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歼11B

首页

歼11B

歼11B 是苏27的改进型 还是苏30MKK的改进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0-19 17:04:29
      简直乱七八糟,没一句话能说到点子上的。
    歼-11实际上是中国在1996年以后根据与俄罗斯方面的协议在国内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自行组装生产的苏-27战斗机,属于空中优势战斗机,和苏-30MKK不是一个种类,后者和F-15E一样属于“空战多面手”。
       歼-11最初是由俄罗斯方面提供主要系统备件,由国内组装生产,根据许可证,我方具有200架的装配使用权,目前可靠的数目表明还不到这个数字的限额。 后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沈飞对歼-11的关键设备进行了仿制和创新,并于2003年前后试验成功了国产化率较高的新型歼-11,这个歼-11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歼-11B”,不过这个型号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只是我们的习惯,把过去生产的叫歼-11A,现在新的就叫歼-11B。
       歼-11B有两个型号,沈飞已经公开了类似于苏-30的双座多功能型号歼-11BS的模型,是在哈工大的一次科技展上,但是至今没有看到实机,所以不能这么去下结论。 歼-11B的主要功能依然是对空保持战术上的足够优势和威慑力,夺取制空权、实行强有力的战场对空压制才是其根本任务,对地攻击属于它的“副业”,这点还得依靠苏-30MKK和“飞豹”来实现。
       另外,我国并没有明确的仿制苏-30,歼-11BS也只是苏-27KUB战斗教练机的一个延伸型号。

    王***

    2008-10-19 17:04:29

其他答案

    2008-10-20 00:13:53
  • 各位粘贴复制完之后请加以整理.痕迹太明显了.

