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眼睛带着头疼怎么办

得了近视怎么办?

我不想带眼镜,我天天对着电脑,眼睛也干了,咋办?
U*** | 2005-11-20 14:01:54

好评回答

2005-11-20 14:06:45
牛*** |2005-11-20 14:06:45 56 10 评论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得了近视怎么办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

查看全部>>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得了近视怎么办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借“6·6爱眼日”之际,我们约请眼科专家撰写文章,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知识和低视力康复知识,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希望您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副主任医师 郑远远 

  低视力患者不同于盲人,也不同于正常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0.05为低视力,视力<0.05—无光感为盲,无论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盲加低视力是视力残疾的总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 

  从年龄段上划分,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而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避免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而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世界每年视力损害的花费已高达250亿美元。综上所述,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发达国家的一些统计数字显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在所有视力残疾人群中不到5%。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从数字上说,儿童低视力仅代表整个低视力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专家仍一致认为,儿童低视力应该比老年低视力受到更多的关注。低视力儿童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受的痛苦和不便远比老年人多,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残疾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儿童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是先天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通过早期手术、早期预防,患儿可以获得有效视力,对那些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屈光矫正仍无法提高视力的低视力儿童,我们将通过助视器的使用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提高学习、生活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从1985年开始,我国低视力专家孙葆忱教授率先在上海盲校进行了低视力生与盲生分班教学的试点。低视力生通过配戴合适的助视器后不再学习盲文,而是学习普通汉字,这种方法促使我国特殊事业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国家教委向全国20余所学校推广了分班教学的经验。目前我国的低视力儿童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与视力正常孩子一同学习、生活。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随班就读”,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教“一体化”。没有视觉康复,就没有教育康复。视觉康复使大批的低视力儿童不仅顺利地考取了中学,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还考入了大学,个别人甚至出国深造。教育作为一种康复措施,使视残儿童由家庭、社会的负担变为有文化、有理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预防 

  副主任医师 胡爱莲博士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何预防近视 

  对学龄儿童要加强眼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儿童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 

  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看5米以外的目标时不需要调节,看5米以内的目标则需要调节,目标愈近,使用的调节愈大。当目标距眼50厘米时需要2屈光度的调节。25厘米时需要4屈光度的调节。距离小于25厘米时则所需要的调节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增加了调节肌的紧张度,促使眼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面发展。故在读书时,书本与眼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不断地变化调节,易引起视力疲劳。 

  躺着看书也是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难得到合适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而易出现视力疲劳。 

  阅读时的光线:阅读的效率与视力有关,而视力的变化随照明度而增加。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阅读,必将书本拿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因而促使眼的调节紧张,故灯光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平时要教育儿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写字要用深黑色铅笔,光线要从左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光线须均匀不炫目,在强的直光下看书也不适宜。 

  连续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阅读时间过长,则需要长时间的调节,易造成调节痉挛,睫状肌的调节灵活性减低,使变凸的晶状体看远时亦不易松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远视力减退,就会成为近视。因此,阅读时间不应持续太久。每阅读45分钟后,应休息 10—15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并做眼保健操、课间操或室外活动。以使紧张状态下的调节肌得到松弛和缓解,解除调节肌的疲劳,消除痉挛。 

  坚持做眼保健操:利用眼部穴位自我按摩,可预防近视,且有助于解除眼肌疲劳,增强眼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近视和保护视力的效果;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会防止近视的加深,恢复调节机能,促进视力改善。 

  怎样早发现儿童近视 

  对于儿童近视眼,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得到好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早发现视力异常,早就医;其次,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患近视眼的儿童常常有以下表现: 

  看远处的物体时,经常眯细眼睛,否则就看不清楚; 

  看书和看电影、电视的距离变近了,尤其是看电视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看物体时容易产生紧皱眉头现象; 

  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急躁,与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不融洽,行动和思维能力减退等。学习缺乏耐心,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就应当考虑到发生近视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得了近视怎么办 

  得了近视就应配戴眼镜,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不愿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提倡戴框架眼镜,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在配眼镜之前一定要充分散瞳,即一定要散瞳验光,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镜架。切记:儿童青少年不宜戴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要严格的清洁操作,护理工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久戴容易造成慢性结膜炎,配戴不适容易造成角膜炎,儿童相对难以掌握,因此儿童青少年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儿童青少年不能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的原理是在角膜上进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眼,有人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由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不稳定,在不断变化加深,绝对不应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儿童弱视知识问答 

  副研究员 崔彤彤 

  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目前已引起广大家长及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 

  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的前途。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 

  弱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在儿童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他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对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做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弱视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复发能够预防吗? 

