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整形美容
眼部整形

宝宝17个月了.有些对眼,该怎么办? 100分

 宝宝17个月了.有些对眼,该怎么办? 100分 
家里的电视位置较低,宝宝常离的很近看电视,现在看来眼睛有点儿对眼,现在家里的电视都不敢开了.我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矫正一下呢!我看了一些,说是由于发育的问题,但那是在1岁以前的事儿啊.现在都快二岁了还这样,有点担心...求教高手指点下...谢了..
1*** | 2008-10-21 08:59:12

好评回答

2008-10-21 17:36:29
A*** |2008-10-21 17:36:29 58 20 评论
对眼即内斜视,从你的表述看,情况不算严重。
我的小孩生来就有内斜视,非常明显,直到三岁还较明显,到四五岁以后就看不出来了。
所以,你孩子这种情况建议不要管,以后会自然恢复,如果想采取措施的话,就是多活动,多做游戏。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08-10-21 17:12:20
  • 其实看电视多了不是你所说的“对眼”主要原因。人们所说的“对眼”实际上就是内斜视。不知道多大出现的内斜视,如果是最近发生的,多为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远视眼调节过度、辐辏过强引起的,这种情况戴镜可以使斜视全部矫正,等孩子大了,远视眼会好,可以摘掉眼镜,眼睛斜视也能变成正位;不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手术矫正内斜。
    现在你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定是真性内斜还是假性内斜视,如果是真性内斜视,经过眼科医生...

    查看全部>>

    其实看电视多了不是你所说的“对眼”主要原因。人们所说的“对眼”实际上就是内斜视。不知道多大出现的内斜视,如果是最近发生的,多为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远视眼调节过度、辐辏过强引起的,这种情况戴镜可以使斜视全部矫正,等孩子大了,远视眼会好,可以摘掉眼镜,眼睛斜视也能变成正位;不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手术矫正内斜。
    现在你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定是真性内斜还是假性内斜视,如果是真性内斜视,经过眼科医生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屈光,然后根据屈光状态给以相应的治疗。孩子现在17个月,一切都来的及,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是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
    等*** | 2008-10-21 17:12:20 72 22 评论
    0/300
  • 2008-10-21 09:17:59
  • 尽早带去眼科看,越早治疗越好,不要让他看电视,要多到视野开阔的地方看,多看远方.
    1*** | 2008-10-21 09:17:59 43 28 评论
    0/300
  • 2008-10-21 09:16:08
  • 转贴:
    谨防小儿后天性内斜视 
        
         “斗鸡眼”即内斜视,那么小儿内斜视的生理病理基础是什么呢?斜视有内斜、外斜、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小儿一般后天性内斜视比较多见。 
      生理性内斜视是正常的
    
      眼球上下左右都有数条被称作“眼直肌”的条带状肌肉,作轴点固定,以确保眼球的正常位置。同时为视物需要,随着不同方位肌肉的收缩松弛,眼球可以作各种方向的转动。眼球的活动受大脑神经...

    查看全部>>

    转贴:
    谨防小儿后天性内斜视 
        
         “斗鸡眼”即内斜视,那么小儿内斜视的生理病理基础是什么呢?斜视有内斜、外斜、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小儿一般后天性内斜视比较多见。 
      生理性内斜视是正常的
    
      眼球上下左右都有数条被称作“眼直肌”的条带状肌肉,作轴点固定,以确保眼球的正常位置。同时为视物需要,随着不同方位肌肉的收缩松弛,眼球可以作各种方向的转动。眼球的活动受大脑神经系统的支配,当需要看清眼前近的物体时,除了眼晶状体的调节外,眼内直肌收缩、眼外直肌松弛,眼球就会向鼻侧内转,反之眼球就向颞侧外转。正常婴幼儿眼外直肌的发育略迟于眼内直肌,其舒缩功能较眼内直肌稍差,所以小儿可表现为轻微的内斜视。当2~3岁左右随着眼外直肌发育成熟,这种生理性内斜视也就会随之自行纠正了。
    
      内斜视是可以矫正的
    
      小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视物,容易使眼外直肌疲劳,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功能丧失,就会遗留下永久性的内斜视。斜视除了影响小儿的面容美观,更会导致视力减退、近视、弱视。临床发现,近几年婴幼儿内斜视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都有类似小敏那些诱发因素。因此年轻妈妈们要对内斜视提高警惕。轻度内斜视主要从生活中正确用眼来纠正。要避免长时间、习惯性地近距离用眼,包括主动性用眼(如看电视)和被动性用眼(如近距离逗玩宝宝、近距离悬挂彩色玩具等)。
    
      矫治:1.让小儿远距离视物,锻炼眼外直肌的收缩能力,每天让小儿在阳台上向远处看一段时间.
    
