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国民党军队打仗最厉害的将军是哪位?

首页

国民党军队打仗最厉害的将军是哪位?

我们知道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将军们悉败于解放军的将领们,但不可否认他们中也有很厉害的军事人才,在对日作战中立下战功.哪位精通历史和军事的老兄能在他们当中比较优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10 20:36:23
    黄埔虎将陈明仁,此人是黄埔一期的,打仗勇猛,抗战中表现不俗,远征军对日作战中,松山战役首次采用步炮协同,空地协同作战等战术,战略上迂回包抄日本后方增援补给线,取得全胜.解放战争中,他率三万人在东北四平对抗中共东野十几万人进攻三天三夜.单论其战术与带兵能力确实非同凡响.
    可以想像能与林彪一较高下的,国民党将军中只有陈明仁了

    f***

    2005-11-10 20:36:23

其他答案

    2005-11-12 18:44:09
  • 胡琏师长

    点***

    2005-11-12 18:44:09

  • 2005-11-08 17:20:12
  • 张治中
    此人是老蒋手下的8 大金刚
    淞沪抗战的名人
    老蒋的红人
    

    j***

    2005-11-08 17:20:12

  • 2005-11-04 22:57:54
  •   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的将军——傅作义!
    长城、绥远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 9月28日,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表示“愿为抗日救国,捐躯摩踵”。同时对所部加紧抗日动员,每天早晚带领官兵,齐声高呼:“誓保国土,以尽责任,不惜牺牲,以雪耻辱”。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
      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蒋介石耽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
      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
      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
      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爱国官兵在北方第一次以武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得到全国各界积极支持与赞扬。
         长城战役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塘沽协定》不断在华北制造事变,又先后逼迫国民党当局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卖国条款,华北危机日益加深。日军为了阻绝中国西北对外交通,割断与苏联的联系,1936年春又在察绥积极扶植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和李守信,成立所谓“蒙古军政府”;还收买土匪王英,组织所谓“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和“大汉义军”。
      同年4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公然窜到归绥,活动傅作义主持华北亲日政权。此时,德王已充当日本侵略者的鹰犬,积极在西部各盟活动,直接挑起与绥远省政府的冲突。并酝酿武装暴动。而对日军在绥远的侵略、诱降活动和德王分裂祖国、叛国投敌的行径,傅作义怒不可遏。
      是年10月,傅到洛阳见蒋介石,坚决要求反击日军和蒙奸,以伸张民族正义。蒋介石要傅以忍让为主,非不得已时,不可轻易对日作战。当得知德王在日军指挥下,准备分三路大举进犯绥远的消息后,傅认为到了“不得已时”,11月8日晚秘密召开营以上军官会议,进行军事部署。
      会上,傅对大家说:“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绥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傅作义生平》第五页)针对敌人三路攻势,采取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各个击破的战略。
         11月15日清晨6时许,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5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红格尔图是绥远东部的门户,由察北、商都通往百灵庙的重要驿站,日伪侵占红格尔图旨在打开绥东门户,会师归绥,进而占领整个绥远。
      傅作义亲临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出敌不意,抄袭敌后。日伪军猝不及防,至18日上午7时许,全线溃退。红格尔图战斗以我全胜告捷。   当时,敌人在百灵庙驻有一个多师的兵力,囤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并凭借险峻的山势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傅作义决心拔掉这个钉子,于11月22日指挥各部秘密集结百灵庙附近,进入攻击位置。23日夜11时,部队在孙长胜师长和孙兰峰旅长的指挥了突然发起猛攻,至翌日9时半,全歼日伪军,取得百灵庙大捷。敌伪军阵前反正两个旅,击毙日军顾问29人,俘敌200余人,检点敌尸600余具,草地尚有冻毙敌尸200余具,缴获武器、弹药甚多。
      我军伤亡400余人。12月4日,傅军击退敌人反扑后,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战略要点大庙。至此,绥远抗战胜利结束。   傅作义领导绥远抗战,曾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各方爱国人士的声援。战役开始前,中共派南汉宸携毛泽东亲笔信到绥与傅联系,对其抗日表示热情支持和鼓励。
      12月1日,以中共中央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表援绥通电,要求南京政府“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决不能坐视傅作义等抗战而不救。黄炎培、朱自清等著名爱国人士,组成慰问团赴绥慰劳。爱国华侨陈嘉庚,不远万里捐赠药品、服装和钱财,后来还写了《傅作义高义》一书,称赞傅作义及其所部的抗战功绩。