    叶***

    2008-10-20 00:13:53

  • 2008-10-19 17:45:01
  •   歼11最初的型号可以说和Su27差不多,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有过组装生产300架Su27的合同,但是执行不久因为台海等一系列危机的需要,中国急需大量先进对海战机,你们也知道Su27是一型专门用来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对地能力几乎和歼7无异。这也是为什么演习时Su27老是对地发射无制导火箭弹的原因,因为它雷达不行。
      所以中国提议将没有组装好的Su27改进成有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战斗机,但俄罗斯却说Su27不能改进,因此就有了中国终止组装生产后续Su27的说法。所以说歼11是中国组装生产Su27的国内代号,歼11B是一型多任务战斗机,歼11B是歼11的升级版而已。
       另外中国的Su30也不是一种,原来引进的Su30是给空军用的。后来又引进的Su30MKK2这是给海航用的,加装了M400侦察吊舱和前视光电吊舱,苏-30MK2战斗机的空对面制导武器包括:Kh-59ME、Kh-35E、和Kh-59MK型导弹,Kh-31A型中程高速反舰主动雷达寻的导弹,Kh-31P型中程反雷达被动雷达寻的导弹,Kh-29T、Kh-29TE型电视寻的导弹或Kh-29L型激光寻的短程导弹,KAB-1500Kr型电视寻的炸弹和KAB-500Kr型制导炸弹。
       近来,关于中国“四代重歼”研制进程的争论不绝入耳,悲观的有之,乐观的有之,就是少了点客观。 首先不否认各方观点,争论的目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众所周知,我国发展尖端武器,尤其是发展先进战机方面的一贯方针是分“三步走”:列装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在此方面,世界各国也都大同小异。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惯例就是,在即将研制的一代没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制造基础之前,中国从不对外透露相关信息,那充其量还是停留在“预研”的层面上,仅在技术层面上作前瞻性研究,也就是说还是个“概念”,距离“研制”阶段尚有一个从纸上变成现实的跨越。 首先说 “列装”。
         顾名思义,所谓列装就是已经投入现役。在经过长期空试定型后,充分解决制造、使用、维护以及有关性能参数 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量产进入现役并形成战斗力。以歼-8II和歼-10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歼8-II及其系列改进型列装时歼-10原型机就已经存在了,国家亦即宣布将歼-10的“研制”作为“九五”、“十五”的重点工程。
      那时我们根本没有提到第四代战机,因为四代战机在那时还只是个概念,在预研的范畴。   现在,标准的三代战机歼-10已经列装,同时提出了研制四代战机的问题,序列型号尚未确定。既然已经提到“研制”的层面上,那么是不是就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已经存在原型机,而不仅仅还是停留在“概念”上呢?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歼-11B 。
      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生产线,按照合同原计划生产200架,中方命名为歼-11。在生产了95架之后,中国又与俄罗斯签约制造国产化的苏-30MKK,中方命名歼-11B。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必须国产化达到70%方有资格自行命名。在前期,中国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随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行’、‘昆仑’、‘泰山’等新一代涡扇发动机的相继研制成功,歼-11B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使歼-11B具备了以对地(海)攻击为主,兼顾争夺空中优势的作战性能,而这些性能也正是四代机必须具备的性能之一。
      所以,歼-11B虽然称之为三代半战机,但是在歼-11B身上,已经或多或少的看见了四代机的影子,有许多四代机的技术在歼-11B身上应用并得到验证。比如超视距作战,三代机歼-10 就已具备,所不同的是体现在四代机上要考虑红外和雷达隐身等问题;再如超音速巡航,有消息称歼-11B的某款空试机型已经实现了持续约20分钟的超音速巡航,而非歼-10在进行超音速巡航时只能是短暂的阶段性;再有的就是超机动性,歼-11B沿袭和继承了苏霍伊战机卓越的机动性能,并在原有基础上从气动布局等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创造,使歼-11B较之原型苏-30MKK有了长足发展,相信这些机动性能会在四代机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于隐身性能,在歼-10身上就已开始验证。
      尤其是我国在反隐身技术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自F-22问世以后,我国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既然短期内拿不出能与之相抗衡的锋利的矛,就必须要有坚韧的盾。用先进的“盾”来反证“矛”,相得益彰。   近期,俄罗斯专家希望了解歼-11B与苏-30MKK的异同被中方婉拒,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歼-11承载了大量核心机密。
      与此同时,俄罗斯希望参与中国的四代战机研制计划,也被中国推辞,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俄罗斯已经决定和印度合作研制其五代战机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已经在近期明确表示,尖端军事科技领域,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自主创新”,分量太重,相信中央没有十分的自信,不会说没有把握的话。
       再说“研制”。   “研制”一词由“研”和“制”两个字组成。“研”代表的是技术层面,“制”代表的是操作层面。只有技术而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没有现实意义;只会操作而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停留在仿制的水平上,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
      中国在这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技术层面。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美专家称:中国尖端军事科技的确利害,但很可悲》。文章中说“中国军事科技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体水平离美俄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上。但是在一些高端领域,我国却起步很早,所以在未来高技术军事领域我国不会吃亏,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认为我国在未来10-20年内将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原因。
      ”文章中还说“ 曾经一个专家在采访报道中讲到,中国科技水平不存在问题,要设计以目前科技水平世界上已经实现实用化的东西都设计得出来,……”文章还提到“只要肯投入资金,中国在高级实验室里搞出一架F-22水平的战斗机是可以的,但工业水平的限制会使其根本无法投入生产……”。
