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茯苓是什么性质的是寒性还是热性


      		
弥*** | 2008-04-30 17:02:11

好评回答

2008-04-30 17:05:32
l*** |2008-04-30 17:05:32 1388 785 评论
概述]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

查看全部>>

概述]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96.88%。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 

[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 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药量] 煎剂:3~45克。丸散:3.18~9克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按语】 

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 

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 

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有可行湿。」以为其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茯苓夹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叫做‘西饼’”也是很薄的。继而,人们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即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那每张极薄的饼皮,宛如馅料的包装纸,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清晰,精美别致,更富有艺术性。因而,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英文名】 PORIA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制法】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 、椭圆形 、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3)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茯苓
(《本经》)

【异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植物形态】茯苓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四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药材】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药材商品种类】
1、茯苓个  野生品于7月-次年3月在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者于接种的次年7-8月间采挖。将鲜茯苓堆放“发汗”,使水分析出,置于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反复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体重,质坚实。
◆断面颗粒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片  鲜茯苓去皮后切片。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白色部分为“白茯苓”。
3、茯苓块  鲜茯苓去皮后,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
◆白(赤)苓块  为扁平方块,白色或微带红色,厚4~6mm,长宽4~5cm。
◆平片:为1~2mm厚的薄片,长、宽5~8cm。白色或微带红色。
◆骰方:各边均约1cm的立方体。生切品色白易碎;蒸后米白色,质坚实不碎 
◆苓肉  不规则团块,直径1.5-4cm,为质松易碎的次货加工。灰白色带微红。
◆碎苓  不规则边料碎片,色白或微带红
4、茯苓皮  削下的茯苓皮,干燥。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5、茯神  中间有松根的茯苓。
6、朱茯苓  取茯苓片,加一定量朱砂细末拌匀,为“朱茯苓”(每100kg茯苓用朱砂2kg)

【商品规格等级】
按加工方法和部位分为个苓、白苓片(平片)、白苓块、赤苓块、茯神块、骰方、白碎苓、赤碎苓、茯神木等规格,多为统货。
1、个苓  
一等:不规则圆球形或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体坚实,皮细。断面白色。大小不分,无霉变。
二等:体轻泡,皮粗,质松。断面白色至黄棕色。间有皮沙、水锈、破块、破伤。
2、白苓片  
一等: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质细,毛边(不修边)。厚度每cm 7片,片面宽长不小于3cm,无霉变。
二等:厚度每cm 5片,余同一等。
3、白苓块   扁平方块,白色,厚4~6mm,长宽4~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
4、赤苓块     赤色或浅红色,余同白苓块。统货。
5、茯神块  扁平方块,色泽不分,每块含有松木心。厚4~6mm,长宽4~5cm,木心直径不超过1.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
6、骰方  立方形块,白色,质坚实,直径1cm以内,均匀整齐,不规则碎块不超过10%。无粉末,无霉变。
7、白碎苓    碎块或碎屑,白色或灰白色。无粉末,无霉变。
8、赤碎苓    赤黄色,余同白碎苓。
9、茯神木   茯苓中间的松根,弯曲不直,似朽木状。色泽不分,质松体轻。每根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松根直径不超过2.5cm。无霉变。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茯苓煎剂3克或临床常用量对健康人并无利尿作用,犬静脉注射煎剂0.048克/公斤亦不使尿量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很弱,兔口服煎剂(接近临床人的用量)亦不增加尿量。但有用其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腹腔,或用水提取物于兔慢性实验,谓有利尿作用,煎剂对切除肾上腺大鼠单用或与去氧皮质酮合用能促进钠排泄,因此茯苓的利尿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茯苓含钾97.5毫克%,以30%水煎剂计算,含钠0.186毫克/毫升、钾11.2毫克/毫升,故茯苓促进钠排泄与其中含钠量无关(因钠含量太低),而增加钾排泄则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

五苓散在慢性输尿管瘘犬(静脉注射)、健康人及兔(口服煎剂),大鼠口服醇提溶液均表现明显的利尿作用,在犬的实验中可使钠、钾、氯排出增加,但五苓散中主要利尿药物为桂枝、泽泻、白术。也有报道,五苓散煎剂给大鼠口服,剂量增至1克/100克亦未能证明有利尿作用。

②抗菌作用
试管内未发现茯苓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煎剂则无效。

③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低胃酸。

④其他作用
茯苓能降低血糖,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炮制】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入心、脾、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选方】①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②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③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④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⑧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⑨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⑩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⑾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⑿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⒀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⒁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纲目》茯苓酒)

⒂治?: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补缺肘后方》)

【名家论述】①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②《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③《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④《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⑤《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⑥《纲目》:"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肾邪,
0/300
2008-04-30 17:04:29
高*** |2008-04-30 17:04:29 1395 785 评论
茯苓——甘、淡、平

[概述]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

查看全部>>

茯苓——甘、淡、平

[概述]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96.88%。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 

[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 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药量] 煎剂:3~45克。丸散:3.18~9克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