      绥远抗战胜利告捷,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赞扬此役“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中共中央特发电祝贺,称赞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 御敌平型关,孤军守太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统领晋绥抗日军事全权。
      晋绥军共编第6、第7两个集团军,傅作义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8月,傅率部参加平绥路东段作战。由于第68军军长刘汝明作战不力,加之傅部动作迟缓,未能给在南口、居庸关、延庆、怀来一线的汤恩伯部有力支援,平绥路东段各据点于8月下旬相继失守。9月,日军板垣第5师团由宣化南下攻取广灵,傅奉命在雁门关布防。
      日军以雁门易守难攻,倾主力向平型关进攻,傅部奉命驰赴平型关接替第6集团军。当日军向傅部猛攻时,适八路军115师伏击板垣师团预备队和辎重队,歼敌千余人,给傅部以有力支援。日军在平型关受挫后,由东条英机察哈尔派遣兵团突破茹越口。傅向阎锡山建议由晋军主力围歼孤军深入的东条部,然后向板垣师团反攻。
      阎为保存晋军实力,拒绝采纳,致使东条部占领繁峙,拊平型关我军侧背。9月底,傅部被迫向五台山、代县转移,旋奉命开赴忻口地区御敌。   10月,忻口会战开始。傅作义指挥董其武218旅夜袭敌板垣司令部前线指挥所,并派部救援友军。忻口会战延续到10月下旬,历时23天,敌人遭受重创,被阻于忻口不能前进。
         此时,娘子关失守,太原告急,傅部奉命向太原集结。11月2日,阎锡山召集高级将领军事会议,提出保卫太原,依城野战的计划。实际上,阎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已将晋军主力调往临汾等地,因此对于“保卫太原”,晋军将领个个缄默不语。傅作义虽知其不可为,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毅然请命。
      “弃土莫如守土光荣,太原城找守!”周恩来作为十八集团军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对傅作义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深表敬佩,语重心长地希望他“多保重”。   当时,傅部主力不过两个旅,虽训练有素,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几个月来的南北转战,伤亡过半。仓卒中扩充了部分新兵,又缺乏训练。
      6日,日军第5师团开始进攻太原城郊,驻防城外的军队纷纷溃退,倚城野战计划完全落空,傅部陷于独守孤城之境。7日,晋北和晋东的日军会合,在数十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及坦克掩护下,连续攻城。傅作义下定舍身报国的决心,激励部下英勇杀敌。并给荣河老家写信,表示”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并以“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告慰国人和家人。(《傅作义生平》第九页)   在傅作义誓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下,全军将士咸抱决心,奋勇抗敌。8日敌突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黄昏后,接蒋介石撤退电令,傅作义率部突围,撤至石楼一带。
      太原守城之战,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王靖国、陈长捷等部安全转移。日军虽侵占了太原,但也死伤惨重,无力继续南犯。 奇袭包头,收复五原   12月,日军南犯长沙,为牵制和吸引华北日军兵力于塞北,傅作义主动请战,于19日夜,以35军为主力,配以骑7师,长途奔袭敌之重要战略据点——包头。
      大同各地日军调集重兵反扑。傅部完成牵制任务后撤回河套防区。此役往返行程近千里,历时半月,歼灭包头守敌两个团及援敌300至400人,毁敌坦克4辆。汽车60余辆。   1940年春,日军狂言“膺惩傅作义”,从平绥、同蒲沿线抽调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由黑田重德师团长指挥,向绥西河套地区疯狂进犯。
      2月3日,侵占五原。傅作又趁敌主力东撤后,于3月20日夜率部对盘踞五原之敌发起猛攻,血战两昼夜,收复五原。此役击毙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获战利品甚多。血战中,傅部也遭到重大牺牲,有的连剩下不到10人,营、连、排长伤亡过半。
      至此,连续150余天的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三战役,以五原大捷告终。   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各党派团体纷纷发电祝贺,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交相称赞。4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致电傅作义嘉勉并为请勋。4月17日,国民政府继蒋介石之后,将第二枚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授予傅。
      但傅5月23日呈文,说“五原大捷,乃所部全体官兵艰苦抗战,奋勇抗战的功绩,个人不应领此勋奖”,而加以拒绝。   傅作义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满怀爱国热情,戎马倥偬,率领所部在抗日战场上转战18000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290多次,屡立战功,成为国民党中坚决抗日的名将。
       。

    天***

    2005-11-04 22:57:54

  • 2005-11-04 21:48:30
  • 这个我不太清楚.

    天***

    2005-11-04 21:48:30

  • 2005-11-04 21:18:56
  • 廖耀湘

    雨***

    2005-11-04 21:18:56

  • 2005-11-04 20:11:01
  • 好象是孙立人哦!他在缅甸干掉了很多日本人.

