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国际礼仪

首页

什么是国际礼仪

具体的标准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7-13 10:39:47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礼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距离。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平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在西方,“礼”一词,也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达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是不谋而合。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平常生活是这样。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来往更加注重礼节。即使是豪门巨富、达官贵人,在对待随从侍者、仆役时,有时也不能不说一声“请”,“谢谢”,“对不起”等客套话,以显示自己的教养不俗,维护表面上的平等。 现代的国际关系,较之过去已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
      首先是交往的规摸从20世纪初50多个独立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到75个,到目前联合国的会员国已有180多个国家。其次是现代生活频率加快,各国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频繁。再次是国际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参加国际活动的人员空前增多,而涉及全球的问题,如环保、抗爱滋病、反毒、反恐怖等则引起了世界备国的关注。
      国与国之间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而国际关系的这种发展又是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急剧扩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它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来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空前广阔、繁复、多样化的图景。 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的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就其内容而言,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仪与豁免等多方面内容。他们中有的己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二)国际礼仪和交际礼节 国际礼仪与交际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广泛使用。无论在官方的或民间的友好往来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国际上,礼宾与交际活动都有一定惯例,不少国家则保持着各自传统的礼仪形式和礼节,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具有民族特色,或根据特殊的需要,灵活变通。
       国际礼仪和交际礼节总的发展趋势:逐渐简化,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效。 (三)学习国际礼仪知识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职人员、涉外工作人员在涉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一种私人行为,更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一个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的代表在对外场合的言谈行为,不仅关系到本公司、本社团的形象,影响到买卖交易的成败,有时甚至影响到国家的荣誉。
       每个公民应遵循一条基木准则:当你在自己国家时,你不过是成千上万公民中的普通一员,而在国外,你就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代表,你的言谈举止,决定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评价。 为了维护我们个人、单位、国家的对外形象,我们都应当学习礼仪知识,了解、重视并遵守国际上的通用的礼节与礼仪规范。
       周恩来总理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很重视对外礼宾工作,重要的代表团来访接待计划和出访方案他都亲自审阅、过问。他渊博的国际礼仪知识,潇洒的言谈举止,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更为世人称道。 有人认为,我们中国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接待国际客人,只要遵从我们自己的礼仪习俗就行了,不必去学那些“洋规矩”。
      的确,各国都有自己的礼仪做法、传统和特点。按本国的礼仪习俗办事,外宾容易理解,但有时也难以接受。例如:中国有劝酒的礼仪习俗,但是如在涉外交际场合,一再劝酒,致使有些外宾勉强应付,往往酒醉误事。所以,应当注意我们传统做法与国际通用礼仪之间的异同情况,避免外宾所不容易接受和习惯的做法,以免使他们感到尴尬和难堪。
       (四)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准则和特点 1。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木准则。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并规定了各会员国应当遵循的7项原则。其中第一项为:“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现代国际关系以公认的“主权平等”为基础。
