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苏联为什莫没有造登月飞船?

首页

苏联为什莫没有造登月飞船?

是不是对开发月球不感兴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0-27 14:19:05
      苏联也有相应的登月计划。
    苏联登月火箭“N-1”是一种高113米,重2700千千克,总推力为45000千牛的火箭,它比“土星5号”的总推力33350千牛还大,它的高度比“土星5号”还高,它们的重量基本相当。“N-1”还是世界罕见的五级运载火箭。
      它的第一级由主体发动机和环绕四周的30台液体火箭助推器组成,第二级、第三级火箭也分别捆绑8台和4台助推器,预定这三级火箭把登月飞船送入绕地球轨道。第四级火箭将飞船射入月球转移轨道助推段。第五级则使登月飞船绕月飞行。“N-1”不仅是巨大的多级火箭,更是新颖火箭。
      它比“土星5号”晚搞了4年,照理,这种火箭更应该进行全面的试验。苏联60年代提出研制“N-1”,由著名的航天火箭专家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 但是“N-1”火箭发射接连失败。如果“N-1”火箭1969年2月和7月两次发射成功,那么苏联人就会抢在美国人之前把人最先送上月球去创造奇迹。
      可是“N-1”太不争气了,让苏联人在登月上输给了美国人。 美苏的太空争霸竞赛结束了,况且美国的登月显示登陆月球并不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所以苏联也不在进行相关活动。 。

