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针灸治疗阳痿

腰间盘突出用针灸治疗是什么原理?

腰间盘突出用针灸治疗是什么原理,还有就是针灸穴位每天针灸合理吗? 因为我听说针灸穴位要隔一天针灸一次。
o*** | 2014-10-23 02:47:21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14-10-23 14:25:42
  • 扎的使神经麻木  只止痛    就相当人受伤后当时不痛   过几小时就开始了
    黄*** | 2014-10-23 14:25:42 1156 665 评论
    0/300
  • 2014-10-23 11:00:00
  • 腰间盘突出用針灸治疗推动气血运行、可止痛、缓解惠者痛苦:
    江*** | 2014-10-23 11:00:00 1157 665 评论
    0/300
  • 2014-10-23 07:59:30
  • 腰间盘突出症针灸疗法: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因各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产生。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向发展,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腰间盘突出症多是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瘀为标之证,故在治疗上一方面治本,即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另一方面治标,即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因而通过针灸不同的经络、...

    查看全部>>

    腰间盘突出症针灸疗法: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因各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产生。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向发展,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腰间盘突出症多是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瘀为标之证,故在治疗上一方面治本,即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另一方面治标,即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因而通过针灸不同的经络、腧穴和使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调整阴阳,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向痊愈方向转化。并根据经络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配合中药、牵引、理疗、推拿取得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人体腰背部有多条经脉循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都循行于此。而足三阳三阴经在下肢部都有循行。因此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可以取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志室、秩边、环跳。
    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志室分别位于第1-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3寸,在解剖结构上分别位于脊神经从脊髓分支处,具有调整腰部局部气血,舒筋活络。而肾俞是肾气直接输注之处,志室内应肾脏,是肾之精气寄托之处,两穴具有很强的调补肾脏之功,能够强肾而治本。秩边位于骶骨部,可疏通足太阳经气,委中为腰背两条膀胱经下行汇合之穴,可治整个腰背疾患。环跳具有较强祛风除湿,舒筋利节,通经活络之功,为治疗下肢疾患的主穴。以上几穴结合使用为治疗的主要配穴。
    腿痛可以加刺承山、伏兔,伏兔位于大腿侧,能通经活络,调理腿部气血,止痛之力;而承山调理腿部气机,舒筋活络之力甚强,两穴相配具有很好舒筋活络,止痛之功。
    腰骶部痛可加次髎、小肠俞、膀胱俞,都位于骶骨部,具有调理骶骨局部气血,从而达到止痛。
    出现膝关节并发症可加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足三里,梁丘是胃经气血深聚之处,能通调膝部经气;血海为血之大会,养血、活血之力甚强,能通调膝部气血;阴陵泉位于脾经,属水,土能生水,与肾之气相通,能够补益肾气以治本;阳陵泉为筋气 会之处,治筋之要穴,为筋会,具有疏筋、壮筋之功;犊鼻通调膝部气机甚强;足三里属土,为胃经之本穴,能益气养血,强壮筋骨,并能疏通经络,舒筋利节。
    患病较长或酸软无力者可加飞扬、百会、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患病较长或酸软无力者多为虚症,其涉及到脏腑,所以在调理经气的同时,兼调补脏腑的精气,飞扬为膀胱经之络穴,与肾经相通,能调理两经经气,疏通经络;百会位于人身最高处,为三经交会穴,能够提升阳气,而且其直入络脑,对兼有头晕患者有独特疗效;太溪为肾经原穴、输穴,肾经原气所聚,能够治疗肾经各种疾病;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肝经原气所聚,能够治疗肝经各种疾病;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相交之处,能调补足三阴经经气,以增强自身正气;足三里、阳陵泉(略)
    剧痛者可加金门,金门是膀胱经郗穴,为膀胱经气深聚之处,能治本经急痛之症。
    风湿痹阻证可加风市,治疗风湿痹阻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祛风,风市是下肢风邪 集之处,为祛风之要穴,具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之功。
    寒湿痹阻证可加伏兔,治疗寒湿痹阻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温经散寒,伏兔除了通经活络,调理腿部气血,止痛之力,还可以温经散寒,临床上可以用灸刺。
    湿热痹阻证可加行间,治疗湿热痹阻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疏肝泻热,行间为肝经荥穴,属本经子穴,且“荥治身热”,“实则泻其子”,故此穴具有泻肝火热,疏肝之功。
    气滞血瘀证可加阿是穴、太冲,治疗气滞血瘀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行气,活血化瘀,阿是穴对无名肿痛和瘀证具有独特疗效,可取之;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行气之力甚强。
    肝肾阴虚证可加太溪、太冲、三阴交,治疗肝肾阴虚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调补肝肾,太溪为肾经原穴、输穴,肾经原气所聚,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肝经原气所聚,两穴都可以调补相对应的脏腑;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相交之处,能调补足三阴经经气,以助太溪、太冲;
    肾阳虚衰证可加命门、复溜、三阴交,治疗肾阳虚衰证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同时兼补命门之火,命门位于两肾之间,横通少阴经,为肾气所发之处,生气之源,元气所出之处,具有很强温肾壮阳之功;复溜为肾经母穴,“虚则补其母”,故能补肾益髓,有较强补肾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相交之处,能调肾之阴,达到以阴助阳。
    对于多种证候夹杂可相互加减使用,以增加疗效。
    章*** | 2014-10-23 07:59:30 1188 65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