  弱视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眼或双眼视力又降到0.9以下,常称为“弱视复发”。复发的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恢复,忽视了巩固治疗,不督促孩子继续做弱视训练,不定期检查视力、验光和更换眼镜。 

  患儿因素:由于儿童自觉性差,不坚持戴眼镜,不能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只在家长面前戴眼镜,离开家长就不戴。 

  医生因素:对于斜视性弱视儿童在斜视手术后,可能因为弱视眼被遮盖时间过长而复发。 

  总之,只要弱视儿童存在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清除,弱视儿童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都有可能复发。 

  (以上三篇文章作者单位均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防盲室,特此致谢)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3日 第十五版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能手术治疗吗?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近视的手术治疗能使你脱掉眼镜,恢复你的青春活力"的宣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许多中小学生近视患者的家长急切地想脱掉孩子的眼镜而要求为孩子手术治疗。其实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并没有绝对脱镜的把握,也不是人人可以接受这种手术治疗的。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种类很多,较流行的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前苏联著名眼科教授费多罗夫70年代发明的。手术原理是用精细锋利的金刚石手术刀,在角膜上做深达90%~95%厚度的4~16条切线。这些切线使角膜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角膜切开处向前膨隆,改变了它的形态,也改变了它对光线的屈折能力。术前经过各种仪器的精密测量,可根据近视程度决定不同的手术方案。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适用于18岁以上、2~3年内病情稳定的近视眼患者。手术后因为角膜上有线状瘢痕,在阳光下产生耀眼的眩光感觉。也有的人残留不同程度的近视,或出现新的散光。儿童青少年的眼睛正在发育期,近视程度还在变化,手术效果不肯定,容易复发或发生合并症,所以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不宜少儿。 

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治疗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近视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前,看远时不清楚,看近时清晰。近视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是由于后天用眼不当引起的,开始发生于青春期,随着发育停止而稳定,青少年近视多属此类。病理性近视是指由于存在遗传因素,早年开始发生,发展很快,度数大(> 600度),视力差,多有眼底病变,预后不好,这一类型较少见。下面主要谈单纯性近视。


  一、发病:近视眼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越来越高,与现在学生功课比较紧张、电视电脑普及有关。据统计,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占20%,中学占40%,大学为60%,所以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视力最常见的原因。


  二、病因:近视的病因学说有十几种,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所有近视的发生。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是:遗传与环境对近视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遗传作用有限,是近视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存在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调查发现父母双方近视眼,子女发生近视的明显多于正视眼的子女,而后天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起着更大的作用。人在过度近距离工作时,由于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在看远时不能完全放松,致远视力下降,此时为调节性近视,也叫假性近视,如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如继续过度近距离用眼,由于眼肌牵拉,调节紧张,眼压升高,长时间眼球充血,导致眼轴变长,形成真性近视。 


  三、危害性;近视眼的危害性大家还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不过多戴一付眼镜罢了。首先在工作、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之处,其次报考志愿有许多限制,但最主要的是近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高度近视时更易发生,并发症有:玻璃体混浊、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引起这些并发症主要为眼轴延长,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最终可能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认为近视无关紧要。


  四、预防:由于近视眼的发生有明确的外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者,任何一种有利于减轻眼疲劳,放松眼调节的措施均可试用,关键是减少视力负荷。如: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多看远景,不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看书,照明 光线适中,睡眠充足,平衡饮食,合理营养。为预防病理性近视,双方有高度近视的应避免通婚。目前药物预防近视比较困难,且效果不肯定,一些散瞳剂如托品酰胺等可试用,以减轻睫状肌痉挛。


  五、治疗:当觉得看远不清时,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以便及时治疗,如果为真性近视,配戴眼镜是目前最主要的矫正方法。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戴,工作时戴还是整日戴,目前国内有几种理论,调节学说认为戴镜增强了调节,对近视发展有害,所以要求看远时戴,看近时不戴;集合学说认为:戴镜后能使眼不易疲劳,能防止近视的发展,要求看近看远时都戴。一般认为,假性近视绝对不能戴眼镜,真性近视如视力已影响课堂学习,看不清黑板,应戴镜,戴镜度数以能矫正至1.0为最低度数,200度以内可在课堂上才戴, 200度以上则整天都要戴,有散光一定要戴,同时要求配眼镜一定要准确(广州有60%眼镜店不合格)。


  治疗近视,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手术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因并发症多现临床上很少使用。比较先进的有准分子激光术(Lasix手术),效果好,但费用较高,治一只眼需5000元左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并发症。非创伤性治疗主要是指角膜矫形学,即利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改变角膜弧度,使角膜变薄而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OK镜,对4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疗效较好,但维持时间短,最起码要隔日戴,镜片护理要求高。有导致角膜损伤引起角膜炎的可能,已有因戴 OK镜致盲的报告,此时OK镜就不OK了。前不久省卫生厅己紧急下文,要求严格管理OK镜的应用。所以近视的治疗,戴眼镜是确实有效的矫正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遗憾终生! 