    1***

    2009-10-27 14:19:05

其他答案

    2009-10-27 14:59:22
  •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1968年10月19日,前苏联在丘拉坦宇航基地发射了宇宙248号卫星,接着又发射了宇宙249号和252号截击卫星,截击卫星分别绕地球2~3圈后,在500km高度的轨道上迅速接近宇宙248号靶星时自爆成功。
         在1971年2月25日的拦截试验中,宇宙397号截击卫星不仅能机动变轨,改变轨道高度,而且还不断改变轨道倾角,从62°变至68。5°,使其更快地进入宇宙394号靶星的轨道平面。此次试验表明前苏联截击卫星已具有较大的轨道机动能力。   1976年2月,前苏联开始其反卫星实战试验。
      同年2月16日,宇宙804号截击卫星经过两次机动变轨,接近宇宙803号靶星,当其运行到第5圈时,在古巴的哈瓦那南部上空实施拦截,摧毁了目标。   1977年6月17日,前苏联从丘拉坦发射了宇宙918号截击卫星,在低轨道(124~197km) 绕地球数圈后,突然紧急上升,成功摧毁了在同步轨道(994~2103km)上飞行的宇宙909号靶星。
         1977年12月21日,前苏联用SS-9运载火箭一次发射了4颗截击卫星,对几天前用SS-5运载火箭一次发射的3颗靶星进行拦截并获成功。   在1978年5月19日的试验中,宇宙1009号截击卫星被射入一条地球过渡轨道。发射后半小时,即绕地球半圈时,它紧急上升并迅速飞向在1004km高空的宇宙967号靶星,在接近目标时自爆将其摧毁。
         进入80年代,前苏联的卫星拦截技术有了重大发展,同时开始进行新的反卫星实战试验。   在1982年6月18日进行的拦截卫星、战略导弹的实战试验,是协同前苏军大规模战略核武器综合性演习进行的。它严格按照核战争爆发的顺序进行,其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在军事演习中动用了对欧洲和美国进行核打击时采用的国家战略C3I系统,首先发射反卫星拦截器,摧毁模拟的美国侦察卫星,同时发射了两颗军用卫星去替补假定在战争中被敌方摧毁的己方卫星。接着发射了4枚核导弹(2枚SS-11洲际弹道导弹、1枚SS-20中程弹道导弹和1枚潜地弹道导弹)和2枚反弹道导弹。
      演习持续了7个小时,反映了前苏联已拥有可供实战使用的反卫星武器系统以及在核大战中使用空间武器的军事准备。该反卫星武器系统部署在丘拉坦火箭发射场,一直保持着战备状态。   1983年,前苏联又以类似的截击方式,摧毁了在联邦德国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
      这是前苏联首次在其领空之外的北约盟国上空进行反卫星试验,因而实战意义重大。   在十几年的试验中,前苏联曾经试验了几种不同的拦截方式,有同轨道接近法、近地点接近法、远地点接近法和直接上升接近法,拦截飞行速度也从最初的需要先绕地球运行两圈以上,然后实施机动拦截,提高到入轨道后绕地球一圈内进行拦截。
      试验的成功率为60%,说明前苏联的反卫星拦截技术已经成熟。反卫星拦截器的飞行轨道见图2所示。   1983年8月,前苏联单方面宣布不首先使用反卫星武器,要求与美国恢复反卫星武器军备控制条约谈判,并要求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SALT)的裁军条约一起签字(1977年7月美国首先提出同苏联进行反卫星武器谈判,因苏军入侵阿富汗使谈判中断)。
      前苏联在与美国进行限制反卫星武器的裁军谈判期间,从未放松反卫星武器的发展,经常用发射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的助推火箭发射一些有效载荷,拦截器部件及地面程序试验照例进行。   二、前苏联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的发展情况   从60年代起前苏联开始研究激光和粒子束反卫星武器,部署平台有地基、空基(机载)和天基,其中地基反卫星激光器进展较大。
      地基反卫星激光器摧毁卫星需要的能量比摧毁导弹的要低,且不需要天基反射镜,故更适用于反卫星作战。前苏联研制过的激光器有放电激光器、化学激光器、X射线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和氩离子激光器等。70年代,前苏联发展定向能武器的总开支达100多亿美元,是美国同期的9倍多。
      80年代,美国增加了研制经费,但前苏联仍是其3~4倍。   7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开始进行试验。在1975年10月18日以后的几天中,在莫斯科以南50km处,前苏联连续5次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了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用以监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使其红外传感器饱和(即暂时失效)达4小时之久。
      同年11月17日、18日两天,又照射了美国空军的另外两颗卫星。试验表明,前苏联的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已开始向实战能力发展。到达卫星的激光功率的大小除与卫星的轨道高度有关外,还取决于地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激光束质量、跟踪瞄准精度和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考虑到美国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大气影响等因素,前苏联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当时的功率还不足以造成卫星上红外传感器的永久性破坏。从1975年起,前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基地进行了7~9次地下核爆炸,获取了发射X射线激光所需要的电磁高频脉冲。1976年研制成功产生X射线激光所需要的核聚变型小型氟化氢高能雷达。
      1978年利用质子加速技术发射光束的5MV、80J、16层7列的巨型聚光器在民主德国制造成功。之后,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激光武器打靶试验。1981年,在宇宙系列卫星、飞船和礼炮号空间站上进行了8次激光武器试验均获成功。1981年3月,前苏联利用一颗卫星上的小型高能激光器照射一颗美国卫星,使其光学、红外电子设备完全失灵。
       作者:ISAF烈火2007-5-15 20:12 回复此发言 -------------------------------------------------------------------------------- 3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在萨雷沙甘试验场部署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在靠近阿富汗边界的杜尚别地区的努雷克山顶上建立了两个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
         前苏联在80年代后期,研制出了天基激光武器原理样机,并在联盟号载人飞船上试验了氟化氢反卫星激光武器。按当时的计划,机载反卫星激光器将在90年代末进行少量部署。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前苏联共进行了18次反卫星激光武器试验,11次获得成功。
      前苏联还曾计划研制射程40000公里的激光武器,用于袭击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早期预警卫星。前苏联的激光武器空间站见图3所示。   前苏联对粒子束反卫星武器的研究也始于60年代。这种武器的射程一般只有5~10km,若安装在卫星上进行空间作战,其射程可增加到几百公里。
      前苏联首次在空间试验粒子束辐射器是在1975年4月发射的宇宙728号卫星和同年11月发射的宇宙780号卫星执行任务期间。在以后几年里,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阿兹古尔地区沙漠中的萨诺瓦导弹发射场和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试验工厂,进行过粒子束脉冲发动机、加速器和能源的试验。
      俄罗斯的粒子束武器目前处于实验原理的研究探索阶段,离实战要求甚远,2010年左右有可能设计出摧毁卫星的实用系统。   前苏联为对付美国国家空间防御体系,曾设计了反未来军用卫星的空间作战手段,包括:(1)把空间雷(杀手卫星)部署在美卫星的轨道附近。
      空间雷具有探测、跟踪、导引和攻击目标的能力。作战时,通过接收地面指令,用常规引爆方法使卫星夭折。(2)先行在大气层上方爆炸核装置,产生强烈红外辐射,使美反卫星导弹的探测、预警和传感器等系统失灵,同时破坏美国的空间C3系统。(3)在美天基激光反射镜轨道上设置反向运动卫星,向反射镜投放大量的钢球。
      由于钢球的相对速度可达16km/s,即使是1g重的钢球,也可穿透1。2cm厚的铝板。如果抛撒细小尘埃,也可使美反射镜凹凸不平,无法聚焦。(4)在美地基激光器上方的大气层投放由大片吸光材料形成的云层。   除了已部署和正在研制的反卫星武器外,前苏联/俄罗斯的橡皮套鞋反战略弹道导弹系统也具有拦截美国低轨道卫星的能力,其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亦可作为天基反卫星武器的平台支援反卫星作战。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的能力和特点   前苏联/俄罗斯在截击卫星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已建成15个快速反低轨道卫星系统发射台,并正在研制高轨道卫星截击系统和新型大推力运载系统。目前俄拥有两种陆基高能激光武器,并可能于2010年用于实战。
         前苏联/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充分利用了其空间技术、导弹技术和运载火箭方面长期的研究成果。截击卫星所需的变轨、交会拦截技术与其实现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的空间计划是密切相关的,更是其多年来致力于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结晶。   前苏联/俄罗斯的截击卫星从发射到接近目标,在轨道上移动所需时间为1。
      6~3小时,这将导致反卫星导引系统的误差增加。同时反卫星系统要从设备完善的大型发射场发射,从发射到拦截的时间较长,需要大型测控网来修正轨道。由于不能改变反卫星拦截器的轨道面,因此还拦截不了很高轨道的卫星。拦截器只能攻击飞临发射场上空的卫星,即卫星发射场处于敌方轨道平面时,才能发射拦截卫星。
      由于发射阵地固定,这种机会一天只有2次,而且从一个发射场连续发射也相当困难。   俄罗斯目前的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只能攻击地球低轨道卫星,对于美国大部分在地球同步轨道或大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国家防御战略体系中的反弹道导弹预警、侦察、通信、导航等军用卫星,构不成重大威胁。
      为提高反卫星武器的生存能力,天基部署与地基部署结合,固定基地与机动部署机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反卫星武器的一个特点。俄罗斯部署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经改装都具有发射反卫星拦截器的能力,而且既可部署在地面机动车辆上,又可部署在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上。
       继转于A9AF——181127306 作者:ISAF烈火2007-5-15 20:1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好久不见啊 作者:尖刺2007-5-15 20:1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最近忙正事,以后上网时间可能很少很少```````` 。