    1***

    2005-11-04 20:11:01

  • 2005-11-04 19:44:57
  • 评价一个人的成败不能以他指挥战争的胜利与否来衡量。毕竟战争不是他一个人在打。在战争中受到太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边***

    2005-11-04 19:44:57

  • 2005-11-04 19:19:25
  • 胡宗南

    あ***

    2005-11-04 19:19:25

  • 2005-11-04 18:47:23
  • 只有傅作义了.其他人都不咋.晋军能被称为善守,完全是有他.他曾经守城1年多啊.不过那是和张做林,兵力太悬殊了.他在抗战中的贡献比其他人大的多啊.什么胡中南啊那是狗屁啊

    少***

    2005-11-04 18:47:23

  • 2005-11-04 18:36:59
  • 8年抗战,日本好比秦军,国民党就像项羽的楚军,共产党就是刘邦的汉军,最后结果,刘邦做了汉高主,得了天下

    重***

    2005-11-04 18:36:59

  • 2005-11-04 18:36:33
  • 好象没有吧.

    胡***

    2005-11-04 18:36:33

  • 2005-11-04 18:03:00
  • 冯玉祥带的军最历害

    爱***

    2005-11-04 18:03:00

  • 2005-11-04 17:22:05
  • 名将没有看见,败将到是有的是.

