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夜莺之歌发生在什么时?

首页

夜莺之歌发生在什么时?

夜莺之歌发生在什么时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1-08 22:34:53
  •   夜莺之歌:背景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讲述了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机智的用鸟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与盟国一起,使德军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课文原文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lì),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土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
      他们突然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dā)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夜莺之歌中的情报员“喂。你来!”中尉用生硬的俄国话叫那个孩子。   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沾(zhān)在上衣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来。
         “喂,让我看看!”军官说。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这玩意儿你做得还不错。”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他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眼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zhè)鸪(gū),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心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   “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并排走着。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正在把敌人引入圈套的情报员森林越来越密。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茂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到长满云杉的小山上去了。
         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你们听见了吗?”一个游击队员突然说。远处好像有一种什么鸟在叫,随着风吹云山的细碎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他伸直了腰,侧着头,往叫声那边听,“夜莺!”   “你没听错吗?”另一个游击队员问。先说话的那个人紧张起来,再仔细听,可又什么也听不见了。不过,他还是从大树桩子下边掏出四个手榴弹来,放在面前,准备战斗。   “现在你们听见了没有?”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先听到夜莺叫的那个人呆呆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慢慢的数:“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三十二个鬼子……”那个人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最后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
      “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说完,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   “对付得了!”先听到鸟叫的那个人回答说,“我和斯切潘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阻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云杉林后边出现了。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员早已知道了。   德国兵走进云杉林的时候,树林深处突然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到树林深处,不见了。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军官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路边去了。
      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   第二天,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几条到村子去的道路,好像在等候谁似的。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他这歌声,即使是听惯夜莺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声有什么两样。 作者简介   茨维尔卡   苏联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至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1940年立陶宛解放以后,他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
      同年参加共产党。曾担任立陶宛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 主要作品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短篇小说集《尼科乡的落日》(1930),长篇讽刺小说《弗兰科·克鲁克》(第1、2部,1934),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长篇小说《工匠和儿子们》(1936),短篇小说集《日常的故事》(1938)、《橡树的根子》(1945)、《友谊的种子》(1947)。
        他所写的《夜莺之歌》还录入了小学课本。此外还写了一些儿童文学读物。他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和压迫,表现立陶宛农民的不幸遭遇和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恶。他的作品富于民间文学情调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绘生动,对立陶宛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

    2014-01-08 22:34:53

  • 2014-01-07 23:37:57
  • 故事背景是欧洲的二战时期

    冬***

    2014-01-07 23:37:57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