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军陆航部队作战能力如何?

首页

我军陆航部队作战能力如何?

打击能力,部队建设水平,机动能力,官兵综合素质,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学历水平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7-17 12:39:14
      中国陆军航空兵是陆军家族的后起之秀,战场上的低空杀手。一九八六年十月,中国陆军航空部队正式成立,在总参谋部建立了陆航局,编制了陆航团;一九八八年初,在陆军机械化集团军成立了直升机大队,后改编成陆航团;一九九九年七月,成立了陆军航空兵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中国陆军航空兵在世界陆航家族中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劲旅。
         1988年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集团军直升机大队今天在华北某地成立”。   这一消息,宣告了我军陆军的一个新兵种又延生了,其作战能力开始实现由“地面合成”向“立体合成”的飞跃,标志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又向前跨出新的步伐。
         13年过去了,这支“陆战雄鹰”,已发展成陆航团,在陆军家族中已百炼成钢,功勋卓著。 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参加解放军的各类演习中,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全部命中目标,摧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已经创办了直升机飞行员、机务人员的培养机构,特级飞行员和一级飞行员占全兵种的一半。
       此外,陆军航空兵还建立了科研机构,不仅对现有的直升机进行了技术改造,而且完成了国产直升机的机载导弹、航炮、机枪等试验,使部队整体作战效能大为提高。 外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中国陆军航空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并形成战斗力,在世界兵种建设史上是罕见的,表明中国军队对高技术装备自有一套掌握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相继组建陆军航空兵的国家有30多个,还有80多个国家组建有直升机部(分)队。陆军航空兵问世后,特别是武装直升机投入使用后,以其特有的机动和火力突击能力,在历次世界局部战争中充当“开路先锋”和“空中杀手”,赢得了各国军界的重视。
      美军多次实战表明,在独立使用直升机的情况下,一架武装直升机可摧毁敌方约14辆坦克。西方军事专家认为,面对高技术战争低空化趋势,在未来战场上,谁失去低空优势,谁就无法赢得战争胜利。美陆军直升机已增至8800余架,俄罗斯直升机数量也已超过4500架。
       中国军队陆军航空兵组建后,一直作为重点兵种发展,近年来,中国陆军航空兵因应现代战场的快速机动、反坦克,特别是垂直登陆,立体机降等作战形式的需要,装备了新型武装直升机,进行导弹、火箭和航炮实弹打靶,多次参与实弹演习,成为一支空中突击作战力量。
       从运输勤务保障转向空中火力突击 中国军队正式组建陆军航空兵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2年前后,为了执行边境巡逻、侦察、紧急运输、就护和抢险任务,在北京、沈阳、兰州、广州等军区组建了直升机大队。1985年,中国军队根据邓小平裁军100万的要求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同时,决定组建陆军航空兵这一新的兵种,以提高集团军合成作战能力。
      1986年,中国陆军航空兵宣布正式成立。 陆航指挥机构成立之后,从陆军和空军抽调了飞行人员和机械维护人员,并从空军调配了一部分直升机,展开编组和训练。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决定首次在各野战军成立陆军航空兵和大队。1988年1月,第一个陆航大队组建,不久,各大军区的主要集团军中也都组建了陆航团或陆航大队。
      各大集团军相继成立的航空兵大队和航空兵团,其配置、训练计划和人员培训,由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局负责;作战指挥和人员调配,由各集团军负责,这种指挥管理体制大大提高了集团军的机动能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陆军航空兵现已拥有多种机型,成为一支具备相当作战能力的空中突击力量。
      陆航部队先后完成空弹打靶、战役演习、边防巡逻、紧急空运、抢险救灾、森林防火、紧急救援、回收卫星等任务,已成为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现代化高技术空中力量,其主要任务也有原来的运输等勤务保障,转向空中火力突击。 为实现从运输勤务保障向空中火力突击的跨越,陆航部队根据新型武装直升机和新型导弹等装备的特点,突出攻击课目训练,完成了新型导弹、火箭、航炮和机枪打靶试验,疾飞掠地超低空机动课目。
      陆航部队把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难点作为训练重点,组织了跨昼夜、亚高原驻训、跨区快速机动等训练,解决了远距离机动作战、陆空协同作战、诸兵种联合反空降等训练难题。 中国军方对陆军航空兵的建设和发展甚为关注。1996年10月,陆航组建10周年之际,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专程到陆航视察,勉励这一新兵种能更好的发展。
