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经济观察:基金指数市场热络后的利益图景?

首页

经济观察:基金指数市场热络后的利益图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5-12-01 13:43:20
  • 是的

    w***

    2005-12-01 13:43:20

  • 2005-11-16 18:42:13
  •   经济观察:基金指数市场热络后的利益图景  
    2004-7-10 10:43:07
     
     
     
        基金公司指数类产品的大量开发,加之渴望盈利又希望避险的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即将入市,不知不觉间指数市场红火起来。 
        “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在短期和中期内,我们将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要占取更多市场份额。
      ”问及中国指数市场的盈利空间时,新华富时指数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新华富时指数董事长麦 思平显示了其雄心。 指数提供商的新机会 麦思平刚刚参加完每季度一次的指数委员会会议,在此次会上,新华富时公司对新华A200指数作了重新的修订,“如新疆屯河(600737)(相关,行情,个股论坛)这类庄股已经被委员会从A200指数中剔除出去”。
       作为一个指数提供商,最近新华富时在市场上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刚开始发行或刚发行完毕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湘财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等以及未来将要发行基金的上国投摩根、光大保德信、国联基金、东方基金都将采取新华富时的指数作为业绩基准或者投资标的。
       其实,不仅新华富时一家指数商瞄准了中国指数市场的商机,几乎国际上知名的指数提供商都看好中国市场,因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编制并推广中国指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各路人马分享中国市场巨大商机的重要手段,而国外指数经营商在这方面恰好有优势。
       在有伦敦金融时报背景的英国富时公司与国内新华财经合作推出新华富时系列指数之后,标准普尔也开始进军中国,选择与中信证券(600030)(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合作,并于2004年3月1日发布中信标普300指数和中信标普50指数。而道琼斯公司推出了道琼斯88中国指数、摩根士丹利推出了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MSCI)。
       在新华富时指数系列中,中国25指数和中国50指数就是专门为外国投资者设计的投资香港和大陆市场的指数。“目前,我们已经与15家QFII中的12到13家进行了合作,我们还了解到更多资金将有意向通过我们指数投资于中国市场。” 新华富时一位人士表示。
       即将推出的QDII为这些植根于境外的指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你想,现在博时基金公司在使用我们的指数,如果未来他们想投资境外市场,基于习惯需要,也会选择我们的指数。”麦思平表示,“新华富时的全球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全球的投资标的。” 除了上述机会,中国资本市场的混业趋势也为指数商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昨天去过保监会,与他们就保险资金运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麦思平告诉记者。 盈利的压力迫使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但是又担忧风险,而一个合适的指数也许可以成为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对于指数供应商来说,相似的商机还在企业年金市场。 指数用户的获利谋划 事实上,指数提供商的雄心来自于指数用户的需求。
      热闹的指数市场角力背后是指数用户的另一番逐利场景。 与指数提供商的利益基础不同,作为指数使用者,基金公司的首要目标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指数,构建一个能够引起投资者兴趣的基金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卖出去。 开发出一个引起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数类基金产品已被不少基金公司写入战略规划。
      目前,市场能够利用的指数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发的上证180、深证120以及中国50指数之外,还有各家指数提供商开发的各类指数产品。另外,不少基金公司也基于自己的投资实力和投资风格,专门定制一些风格化指数。例如东方基金管理公司将要发行的基金就是基于自己投资团队的风格而定制的风格化指数,并以此作为业绩基准。
       作为指数类产品中的创新者,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尚未出世就引起市场众多地关注,而ETF成功的关键就是对跟踪指数的选择。 由于ETF属于被动式的指数化投资,相比而言,基金公司投资团队和研究团队的投入较少,所以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率甚至低于指数基金,“但集腋成裘,如果一个ETF产品设计的比较好,就会吸引大量投资者来投资,即使按照千分之五的管理费率,如果基金规模过百亿,基金公司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一个投资公司人士表示。 正是看到利益所在,所以及早开发出一款好的ETF产品已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最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表示,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美国道富银行共同合作开发的国内首批ETF已顺利通过产品论证研究阶段,现在进入系统开发论证阶段。
      另据悉,华安基金也在积极开发跟踪上证180和上证50的ETF产品。 投资者从指数中获益与提供商和基金公司都不同,作为指数类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投资者关注指数产品只有一点:投资这个指数产品能否带来更多的利润。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使用指数类产品有三种目的:一种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增值;第二种是保值需要;第三种则是为了套利。
      ” 上海博弘投资的总经理刘宏分析。在ETF推出之前,指数投资者主要是那些对控制风险要求比较严格的保险公司和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的QFII们。 “而ETF推出后,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参与进来。”刘宏说。 摘自:[ 经济观察报 ] 。
      

