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

首页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

解释评价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2-19 09:24:43
      (一)货币替代分析法概述 
    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实际上是货币主义模型的一种扩展。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无论是货币主义的弹性价格模型还是粘性价格模型都假定本国居民支持有本国货币,外国居民支持有外国货币,即本币与外币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浮动汇率制的盛行,各国纷纷放松了资本管制,实现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兴起及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在现实经济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货币替代现象。
      其中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最具代表性。美元在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方面大规模地替代了本国货币。另外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货币替代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上述假定受到了众多批评者的质疑。而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放松了这一假定,即允许存在货币替代,来分析汇率的决定问题。
       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与货币替代理论并非同一概念。货币替代理论除研究货币替代对汇率的影响外,货币替代理论还研究货币替代对货币财政政策、国际收支、财富水平和总需求等的影响。但货币替代理论的核心是货币需求,即在考虑货币替代的情况下,一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确定,这时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本币的需求,同时也包括对外币的需求。
      我们知道,在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中,是同过货币需求函数求出两国的物价总水平,然后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分析两国的汇率的,因此,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是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果我们用考虑货币替代后的货币需求函数来代替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来分析汇率的决定,就构成了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
      随着对货币替代研究的发展,目前已出现了多种货币替代理论,不同的货币替代理论有其自身的货币需求函数,而利用这些不同的货币需求函数代替货币主义模型中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就形成了不同的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模型,因此在研究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之前,十分有必要对各种货币替代理论作一简单介绍。
       (二)货币替代理论 所谓货币替代理论就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国外对货币替代理论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最早的一篇论述是1969年3月chetty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题为“On Measuring the Nearness of Near Moneys”的论文。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浮动汇率制的盛行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货币替代作为经济领域中的一个主要问题逐渐突现出来,而关于货币替代的理论研究也由此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马克。迈尔斯(Marc A 。 Miles),戴维。金(David T。
       King),罗赛。波耶尔(Russell S。 Boyer)等人。到了80-9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又加入一些新观点,丰富并发展了原有模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货币替代理论体系。 纵观国外的理论研究,货币替代的核心就是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理论,只要决定了对本外币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就能够说明货币替代的形成机制与替代程度。
      因此,不同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就成为划分货币替代理论不同派别的主要依据。我国学者姜波克在《货币替代研究》一书中将货币替代理论分为四种: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货币需求的边际效用理论,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 1、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罗特根大学的马克。
      迈尔斯教授与197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有服务型的功能,这一服务可以有本币提供也可以由外币提供,在给定资产约束的条件下,人们会根据持有本外币的相对效益和机会成本灵活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以求获得最大化的货币服务,因此,本外币的货币需求函数应该包括它们各自提供的货币性服务、持币机会成本等因素。
      具体形式为: (3-41) 式中:M为本币的名义持有量;M*为外币的名义持有量;S为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 分别表示本外币余额所提供的货币性服务的权重(持币的边际效益); 表示本外币的借款利率(持币的机会成本); 为参数。由上式可知,一国的货币替代情况可以同过该国居民对本外币的需求函数来说明:如果本币持有量下降,外币的持有量上升,即 得比值变小,则说明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
      当外币提供的货币服务权重 增加时,人们会自发地增持外币,减持本币,以保证在货币余额总是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货币性服务,从而导致外币对本币的替代。而当本币利率上升时,持有本币的机会成本就相对提高,人们就会自发地增持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外币,同样导致外币对本币的替代。
       2、货币需求的边际效用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波尔多和伊萨。乔瑞在对迈尔斯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对迈尔斯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修正,他强调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便利交易和支付,这种便利效用实际上就是迈尔斯所指的“货币性服务”的具体化表现,个人通过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外币余额进而获得最大化的消费者效用。
      根据消费者持币效用的最大化原则,迈克。波尔多和伊萨。乔瑞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3-42) (3-43) 式中,Y代表真实的GNP, 均为系数,M,M*代表本外币的真实余额, 分别代表本外币的利率水平。
      为了与迈尔斯的理论进行明确对比,他们将上述货币需求函数作了进一步的变形——把 这一假设代入上式,化简后取商的对数值的: (3-44) 与迈尔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相比,上式将更多的经济因素(如一国的国民收入、利率水平等)考虑进本外币的需求之中,特别是将两国的利率水平之差,即预期的汇率变动因素作为衡量本外币间替代性的一个变量。
       3、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是指投资者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平均值和方差来分配个人财富的一种方法。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货币替代的机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金,布瑞伯格,李哈德,格尔顿。兰斯和唐。罗伯等人。
      该理论将资产组合因素考虑进货币需求函数中,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些常规变量(如收入、财富、持币的真实收益、持币的机会成本及其他风险因素等)的稳定函数,把货币替代现象等同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问题。该理论提出的开放经济下一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3-45) 式中,M代表本币余额,Y代表本国居民的永久性收入,i表示持有本币资产的机会成本(如外币资产的收益率等), 代表随机扰动因素,表示持币的风险程度,f()是本国居民对货币服务的需求函数, 代表本币所提供的货币服务的比率,且00, >0,由式(3-61)可知 >1,这说明当本国的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人们会根据预期做出相应的资产调整——用外币来替代预期贬值的本币,这种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这就是盖纳尔所说的汇率的“放大效应”。
       (四)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的简单评述 上文分析中我们给出了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分析法的两个典型模型,下面分别对这两个模型作一简单评述。 汇率的非系统性理论就货币替代条件下货币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汇率波动的非系统性观点。
      这与从前单纯研究货币替代程度对汇率的影响相比,更注重动态效果,是理论上的一种创新。但我们认为,该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是“汇率超调”理论的变形,所谓“汇率运动的非系统性”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在预期到货币供给即将发生变化时大量兑换外币,从而导致本币汇率在短期内过度贬值,此后随着本国经济稳定性的提高及货币投机力度的减弱,超贬的汇率由向均衡币值回归的过程。
      盖纳尔的“汇率放大效应理论”是近年来有关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学说中颇有创见的一种。与波耶尔的“汇率非系统性理论”的假设不同,它认为货币替代下的汇率是可以预期的,当人们预期到本币即将受通货膨胀政策影响时,会及时调整所持有的资产组合,因此在大规模货币替代的前提下,汇率的初始波动要大于价格水平的涨幅。
      可见汇率的是否可预期问题是上述两个理论产生分歧的根源。另外该理论还详细讨论了扰动发生后汇率的调整路径——是汇率骤然大幅度贬值后又缓慢升值的过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等同于多恩布施的汇率超调理论,但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它们产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放大效应”是在弹性价格条件下的得到的,而“超调”实在粘性价格条件下得到的。第二,作用效果不同。“放大效应’中,国内产品市场总是出清的,实际汇率保持不变,他并不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任何的比较优势。相比之下,在 “超调”模型中,伴随着名义汇率的超调,实际汇率也有超调,这会给过内经济带来暂时的竞争优势。
       。

    l***

    2008-12-19 09:24: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外汇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