      “主权平等”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权利,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尊重别国主权的义务,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侵犯他国的主权。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具有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物、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利。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所有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主权平等”既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国际交往中行为规范的现代国际礼仪,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准则。 “主权平等”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 (2)国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3)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 (4)在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 所谓“对等”实际是上就是“礼尚往来”,交往的双方人员,身份要大体相当;代表团互访时,双方的接待规格应相差不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对等”原则的正面引用。
      在国际交往中,有时也从负面运用这一原则。如:你赶走我的武官,我就驱逐你的参赞;你怠慢了我,我也请你坐一坐“冷板凳”等。 所谓“平衡”,也可以理解为“一视同仁”或“不歧视”的原则。但是,所谓“平等”、“平衡”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国际交往中,在礼仪上给予“破格接待”的,也有诸多先例。
      可见国际礼仪程序的运用也是一种外交艺术。 (5)“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组织中和国际会议上,表现为每一个参加国都有同等的“代表权”和“投票权”,每一个国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 (6)在“礼宾序列”问题上,也应当体现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在国际会认上,各国代表的位次,不是按国家大小强弱的原则来排列,一般是按会议所用文字的国名字母顺序来排列。在签定条约协定时,应遵守“轮换制”,既每个缔约国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它的代表在这份文本上首先签字。在国际活动中,各国代表的序列,应以代表的职务高低或就职时间的先后作为排列的依据。
      在文字的使用上,每个国家都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在签定国际条约协定时,本国文字与别国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国际惯例的几个特点: ·能用性,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 ·稳定性,不受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重复性,一般都是反复运用。
       ·准强制性,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效益性,被国际交往活动验证是成功的。 2。现代国际礼仪的特点。 (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家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之间的关系、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同。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 (2)国家间,除双边关系发展外,多边往来大量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产生了新的做法。 (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往来,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
      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 (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动员群众参加的大规模场面很少;互访代表团人数减少;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等。
       (5)“川礼仪简化”成为趋势。由于国际交往和活动急剧增多,繁文缛节势必成为人们不堪负荷的重担,分去人们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外交礼仪简化在国际上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五)外交礼遇的三条原则和四条标准 1。外交礼遇三原则。 对等的原则:即一方出场与来访者在级别、职务、以及待遇、费用等方面,大体上要对等。
      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礼遇不宜随便提高或降低; 破格的原则:有的来访者身份虽然不高,但有较深背景,或一方对另一方有特殊要求,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给来访者以破格的较高接待礼遇。 从简的原则:即重精神、重友谊、重实效、不重形式,不讲排场,不事铺张。
      从简不等于冷落,要注意生活照顾,尽量做到热情周到。 我国的外交礼遇规格是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事接待要体现无产阶级的外交风格和风度。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强加于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对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风;二是礼宾安排要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针对性,重礼仪、重实效,生活上要尽量热情周到;三是提倡勤俭办外事,反对讲排场、摆阔气。
       2。四条基本标准。 举办任何一项对外交际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具体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礼宾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业务,并且还要有既严谨又灵活的工作作风。一般来讲,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有四条基本标准:礼遇、宣传、安全、服务。
       (六)我国礼宾改革及特点 礼仪与礼节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化状况和社会风尚。然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各国礼仪形式与交际礼节都在不同程度发生变化和改革。面对迅速发展的对外开放形势,我国在确保做好外宾接待工作的前提下,既考虑到国际惯例的需要,又从我实际出发,对接待来访的外宾的礼节礼仪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改革。
      