    红***

    2005-11-16 18:42:13

  • 2005-11-16 18:14:30
  •   基金公司指数类产品的大量开发,加之渴望盈利又希望避险的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即将入市,不知不觉间指数市场红火起来。 
    “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在短期和中期内,我们将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要占取更多市场份额。”问及中国指数市场的盈利空间时,新华富时指数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新华富时指数董事长麦思平显示了其雄心。
       指数提供商的新机会 麦思平刚刚参加完每季度一次的指数委员会会议,在此次会上,新华富时公司对新华A200指数作了重新的修订,“如新疆屯河这类庄股已经被委员会从A200指数中剔除出去”。 作为一个指数提供商,最近新华富时在市场上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
      刚开始发行或刚发行完毕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湘财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等以及未来将要发行基金的上国投摩根、光大保德信、国联基金、东方基金都将采取新华富时的指数作为业绩基准或者投资标的。 其实,不仅新华富时一家指数商瞄准了中国指数市场的商机,几乎国际上知名的指数提供商都看好中国市场,因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编制并推广中国指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各路人马分享中国市场巨大商机的重要手段,而国外指数经营商在这方面恰好有优势。
       在有伦敦金融时报背景的英国富时公司与国内新华财经合作推出新华富时系列指数之后,标准普尔也开始进军中国,选择与中信证券合作,并于2004年3月1日发布中信标普300指数和中信标普50指数。而道琼斯公司推出了道琼斯88中国指数、摩根士丹利推出了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MSCI)。
       在新华富时指数系列中,中国25指数和中国50指数就是专门为外国投资者设计的投资香港和大陆市场的指数。“目前,我们已经与15家QFII中的12到13家进行了合作,我们还了解到更多资金将有意向通过我们指数投资于中国市场。”新华富时一位人士表示。
       即将推出的QDII为这些植根于境外的指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你想,现在博时基金公司在使用我们的指数,如果未来他们想投资境外市场,基于习惯需要,也会选择我们的指数。”麦思平表示,“新华富时的全球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全球的投资标的。” 除了上述机会,中国资本市场的混业趋势也为指数商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昨天去过保监会,与他们就保险资金运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麦思平告诉记者。 盈利的压力迫使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但是又担忧风险,而一个合适的指数也许可以成为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对于指数供应商来说,相似的商机还在企业年金市场。 指数用户的获利谋划 事实上,指数提供商的雄心来自于指数用户的需求。
      热闹的指数市场角力背后是指数用户的另一番逐利场景。 与指数提供商的利益基础不同,作为指数使用者,基金公司的首要目标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指数,构建一个能够引起投资者兴趣的基金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卖出去。 开发出一个引起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数类基金产品已被不少基金公司写入战略规划。
      目前,市场能够利用的指数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发的上证180、深证120以及中国50指数之外,还有各家指数提供商开发的各类指数产品。另外,不少基金公司也基于自己的投资实力和投资风格,专门定制一些风格化指数。例如东方基金管理公司将要发行的基金就是基于自己投资团队的风格而定制的风格化指数,并以此作为业绩基准。
       作为指数类产品中的创新者,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尚未出世就引起市场众多地关注,而ETF成功的关键就是对跟踪指数的选择。 由于ETF属于被动式的指数化投资,相比而言,基金公司投资团队和研究团队的投入较少,所以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率甚至低于指数基金,“但集腋成裘,如果一个ETF产品设计的比较好,就会吸引大量投资者来投资,即使按照千分之五的管理费率,如果基金规模过百亿,基金公司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一个投资公司人士表示。 正是看到利益所在,所以及早开发出一款好的ETF产品已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最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表示,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美国道富银行共同合作开发的国内首批ETF已顺利通过产品论证研究阶段,现在进入系统开发论证阶段。
      另据悉,华安基金也在积极开发跟踪上证180和上证50的ETF产品。 投资者从指数中获益与提供商和基金公司都不同,作为指数类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投资者关注指数产品只有一点:投资这个指数产品能否带来更多的利润。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使用指数类产品有三种目的:一种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增值;第二种是保值需要;第三种则是为了套利。
      ”上海博弘投资的总经理刘宏分析。在ETF推出之前,指数投资者主要是那些对控制风险要求比较严格的保险公司和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的QFII们。 “而ETF推出后,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参与进来。” 。