       1999年国庆阅兵中,陆航组成的国庆阅兵最大机群——直升机空中梯队在世人面前亮相。总参陆航局副局长马湘生少将作为总带队长亲自驾机带队飞行,率25架国产武装直升机编成的两个空中梯队,从250米低空通过天安门广场。陆航首次以武装直升机公开亮相,赢得一片喝彩。
       有权威军事专家评价,飞越天安门的武装直升机编队,其长机与长机距离为400米,长机与僚机距离为30×30米,分别比原定的700米和50×50米的编队技术指标大为缩短,形成高难度的密集型飞行编队。能飞出这样的难度,显示中国陆航的直升机性能和飞行员技能均达到高水准。
       换装新型武装直升机 中国军队在成立独立的陆军航空兵之前,已有一定数量的直升机装备部队,所使用的直升机主要是国产运载型直升机系列,如“直五”(即Z-5,由苏制米-4仿制),另有前苏联的米-17、美国的“黑鹰”等,主要用于军队的运输勤务保障,紧急救护、抢险救灾等。
      由于没有专用武装直升机,尚不具备对地面装甲目标进行火力攻击的作战能力。 武装直升机是指配有武器装备、用于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并有一定自卫能力的直升机,具有机动、隐蔽、灵巧、敏捷等优点、既可以依靠装甲和电子干扰等手段保护自己,也可以用强大的火力实施各种战术攻击,因此有很强的生存和突击能力。
      美国的“阿帕奇”、“科曼奇”和俄罗斯的“卡-50”、“卡-52”等,都是武装直升机中的佼佼者。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共摧毁伊军500辆坦克及数百辆装甲车辆,并在地面攻击开始前,摧毁了伊拉克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武装直升机已成为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重要武器装备。
       国外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和作战实践,使中国军队深感直升机的性能和装备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为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在不具备先进直升机研制能力的情况下,1980年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买进法国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专利,在此基础上进行引进和改造,开始“直九”(Z-9)直升机的生产。
      1992年实现首架国产化“直九”机首飞成功。 “直九”直升机属中型机,机长13。7米,机高4。5米,旋翼直径11。9米,尾浆直径1。1米,装备两台522千瓦涡轮轴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315公里/时,巡航速度280公里/时,最大爬升率7。
      7米/秒,最大起飞重量4100公斤,全机87%覆盖面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机载航空电子系统包括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机内通话器、雷达高度表、无线电罗盘、综合罗盘、多普勒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全向空速传感器等先进通信和导航设备。 主持开发“直九”的总工程师证实,在新疆地区的实际飞行中,“直九”的实用升限曾达到5400米,与国外同类型直升机的3000米高度相比有大的突破。
      此外,“直九”还参加了北极的科学考察。驾驶“直九”参加北极科考的两位机长透露,在包括7级大风和能见度仅80米的恶劣自然环境下,他们驾驶“直九”安全飞行了49小时52分,总计67次起降,无任何故障。“直九”在北极经受的考验,还有零下摄氏18低温及飞机降落可容许的甲板面积仅为16×16米。
       “直九”直升机于1997年装备解放军驻港部队,担负香港地区空中安全防务。 在“直九”原型机的基础上,军队进行了武器装备和防护装备的加装和改造,使其成为一种新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直九”武装直升机的机载武器系统包括反坦克导弹、航炮、机枪、火箭等,陀螺稳定瞄准具,以及配套齐全的火控电子设备,分别用于有控和无控武器的瞄准。
      机上还配有武器随动机构,使外挂武器轴线可在俯仰方向跟随瞄准线上下移动,以准确地摧毁目标。外挂武器通过横穿机身的挂梁悬挂在机身两侧,每侧挂梁各有一个外挂点。“直九”武装直升机的主要配置方案包括2×2枚HJ-8反坦克导弹,2×1门23-Ⅱ航炮,带2×240发炮弹,2×1具FH-7D火箭发射器,可带火箭弹2×7枚,2×1具HF-25火箭发射器,可带火箭弹2×18枚。
      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装与上述武器同类的国外生产的武器或其它武器。 “直九”武装直升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能好、攻击穿插能力强等特点。直升机能在距地面1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近目标,实施跃升攻击。该型武装直升机火力配置强大,可用于空中防卫及实施地面攻击,反坦克天击、零散目标天击、地面火力压制、反恐怖突击、空中巡逻、通信联络等多种用途。
      由于“直九”武装直升机配备了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和特种先进电子设备、该型机对目标攻击的命中率极高。 中国军队另装备有“直八”(Z-8)重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主要用于战场物资运输、快速机降登陆和大型武器装备如火炮、车辆的吊运等。“直八”直升机标准空机重量近7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3吨,最大速度315-275公里/时,最大航程可达800公里。