    e***

    2009-10-27 14:59:22

  • 2009-10-27 14:54:40
  •   前苏联科学家火箭鼻祖科罗廖夫1966年逝世让美国捡了个大便宜。否则,苏联人至少比美国人早登上月球一年以上。不过,苏联人没登月成功因祸得福,搞成了天基武器,比登月对美国的威慑大得多。去年的杀手卫星"宇宙2251"猎杀美国铱星就是例证。转百度资料供参考。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冷战时期,空间军事化和军备竞赛的加剧,使外层空间成为谋求战争主动权的战略制高点。为确保前苏联控制空间的战略和苏军军事航天力量的绝对优势,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在前苏联受到了高度重视。前苏联根据国家战略导弹预警防御系统和国家太空飞行计划,建立了空间目标监视和战略C3I系统,对国家战略防御体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建设。
         由于有巨额经费的支持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60年代,前苏联开始研究外层空间武器,其中包括各种地基、天基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和部署,并逐渐步入实战阶段。前苏联的地基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截击卫星)经过多次试验,在70年代具备攻击地球低轨道卫星的作战能力。
      因此,前苏联/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反卫星实战武器的国家。   一、前苏联反卫星拦截器的发展情况   前苏联于1961年成立空间防御司令部,反卫星被列为空间防御的主要任务。1963年开始研制共轨式反卫星武器,其重点型号是地基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用于攻击地球低轨道的军用卫星和其它航天器。
      前苏联反卫星武器专家认为,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移动速度非常快,而性能对系统的设计要求过于复杂,结构上就显得脆弱,因而极易确定它在轨道上的位置,攻击用的武器也无需巨大的爆炸力,只要以足够的精度把金属碎片抛撒在卫星前方,就可以摧毁卫星。   前苏联从1968年10月开始进行非核反卫星飞行试验,1978年宣布达到实战水平,到1982年6月,共进行了20次空间武器拦截目标卫星的试验。
      这些试验以发射钢珠、火箭拦截器杀伤目标,在接近轨道高度在1000km以下的卫星,且距目标几十米左右时,根据地面指令引爆高能炸药破片战斗部,利用其高速破片击毁卫星。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截击卫星和靶星均采用宇宙系列卫星,见表1所示。   前苏联的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长4。
      5~6m,直径1。5m,质量2。5~3t。它装有主发动机(1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和轨道机动发动机(5台),用于变轨的推进剂在500kg以上。其战斗部质量为363kg,采用近炸引信引爆高能炸药,在接近目标数十米内爆炸,利用产生的大量高速碎片击毁卫星。
      爆炸破片呈菱形,破片质量0。5~2g,破片速度305~610m/s。拦截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运载工具是由SS-9洲际弹道导弹改装的F-1-m液体火箭,发射高度140~1638kmm,轨道倾角50°~71°,轨道机动能力5°~10°,有效载荷4785kg。
         该拦截器的作战发射区域为1500km×1000km,作战高度为150~2000km,作战反应时间为90min;制导方式采用雷达寻的或红外寻的,圆概率偏差(CEP)≤1km;接近目标的相对速度为40~400m/s,拦截目标卫星的时间为1h左右(第一圈轨道内拦截)到3。
      8h(第二圈轨道内拦截)。其攻击拦截方式有两种,一是共轨道式攻击,即拦截器进入与目标卫星轨道平面和高度相近的轨道,然后按地面指令实施轨道机动,在绕地球若干圈后逐渐接近目标,当距目标几十米,接近目标的相对速度达到每秒几百米时,根据指令引爆常规战斗部,击毁目标;二是快速上升式攻击,即拦截器被送入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平面相同而高度较低的轨道,然后通过机动飞行快速上升接近目标,在第一圈轨道内将目标摧毁。
         前苏联早期的反卫星试验主要是模拟性的,基本上都是在用空间监视系统发现目标后,进行跟踪,精确计算目标卫星的轨道参数,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发射截击卫星的时机。   发射截击卫星后,使其自行机动变更轨道。一般要经过三次机动,第一次机动提高其远地点高度,使其与靶星形成共面;第二次机动提高其近地点轨道,使其进入靶星轨道高度;第三次机动使截击卫星接近速度达到400m/s左右。
      它通过地面制导与目标交会,利用自身的雷达或红外末制导装置,瞬时接近目标,当接近目标到一定距离时,以自爆成碎片的方式来摧毁卫星。
       作者:ISAF烈火2007-5-15 20:12 回复此发言 -------------------------------------------------------------------------------- 。