0/300

其他答案(共25个回答)

    2005-11-26 14:02:37
  • 青少年学生得了近视以后多很着急,想法很多,有的想找个好医生配副合适的眼镜。有的到处打听治疗近视的特效药及特效治疗仪,有的想通过眼保健操来恢复视力,有的想通过手术来治疗近视。那么,防治近视的关键是什么呢? 青少年学生常常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阅读与书写时间过长、姿势不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太近等,假如室内光线太暗,就会造成眼睛过度疲劳,眼内肌肉过度紧张而使睫状体肌肉不能灵活伸缩,导致看远模糊不清的功能性近...

    查看全部>>

    青少年学生得了近视以后多很着急,想法很多,有的想找个好医生配副合适的眼镜。有的到处打听治疗近视的特效药及特效治疗仪,有的想通过眼保健操来恢复视力,有的想通过手术来治疗近视。那么,防治近视的关键是什么呢? 青少年学生常常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阅读与书写时间过长、姿势不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太近等,假如室内光线太暗,就会造成眼睛过度疲劳,眼内肌肉过度紧张而使睫状体肌肉不能灵活伸缩,导致看远模糊不清的功能性近视。这类近视在中小学学生中较为多见,发病时间很短,远视力波动大,时好时坏,容易被忽视,这个阶段的近视常称为假性近视。如得了假性近视仍不引起重视,不及早采取措施,依然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学习,那么此时除了造成眼肌的调节紧张以外,还会使眼球逐渐变长,假性近视就会发展成真性近视。 眼的假性近视阶段是由于不得当的用眼卫生造成眼内肌肉过度紧张而造成睫状肌松弛;坚持眼保健操等措施来恢复视疲劳,解除眼内肌的紧张度,视力容易恢复正常。假性近视阶段不主张配镜矫正,目的是为了防止发展成真性近视。 假如经眼科医生确诊为真性近视,则应该在散瞳验光后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在思想上应更加重视用眼卫生,不要认为配了眼镜就万事大吉,更要杜绝在学生中互相借戴眼镜的坏习惯,因为戴了不合适的眼镜,会使不少学生加重了眼的负担,最终可使近视度数迅速加深、甚至发展成恶性进行性近视。 孩子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屈光度会不断地变化,所以即使戴上眼镜的孩子也应该定期到医院去检查,一般1--2月复查一次视力;一年左右去医院散瞳验光,然后根据变化的屈光度重新配镜。
    y*** | 2005-11-26 14:02:37 53 12 评论
    0/300
  • 2005-11-22 22:33:00
  • 手术治疗。眼睛干可用治疗视力疲劳的滴眼液。
    厚*** | 2005-11-22 22:33:00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1 18:38:28
  •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

    查看全部>>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借“6·6爱眼日”之际,我们约请眼科专家撰写文章,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知识和低视力康复知识,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希望您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副主任医师 郑远远 
    
      低视力患者不同于盲人,也不同于正常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0.05为低视力,视力<0.05—无光感为盲,无论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盲加低视力是视力残疾的总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 
    
      从年龄段上划分,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而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避免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而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世界每年视力损害的花费已高达250亿美元。综上所述,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发达国家的一些统计数字显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在所有视力残疾人群中不到5%。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从数字上说,儿童低视力仅代表整个低视力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专家仍一致认为,儿童低视力应该比老年低视力受到更多的关注。低视力儿童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受的痛苦和不便远比老年人多,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残疾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儿童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是先天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通过早期手术、早期预防,患儿可以获得有效视力,对那些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屈光矫正仍无法提高视力的低视力儿童,我们将通过助视器的使用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提高学习、生活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从1985年开始,我国低视力专家孙葆忱教授率先在上海盲校进行了低视力生与盲生分班教学的试点。低视力生通过配戴合适的助视器后不再学习盲文,而是学习普通汉字,这种方法促使我国特殊事业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国家教委向全国20余所学校推广了分班教学的经验。目前我国的低视力儿童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与视力正常孩子一同学习、生活。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随班就读”,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教“一体化”。没有视觉康复,就没有教育康复。视觉康复使大批的低视力儿童不仅顺利地考取了中学,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还考入了大学,个别人甚至出国深造。教育作为一种康复措施,使视残儿童由家庭、社会的负担变为有文化、有理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预防 
    