      该型直升机于1985年12月首飞,1989年11月通过国家技术鉴定,1994年12月设计定型,现已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强化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攻击力 “直九”系列武装直升机除装备火箭弹和航炮外,对地面装甲目标最具威胁的是“红箭”(HJ)8A反坦克导弹及其改进型“红箭”(HJ)8B4。
       “红箭”8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反坦克导弹,80年代初首次公开亮相,其第一个型号“红箭”8反坦克导弹,于1988年进入陆军地面部队服役。随后,其机载型“红箭”8A于1991年进入陆军航空兵服役,装备“直九”武装直升机。 “红箭”8导弹在气动外形布局上,与俄罗斯的AT-3“萨格尔”、法/德的“霍特”、英国的“旋火”反坦克导弹相似,采用无尾翼结构,折叠式切梢三角形弹翼装在弹体尾部。
      该弹弹长0。8米,弹径0。25米,翼展0。32米,导弹全重11。2公斤,由一台两极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最大速度0。9倍音速,有效射程100-3000米。“红箭”8A威力大,精度高,重3公斤的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破甲厚度800毫米,命中概率90%。
      “红箭”8A采用导管发射,红外跟踪,有线制导,在性能上与国外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水平相当,但价格低得多,军事利益十分突出。 武装直升机对坦克等装甲目标的毁伤能力的提高,首要地体现在攻击火力的威力上,即提高反坦克导弹、火箭的爆炸力和破甲能力。
      同时,武器射程也是毁伤目标和保护自身的重要因素。以武装直升机反坦克为例,就目前的武器性能而言,,实战和多次模拟演习的结果表明,在2500米的距离上,反坦克直升机与坦克的损失比为1:10,交战距离增大,上述比例下降,当交战距离超过4000米后,坦克对攻击直升机的毁伤概率几乎等于零。
       为了进一步提高“红箭”8A的作战能力,增加其有效射程,中国军队有又其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型称之为“红箭”8B,于1993年投产。与“红箭”8A相比,“红箭”8B的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串联式聚能战斗部,重量增至4公斤,以提高破甲威力,对付反应装甲;改进动力装置,最大射程增加到4000米。
      另外还增加了热成像观瞄仪,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的攻击能力,并使控制系统数字化,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改进后,“红箭”8B综合作战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反坦克武器专家指出,“直九”装备的“红箭”8B反坦克导弹,足以使目前所有中型坦克为之胆寒。
       多次参加实弹演习 显示不凡实力 作为中国军队中最年青的兵种,中国陆军航空兵尚没有实战经验。但在数次实战演习中,陆航显示出不凡的作战实力。 1996年3月,陆军航空兵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三军台海军事演习,攻击型武装直升机被编入了由坦克、炮兵和步兵组成的合成突击群内,承担了火力支援、攻击“敌”装甲目标群、对复杂山地实施立体机降、多点登陆等关键性任务。
      当时福建沿海的条件十分恶劣,在陆航直升机的必经之路上浓雾弥漫,武器直升机是否因为气象条件恶劣而受影响,很令人担心。但在战斗打响后,海军先头部队进行抢占登陆场时,武器直升机穿云破雾按预定时间出现在作战地域上空,空中发射的机载反坦克导弹,以98%的高摧毁率沉重打击了“敌”装甲作战群,并以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了地面部队。
      随后,陆航的运输直升机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机降的优势,快速抵达,对复杂的山地实施了机降登陆,使地面部队快速抢占了多个火力制高点,为胜利赢得了时间。 1999年11月16日,全军陆航部队在山西某地的训练基地举行科技练兵观摩活动,此次演练的项目包括立体机降和直升机野外快速保障等,满载机降人员的武器直升机群在汾水河畔实施垂直登陆,直插“敌”纵深;通信导航、气象油料保障、战场救护等7个保障分队在8分钟之内开辟野外直升机起降场。
      观摩活动组织者表示,为适应大机群跨区执行任务的需要,陆航部队在科技练兵中突出演练空地结合、立体伴随保障新技能。建成了与模拟应急保障分队配套的训练组织方案和评估系统及基地,增加了编组野战机场快速开设、机场设施抢修等保障课题训练的科技含量,使保障分队既能单独搭载快速出动,又能遂行机动保障任务。
       1999年冬,陆航部队集中进行了冬训和战术演练,前不久在华北训练基地进行了训练成果汇报。“直九”武装直升机承担火力支援、对复杂山地实施立体机降等任务。武装直升机掠地而过,机载反坦克导弹对“敌”装甲目标群的命中率达100%。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直升机大队在无依托条件下开辟野战机场实施保障,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开辟野战机场,保障直升机能连续飞行,并进行了应急兵力投送、物资前运,实施自我保障等演练,完成了新型国产武装直升机的改装和实弹射击。
      为了保证直升机的稳定性和实弹打靶的精度,他们自制坦克模型、武器系统模拟器等,强化射击瞄准训练,实弹天击演习命中率极高。 据有关部门透露,至此,陆军航空兵使用新机型和新装备、已完成复杂气候条件下带战术背景的各种导弹、火箭、航炮的实弹射击和攻击等高难课目的训练,可全天侯遂行对地攻击、空中机动、阵地突防、战场机降和各种战斗勤务保障。
       。