    巴***

    2009-10-27 14:54:40

  • 2009-10-27 14:32:01
  • 造了,比美国早起步两年,进度也快两年,原计划1967年登月,但关键时刻总工程师科罗廖夫于1966年去世,觉得赶在美国人前面登月已无可能,登月计划随之放弃转而全力发展激光武器和太空武器.登月计划所取得的研究和实验成果被美国登月计划总工程师纳粹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通过多条途径获得,经过几年努力于1969年实现了登月计划.见影视资料"美苏争霸".

    1***

    2009-10-27 14:32:01

  • 2009-10-27 14:13:25
  •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似乎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但是,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最早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率先跨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人们不禁要问,当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曾号称世界头号航天巨人的苏联难道在打盹吗?率先实现载人登月这一“光荣与梦想”的,为什么不是苏联人?长期以来,这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近日,这个谜最终解开了——苏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悄悄地在做载人登月的准备,只是由于其N1号登月火箭存在致命的设计缺陷,连续数次发射失败令苏联载人登月的梦想化为泡影。      从登月服到登月车,苏联人为登月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行后,苏联就把目光聚焦到月球上,力求再创造一个“第一次”———率先实现载人登月!为此,苏联科学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发射了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还研制了大量的登月工具,从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到无人登月车,再到宇航员的登月服,应有尽有。
            1958年到1976年间,苏联科学家完成了人造卫星、登月车的试制、试运行,并且发射了无人飞船环绕月球飞行,实现了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登陆和漫游。其中,1966年至1969年,“联盟”号飞船和“宇宙”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完成了登月飞行器的测试工作;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3年,研制成功了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3部无人月球探测器不仅从月球表面采集了土样,而且将它们送回了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研制的无人登月车分别在1970年和1973年两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车相比,苏联的无人登月车体积只是前者的一半,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自动对月球地貌进行拍照并分析岩石、土壤样品,不像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样,要靠登月宇航员亲自完成。
            N1号火箭屡屡出事,苏联登月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苏联拥有了绕月亮飞行的人造卫星,研制出了登月车以及登月服,可谓是“万事俱备”。但为什么苏联人还不登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只欠东风”———苏联人始终没能制造出像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土星”5号那样功率强大而且性能稳定的运载火箭。
            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火箭名为N1号,共制造了10枚。设计这种“巨无霸”式的N1号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将代号为“苏联月亮”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说N1号火箭是“巨无霸”绝对名副其实,其第一级发动机是由30台使用煤油和液氧作燃料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组成的,但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一枚火箭使用这么多发动机无疑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方面,发动机组的众多发动机之间根本无法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极易出现事故。
      结果,这种承载了苏联人太多期望的“巨无霸”,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总共试射了4次,每次都以悲剧和灾难收场。      1976年,耗资巨大的N1号火箭项目被迫下马,苏联太空署署长黯然下令将剩余的N1号火箭硬件设施全部拆毁。可是,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被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下来。
      也许是历史开了个玩笑,到了1997年,94台未被销毁的N1号火箭发动机被卖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它们最终又被组装进了美国研制的新型火箭中。 。

    c***

    2009-10-27 14:13: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