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韩城乡土志

首页

韩城乡土志

论文需要    ……求 大神帮助 !!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03-25 12:32:39
  • 国图可以找到。网址见短信。

    2013-03-25 12:32:39

  • 2013-03-18 23:03:46
  •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地处北纬35。18'50"~3552'08",东经110。7'19"~11037'24"。南北最长处50。2公里,东西最宽处42。
      5公里。边界总长168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0。79%,耕地4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10镇(巍东、板桥、王峰、龙亭、芝川、芝阳、西庄、昝村、龙门、桑树坪)、2个街道办事处(金城、新城)、全市共辖32个居委会、275个村民委员会、1251个村民小组,韩城市总人口385735人,其中农业人口264479人,非农业人口121256人。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5月被陕西省政府列为副市级计划单列市。 韩城市 - 历史 韩城市宾馆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 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
      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市 - 矿产资源 韩城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的内弯部和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的东部,以及秦岭、阴山两个纬向构造带之间,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变中,沉积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种类有:煤、铁、石灰石、白云岩、铝土、粘土、石英砂岩、沙土以及与煤、铁伴生的磷灰石、稀有分散元素等。
      其中煤炭储量达103亿吨,已探明27。74亿吨,占渭北煤田的35。5%。铁矿保有储量为3014万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19。58万吨,石灰石启遍布全市沿山地区,据华子山和西原两处探测,保有量为4444万吨。 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080亿立方米,达到开采品位的资源量为1907。
      6亿立方米,是渭北最大的气田。韩城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九条:芝水、居水、泌水、汶水、盘河、白矾河、凿开河、院子河、堰庄河。另有支流六条,均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市境东部,流程65公里。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3。6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
      7亿立方米,客水资源总量为0。9亿立方米,合计可利用量2。5亿立方米,人均903立方米,亩均510立方米。在我国北方属比较优越的地区。境内黄河流程74公里,水资源总量为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5亿立方米。 韩城市 - 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42万亩,总产量1。
      66亿斤。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大红袍”花椒以粒大、皮厚、色鲜、味浓而驰名中外,已形成百里三千万株生产规模,总产达160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1/6,年产值近3亿元,占到农民收入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
       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1年成功注册“韩城大红袍花椒”证明商标。建成西塬、芝阳两大花椒集散市场和重庆菜园坝直销市场。苹果面积稳定在10。2万亩,总产达6。7万吨,产值7770万元,以韩城中鲁果汁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所产果汁2万余吨。
      蔬菜面积3.5万亩,其中标准化日光大棚2350座,蔬菜总产9.5万吨,产值2635万元;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540吨、3530吨、610吨,畜牧业产值达到5540万元。2004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6%。
       韩城市 - 工业 韩城市一景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形成了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等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原煤年产量550万吨,发电量27亿度,焦炭400万吨、水泥50万吨,钢铁100万吨。境内有年产原煤400万吨的韩城矿务局、总装机容量38万千瓦的韩城发电厂等大中型企业,以及中国500强企业、陕西第一、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龙门钢铁集团,单台机组发电量居西北第一、总投资130亿元、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韩城二电厂正在建设之中。
      民有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黄河矿业开发公司、海燕焦化公司等一大批民有企业。 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鲁果汁、黑猫炭黑等项目的顺利投产,加快推进了农业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炭黑年生产能力达7.5万吨,居西北第一、全省最大的焦炭企业——黑猫焦化120万吨焦炭项目已开工建设,必将为韩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煤——电”,“煤——焦炭——铁——钢”、“煤——煤焦油——炭黑”等三条产业链,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同比增长35%。 韩城市 -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金城要古,新城要新”的建设思路,撤县设市近20年来,在保护古朴典雅的金城风貌的同时,投资10多亿元开发建设了10余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目前,市区面积达5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99平方公里。近年来围绕“新韩城、新观念、新形象”的“三新”教育,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市和省级卫生城市为重点的“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进一步整洁,城市绿化、亮化、美化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韩城市 - 交通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有108国道、304省道、沿黄公路和阎禹高速公路。西(安)太(原)铁路穿境而过,开通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市直通北京的列车,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网络健全,通讯事业发展迅猛,固定电话用户达9万余户,百户拥有92部,移动用户达到8万余户。
       韩城市 -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6亿元,同比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款达46。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1元。