    漫***

    2005-07-17 12:39:14

其他答案

    2005-07-17 17:42:32
  • 陆航部队是我军各兵种中装备最差的之一。
    原因是我国的直升机技术差,专用的武直机最近才研制出来。
    以前使用的所谓“武直机”,叫法很勉强。
    

    大***

    2005-07-17 17:42:32

  • 2005-07-17 13:36:58
  • 不是打击楼主。
    我们的陆航部队真不怎么样。不是说我们的飞行员素质差,而是说我们的装备太落后!
    主战装备是直九--也就是法国海豚舰载机的中国仿制型。
    还有进口的小羚羊--薄皮飞机,还有超大的玻璃座舱。视野倒是开阔,可惜防护太糟糕。因为是轻型单引擎直升机,勉强挂载几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而已。
    另外就是从俄国引进的米8/17啦,傻大黑粗的运输直升机,愣要挂装火箭巢充当攻击机!
    国产的直11就更甭提了……
    现在只有期待国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啦
    但估计性能也赶不上阿帕奇,大概就跟米28的早期机型一个档次吧。
    

    红***

    2005-07-17 13:36:58

  • 2005-07-17 13:21:01
  •   陆航部队把结合任务、突出重点开展针对性训练作为加速战斗力生成、提高“打赢”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针对未来作战战场环境多元化的特点,多数部队开展了海上训练,重点提高海上飞行指挥能力和掌握海上飞行技术,使直升机飞行训练由陆空向海空发展。某陆航团结合参加联合作战演习,完成了海上低空、超低空和编队飞行,以及海上悬停、海上搜索营救等高难课目的训练。
      针对直升机在未来作战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实际,各陆航部队根据不同机型和不同任务,普遍开展了战术训练,使直升机飞行训练由以技能为主向技能与战术结合跨越。某陆航团结合参加某特种大队侦察、破袭作战演习,完成了空中伏击、武装潜伏、突击队员索降、机降等战术动作训练。
      
      与此同时,各陆航部队结合装备发展,展开直升机实弹射击训练,使陆航部队由运输型向攻运结合型转变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加快了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据悉,在过去的一年里,所有陆航战斗团都组织了攻击直升机实弹射击训练,培训出一批优秀射手,取得了一批重要战法成果。

