逃进了大山。 老区人民的觉悟非同一般,无论是儿童还是老翁,每到一处,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盯着。
      "二王"行踪时时刻刻被举报,最后被公安人员和武警官兵围困在南坑山中。   1983年9月18日,在广昌县境内的南坑山,数千名警察、武警、民兵把此山团团围住,围歼战斗终于打响。晚八点钟发现目标。"砰"的一声枪响,躲在草丛里的王宗玮向近在咫尺的武警甘象清开了一枪,甘象清受伤倒地。
      其他武警战士向开枪的方向倾泻了一梭子子弹,只听王宗玮呻吟了一声:我不行了……三条警犬扑上去将奄奄待毙的王宗玮拖到山下。  王宗见弟弟已死,便捡起王宗玮的手枪向正在用报话机通话的一参谋连开5枪。这位参谋用剩余的力气连开4枪后,倒地牺牲。愤怒的武警战士向王宗连射48 发子弹,将其击毙。
        在中国大地上肆虐了七个月之久的"二王"终于覆灭了。   。

    1***

    2008-03-21 22:45:37

  • 2008-03-21 20:28:32
  • 大王没出生前,二王想造反?还是……
    

    ~***

    2008-03-21 20:28:32

  • 2008-03-21 20:24:36
  •   二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
      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
      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
      好在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给我们学习了解王献之书法留下宝贵资料。 。

    落***

    2008-03-21 20:24:36

  • 2008-03-21 18:30:34
  • 我是80年代末被制造出来的 还真不知道 望大师指点

    1***

    2008-03-21 18:30:34

  • 2008-03-21 16:12:24
  • 无论当时如何轰动,都改变不了他们是滥杀无辜的暴徒这一性质,因为他们的暴力对象是普通百姓,而不是像呼兰大侠那样。当然,呼兰大侠的行为也不应该效仿,我们还是要讲法制。

    鹿***

    2008-03-21 16:12: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