      姑且抛开其他,但就技术领域,这篇文章所反应的关于我国当前尖端军事科技的水平和现状,本人在其他有关资料中也得到了一定佐证。    还有前不久,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来自军方的专家代表――我国航空科技领域的一位著名专家自信表示 “真正的核心技术,不可能来自国外,只有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确保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使用上的独立性,防止陷入受制于人的窘境”;“国内外无数事实都说明,没有军事装备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就不会有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位专家代表还表示,当前,我国正不断加大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力度,加紧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努力变“我军制造”为“我军创造”,为部队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战效能优异的武器装备。   在这里不妨先说一说“我军制造”和“我军创造”。我军制造了什么了?就当前航空领域而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飞”引进了俄罗斯战机的生产线,把苏- 27“制造”成了歼-11B ;那么今后我军又要通过“加大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力度,加紧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创造”什么?为部队提供那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战效能优异的武器装备呢?作为我军航空科技领域的专家肯定不会抛开第四代战机而言它吧。
      更有就在本月前不久,我国本着增强军事透明度的原则,主动向联合国报告:我国在尖端军事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突破的又是什么?首先是“二炮”,似乎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发现;陆军方面没有什么值得报告的尖端领域;海军方面,171等已经在海试,建造航母技术早在去年军方就已宣布已经具备建造能力,建与不建、何时建造是中国自己的事情;那就只有航空航天领域,“嫦娥一号”不是什么秘密了,没必要报告,剩下来值得向联合国报告的只有空军了。
      斗胆断言:那就是四代战机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之所以没有报导细节,肯定有所规定,不过能报导到这种程度也就够了。   综上所述,一切都可以表明,关于四代机的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制造。前面已经提到原型机的问题,现在看来,它的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至少已经处在制造 阶段。
      关于制造,在这里不需要作过多的表述。世界公认,中国“制造”闻名于世。我们敢于向大飞机制造领域发起挑战,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国近几年着重强调的就是“工业化”,再往前推,就是中央高度重视老工业基地,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没有理由相信会把国防工业拒之门外。
      也就是说,“制造”已经不再是,也不应该是阻碍我国发展四代机的“瓶颈”,这个问题也许在十年以前还存在,但是现在不应该这么悲观。   我国的军备历来秉承的是质优价廉,我们即将制造的四代机肯定不会有F-22那样的昂贵,也不会承受这样的价码,这就是选材的问题了。
         至于我国是否需要四代机,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愿意看到有朝一日,在东海、台海上空,或者其他我国空域,竟然没有一架能够与F-22或者是印度的五代机相抗衡的战机升空迎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后的数年间,哪怕是10年,我们会听到权威媒体这样的报导:我国某新型战斗机研制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 歼11B是在苏27的基础上按照苏30MKK标准的改进型,但由于中国在发动机和雷达电子技术领域与俄罗斯存在的巨大差距,所以性能和战力比起苏30MKK来还是有不少差距。其一是苏30MKK的发动机是AL-31F的改进型,单台最大推力132千牛。
      歼11B的发动机是AL-31F,单台最大推力122。5千牛。若使用AL-31F的仿制版"太行"发动机,前年官方检测单台最大推力117千牛。结论是:"基本可用,但不能实用"。此后再无下文,也有说歼11B装一台AL-31F装一台太行的。其二是苏30MKK可实现信息和数据链共享,作为指挥机指挥多架战机协同作战,歼11B尚无此功能。
      其三是苏30MKK发动机推力和机体比苏27大,最大载弹量可达12吨,限制载弹量8。8吨。歼11B 比苏27机体还小,限制载弹量不超过7吨。其四是苏30MKK载油量比歼11B多,航程比歼11B远。其五是歼11B的火控雷达系统和机载武器比苏30MKK还有不少差距。
      目前的歼11B还只是苏30MKK的补充机型,但比歼轰7强得多。 歼-11实际上是中国在1996年以后根据与俄罗斯方面的协议在国内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自行组装生产的苏-27战斗机,属于空中优势战斗机,和苏-30MKK不是一个种类,后者和F-15E一样属于“空战多面手”。
       歼-11最初是由俄罗斯方面提供主要系统备件,由国内组装生产,根据许可证,我方具有200架的装配使用权,目前可靠的数目表明还不到这个数字的限额。 后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沈飞对歼-11的关键设备进行了仿制和创新,并于2003年前后试验成功了国产化率较高的新型歼-11,这个歼-11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歼-11B”,不过这个型号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只是我们的习惯,把过去生产的叫歼-11A,现在新的就叫歼-11B。
       歼-11B有两个型号,沈飞已经公开了类似于苏-30的双座多功能型号歼-11BS的模型,是在哈工大的一次科技展上,但是至今没有看到实机,所以不能这么去下结论。 歼-11B的主要功能依然是对空保持战术上的足够优势和威慑力,夺取制空权、实行强有力的战场对空压制才是其根本任务,对地攻击属于它的“副业”,这点还得依靠苏-30MKK和“飞豹”来实现。
       另外,我国并没有明确的仿制苏-30,歼-11BS也只是苏-27KUB战斗教练机的一个延伸型号。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
      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
      另一个说法是到此时中国获得苏-27SK和UBK共48架。 根据客户的意见,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升副油箱。
      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
      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
      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 我军苏-27UBK教练ji 中国与俄罗斯按照第二、三批次提供给中国的苏27SK的改进升级版苏27SMK的标准,由俄罗斯提供组件,在中国组装200架苏27SMK的合同。
      在中国组装的苏27SMK中国叫歼11。1995年,中国在组装了95架歼11后,便停止了俄罗斯提供组件,改为研制生产歼11B。歼11B是在歼11的基础上研制的,主要是按照苏30MKK的攻击模式增强了对地对海攻击功能。但由于中国在航空发动、雷达电子技术、材料和制造工艺水平相比俄罗斯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歼11B性能和战斗力相比苏30MKK还有一定差距。
       。