      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市、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2003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西部百强行列。
       韩城市 - 韩城党家村 党家村现属韩城市西庄镇,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约670年历史。 党家村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
      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
      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清朝前期,党家村党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经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白银千两”。
      与此同步,党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咸丰初年,村中集资筑建泌阳堡,同时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闻名遐迩了。 但使党家村饮誉中外,首先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共同努力。
      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建房高潮中党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开放。[1] 韩城之最   韩城最不缺的东西----古建古物古风   韩城最盛产的东西---实际上不是什么东西,是秀才   韩城的最高学府----象山中学   韩城最平静的地方----黄河   韩城最威猛的地方----寨子   韩城最重要的小东西----“大红袍”   韩城最重的东西---门户蒸食   韩城最热闹的时候---结婚   韩城最拥挤的地方-老城   韩城最有名的人----司马迁。
         影迷们大都看过电影《刺秦》、《西楚霸王》,这些瑰丽多姿的故事取材于两千年前的《史记》,作者便是司马迁,他在自己饱受屈辱的五十六年的生涯中,孤独地完成了这部浩浩五十二万字六千五百字、字字精华的华夏历史奠基之作,第一次将自上古时期轩辕皇帝到汉武帝期间面目模糊的中国历史客观、公允、鲜活地描述出来,后人很难想象他的博学、更难想象他的坚忍。
       如今的韩城四处可见司马迁的踪迹:芝川镇的司马迁祠、司马后裔聚居的徐村、韩城市区内的司马迁广场、司马迁大学、司马迁中学、太史路……。这座城市似乎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出这个孤独而伟大的灵魂给予韩城的精神内核。   韩城最不缺的东西----古建古物古风。
         从市镇到农村,韩城的古建筑比比皆是。举个例子,如今还有多少地方奢侈得象韩城这样,拿元代的建筑群做校舍的?倘若放在沿海,早打造个不锈钢的笼子将它圈起来了。至于古物,也没有从现代韩城人的生活里头消失,说不准某件价值连城的宝贝,正在谁家当烧火棍使呢。
      古人温文尔雅的遗风,韩城人继承得好极了,很难见到斗殴、斗嘴、斗酒的场面,最多不过赤壁斗智,玩玩脑筋急转弯般的游戏。                                   韩城最盛产的东西---实际上不是什么东西,是秀才。
         韩城素有"文史之乡"的美称,兴文重教是一贯的传统,培养出的秀才可以大把大把地抓,这个十数万人口的小地方,仅在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就达1390多人、明朝时韩城有名的书院就有10多所。一时间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除了江南的绍兴城、扬州城等,放眼天下还有谁敢与之比肩乎?  韩城的最高学府----象山中学。
         该中学坐落在一坐最不象山的土山脚下。似乎不单是跟人的因素相关,还牵扯到风水问题,这学校的学生们成绩欲与天公试比高;象中的老师讲起某某考进某某大学时总是很容易混淆不清,因为这样的学生太多了,难计其数。虽然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学,但韩城人都把它视做半个大学,甚至半个名牌大学。
      两只脚跨进象中,无异于一只脚跨进了某大学。"人字从这里写起"是象山中学的毕业生留给母校的评语,想来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内心感受,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韩城最平静的地方----黄河。
         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东流不复还,素来以气势闻名于世界。尤其是在韩城的龙门,黄河河面仅宽80米;在龙门上游4公里处的石门河面则仅宽60米,可谓万里黄河的咽喉之处,水势异常的汹涌。黄河通过龙门这道关卡后,水面变的宽阔,水势也变的波澜不惊,想必洪荒时代的大禹开山治水后,桀骜不逊的黄河领教了人的力量,所以会变得这般平静。
         韩城最威猛的地方----寨子。   韩城180个古村寨或者村寨遗址,反映了礼仪之邦的民众在宗族安全受到威胁时,会采用强硬而巧妙的手段来自卫的史实。想当年叱咤一时的李闯王、太平天国的天兵天将都在这里吃足了苦头。寨子中以曾经富庶一时的党家村的寨子保存最为完好,当年的火炮甚至还可以使用,游客可以发射火药弹玩,每次3元,多则优惠,大家试试,很好玩的。
                                       韩城最重要的小东西----说来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小东西,绰号却是英姿飒爽的“大红袍”。   这小东西学名叫作花椒,想吃火锅麻辣猪蹄辣子鸡的话可离不了它;除此之外,花椒还是祛邪去寒的中药材。
      这厨房里和药罐子里使唤的东西个头虽小,力量却很大,足足撑起了韩城的半边天,直接关系到韩城人民的日子能不能过得红火,小姑娘能不能打扮得漂亮,小伙子能不能娶上媳妇-----韩城年产花椒四、五百万斤之多,远销海内外。花椒是韩城经济的顶梁柱之一,客观公正地讲,也实在是个大东西。
         韩城最重的东西---门户蒸食。   传统的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虽说有句古话叫"礼轻情义重",但在韩城农村的各家各户间,来来往往的礼品是以百计数的蒸食(也就是做得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馒头),这礼品可是要用箩筐挑的,例如女儿出嫁,娘家要送三百馍,如果某家有老人去世,女儿、孙女、儿媳娘家每家要送三百馍,侄女、外甥女每家两百,叔伯侄女、外甥女每家一百,什么卷儿馍、馄饨馍、盘子馍、圈圈子,等等等等。
      这又复杂又沉重的礼品在全国可是独此一家。            韩城最热闹的时候---结婚。   当结婚这件人生大事在21世纪的许多城市里已经简化得(也索然无味得)完全等同于向政府报到、领个小红本本、最多不过到婚纱影楼拍一套僵尸照的时候,韩城的新郎新娘正被一大堆扭着秧歌、敲锣打鼓或者踩着高跷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紧密包围着。
      在韩城,结婚不单是两个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节日。一户人家在当地的口碑越好,其子女成亲时参与者就越多,婚礼也就越热闹。韩城人以这种不为摩登时代所见容的传统方式,坚强地将结婚进行到底。   韩城最拥挤的地方-老城。   韩城人管自己的老城不叫老城,也不叫旧城,而是诗意地叫它"金城”“小北京”,它无疑象是一首古老的乐曲,不单动听,也激发了人们通常匮乏的想象力,给这片古老的城郭蒙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色。
      有意思的是,虽然韩城在老城以北开拓出了一座"新城",那里马路要宽敞的多,住房要宽敞的多,还有一座点缀着红花绿树的广场,可是这座新城在韩城人眼里就仿佛从外星球漂浮过来的一只水泥仓库,没有人觉得它跟自己有大不了的关联。于是,金城看上去总是比新城热闹,多少年的老街上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巷子里的颌烙摊子又有什么时候寂寞过了。
      

    2***

    2013-03-18 23:03: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