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食疗能自己消失吗?怎么办?

上个月公司组织体验,发现胆囊息肉2mm。
医生说定期检查就行。
但长了这东西,心里很没谱,感觉不舒服。
听说到10mm,才需要作手术。不知道有没有不作手术,让它消失的方法呢?

请知情者回答。谢!
1*** | 2004-10-29 16:48:43

好评回答

2004-10-29 18:50:16
海*** |2004-10-29 18:50:16 1041 597 评论
您好!希望下面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胆囊息肉不可怕


谢雨是上海市某公司的会计,今年29岁。前几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医生告诉她,在她的胆囊上发现长了胆囊息肉。检查结果让谢雨感到很担心和无所适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会不会癌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B超技术检查的普及,像谢女士一样被提示患有胆囊息肉病的人越来越...

查看全部>>

您好!希望下面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胆囊息肉不可怕


谢雨是上海市某公司的会计,今年29岁。前几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医生告诉她,在她的胆囊上发现长了胆囊息肉。检查结果让谢雨感到很担心和无所适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会不会癌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B超技术检查的普及,像谢女士一样被提示患有胆囊息肉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提示给予人们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分真假,的确让人担心。
  胆囊壁良性肿瘤的命名比较混乱。以往的医学书籍中,将胆囊的良性肿瘤笼统地称为乳头状瘤,或息肉。近年来习惯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到目前为止,有关胆囊良性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尚有争议,并未统一。我们还是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习惯,将胆囊的隆起样病变分为良性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或称为假瘤)两种,前者以腺瘤为主,后者以胆固醇息肉为最多见。
  胆囊良性肿瘤(腺瘤)是来自胆囊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胆囊良性病变的23%,约占同期胆囊切除的1%,女性比较多见。部分病例会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腺瘤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平均直径5.5士3.1毫米,大多数腺瘤小于10毫米,此类腺瘤有较高的癌变率,随着腺瘤的增大恶变率增高,也有人将其称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囊的假瘤又称为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变和组织异位病等,其中胆囊息肉最多见。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其中胆固醇息肉占67%。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此类息肉并非真性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粘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类似息肉样的表现,可发生在胆囊任何部位(少数病例可能有胆囊结石)。其外观呈黄色分叶状或呈桑椹样,柔软而易脱落。息肉大小不等,一般为3~5毫米,绝大多数直径小于10毫米。炎性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约3~5毫米,常伴有胆囊的慢性炎症。
  临床对真性息肉(腺瘤)或假性息肉(胆固醇性)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师根据B超、CT等影像学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认为,息肉的直径大于10毫米时(特别是单发的息肉),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切除病变胆囊是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胆囊癌发生的措施。
  对于那些小于10毫米、又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多发病变,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如果认定是胆固醇性的息肉,可服用有利于胆固醇代谢,有利于胆囊排空的药物,如肝得健、普拉固、益肝灵、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等,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患者还要忌油腻饮食。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4-11-03 00:08:17
  •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诊疗仪器的出现,胆囊息肉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已经是很长见的了。
    
    我就遇见过又很多人体检的时候查出有胆囊息肉,你不用有什么心里负担,一般来讲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自然的消失,它也不会影响你的真长生活。
    
    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饮食如:一些肥肉、动物的肝脏等等,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定期的去医院复查,如果没有继续发展你就不用管他,如...

    查看全部>>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诊疗仪器的出现,胆囊息肉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已经是很长见的了。
    
    我就遇见过又很多人体检的时候查出有胆囊息肉,你不用有什么心里负担,一般来讲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自然的消失,它也不会影响你的真长生活。
    
    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饮食如:一些肥肉、动物的肝脏等等,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定期的去医院复查,如果没有继续发展你就不用管他,如果继续长大,您再考虑手术将其摘除,而且手术也不是很麻烦,现在腹腔镜就可以做了。
    
    最主要的就是你不要有心里负担,不要把它当作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此而耽误了工作,也不要不在乎他,定期的体检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您尽管来问我,我会尽可能的帮助您的。
    小*** | 2004-11-03 00:08:17 1050 60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