    4***

    2008-10-19 17:45:01

  • 2008-10-19 16:35:41
  •   歼11B是在苏27的基础上按照苏30MKK标准的改进型,但由于中国在发动机和雷达电子技术领域与俄罗斯存在的巨大差距,所以性能和战力比起苏30MKK来还是有不少差距。其一是苏30MKK的发动机是AL-31F的改进型,单台最大推力132千牛。歼11B的发动机是AL-31F,单台最大推力122。
      5千牛。若使用AL-31F的仿制版"太行"发动机,前年官方检测单台最大推力117千牛。结论是:"基本可用,但不能实用"。此后再无下文,也有说歼11B装一台AL-31F装一台太行的。其二是苏30MKK可实现信息和数据链共享,作为指挥机指挥多架战机协同作战,歼11B尚无此功能。
      其三是苏30MKK发动机推力和机体比苏27大,最大载弹量可达12吨,限制载弹量8。8吨。歼11B 比苏27机体还小,限制载弹量不超过7吨。其四是苏30MKK载油量比歼11B多,航程比歼11B远。其五是歼11B的火控雷达系统和机载武器比苏30MKK还有不少差距。
      目前的歼11B还只是苏30MKK的补充机型,但比歼轰7强得多。

    y***

    2008-10-19 16:35:41

  • 2008-10-19 15:47:52
  •       近来,关于中国“四代重歼”研制进程的争论不绝入耳,悲观的有之,乐观的有之,就是少了点客观。  
        首先不否认各方观点,争论的目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众所周知,我国发展尖端武器,尤其是发展先进战机方面的一贯方针是分“三步走”:列装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在此方面,世界各国也都大同小异。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惯例就是,在即将研制的一代没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制造基础之前,中国从不对外透露相关信息,那充其量还是停留在“预研”的层面上,仅在技术层面上作前瞻性研究,也就是说还是个“概念”,距离“研制”阶段尚有一个从纸上变成现实的跨越。 首先说 “列装”。
         顾名思义,所谓列装就是已经投入现役。在经过长期空试定型后,充分解决制造、使用、维护以及有关性能参数 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量产进入现役并形成战斗力。以歼-8II和歼-10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歼8-II及其系列改进型列装时歼-10原型机就已经存在了,国家亦即宣布将歼-10的“研制”作为“九五”、“十五”的重点工程。
      那时我们根本没有提到第四代战机,因为四代战机在那时还只是个概念,在预研的范畴。   现在,标准的三代战机歼-10已经列装,同时提出了研制四代战机的问题,序列型号尚未确定。既然已经提到“研制”的层面上,那么是不是就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已经存在原型机,而不仅仅还是停留在“概念”上呢?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歼-11B 。
      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生产线,按照合同原计划生产200架,中方命名为歼-11。在生产了95架之后,中国又与俄罗斯签约制造国产化的苏-30MKK,中方命名歼-11B。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必须国产化达到70%方有资格自行命名。在前期,中国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随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行’、‘昆仑’、‘泰山’等新一代涡扇发动机的相继研制成功,歼-11B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使歼-11B具备了以对地(海)攻击为主,兼顾争夺空中优势的作战性能,而这些性能也正是四代机必须具备的性能之一。
      所以,歼-11B虽然称之为三代半战机,但是在歼-11B身上,已经或多或少的看见了四代机的影子,有许多四代机的技术在歼-11B身上应用并得到验证。比如超视距作战,三代机歼-10 就已具备,所不同的是体现在四代机上要考虑红外和雷达隐身等问题;再如超音速巡航,有消息称歼-11B的某款空试机型已经实现了持续约20分钟的超音速巡航,而非歼-10在进行超音速巡航时只能是短暂的阶段性;再有的就是超机动性,歼-11B沿袭和继承了苏霍伊战机卓越的机动性能,并在原有基础上从气动布局等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创造,使歼-11B较之原型苏-30MKK有了长足发展,相信这些机动性能会在四代机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于隐身性能,在歼-10身上就已开始验证。
      尤其是我国在反隐身技术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自F-22问世以后,我国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既然短期内拿不出能与之相抗衡的锋利的矛,就必须要有坚韧的盾。用先进的“盾”来反证“矛”,相得益彰。   近期,俄罗斯专家希望了解歼-11B与苏-30MKK的异同被中方婉拒,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歼-11承载了大量核心机密。
      与此同时,俄罗斯希望参与中国的四代战机研制计划,也被中国推辞,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俄罗斯已经决定和印度合作研制其五代战机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已经在近期明确表示,尖端军事科技领域,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自主创新”,分量太重,相信中央没有十分的自信,不会说没有把握的话。
       再说“研制”。   “研制”一词由“研”和“制”两个字组成。“研”代表的是技术层面,“制”代表的是操作层面。只有技术而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没有现实意义;只会操作而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停留在仿制的水平上,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
      中国在这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技术层面。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美专家称:中国尖端军事科技的确利害,但很可悲》。文章中说“中国军事科技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体水平离美俄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上。但是在一些高端领域,我国却起步很早,所以在未来高技术军事领域我国不会吃亏,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认为我国在未来10-20年内将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原因。
      ”文章中还说“ 曾经一个专家在采访报道中讲到,中国科技水平不存在问题,要设计以目前科技水平世界上已经实现实用化的东西都设计得出来,……”文章还提到“只要肯投入资金,中国在高级实验室里搞出一架F-22水平的战斗机是可以的,但工业水平的限制会使其根本无法投入生产……”。
      姑且抛开其他,但就技术领域,这篇文章所反应的关于我国当前尖端军事科技的水平和现状,本人在其他有关资料中也得到了一定佐证。    还有前不久,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来自军方的专家代表――我国航空科技领域的一位著名专家自信表示 “真正的核心技术,不可能来自国外,只有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确保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使用上的独立性,防止陷入受制于人的窘境”;“国内外无数事实都说明,没有军事装备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就不会有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位专家代表还表示,当前,我国正不断加大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力度,加紧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努力变“我军制造”为“我军创造”,为部队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战效能优异的武器装备。   在这里不妨先说一说“我军制造”和“我军创造”。我军制造了什么了?就当前航空领域而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飞”引进了俄罗斯战机的生产线,把苏- 27“制造”成了歼-11B ;那么今后我军又要通过“加大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力度,加紧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创造”什么?为部队提供那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战效能优异的武器装备呢?作为我军航空科技领域的专家肯定不会抛开第四代战机而言它吧。
      更有就在本月前不久,我国本着增强军事透明度的原则,主动向联合国报告:我国在尖端军事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突破的又是什么?首先是“二炮”,似乎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发现;陆军方面没有什么值得报告的尖端领域;海军方面,171等已经在海试,建造航母技术早在去年军方就已宣布已经具备建造能力,建与不建、何时建造是中国自己的事情;那就只有航空航天领域,“嫦娥一号”不是什么秘密了,没必要报告,剩下来值得向联合国报告的只有空军了。
      斗胆断言:那就是四代战机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之所以没有报导细节,肯定有所规定,不过能报导到这种程度也就够了。   综上所述,一切都可以表明,关于四代机的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制造。前面已经提到原型机的问题,现在看来,它的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至少已经处在制造 阶段。
      关于制造,在这里不需要作过多的表述。世界公认,中国“制造”闻名于世。我们敢于向大飞机制造领域发起挑战,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国近几年着重强调的就是“工业化”,再往前推,就是中央高度重视老工业基地,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没有理由相信会把国防工业拒之门外。
      也就是说,“制造”已经不再是,也不应该是阻碍我国发展四代机的“瓶颈”,这个问题也许在十年以前还存在,但是现在不应该这么悲观。   我国的军备历来秉承的是质优价廉,我们即将制造的四代机肯定不会有F-22那样的昂贵,也不会承受这样的价码,这就是选材的问题了。
         至于我国是否需要四代机,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愿意看到有朝一日,在东海、台海上空,或者其他我国空域,竟然没有一架能够与F-22或者是印度的五代机相抗衡的战机升空迎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后的数年间,哪怕是10年,我们会听到权威媒体这样的报导:我国某新型战斗机研制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j***