    前***

    2005-07-17 13:21:01

  • 2005-07-17 13:07:56
  •   现代战争的发展,使各国军事家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作为“树梢杀手”━━直升机的出现,争夺地面低空优势,成为现代陆军角逐的新战场。陆军航空兵是一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现代化技术兵种。它作为一支独立的兵种,虽然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来势迅猛。
      美国陆军1942年组建航空兵,成为陆军的一个新兵种。
      50年代初,美军首次在朝鲜战场将直升机投入实战,当时主要用于战场救护和在朝鲜北部的机降特殊人员。在越战中,美军大规模使用各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以克服越南的高山密林、沟谷水网。一旦发现游击队,就进行闪电式的袭击,或者闪电式的撤退。从此越南丛林战被各国军事专家称为“直升机战争”。
      现在,拥有直升机超过100架的有40多个国家,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陆军都不同程度地装备了直升机,作为提高战场快速反应、快速机动的有效手段。   现代战争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军队陆军航空兵的出现,引起中国决策层的关注,建立中国的陆航部队已势在必行。
         一。诞生   1985年,中国政府作出战略决策: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用摩托化、机械化取代骡马代,以步兵为主的陆军的军全部改编成多兵种组成的集团军。   走向合成的中国陆军不能只在地面沙场扬威,还应当有自己的“树梢杀手”,实现空地之间的立体合成,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在未来战争中,更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
         于是,1986年10月3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的方案,在总参谋部设立了陆航局,并明确指示:“要下决心建设好这个兵种”。   但是,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注重陆军航空兵的发展,陆军航空兵的装备大多是原苏联的技术发展来的,比如“米”系列直升机,就一直充当着主力。
      以至于开始发展陆航时,竟然没有合适的武装直升机!   众所周知,和固定翼飞机制造业相比,中国的直升机制造业不但历史更短,而且技术更加落后。很大程度上,以中国空军为主要主顾的中国直升机工业在几十年间受困于狭窄的国内市场,技术上又遭到封锁,以至于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开放的时候,连一架自行研制的直升机都拿不出来!关于那些中国航空工业之痛的历史令羽鹰狼兄已经在中国空军之痛系列里面有了详细介绍,我就不再在此赘述了。
         七十年代中期,海军进口了13架超黄蜂,1976开始了测绘仿制。历经千辛万苦,1985年才首飞成功,事实证明国产的无论是海军型还是陆军型(其实就是去掉了浮筒)都没有大规模生产,主要是因为当时需求量不大(无非是要人运输和战场救护/通信),仿制的水平也不过关,但是陆航组建以后,中国对战术直升机的需求就迫在眉睫了。
      为解燃眉之急,又想办法从法国拿来了几架SA342M“小羚羊”作训练用;为了向西藏提供机动能力,利用中美蜜月进口了24架黑鹰,用起来之后中国军方给予了很高评价。本来有进口更多的计划,甚至还要连带着进口CH47D,因此中国陆航性急地把所有地直五全部退役,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中美蜜月期结束的太快,89之后,连民用的B234都买不到了。
      结果,90年的陆航发现自己的机队面临消失的威胁。无奈之下,又转向法国,正正规规付了版权费,引进了海豚的技术生产出了直九,但直九的产量一直上不去,(据说连驻港部队的直九都是哈飞赶工赶出来的)。后来当时的总理李鹏访苏,结果以闪电般的速度为陆航购买了一批米17,解了陆航的燃眉之急,对于有着丰富的米8使用经验的陆航来说,也确实好用,而且极其便宜————进口单价只有B234的1/10;加上所有的维护都能够在国内完成,而国产的成本肯定高过进口价,也就没有仿制的打算了。
      从此,我国陆航装备的直升机,就有了“米”—7、“米”—8、“米”—17、“小羚羊”、“海豚II”(直—9)、S—70“黑鹰”等多个国家、多种系列的产品,而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则是一样也没有。   二。陆军航空兵之痛   由于中国陆航直升机型号繁杂,所以我挑选陆航主力武装直升机来讲述一下中国陆航之痛。
         拿目前的中国陆航主力直九来说,说实话直九这样的四吨级直升机纯属鸡肋,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当初引进的原因主要是法方愿意一起提供技术,当时的考察结果认为直九的技术要比直八领先20年,确实符合当时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不过直到去年涡轴八的国产化率终于达到98%,为了实现这20年的跨越,我们还是付出了20年了。
       但现在生产出来的武直九真的能满足中国军队的要求吗?   珠海航展,38军陆航团派出了九架直九参加,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那天38军参加飞行表演的九架直升机,转一圈飞回来时,少了一架!另一架哪儿去了?原来有一架趴窝了,紧急降落修理,回不来了。
