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简述春秋时期,诸候争霸(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首页

简述春秋时期,诸候争霸(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04 09:51:26
      齐桓公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名姜小白,所谓“称霸”,就是因势力强大,而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的大国,疆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今山东临朐),北至于无棣(今山东无棣)”,负山面海,有鱼盐之利。
      但在齐襄公(前697—前686年)时,由于政治黑暗,剥削残酷,阶级矛盾一度尖锐。
    齐襄公死,其弟桓公继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保卫了燕国。前622年,狄人侵邢(河北邢台),齐桓公又救邢,并把邢人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另筑新城以安置之。
      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卫,杀卫懿公。齐桓公救卫,将卫的剩余人口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使卫存续下来。齐桓公的救患扶危的行动,得到一些诸侯的拥护,威信大增。
    这时,南方的楚国强盛起来,不断北侵,兼并了许多小国,又连年伐郑,威胁中原。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楚,与楚军对峙于陉(今河南偃师),双方互不相让。后齐、楚订立盟约,都撤回军队。齐桓公这次出兵虽未与楚作战,但却打击了楚国北进的锋芒,暂时消除了楚对中原诸国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从此齐桓公成为霸主。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逐渐衰弱。
    晋文公
    晋国原是汾水下游的一个小国,到春秋前期,逐渐强大。《韩非子·难三》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就是兼并了许多小国和戎、狄部落,疆域已扩大到整个汾水流域。
      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公子重耳在国外流浪了19年。晋惠公死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整顿政治、经济的措施,主要有“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稼穑劝分,省用足财,”以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等。
      对外“入王尊周”,帮助周惠王重新夺回了王位,以周天子的名义来压制和号令各诸侯。经过这番整顿,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富强起来。
    这时楚国又一再向北侵犯,鲁、郑、陈、蔡等国先后归附于楚。公元前632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
      晋文公率军救宋。晋军为避开楚军的锋芒,在未开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今河南濮阳西南),晋文公会晋、宋、齐、秦军,大破楚军。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与会的有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天子派代表参加会盟。
      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楚庄王
    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国家,西周时,活动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逐渐强大,兼并了附近许多小国。
      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孙叔敖为宰相,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更加强盛。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至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
    前598年,楚围郑,晋救郑。
      次年,晋、楚军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市东),晋军大败。前594年,楚又围宋,宋向晋告急,晋畏楚而不敢出兵。从此,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韩非子·有度》曰:“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死,楚势渐弱。
    吴越争霸编辑
    吴、越都是长江下游的国家,吴都于吴(今江苏苏州),越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晋曾联吴以制楚,吴的国力也日益强大。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和楚亡臣伍员率军伐楚,楚军大败,吴军直入郢都。这时楚得到秦的救援,越国又乘虚攻吴的都城,吴被迫撤兵。
    阖闾死,子夫差继位,于前494年伐越,败越于夫椒(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山),围越王勾践于会稽。
      勾践求和,请为属国。前487年,吴筑邗城(今江苏扬州)于江北,又开邗沟,联结江、淮,通粮运兵,大败齐兵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前482年,又与晋、鲁的国君及周天子的代表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因当时越王勾践已进攻吴国,夫差让霸主与晋定公而回师吴国。
      
    公元前473年,越再伐吴,夫差战败自杀,吴亡。勾践灭吴后,成为江、淮下游最强大的国家。他率师北上,与齐、晋等诸侯会于徐(今山东滕州),成为霸主。

    童***

    2019-03-04 09:51:26

其他答案

    2019-03-04 09:41:34
  • 周王室衰微,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不听周天子号令,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

    妖***

    2019-03-04 09:41:34

  • 2019-03-04 09:35:55
  •   西周自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
      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这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们的地位,成为“霸主” 。
      
    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争霸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影响: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这种集权趋势的加强,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春秋时代是一个新旧制度交替变革的过渡阶级,社会上存在着开始产生的封建制与日趋没落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争霸战争,程度不同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
      尤其如此。
    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如姜戎获得晋赐予的“南鄙之田”后,披荆斩棘,为晋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也因齐桓公伐山戎而“布于天下”。正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互通有无,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与此同时,各族劳动人民把反对腐朽统治的斗争作为他们共同的战斗任务。
      公元前五五六年(周灵王十六年)卫国境内的“戎州人”和工匠一起攻杀卫庄公的史实就是一个例证。至于相互通婚以及统治阶级执行的“和戎”政策等等,对民族大融合也起了促进作用。
    总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
      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迹。

    2***

    2019-03-04 09:35:55

  • 2019-03-04 09:02:10
  • 简单说,就是皇帝的命令没有人听了,下面几个大臣分别出来当了几回发言者。

    贾***

    2019-03-04 09:02:10

  • 2019-03-04 08:58:47
  •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

    2019-03-04 08:58: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