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问,2战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不是一个失败的决定?

首页

问,2战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不是一个失败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2国瓜分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战争的准备时间,书是这样过的,我有一个疑问,苏联赢得所谓的战争准备时间,那么这期间苏联做了什么?战争准备?可是在德国入侵苏联后,苏联经济发达的欧洲那部分迅速失去,好像很多工厂都处在欧洲那边,都给德国占领了,那么所谓的战争准备时间他到底做过有什么实用的战争准备?貌似没有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9-03 13:01:17
    简单的讲,这个条约在政治上、军事上对苏、德双方都是双赢。
    有人说不签订条约德国就不敢进攻波兰,二战就不会爆发。我认为这也只能暂时延缓战争的爆发。站在苏联角度,在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没有理由独自承担抗击德国的风险。如果苏德在1939年就摊牌,英法就会或明或暗地站在背后支持德国。苏联会比德国还要孤立无援。所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真正的理性决定。
    苏联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充分认识战争形态的变化,以致其后一年多时间里在兵力兵器上所作的准备几乎化为乌有,但是这期间对人员的培养、对新装备的设计定型实验都没有白费。损失的人员得以补充,大量的新兵器得以迅速投产,这些都得益于战前准备工作。

    a***

    2008-09-03 13:01:17

其他答案

    2008-09-03 16:32:41
  •   按照我上学时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总根子,导致纳粹掌权,英国法国为了让德国与苏联对决,对德国扩军备战一直纵容,德军先进莱茵区,吞并奥地利,后向捷克斯洛伐克索所要苏台德,进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没想到德国苏联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却在西线按兵不动,德苏两军实现会师。
      不久,苏芬战争爆发,这时英法到是积极打算援助芬兰对抗苏联,再后来,德军进攻英法,是黑吃黑,狗咬狗,德军最后进攻苏联,战争性质发生变化,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总体来说,力量分为三方,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方,苏联一方,德国一方。由于地理位置的分隔,德国在中间,德国最大的利益是英法和苏联打起来,德国渔利,但这是不现实的;英法最大的利益是苏德打起来,让他们两败俱伤,即除掉资本主义内部的竞争对手,又消除共产主义威胁,顺便再卖些军火;苏联最大的利益是争取生存空间,希望英法和德国打起来。
      西班牙内战时各方就已经齐上阵了。最后,德国吃饱了后先咬英法,但是法国迅速溃败,英国退回小岛,德国越战越强,于是苏德也打起来了,德国的闪击战在辽阔的俄罗斯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没取得最后的胜利,苏联以空间换时间,赢得了战略展开的时间。后来美国参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必然获胜。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双方看,苏联得到了将近2年的时间,国境向西推出数百公里,这是最后胜利的一个基础。战争初期苏联的巨大损失主要是军队各级人员被清洗后,新人能力不足;同时临战情报有问题,疏于戒备,此外苏联也没想到英法这么不经打,没能消耗德国多少实力。
      对德国来说,在近2年里有了可靠的后方,掩护了波兰战役和西线的行动。 总之,条约是用来破坏的,对任何条约,都要留后手才行。

    t***

    2008-09-03 16:32:41

  • 2008-09-03 09:20:31
  •   呵呵,苏德条约签订后的两年多时间对于苏联的战争准备可重要了。苏联在30年代已迅猛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也有雄厚的军工科研和制造能力。在签约后的两年多时间主要做了下述重大战争准备。
    一,研制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冲锋枪,就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那种,结构科学简单,轻便实用,装弹量大,射速快共生产出近两千万支,加上原有的老旧枪支,苏联能拿枪的可一人一支。
       二,研制出当时火力最强的卡秋莎大炮,也就是后来火箭炮的前身。一膛可装16发炮弹,成梅花形落地爆炸,是杀伤力最大的炮种,共生产上万门。 三,研制出克制德军虎式坦克的T-34坦克,这在当时机械化时代的陆军装备是最重要的,当时坦克有"陆战之王"之称。
      
