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介绍一下李续宾

首页

请介绍一下李续宾

听说他是湘军悍将。请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和战绩。详细点好。请不要完全百度。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7-25 07:56:47
      李续宾(1818—1858。11。16),宇迪庵,又字克惠,湖南湘乡人,清朝名将。
    李续宾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生于湖南湘乡敦行四十四都(今属涟源市荷塘镇古楼)。年轻时,膂力过人,不好读书。因家境贫寒,靠贩煤养活家人并供胞弟李续宜读书。
      湘乡著名绅士罗泽南欣赏他的“孝友”,把他兄弟二人一齐收为弟子,不仅免其学费,还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帮他供养家人。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从广西打入湖南,清廷急忙命令两湖地方官,尤其是湖南官员举办团练,协助绿营兵堵剿太平军。湘乡是湖南最早办团练的县之一。
      这一年,李续宾协助罗泽南办团练,“能以兵法约束子弟,明耻教战,训练尤精”(《李忠武公遗书·褒节录》第38页),深得罗泽南的赏识。此后,他跟随罗泽南与太平军作战,开始了军旅生涯。 李续宾臂力过人,善骑射。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募乡勇的时候,“续宾奉父命往佐之,令将右营,泽南每战,续宾皆从。
      ”在这样的南征百战之下,快成为罗泽南的得力战将。李续宾甚至还能不时总结出一些哲理性的东西来:“天下本无难事,心以为难,斯乃真难。苟不存一难之见于心,则运用之术自出。今之时,岂无济变之才?而其心不挚。即有济变之心,而其计不决,所以难耳。”    曾有这么一个战例,1854年夏,李续宾随罗泽南在岳阳一带作战时,有一次率领数骑停驻在一个山冈上,太平军来了后始终不动,直到来的人聚多了,才冲上去搏杀,斩掉了其头目,夺得了旗子,且追出去十余里,胆识非一般人可比。
         也许是个性使然,崇尚身先士卒的李续宾逐渐养成了骄横的个性。身为悍将的他尽管攻城掠地无数,最终却还是自量食苦果,栽在了安徽的三河镇。    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的9月,根据罗泽南“非攻安徽,不足以守湖北。”的战略,李续宾、都兴阿率兵万余人进入安徽,9月底,李、都二人分兵,都兴阿向南,进围安庆,李续宾向北,进图庐州。
      在这过程中,李续宾前期比较顺利,连克潜山、桐城、舒城三座县城(但每处都或多或少留了一些兵马,影响了大部队的实力,终酿恶果),于这一年的11月初带领五千余人紧逼三河镇。    三河镇位于丰乐河、杭埠河、马槽河的交汇处,是水陆要冲,也是庐州的南面屏障。
      太平军在这里构筑城墙,外筑砖垒9座,凭河设险,广屯米粮,接济庐州、天京(今南京)。如此重要的地方,李续宾自然势在必得。但结果是,三河镇成了李续宾及包括曾国藩弟弟曾国保在内的高级将领们的葬身之地,湘军最重要的精锐部队也在这里损失殆尽,元气大挫,远在千里之外的湘乡更是户户招魂。
          究其原因,首先是李续宾对敌情估计不足,他未能估计到太平军的名将陈玉成、李秀成均会在极端时间内赶到增援,导致己方被太平军分割包围、内外夹击。在危机情况下也没有选择退守舒城等待援兵,而是硬拼。其次是分兵之祸,一万余人最后只带上了五千人左右,实力大减还浑然不觉,未免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
      由于其它满族将领眼红,临末了己方连援兵也没有派出一个。此外,他没有足够重视战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三河镇是三条河的交汇之处,大量人马猬集,显然很不利回旋,且最后溃败的前晚出现大雾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总之,优势尽被太平军所占据,李续宾也就只有失败一途了。
          关于李续宾的最后时刻,《清史稿·列传》是这样记述的:李续宾对众部属说:“军兴十年,皆以退走损国威。吾前后数百战,出队即不望生还。今日必死,不原从者自为计!说毕,朝北方叩首作别皇上,烧了所有的文书,“跃马驰入贼阵,死之。”该段描写足以显示出李续宾对清廷之忠贞,对死亡到来的从容,是少有的忠臣、壮士,以致死讯传到京城后,咸丰帝(文宗)“流涕,手敕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
      尚冀忠灵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这一年的李续宾刚届四十岁,正当不惑。关于他的死因,一说是战马陷入泥沼,被太平军击杀,一说是投水自杀。以李续宾的火爆、刚强的性格来推断,前者的可能性似大一些,况且他自己也曾说过,“出队即不望生还”,自杀应当是他不屑的选择。
          尽管曾国藩对此败多有责怨(其时李续宾的直接上司胡林翼正好回家奔丧,导致无人救援李部,其战前部署也未细加讨论),但还是将李续宾的功绩具奏皇上,大意是,李续宾多年南征百战,治军也严格,劳苦功高。他尤其强调,“至於临阵,专以救败为务。遇贼则让人御其弱者,自当其悍者。
      分兵则以强者予人,而携弱者自随……军中每言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续宾。”至于三河镇之败,曾国藩也为其开脱,说是因分兵所致。言下之意,失败的责任该由胡林翼来分担一些了。    从这段表奏中不难看出,李续宾部确实无愧于精锐之师,他本人更是有大将之风,仁厚之德:“专以救败为务。
      
      遇贼则让人御其弱者,自当其悍者。分兵则以强者予人,而携弱者自随。”早期的湘军之所以能征善战,声名遐迩,这段话是很好的注释。   湖南人沈从文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家乡。对李氏兄弟等湘军将领们而言,它也是极好的写照。不少湘乡籍将领都不长寿,无论是战死还是病死,都说明当时战争之残酷,长期戎马生涯对身体有着极大的损害。

    谢***

    2010-07-25 07:56: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