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元代()和关汉卿写的散曲非常有名?

首页

在元代()和关汉卿写的散曲非常有名?

在元代()和关汉卿写的散曲非常有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04 20:35:41
      元代的散曲作家,约有两百多人,存世作品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七十余套。以元仁宗延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元前期作家依其社会身份,可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书会才人作家。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生命意识,创作题材多涉及男女恋情。
      这类散曲以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和卿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最为出名。   2.第二类是平民及胥吏作家。他们向往实现传统文人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因而叹世归隐就这类作家创作的主旋律,以白朴、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尤其是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也被视为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令写得俊逸疏宕,别有情致。如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28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首三句不以动词作中介,而连用九个名词勾绘出九组剪影,交相叠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
      全曲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隽永含蕴。周德清《中原音韵》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它“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3.第三类是达官显宦作家。他们的作品多表现的是传统的士大夫思想情趣,在艺术上偏于典雅一路,俚俗的成分较少。
      这一类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卢挚的[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姚燧的[中吕·醉高歌]《感怀》等均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2] 9元后期   与前期散曲作家多为北方人不同,后期散曲作家的主体基本由南方人构成,因而散曲的创作中心也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后期散曲创作风貌有了较大的变化,题材不断被开阔,表现领域得到极大扩张,使诗坛出现了诗、词、曲并立的格局。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代替了前期的激情喷发,逐步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风格从前期的豪放为主转为清丽为主。   这一时期成就较大的作家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代表作品有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乔吉的[中吕·满庭芳]《渔父词》等等。
         这一时期重要作家还有张养浩,他的散曲多寄情林泉,但也不乏关怀民众之作。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百姓苦。”此曲为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饥时所作,它最为人称道的,是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历史本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但到后期,散曲作家竭力雕琢词句,追求典雅工整,向诗词的写法靠拢,散曲便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特色,走向衰微。[2]。

    下***

    2019-04-04 20:35:41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