      共生产T-34坦克两万多辆(这时苏联的拖拉机厂都迁并到了坦克生产厂,全力以赴生产坦克)。 四,生产出上万架各型军用飞机。空中力量已与德军的差距不大。 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战机36000余架,坦克12万余辆。这些资料在网上可查到。 。

    y***

    2008-09-03 09:20:31

  • 2008-09-03 08:40:06
  • “美国和日本于1941年12月22日晚签订了美日和平友好互不侵犯条约”?日本1941年12月7日袭击珍珠港,美日正式宣战。
    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绝对是一个失败的决定。苏联本来是准备让德国去跟英法去打,等德国筋疲力尽时再去进攻德国。结果德国战胜了英法,统治了整个欧洲大陆,给力空前增长。事情是德国给苏联一个突然袭击,几乎苏联这个庞大的帝国就要崩溃。
    正是由于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才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一直是采用逐渐推进的方针。每走一步,都要看周围的反应,充分利用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和绥靖主义思潮。德国进攻波兰前,当然根本没有能力同时进攻苏联。所谓“主要一个集团军就可以扫平苏联”,根本是胡说八道。如果苏联不默许和德国瓜分波兰,德国是根本不会进攻波兰的。

    1***

    2008-09-03 08:40:06

  • 2008-09-03 02:31:21
  •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线的苏、美与法西斯的两个轴心国德、日签订了两个和平友好互不侵犯条约。一个是1939年苏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对反法西斯阵线相当有利的条约,是希特勒的重大失策。因为德国给予了西方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工相当发达、最有战争潜力的苏联足够的备战时间,从而为德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是美国和日本于1941年12月22日晚签订了美日和平友好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是美国失算,但对反法西斯也是相当有利的。因为此前尽管世界到处都在打仗,但美国一直保持中立,为德国和日本提供钢材、棉布、粮食等交战国所需的战略物资。发了不少战争财。
      与日本签约的美国还是继续保持中立,继续为日本提供战略物资。没想到日本这边与美国签约,以麻痹美国,那边第二天就成功地偷袭了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海军遭到重创。这样,美国为报日本的一箭之仇,再也不保持中立了,第三天就发表了对日宣战的宣言。
      这样一来,日本就把原本保持中立发战争财的美国逼上了战场。从这一角度讲,日本虽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暂时胜利,但从战略上讲,日本比德国也高明不到那里去,因为他激怒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变成了敌人。这一条约的签订,也为日本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z***

    2008-09-03 02:31:21

  • 2008-09-03 01:33:36
  • 这个问题你只要看了英国人拍的大型历史资料片>,你就会觉得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重要.资料片全面再现了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二战反法西斯阵线的“三大巨头”联手与希特勒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的全过程。德国人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就注定了希特勒失败的命运。因为上世纪30年代后期,是苏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人给了苏联两年多的备战时间,无疑是给自己掘下了坟墓。

    c***

    2008-09-03 01:33:36

  • 2008-09-03 01:07:45
  •   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不体现苏联人的智慧和德国人的愚蠢。假如苏德在1939年开战,德国只要一个集团军就可把苏军打败,而毫不影响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进攻。德国虽然只是在两年后就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但苏联的军备以今非昔比。苏联在这两年中加紧研制出了可对付德军虎式坦克的T-34坦克,并将原有的十几家大型拖拉机厂合并起来集中生产T-34坦克,到德军进攻苏联前夕,苏联已生产出近两万辆可与德军虎式坦克抗衡的先进坦克,同时生产出5000多架各型战机,研制和生产出当时最先进的喀秋莎大炮及最先进的铁把冲锋枪数千万支,苏联成年人可人手一支。
      尽管如此,苏军都打得相当艰难,最后虽然取得胜利也是惨胜。可见,如果1939年与德军开战,德军不用3个月就可控制苏联。这样,整个欧洲就是德军的下饭菜,连反攻的机会也没有了。希特勒统治西半球的野心就会得逞,历史就会重写。可以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给希特勒的一张判决书,同时也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巴***

    2008-09-03 01:07:45

  • 2008-09-02 21:51:27
  • 条约签定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事与愿违.
    1.斯大林本来想是在1945年完成对德国的战争准备,战争1941年就爆发了,大大超过斯大林的预测,部队装备新式武器的数量还很少,不过已经够惊人的了,1940-1941年就生产了将近1万辆各种坦克装甲车,其中包括3000辆T-34,而原先1935年苏联坦克就超过了1万辆.整个德国高峰时期坦克生产能力不超过每个月500辆.可以说以苏联的生产能力,按斯大林的计划,战争晚几年爆发,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就是不对称的战争.
    2.条约的签定使得德国无后顾之忧全力对付英法,但是战争的结局没有象斯大林想的那样,德国陷入了一战一样的消耗战,再也没有力气进攻苏联,而是德国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法国,实力反而更强大.
    

    2008-09-02 21:51: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