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都进行哪几次战役?

首页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都进行哪几次战役?

这些战役战果如何?在反攻阶段国军都有哪些积极表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8-01 10:40:11
      以下内容摘自本人旧帖《国民政府的会战是耐人寻味的》、《小兵杂谈有关“抗日正面战场”的若干问题》,写得时间比较长了,很多观点和材料可能不一定符合答题要求,就请楼主斟酌着看吧:)
    -------------------
    1、会战的规模持【递减】趋势。
      抗战初期的各次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经常逾50万人。如太原会战72万人、武汉会战145万人。而抗战进入相持和反攻阶段后,这类具有决战性质的大规模会战明显减少。小兵分析,其中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抗战初期的几次会战,沉重的【打击和削弱】了侵华日军,使其兵力锐减,战争中后期不得不缩小进攻规模;其二,人民武装的壮大,迫使日军将主要的兵力和注意力转向“占领区”,以巩固其既得利益;其三,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陆军部分力量投入东南亚作战,中国战场压力有所缓解。
       2、会战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先要提醒诸位,“会战”是当年国民政府的提法,意即“大规模战役”。但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并不能教人搞清楚双方的【攻守地位】。研究史料后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会战”——都是日寇发起进攻,而国民政府抱定【守势】,即【消极防御】。
      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大片国土沦丧,国民政府在兵力上更加集中,而外援的大量到来又充实和改善了中央军嫡系部队的装备,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因此在抗战中后期的历次会战中,国民党部队的战绩稍有起色。无论如何,他们基本上扼守住了西南一隅……实际上国民政府也无路可退啦,呵呵:P 3、会战是国民党部队的专利吗?显然不是。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投入了全部力量,后来的百团大战,更是公认的由人民军队独自发动的大规模对日【进攻作战】。而相持阶段,日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发起的历次大规模扫荡,本质上都属于大兵团的“会战”,都是“日军向未控制地区发起的【大规模进攻】”。 比如日本华北方面军1941年8月发起的“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日军竟抽调了5个独立混成旅团和3个师团的主力,以及另外2个旅团和4个师团一部,以及大量伪军和配属部队,兵力超过10万人。
      再比如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也同样是10万人的【大兵团】进攻作战。又如1943年秋,强弩之末已呈颓势的日寇,又纠集4万日伪军对我华北抗日根据地发起了“铁滚扫荡”。除却以上这些,日寇对我人民武装发动的从几千-上万人不等的大中型军事行动,那简直是数不胜数。
       必须看到,抗战初期人民军队力量相对弱小,是不可能同兵力装备均占绝对优势的日寇进行决战的,那样做的话只会以卵击石。但人民军队人数虽少,但却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通过深入的发动群众,人民军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壮大,并逐渐担负起抗击侵华日军主力、解放敌占区同胞的艰巨任务。
      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小兵分析,从“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到“日寇华北驻屯军达到18个师团47万人”为止,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实现了空间上的转移,而抗日主力也完成了由国民党部队向人民军队的角色转换。 4、会战的效果如何?历次会战,国民党爱国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寇的疯狂进攻,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这主要体现在对敌人兵力的削弱与士气的打击上。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粉碎了日寇“三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同时也有力的配合支援了世界其它反法西斯战场。 但会战并未从总体上扭转敌我态势,国土大片沦丧,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会战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具体到每次会战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却不能不教后人气愤于国民政府的腐败与反动、国民党部分将领的怯战投敌、国民党部队派系间斗争的激烈,以及对战区人民的戕害等。
      而这些,都使得士很多会战(前期尤甚)中,国民党爱国将士浴血牺牲换来的战果付之东流。 另外,会战的连续失利还在政治上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国民党内部严重分裂,统治集团部分人丧失抗日信心。汪伪政权成立,大量的国民党部队投敌叛变,这使中国的抗战形势较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更为严峻和复杂。
      有资料显示,当时的中国,是唯一一个伪军人数【超过】侵略军兵力的战区,而这200余万伪军,多系从国民党叛逃部队转化而来,并集中用来同人民军队作战。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台儿庄大捷的“抗日英雄”庞炳勋!实在令人痛心。 5、抗战中后期的会战,国民政府主要意图是什么?这里我们还可以将范围进一步缩小到1942年后,因为这之后日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已转到中国北方和东南亚地区,国民党部队正面之敌大为减少,正【适于发动反攻】。
      这段时期国民政府的会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滇缅路战役、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缅北滇西战役、密支那战役、强渡怒江战役、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战役有一多半都是围绕着打通和保卫缅北交通线展开的,这就着实令人感到奇怪了,难道国民党部队中后期打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取外援以图自保】吗?国民政府很快就如愿以偿,得到了大量的美援。
      1943年史迪威给中国战区开列的援华物资清单如下――轻机枪2万挺,重机枪1。35挺,迫击炮3650门,75MM榴弹炮360门,105MM榴弹炮360门,150MM榴弹炮96门,40MM高炮300门,90MM高炮120门,卡车2万辆和每月3500万发弹药等。
      1944年这一指标提升为每月援华物资1万吨。 6、那么,这么多的美援用处何在呢?当时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中央军是大妈养的,晋绥军是小妈养的,八路军是后妈养的。啥意思呢?八路军等人民武装甭说得不到美械装备,后来干脆连正常的薪饷和被服供应都被国民政府切断了。
      什么原因?因为蒋委员长听说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把他气坏了——娘希匹!八路军怎么不经我同意就扩充到一百多个团?国军节节败退而你们共产党却打了个大胜仗,这教我领袖的脸面往哪搁?委员长一生气,事情就变得复杂了,物资供应先是断了,然后皖南事变也开始酝酿了。
      呜呼,天下竟还有这样的政府——我抗日军民在前面同日寇血战之时,居然得时刻提防着国民党部队从背后的突然袭击!可以说,反共摩擦贯穿了整个抗战8年。 那么是不是国民党部队也都有机会装备美械呢?也不行。必须是蒋委员长的铁杆嫡系才行。川军北上抗战时士兵穿着单衣,背着劣质步枪和土造手榴弹,到中原战场去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搏杀。
      最突出的一个战例不就是台儿庄大捷中的川军王铭章师吗?他们如果不是战前得到了李宗仁的一点补给,简直就跟叫化子差不多了!蒋委员长之“公私分明”可见一斑。至于故意叫杂牌军上前线“自然消耗掉”,更是国民政府“统一军权”的高招。 蒋集团大量屯集援华物资的真实意图,就连史迪威都看出来了,“他(蒋)为的就是多积攒些军火好打内战”。
      用美械装备起来的36个中央军嫡系师,外带装备更好的印支军数万之众,这些精锐部队在抗战后期是越来越惜命了。对日作战基本采取守势,哪怕敌军溃退也绝不乘胜追击,收复失地。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皆是如此,国民党部队愣是眼睁睁看着几万名鬼子撤回了出发地! 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为主力的几次会战,比如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虽然也取得了“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的战果,但以上地区却一个都没有保住。
      不仅如此,这些地方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以前,国民党军都未能收复。到了抗战后期,蒋的中央军更是远在云贵川一隅的大后方,空装备着全副精良的美械却作壁上观,还伺机抢夺人民武装的胜利果实!且不说在1944年,世界其它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的时候,国民党军却上演了一场大溃退的窝囊事罢,单讲截至到1945年初春时,蒋委员长麾下光美械师就有36个。
      然而这些精锐部队却依旧对日寇采取守势,真真是教人匪夷所思呀。直到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军的所谓“正面战场”仍然没有超越1938年的地域,甚至还有所减少! 至于国民政府曾大肆吹嘘的湘西大捷,不过是击退了日军的新一轮进攻罢了,须知,此时距离日寇投降可只剩下2个月啦!为何日军都死到临头了,却还敢在国民党军队面前耍威风呢?它怎么不敢向八路军根据地再来一回“大扫荡”呢?更何况,这次被称为“日寇最后疯狂”的湘西战役,日军无论兵力、装备较之全副美械的国民党军都已处于下风,而且当时中美联合空军已完全掌握战区制空权(各类飞机1000架,还有雷达)。
      然而即便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国民党以26个精锐美械师30万人,对日寇的4个半二流师团仅5万人,却仍然在作战中采取守势,甚至在敌军溃逃后也没有发起全线反攻,结果,日军从哪里来还安全的退到了哪里去,中国的一寸失地都未被收复!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国民党军的伤亡竟然还大大高于日寇(20000 vs 12500)……小兵真是教蒋委员长搞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小兵愚钝,我实在搞不清楚,一支从1938年起就龟缩西南一隅的军队,怎么会被某些人给捧上天呢?小兵要问问他们,在抗战相持和反攻阶段,拥有几百万雄厚兵力的国民党部队究竟收复了多少失地呢?既然自诩为“正面战场”,他们的表现又够的上“正面”吗?。
      