      2.逗小儿玩耍时,无论是眼神还是玩具等都要与小儿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有50厘米的距离。宝宝床上悬挂玩具也要保持50厘米远。
    
      3.要经常更换小儿睡觉位置和玩具的悬挂位置。
    
      4.床头灯不要长期固定一个位置,要经常换位。
    
      5.新生宝宝、1岁内小儿有轻微斜视不一定需要就医,注意纠正就可以了。学龄前期明显的内斜视儿童一定要及早就诊,配戴眼镜纠正近视、弱视。严重的内斜视需要经过手术矫正.
    
    j*** | 2008-10-21 09:16:08 69 22 评论
    0/300
  • 2008-10-21 09:09:53
  •  对对眼,又称顺子眼,斜偏眼,大多是由于婴儿在2个月至1周岁时年轻的父母亲照看不周所致。 
      对对眼虽可在婴儿长大后校正,但毕竟不十分自然逼真。怎样防止婴儿形成对对眼?父母亲在婴儿2个月后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睡姿和摇篮中的摆设等等。现提供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 
      1婴儿在2个月后,视力增强,能注意周围的人和物,这个时候如婴儿睡摇篮,不可在摇篮近空中摆设玩具、物件,特别不能在1.5米以内摆设...

    查看全部>>

     对对眼,又称顺子眼,斜偏眼,大多是由于婴儿在2个月至1周岁时年轻的父母亲照看不周所致。 
      对对眼虽可在婴儿长大后校正,但毕竟不十分自然逼真。怎样防止婴儿形成对对眼?父母亲在婴儿2个月后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睡姿和摇篮中的摆设等等。现提供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 
      1婴儿在2个月后,视力增强,能注意周围的人和物,这个时候如婴儿睡摇篮,不可在摇篮近空中摆设玩具、物件,特别不能在1.5米以内摆设任何东西。 
      2如果摆设玩具、物件,一定要在1.5米以外,但切不可摆一件,要间隔距离,多摆几件,使婴儿能转动眼珠,轮看玩具或物件。 
      3婴儿睡摇篮时间不能太长,要间隔时间抱起婴儿转转,使婴儿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使其产生好奇心理,增加眼球转动频率。 
      4婴儿睡姿一定要正确,切不可长时间地向一边睡。
      “对眼”就是人们常称的“斗鸡眼”,医学上称为“内斜视”的斜视眼。表现为一眼向前注视物体,另一眼球向内转向鼻侧或是双眼视物时,双眼球均转向内。前者分为共转性内斜视和麻痹性内斜视后者为固定性内斜视。
      共转性内斜视患者的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双眼分别向前注视时,双眼的斜视角度是一致的。麻痹性内斜视则为麻痹的那只眼球向外转动全部或部分受阻。麻痹眼向前注视的斜视角大于非麻痹眼注视时的斜视角,也就是两眼分别注视时“对眼”向内斜的程度不同,固定性内斜视是两眼均向内斜视均不能向外转动。双眼球的内直肌已纤维化不能转动。
      专家提示:共转性内斜视还分很多类型,其中的调节性内斜视和部份的调节性内斜视,因为这二种内斜视如果同时患有远视,可以通过戴远视眼镜矫正“对眼”或减少“对眼”的度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用眼镜来矫正斜视。
      那么所谓真假“对眼”又如何解释呢?
      也就是说有一些儿童给人看起来双眼球转向内侧像内斜视,但到医院给眼科专科医生检查又不是内斜视,这部分儿童多数是因为鼻梁向来发育比较扁平,或两眼之间的皮肤比较宽遮住了双眼球内侧的大部份或全部球结合膜即白眼球的部份。看起来双眼的角膜即黑眼球紧挨着眼内眦的皮肤给人一种有“对眼”的感觉。这并不是真正的眼球内转。眼球还是正位的,只是扁平的鼻梁及双眼内眦的皮肤遮住了双眼内侧的白眼球造成了内斜视的假像,我们也称为假性内斜视或假“对眼”也可叫做内眦赘皮。
      区别真假“对眼”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将鼻梁处的皮肤捏起用电筒照射鼻梁处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就为假性“对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就为真性“对眼”。
      假性“对眼”因为眼球的位置是正的,所以不需要医治。随着年龄长大鼻骨发育,内眦皮肤被鼻骨撑起提上去。“对眼”的感觉也就消失了,民间有种说法,小孩的“对眼”不用治长大就好了。实际上就是指的假性“对眼”。真性“对眼”则一定要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假性近视“对眼”具备正常眼的重合、融合、立体三级视功能。真性“对眼”则不具备这三级视功能,必须及早治疗以建立这三级视功能,否则年龄大了再治仅仅起到美容的效果,影响孩子从事某些精细的工作及驾驶机动车。
    小*** | 2008-10-21 09:09:53 71 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眼部整形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