    w***

    2005-11-16 18:14:30

  • 2005-11-16 17:51:54
  •   基金公司指数类产品的大量开发,加之渴望盈利又希望避险的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即将入市,不知不觉间指数市场红火起来。 
        “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在短期和中期内,我们将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要占取更多市场份额。”问及中国指数市场的盈利空间时,新华富时指数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新华富时指数董事长麦思平显示了其雄心。
       指数提供商的新机会 麦思平刚刚参加完每季度一次的指数委员会会议,在此次会上,新华富时公司对新华A200指数作了重新的修订,“如新疆屯河这类庄股已经被委员会从A200指数中剔除出去”。 作为一个指数提供商,最近新华富时在市场上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
      刚开始发行或刚发行完毕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湘财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等以及未来将要发行基金的上国投摩根、光大保德信、国联基金、东方基金都将采取新华富时的指数作为业绩基准或者投资标的。 其实,不仅新华富时一家指数商瞄准了中国指数市场的商机,几乎国际上知名的指数提供商都看好中国市场,因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编制并推广中国指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各路人马分享中国市场巨大商机的重要手段,而国外指数经营商在这方面恰好有优势。
       在有伦敦金融时报背景的英国富时公司与国内新华财经合作推出新华富时系列指数之后,标准普尔也开始进军中国,选择与中信证券合作,并于2004年3月1日发布中信标普300指数和中信标普50指数。而道琼斯公司推出了道琼斯88中国指数、摩根士丹利推出了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MSCI)。
       在新华富时指数系列中,中国25指数和中国50指数就是专门为外国投资者设计的投资香港和大陆市场的指数。“目前,我们已经与15家QFII中的12到13家进行了合作,我们还了解到更多资金将有意向通过我们指数投资于中国市场。”新华富时一位人士表示。
       即将推出的QDII为这些植根于境外的指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你想,现在博时基金公司在使用我们的指数,如果未来他们想投资境外市场,基于习惯需要,也会选择我们的指数。”麦思平表示,“新华富时的全球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全球的投资标的。” 除了上述机会,中国资本市场的混业趋势也为指数商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昨天去过保监会,与他们就保险资金运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麦思平告诉记者。 盈利的压力迫使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但是又担忧风险,而一个合适的指数也许可以成为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对于指数供应商来说,相似的商机还在企业年金市场。 指数用户的获利谋划 事实上,指数提供商的雄心来自于指数用户的需求。
      热闹的指数市场角力背后是指数用户的另一番逐利场景。 与指数提供商的利益基础不同,作为指数使用者,基金公司的首要目标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指数,构建一个能够引起投资者兴趣的基金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卖出去。 开发出一个引起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数类基金产品已被不少基金公司写入战略规划。
      目前,市场能够利用的指数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发的上证180、深证120以及中国50指数之外,还有各家指数提供商开发的各类指数产品。另外,不少基金公司也基于自己的投资实力和投资风格,专门定制一些风格化指数。例如东方基金管理公司将要发行的基金就是基于自己投资团队的风格而定制的风格化指数,并以此作为业绩基准。
       作为指数类产品中的创新者,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尚未出世就引起市场众多地关注,而ETF成功的关键就是对跟踪指数的选择。 由于ETF属于被动式的指数化投资,相比而言,基金公司投资团队和研究团队的投入较少,所以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率甚至低于指数基金,“但集腋成裘,如果一个ETF产品设计的比较好,就会吸引大量投资者来投资,即使按照千分之五的管理费率,如果基金规模过百亿,基金公司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一个投资公司人士表示。 正是看到利益所在,所以及早开发出一款好的ETF产品已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最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表示,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美国道富银行共同合作开发的国内首批ETF已顺利通过产品论证研究阶段,现在进入系统开发论证阶段。
      另据悉,华安基金也在积极开发跟踪上证180和上证50的ETF产品。 投资者从指数中获益与提供商和基金公司都不同,作为指数类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投资者关注指数产品只有一点:投资这个指数产品能否带来更多的利润。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使用指数类产品有三种目的:一种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增值;第二种是保值需要;第三种则是为了套利。
      ”上海博弘投资的总经理刘宏分析。在ETF推出之前,指数投资者主要是那些对控制风险要求比较严格的保险公司和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的QFII们。 “而ETF推出后,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参与进来。”。

    绿***

    2005-11-16 17:51:54

  • 2005-11-16 17:01:51
  • 很好 
    

    小***

    2005-11-16 17:01:51

  • 2005-11-16 16:27:40
  • 是的 

    z***

    2005-11-16 16:27:40

  • 2005-11-16 16:27:20
  • 经济观察:基金指数市场热络后的利益图景---中看不中用!

    a***

    2005-11-16 16:27:20

  • 2005-11-16 16:13:58
  • 一般啦

    自***

    2005-11-16 16:13:58

  • 2005-11-16 16:06:03
  • 看好 
    

    三***

    2005-11-16 16:06:03

  • 2005-11-16 15:47:58
  • 很好

    撒***

    2005-11-16 15:47:58

  • 2005-11-16 15:45:38
  • 看了,有一定的道理。

    几***

    2005-11-16 15:45:38

  • 2005-11-16 15:45:07
  • 看好

    ****

    2005-11-16 15:45: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基金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