      副主任医师 胡爱莲博士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何预防近视 
    
      对学龄儿童要加强眼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儿童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 
    
      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看5米以外的目标时不需要调节,看5米以内的目标则需要调节,目标愈近,使用的调节愈大。当目标距眼50厘米时需要2屈光度的调节。25厘米时需要4屈光度的调节。距离小于25厘米时则所需要的调节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增加了调节肌的紧张度,促使眼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面发展。故在读书时,书本与眼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不断地变化调节,易引起视力疲劳。 
    
      躺着看书也是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难得到合适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而易出现视力疲劳。 
    
      阅读时的光线:阅读的效率与视力有关,而视力的变化随照明度而增加。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阅读,必将书本拿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因而促使眼的调节紧张,故灯光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平时要教育儿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写字要用深黑色铅笔,光线要从左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光线须均匀不炫目,在强的直光下看书也不适宜。 
    
      连续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阅读时间过长,则需要长时间的调节,易造成调节痉挛,睫状肌的调节灵活性减低,使变凸的晶状体看远时亦不易松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远视力减退,就会成为近视。因此,阅读时间不应持续太久。每阅读45分钟后,应休息 10—15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并做眼保健操、课间操或室外活动。以使紧张状态下的调节肌得到松弛和缓解,解除调节肌的疲劳,消除痉挛。 
    
      坚持做眼保健操:利用眼部穴位自我按摩,可预防近视,且有助于解除眼肌疲劳,增强眼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近视和保护视力的效果;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会防止近视的加深,恢复调节机能,促进视力改善。 
    
      怎样早发现儿童近视 
    
      对于儿童近视眼,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得到好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早发现视力异常,早就医;其次,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患近视眼的儿童常常有以下表现: 
    
      看远处的物体时,经常眯细眼睛,否则就看不清楚; 
    
      看书和看电影、电视的距离变近了,尤其是看电视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看物体时容易产生紧皱眉头现象; 
    
      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急躁,与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不融洽,行动和思维能力减退等。学习缺乏耐心,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就应当考虑到发生近视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得了近视怎么办 
    
      得了近视就应配戴眼镜,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不愿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提倡戴框架眼镜,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在配眼镜之前一定要充分散瞳,即一定要散瞳验光,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镜架。切记:儿童青少年不宜戴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要严格的清洁操作,护理工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久戴容易造成慢性结膜炎,配戴不适容易造成角膜炎,儿童相对难以掌握,因此儿童青少年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儿童青少年不能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的原理是在角膜上进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眼,有人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由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不稳定,在不断变化加深,绝对不应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儿童弱视知识问答 
    
      副研究员 崔彤彤 
    
    
    一、发病:近视眼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越来越高,与现在学生功课比较紧张、电视电脑普及有关。据统计,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占20%,中学占40%,大学为60%,所以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视力最常见的原因。
    
    
      二、病因:近视的病因学说有十几种,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所有近视的发生。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是:遗传与环境对近视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遗传作用有限,是近视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存在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调查发现父母双方近视眼,子女发生近视的明显多于正视眼的子女,而后天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起着更大的作用。人在过度近距离工作时,由于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在看远时不能完全放松,致远视力下降,此时为调节性近视,也叫假性近视,如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如继续过度近距离用眼,由于眼肌牵拉,调节紧张,眼压升高,长时间眼球充血,导致眼轴变长,形成真性近视。 
    
    
      三、危害性;近视眼的危害性大家还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不过多戴一付眼镜罢了。首先在工作、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之处,其次报考志愿有许多限制,但最主要的是近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高度近视时更易发生,并发症有:玻璃体混浊、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引起这些并发症主要为眼轴延长,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最终可能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认为近视无关紧要。
    
    
      四、预防:由于近视眼的发生有明确的外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者,任何一种有利于减轻眼疲劳,放松眼调节的措施均可试用,关键是减少视力负荷。如: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多看远景,不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看书,照明 光线适中,睡眠充足,平衡饮食,合理营养。为预防病理性近视,双方有高度近视的应避免通婚。目前药物预防近视比较困难,且效果不肯定,一些散瞳剂如托品酰胺等可试用,以减轻睫状肌痉挛。
    
    
      五、治疗:当觉得看远不清时,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以便及时治疗,如果为真性近视,配戴眼镜是目前最主要的矫正方法。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戴,工作时戴还是整日戴,目前国内有几种理论,调节学说认为戴镜增强了调节,对近视发展有害,所以要求看远时戴,看近时不戴;集合学说认为:