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历史上的人名字数是怎么变的?

首页

中国历史上的人名字数是怎么变的?

三国里,除了复姓的人外都是两个字的姓名。随着衍变,至清朝,汉人的名都是三个字
是跟什么有关?什么时候是演变过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5-11-11 22:38:48
  •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夜晚相遇,对面看不清楚,便用口来喊出一个符号,以证实对方的身份。所以,"名"是从"夕"从"口"会意而来。这是名字产生的环境因素吧。
       《礼记·祭法》载:"黄帝正名百物",就是给"百物"起名,表明这个时期的氏族成员开始有私人名字了。
      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们摆脱了无名的蒙昧状态,开始了有名的区别,进入了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拥有私产的人越来越多,区分你我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私名也就越来越多。这是“名字”产生的社会原因。 最初的名字并不是雅的文化,即使现在,一些农村的孩子还有不是很雅的“乳名”或“小名”。
      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以生理特征命名。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有些名字还是很朴素的,所用的字也没有特定的含义。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并因同时出现的“字”而更为清楚。
      名字用字一旦出现了特定的含义,那么它也就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和高度。 先秦时期,人们命名取字,多以单字为雅正之名,凡有文化教养的人,都以取双字名为耻,几乎形成全社会清一色的单字名。公元八年,东汉王莽废西汉刘氏皇朝,建立新朝。他崇尚周礼,要求人们起名以先秦时代为样板,禁止使用双字名,只允许人们取单字名,这种皇权高压手段,效果颇佳,开始人们有意见不敢说,只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便逐渐形成了人们单字起名的习惯。
      以至后来,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很长一段时间,单字名的习惯仍然是人们取名的主要形式。阅读王莽以后到三国时期的书籍,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字名。如曹操、刘备、董卓、鲁肃、周瑜、张飞、诸葛亮等都是单字名。一直到宋代以后,单字名逐步减少,双字名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许多名字都沾染了佛教气息。如乌丸王氏就有僧辩、僧智、僧修,另外还有王玄谟、萧宝卷等名字,也带有佛教气息,唐朝诗人王维,字摩诘,也打有深深的宗教烙印。 。

    齐***

    2005-11-11 22:38:48

  • 2005-11-11 21:38:05
  • 从历史上人的名字来看,好像是清朝以后三个字的名字才开始普遍起来,我个人的观点是由于人口渐渐增多,如果用两个字的名字重名得太多,虽然还有字号,但叫起来总是不方便,所以慢慢有了三个字的名字,一开始三个字的名字中,一个姓加一个辈份,再加自己的一个名字,组成了三个字。现在的名字倒是渐渐地把辈分这个字给淡化了,取得名字个性化比较多了。

    y***

    2005-11-11 21:3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