    2008-10-19 15:47:52

  • 2008-10-19 15:47:01
  •   歼11最初的型号可以说和Su27差不多,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有过组装生产300架Su27的合同,但是执行不久因为台海等一系列危机的需要,中国急需大量先进对海战机,你们也知道Su27是一型专门用来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对地能力几乎和歼7无异。这也是为什么演习时Su27老是对地发射无制导火箭弹的原因,因为它雷达不行。
      所以中国提议将没有组装好的Su27改进成有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战斗机,但俄罗斯却说Su27不能改进,因此就有了中国终止组装生产后续Su27的说法。所以说歼11是中国组装生产Su27的国内代号,歼11B是一型多任务战斗机,歼11B是歼11的升级版而已。
       另外中国的Su30也不是一种,原来引进的Su30是给空军用的。
      后来又引进的Su30MKK2这是给海航用的,加装了M400侦察吊舱和前视光电吊舱,苏-30MK2战斗机的空对面制导武器包括:Kh-59ME、Kh-35E、和Kh-59MK型导弹,Kh-31A型中程高速反舰主动雷达寻的导弹,Kh-31P型中程反雷达被动雷达寻的导弹,Kh-29T、Kh-29TE型电视寻的导弹或Kh-29L型激光寻的短程导弹,KAB-1500Kr型电视寻的炸弹和KAB-500Kr型制导炸弹。

    蓝***

    2008-10-19 15:47: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