    红***

    2008-08-01 10:40:11

其他答案

    2008-08-01 08:38:45
  •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 时间 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 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 
    1931年11月 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 
    1932年3月 
    长城抗战 1933年1月— 
    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 
    1933年2月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 
    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 时间 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 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平津作战 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2日— 
    1937年11月8日 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 中方逾100,000人:日方近30,000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 
    1937年11月 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总计中国战斗序列五十余师,战斗兵员总数700,000上下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石根,八个师 中方军人约50,000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详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 
    1938年5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0,000人,六十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0,000人,八个部队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 
    1938年4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约100,000人: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约三万人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 
    1938年6月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 
    1938年10月 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 中方不详:日方140,000人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 1939年3月— 
    1939年4月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 
    1939年10月 薛岳,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0,000多人:100,000 
    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 
    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 
    1940年1月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 
    1940年6月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 
    1941年2月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 
    1941年4月 
    晋南战役 1941年5月— 
    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 
    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薛岳、李玉堂,兵力300,000:阿南惟几,兵力120,000 中方伤亡28,116人:日方伤亡6,000余人 
    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 莫德庇(总司令)、罗逊(加拿大军司令),11,299官兵:酒井隆,约60,000官兵 2,233人阵亡、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1,413人受伤 
    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 
    1942年9月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 
    1942年8月 
    鄂西会战 1943年5月— 
    1943年6月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 
    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 
    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 
    1944年6月 
    长衡会战 1944年5月— 
    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 
    1944年8月 中方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日方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计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2,186人)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 
    1944年12月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 
    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 
    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 
    1944年7月 
    湘粤赣战役 1945年1月— 
    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3月— 
    1945年5月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 
    1945年6月 何应钦(陆军总司令),两个方面军及若干集团军,美国空军:板西一良(第二十军司令官),七个师团约七至八万官兵 中方不详:日方20,000人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 
    1945年8月 中方死伤不详:日军4,000人死亡,5,000人被击伤 。
      

    谢***

    2008-08-01 08:38:45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