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二战的一个小故事!

首页

关于二战的一个小故事!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大概内容是二战时一个英国伞兵空降(也可能是飞行员跳伞)到了法国的一个小村庄,躲藏在一个普通法国农民夫妇家里,德军来找,英国兵跑了,德军打死了农民夫妇中的男的,过了一会,英国兵又跑了回来,女主人再次收留了他....


我想请大家帮我找到这个故事的完整版,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2-01 16:41:15
      貌似是高中的一篇课文吧~ 
    ----------------------------------------------- 
    勇气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准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临——一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
      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
      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五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 了出来。 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
      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
      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
      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
      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 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
      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
      ”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

    1***

    2010-02-01 16:41:15

其他答案

    2010-02-02 10:26:58
  •   故事的真假我没法判断,但我知道法国人在二战中对美国人的态度。
        法国人对德国人肯定“痛恨”:德国1940年大败法国,迫使法国割地(约占法国本土的50%)赔款。还要向德国提供战争物资。
        法国人对英国人是“又爱又恨”。所谓爱,因为英国人保证在战后恢复法国的领土,也就是说,英国人奋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法国人而战的。
      所谓恨,英国把法国看作是德国的“傀儡国”,不但夺取了法国的大量军舰,还攻击了法国舰队。不但如此,英国还长时间对法国进行海上封锁,攻击并夺取法国的物资运输船,直至诺曼底登陆后才解除。这在法国人看来,是“不顾法国人的死活”。 法国人对苏联的态度是恶:因为这个国家是极权社会,与法国倡导的共和是格格不入的。
       法国人对美国人的态度是“感激”:法国人在受德国占领、英国封锁期间,美国人保持了与法国的贸易,向法国运输药品、粮食等物资。所以,美国人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没有受到激烈的抵抗。

    新***

    2010-02-02 10:26:58

  • 2010-02-01 17:19:44
  •   故事的梗概是:
        美军士兵白求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
      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白求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五墙附近。
      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白求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
      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白求“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白求“哦,当然啦。
      ”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白求“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白求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 了出来。
       白求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
      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白求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白求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
      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白求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白求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
      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白求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白求“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白求“哦,当然啦。快!” 白求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白求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
      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 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白求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
      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
      ”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白求“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

    言***

    2010-02-01 17:19: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