    勇***

    2005-11-04 17:22:05

  • 2005-11-04 16:18:31
  •     抗战中迁灭日军最多的是孙立人将军,中国军队牺牲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张自忠。 最有代表性的十大抗日名将依次是:张自忠 、李宗仁 、王耀武、 孙立人 、薛岳 、杜聿明、卫立煌 、傅作义 、戴安澜 、张灵甫。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其忠勇,盛殓其尸骨,举行军祭,且置灵牌 ,准备运往武汉,蒋介石闻之大恸,令冯治安率领33集团军,全力抢回张将军遗体。移灵路上,千万军民迎祭。遗体运到重庆,蒋介石亲率大员接灵,举行国葬,追赠为陆军上将,列忠烈祠首位。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曾专门拜会张将军老母,显示出对壮烈殉国张将军的尊重。 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最辉煌的战绩是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台儿庄战役后蒋介石想在徐州再来一次会战,但日军已经从四方形成合围,李宗仁又一次显示军事才华,成功地将部队撤离,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失利。后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解放后,李宗仁将军在海外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最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定居,受到祖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尊重。
       王耀武: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会战,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抗战胜利后,王将军已经不愿再打内战,希望国家修养生息发展经济,但蒋介石又让这员虎将守卫济南,后济南被克,王将军在北京进行思想改造,59年和杜聿明等释放。
      王耀武将军的抗日战绩人民将会永远铭记在心。 孙立人:孙立人将军是安徽庐江人,字仲伦。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生性好动,魄力大,冲劲强,刚猛骁勇,喜欢独来独往,一副美国西部牛仔的火暴脾气,1928年回国,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
      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这个师,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营以上军官都有留美的经历,战术上崇尚美军的作战方式。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
      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三十八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师为第五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三十八师继续殿后。
      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四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
      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
      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943年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并在新平洋和于帮的战斗中俘虏大量日军战俘。
      当曾在中国参加南京大屠杀,参与攻陷广州坏事做尽的日军十八师团的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面对这些在中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恶贯满盈现在已经成为阶下囚的衣冠禽兽,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毫不犹豫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满腔怒火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中国士兵迅速执行命令。当即运用各种工具挖了若干个硕大的坑,把当年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的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的日军十八师团战俘全部坑杀。在缅甸做了异乡之鬼。只有一名台湾籍的士兵被放走逃生。 后来,此事在美国被披露出来,招来美国各界对孙将军的很多抨击,美国人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让他们也遭受一次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他们肯定会闭嘴的。
      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曾经大量屠杀美军战俘,美国人才知道了日军灭绝人性的虎狼本色。 三十八师12月29日攻占于邦占领于邦后,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三十八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
      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攻占胡康河谷后,1944年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
      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
      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十八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靠钻进地洞仓皇南逃。
      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十八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 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后来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
      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
      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孙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师、新一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三十八师,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以下33000余人,击伤日军75000余人,俘虏日军大尉以下323人,缴获火炮 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夺取公路646英里。
      是中国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退守台湾后,孙立人将军曾担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1955年,台湾当局以想发动兵变“莫须有”的罪名将孙将军长期看管软禁台中,将军失去自由,1988年在老部下和民众的呼吁声中将军恢复自由,平反昭雪,将军闻之说:本没有兵变一事,何来平反一说。
      1990年11月19日,当年威震倭寇的孙立人将军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终年90岁。 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同行称之为“老虎仔”可见其打仗之凶猛勇敢。薛岳为大会战中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
      但使他名声显赫到极点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王耀武、杜聿明、张灵甫等都参与此战。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说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名将悍将实是众望所归。薛岳将军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 杜聿明。第5军军长。
      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第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他的全部装备都是苏联提供,机械化程度和战斗力之强为国民党军之首。,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两强相遇勇者胜,杜聿明将军昆仑关一战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杜聿明的战绩必将彪炳史册。
      但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杜聿明与史迪威搞不好关系,在戴安澜将军帅200师在前方血战时,因与史迪威争执错过救援戴安澜将军的机会,最后,远征军向我国败退,孙立人将军和史迪威退到印度,为我军保留了大量力量。而杜聿明将军在向云南撤退时,走进原始森林“野人山”因无给养、药品和向导,5万多远征军将士因病和饥饿长眠在“野人山”戴安澜将军因伤无药医治牺牲在“野人山”“淮海战役”时,杜将军被擒,后在北京接受思想改造,59年刑满,和夫人曹秀清安居北京。
      著名的杨振宁教授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婿。 卫立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将军率领下为配合忻口战役在平型关一举歼敌板垣师团壹千余人。
      忻口战役虽败,但卫立煌将军的抗战决心可见一斑。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然而最可贵的是卫将军队八路军的友谊,林彪受伤后,卫立煌曾拨大批军用物资包括子弹和手榴弹在内给八路军。
      新中国成立后,抗日名将卫立煌将军漂泊几年后回归大陆。 傅作义: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坚守并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被称之为“守城名将”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后在“平津战役”中,傅将军为避免千年古都受战火蹂躏,在北京和平起义,最后,将军得于善终。
       戴安澜: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闻戴将军殉国,蒋介石老泪横流,连呼:一将难求,一将难求。 张灵甫:第十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迫于当时的巨大压力,宋美龄将张灵甫关押到南京,抗日战争最关键时刻,蒋介石将这员“虎将”放虎归山,果不其然,张灵甫无论是治军还是打仗都显示出出众的军事才华,甚为蒋所喜,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
      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张灵甫将军的一条腿在这次战役中负重伤从此残废。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万家岭战役成全了张灵甫。后来,张灵甫担任国军最精锐部队整编74师师长,被粟裕大将巧计围困于“孟良崮,”74师覆灭,张灵甫将军被毙,蒋介石听说张死悲痛万分,尊张灵甫为“党国第一烈士”一代抗战名将从此告别人世。
      由著名导演汤晓丹在六十年代初拍摄张伐,舒适主演的电影《红日》描写的就是74师的覆灭,剧中的张灵甫手持拐杖,就是说他的腿负过伤。电影中的插曲《谁不说咱家乡好》至今仍在广泛传唱。 此外,像廖耀湘、关麟征、王铭章、郝梦龄、张治忠、宋希濂等一大批国民政府军人在抵御外寇入侵的大节上,都保持着坚贞的民族大义和杀身成仁不屈的战斗精神。
       。向每一个抗战英烈和无数战士致敬! 。

    独***

    2005-11-04 16:18:31

  • 2005-11-04 15:10:44
  • 国民党军队中能打仗的人不少,但一是大局使然,一人难撑倾厦,二是如果木偶,受牵制太多。

    更***

    2005-11-04 15:10:44

  • 2005-11-04 15:09:06
  •   国民党十大抗日将军 Dp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现在正热播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
      真正是悲剧英雄。 E/#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n0<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W+7T7u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_#A&d   杜聿明:第三名将。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P<6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x   孙立人:第四名将。
      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Q=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EM&7   薛岳:第五名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
      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b,pi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T'z0   卫立煌:第六名将。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
      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b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xy$=M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
      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e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 |。"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
      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
      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M?hU  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九,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NOh   ©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nC6ZgY   王耀武:第十名将。
      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
      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排名第十我感觉不够公正,至少应排在张灵甫前头.pX。

    蓝***

    2005-11-04 15:09:06

  • 2005-11-04 15:08:25
  • 谁知道啊,我不是在问,《亮剑》里的楚云飞生活中有原型吗?没有。
    一般认为,打战比较狡猾,能动脑子的是傅作义,在解放战争中出其不意打过我军几个闷棍--集宁大同之战。
    还有白崇禧,也玩过一个“青树坪”。胡宗南玩过一个“西府”。其他就想不起来了。
    

    半***

    2005-11-04 15:08: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