      问题出在飞机,怪不得38军陆航团。直9的原型“海豚”是本来就是轻型通用直升机,充任专业武装直升机实在勉为其难。   在当时直九改装武直九时,借鉴了我军以前曾在直五上加装机枪和火箭筒的经验,把火箭巢挂在了直九上,但可怜直九小小的机体哪能挂那么重的火箭发射巢?最后把一批挂装两个火箭巢的直九评估之后,结论是火力支援能力不足,没办法,又把那些火箭巢挂到了后来引进的米17上,让米17客串了一把武装直升机,从此在中国地各大演习场上,挂了6个硕大无比的火箭巢的硕大无比的米17亮相在世界面前,如果人们把又大又笨的米24称为飞行坦克的话,那么我们把咱们这种武米17成为飞行卡车估计也不过分,一旦它参加对台作战,其庞大的机身无疑将成为台湾地面防空火力的绝好靶子。
         继续说武直九,话说当时在火箭巢上机项目下马后,又开始了反坦克导弹上机的研究,但可惜的是,由于红箭8导弹最初设计时,并未考虑机载发射,因此对于发射产生的冲击波,后坐力以及尾喷的火焰高温等等问题并无特别处理,对于一架结构单薄的直升机来说,这些问题的影响就十分明显。
      直九的机体承受不了这种导弹反射产生的冲击波和后坐力引起的剧烈震动,机身蒙皮也因是复合材料制造,耐不了导弹尾喷火焰的高温,第一次使用模拟直升机发射导弹试验,以及之后的一次真实的直升机发射试验,均对载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到最后经导弹研究所的人重新设计,进行了上百次反复试验后,终于解决了直九和红箭8的兼容问题。
      随后,中国的武直九正式出炉,并参加了99年的国庆大阅兵。   虽然武直九解决了我国没有武装直升机的尴尬局面,但并不能改变其先天不足的缺点,在现代战争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不能担负相应的作战使命。   目前,直五全部退役后留下的口子至今没有全部弥补。
      实际上,中国三军拥有的直升机总数和八十年代初相比,可能还有所还是下降了。而陆航部队是作为军区甚至军委的直属兵力来使用的。在未来可能的作战样式中,陆航应该是高度的集中使用,用来将地面部队机动到战场的关键地带,或为其他部队提供应急的战场机动手段———陆航兵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以我军的传统来看,在战场上一定是尽最大可能集中使用。
      所以,陆航现在急需一种类似阿帕奇的中/重型攻击直升机,第一要能完成大多数战术打击任务,二来其升级空间大,三者符合中国陆航对直升机作战的不同于美俄的战术理解,而且从技术上,这种级别的直升机能够为研制其他各种直升机奠定良好基础。   三、展望   还好,中国陆军航空兵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九二年,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牵头,全国四十余家相关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合作开发“直10”专职中型武装直升机,原计划2000年量产。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现在才亮相,根据网上的数据,中国的武直十,约5。5吨。可载十六枚反坦克导弹,或8枚反坦克导弹加两个40孔火箭巢。04年已经投产。价格约1500万美元。武直十有以下特点:   1.特别好的机动性。直升机作为一种陆战武器,它的机动行特别好,无论是水面,沼泽,沙漠,森林,工事,城市都不能阻挡它。
      并且速度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这一点使它特别容易通过台湾海峡,海岸工事的阻挡直接快速插入对方纵深,实现打乱对方防御后勤系统的战略目标。   2.强大的火力   (1)武直十有强大的反坦克火力。通常可携带16枚远距离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这样武直十出动一次通常可以击毁十多辆坦克和车辆。
         (2)相当的强的对地支援火力。如果用载8枚反坦克导弹和两个40孔火箭巢,以及一门20机炮的配备。这样武直十出动一次可以对地发射80枚火箭弹,可覆盖对方一个连的防御范围。也可用导弹对对方的关键阵地作8次精确导弹攻击。武装直升机对对方的坦克,车辆,炮兵阵地,步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反舰导弹阵地,雷达阵地,弹药仓库,油料仓库,机场,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各种后方设施都有很强的压制作用。
         (3)较强的反直升机能力。因直升机的特殊的机动性,可以在树梢高度飞行,其它武器很难跟得上它。所以在大规模作战中最有效的反直升机武器就是武直。武直十通常可携带4枚反直升机空空导弹(天燕90),必要时也可用20机炮作反直升机空战。
         如果上述的数据是真的的话,那么说明我们的军工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的武装直升机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如果大批装备武直十的话,可以想象将来,我们就会拥有《末日之门》中描述的那种直升机集团军,彻底实现飞行陆军的梦想,为祖国的国防,筑起一道空中长城!    参考文献:   《看中国陆军航空兵武器装备的发展》    《这一年解放军干了些什么》    《关于中国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研制》    《台海快速登陆战中的关键新概念—直升机集团军》    《“空中杀手”━━直升机》    《专武九》 。

    学***

    2005-07-17 13:07: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