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健康饮食的“五味”指什么?

首页

健康饮食的“五味”指什么?

健康饮食的“五味”指什么?这五味都有什么作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2-03 21:44:05
        甜、酸、苦、辣、咸是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味、。五味调配得当,可增进健康,过之则不利。 
        甜食有补允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但食糖过多会使人体发胖,以致引起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酸食可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且可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但过吃酸食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除燥湿、利尿,对调节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浓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 辣食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而过食辛辣食物会引起口腔炎以及痔疮、肛裂、便秘等疾患。
       咸食可调节细胞和血液之问的渗透压,平衡水盐代谢。但心脏病、肾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不宜食盐过多。 食物的“四性”、“五味” 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 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 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这类食物包括:糯米、高粱、南瓜、姜、葱、蒜,洋葱,韭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
       食物除" 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 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一般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 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进食。 胡椒 ,暖肠胃、除寒湿。
       韭菜,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 甘味食物: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如:白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瘀。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消热解毒。大枣,补脾益阴。 酸味食物:可收敛固涩,增进食欲,健脾开胃。
      如:米醋,消积解毒。乌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健胃消食。木瓜,平肝和胃等。 苦味食物:燥湿、清热、泻实。如:苦瓜,清热、解毒明目。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食物:软坚散结,滋润潜降。
      如:食盐,清热解毒,涌吐、凉血。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清热润肠。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把"性"和"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食物的功效。同为甘味,有甘寒、甘凉、甘温之分,如白糖、红糖。
       同为温性,有辛温、甘温、苦温之分,如姜、葱、蒜。 因此不能将食物的性与味孤立起来,否则食之不当。如莲子,味甘微苦,有健脾、养心、安神作用。苦瓜,性寒,味苦,可清心火,是热性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

    撕***

    2008-12-03 21:44:05

其他答案

    2008-12-09 16:51:40
  • 酸、苦、甘、辛、咸。

    y***

    2008-12-09 16:51:40

  • 2008-12-06 10:11:06
  •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其实甜就是甘,辣就是辛。
    (一)、辛
      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
      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
      (四)苦
      1、治疗作用: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
      2、不良作用:能伤津、伐胃。
      (五)咸
      治疗作用: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
      不良作用:多食咸则脉凝冷而变色”能伤脾胃。
    

    倚***

    2008-12-06 10:11:06

  • 2008-12-04 17:10:13
  •   调和五味健康饮食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这五种类型的味道,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比如: 酸生肝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甜入脾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
      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辣入肺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味和利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味和三要点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味过的害处 《素问·痹论》认为远古时期,人们任意择食,导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
      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宜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味与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栗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

    爱***

    2008-12-04 17:10:13

  • 2008-12-04 11:43:54
  •    四气五味是中医研究药物药性的一套理论。它通过对药物寒、热、温、凉的药性和酸、甘、辛、苦、咸的药味,来分析药物的作用特性。后世又发展了药物归经学说,丰富了中医的药学理论。不过今天不谈这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说些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就是我们天天吃的、用的东西,从中医分析,都有些什么样的性质,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食物和药物之间,在中医看来,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当病人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顿、脘腹凹陷、胃中漉漉、脉象细数时,该开什么药呢?如果辨证辨不出来,病人再说一句“我饿了”,傻子都知道送碗米饭过来,而不是去煎八珍汤。人参、当归纵然补气血再好,也不如四两米饭对证。
      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物何尝又不是药物。其它如海藻治瘿,糙米治脚气,都是家常的食物,却都不是其它药物所能轻易替代的。所以,食物并不是简单的为我们提供营养,实际上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 但可惜的是,人们对食物的知识了解得实在很有限,而且大多数只局限于西医的结论。
      但西医的方法往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过度的强调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单独成分,而对食物的综合特性缺乏描述。今天在有限的篇幅内,本文列举一些日常的食物,也包括一些日用材料,描述其中医特性,希望对爱好健康的人有所参考。

    i***

    2008-12-04 11:43:54

  • 2008-12-04 09:23:15
  • 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

    s***

    2008-12-04 09:23:15

  • 2008-12-03 22:06:49
  •   调和五味健康饮食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这五种类型的味道,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比如: 酸生肝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甜入脾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
      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辣入肺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味和利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味和三要点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味过的害处 《素问·痹论》认为远古时期,人们任意择食,导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
      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宜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味与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栗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

    1***

    2008-12-03 22:06:49

  • 2008-12-03 21:45:29
  •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其实甜就是甘,辣就是辛。 
    生理学名词。指肢体的筋、脉、肉、皮、骨等。 
    五脏 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 。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雪***

    2008-12-03 21:45: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