    b***

    2008-07-13 10:39:47

其他答案

    2008-07-21 16:11:31
  • 就是国际上通用的礼仪,比如鞠躬、握手等。如果你想学,建议买一本国际礼仪方面的书,或者多看看外国电影。

    ****

    2008-07-21 16:11:31

  • 2008-07-13 10:40:27
  •   国际礼仪是指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对外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惯用规则。在国际社会,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风民俗、礼仪礼节和禁忌,因此国际交往中的礼仪活动要复杂得多,敏感的多。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使来宾一踏入被访国就能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圆满的欢送仪式,也能给来宾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
      反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东道主与外宾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掌握好国际礼仪,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是国人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涉外活动中应注意的场所礼规主要有: 乘坐交通工具的礼规应自觉遵守秩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在飞机上,要遵守规章制度。飞行途中需躺下休息时,要先向后座的乘客打声招呼,再把座椅放倒。用餐时,要将座椅复原,吃东西时声音要轻。机舱内特别要注意不与人大声聊天,以免打搅别人。下机前须将阅后的报刊整理好。 乘坐小轿车或出租车时,后排右座为首,左座次之,中座再次之,司机旁边的座位为末座。
      如果由主人亲自驾车,司机旁边的座位则为首座。不过许多国家的人对坐在什么位置已不太在意。 乘电梯时,如看到有人赶来时,要用手挡住电梯门,防止它关上。请遵守全世界电梯中都有的规矩——不准吸烟。乘自动扶梯的规矩是左边上下,右边站立,空出左边让有急事的人赶路,绝不可双双对对挡路。
       入住宾馆的礼规对待你租用的客房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基本素质。请注意维护房间卫生,爱护房内的家具和设备。离开时,可带走浴液、牙刷、香皂、信纸等小用品,但不能拿走毛巾或烟灰缸等物品。在宾馆里,客房以外都是公共场所,不要穿睡衣或浴衣在走廊或大厅中转来转去,不要在大厅内高声说话和吵闹。
      早晨遇到任何人都应道一声“Good morning”。 剧院礼规在西方国家观看演出衣着要考究,男士最好穿深色西装,女士则以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的裙装为最佳选择。但是如果去听摇滚音乐会或爵士音乐会,则可以穿着任何服装。听音乐会应提前或准时到达,如果迟到,通常要等到一首曲子结束或幕间时方能入座。
      演出进行中,应保持肃静,不要离座外出,也不要谈话或打瞌睡。鼓掌通常在戏剧的一幕或全剧结束时,如果是歌剧,通常应在一曲咏叹调唱完时鼓掌,如果是音乐会,则应在乐队指挥站到谱架后时鼓掌。有时,当主要演员在演出之前走上舞台时也应报以掌声。出于对演员辛勤劳动的尊重,应尽可能看完整场演出后再退席。
       女士优先的礼规受中世纪骑士之风的影响,西方国家至今在社会活动及社交场合仍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给妇女各种特权,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谁不遵守这一成规,谁就被认作失礼。 男士陪女士上车,应先开门,并且用手挡在女士头顶与车门顶之间,协助登车后自己再上车。
      上下电梯、楼梯或进房间时,女士先行。进入剧场或电影院,也是女士在先,男士在后。只有当需要男士去排除故障或有利于照顾女士时,男士才走在前面。按照西方“以右为尊”的礼节,在一般情况下,男士与女士坐在一起,应让女士在右边;在人行道上,男士应走在靠车道的一边来保护女士。
      在正式场合,这一礼仪更要一丝不苟地遵守。凡重要会见,都是夫人走在前面,丈夫跟在后面;宴请进餐,也都是先给女士上菜;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 无论何种场合,有风度的男士都应尽可能地帮助女士。就餐时,男士要为女士拉椅子;与女士同行,男士要帮她拿手包以外的物品;下雨时,男士要主动撑伞;到衣帽间存放衣物,男士要帮女士脱下大衣。
       遵守时间的礼规世界上时间观念最强的是日本人、德国人、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他们在正式交往中都严守时间。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集会、约会按时到达。西方国家的会议和演出都是准时开始的,在活动开始前就坐才符合礼节。(2)参加宴会提前几分钟。
      西方人的宴会也是准时开始的。可在宴会开始前几分钟 到达,提前太多会打乱主人的计划,而迟到则显得对其他客人很不礼貌。(3)沙龙、舞会可迟到几分钟。这是被西方人公认的“守时行为”,因为到了预定时间,一切工作已准备就绪,主人这时可以专门恭候客人了。
       【英国】: 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
      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
      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3、饮食 英国菜比较简单,制作方式只有两种: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锅里煮。
      做菜是什么调味品都不放,吃的时候在以个人爱好放些盐、胡椒或芥末、辣酱油之类。英国的特色菜有烤牛排,炸鱼,炸马铃薯 4、礼节 在英国女士优先是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进房间后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男的要替女士开门。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
      宴会上,女士进客厅时,厅中的男子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女士则不必其身为礼。作介绍时,通常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在客厅里就座的宴会,男士们应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被邀请到英国人家做客,如果是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因为女主人正在做准备,还没完全准备好客人就到了,会使他感到非常尴尬。
      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须向主人道歉。在主人叫做的太晚也是很不礼貌的。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可在离开钱送束花给女主人。英国人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吃饭是不准不停的交谈。
      倘是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火咖啡杯上。吃东西时不要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喝汤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地剩的汤全喝光。每餐一般只有一道主菜、沙拉和甜食。
      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和打饱嗝。喝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 5、伦敦的酒吧 英国街头巷尾到处都有酒吧,喝啤酒已成为伦敦人的传统习惯之一。有的酒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英国的酒吧一般装修得古色古香,有雕花的门窗、磨花的大玻璃窗面和铮亮的吧台。
      酒吧已成为伦敦的一种文化。 6、禁忌与习俗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英国女士认为年龄是自己的秘密。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一般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小孩子们一般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间10时左右开始。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
      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是否设有晚饭。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是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走时不跟主人打招呼不算失礼.。

    谢***

    2008-07-13 10:40: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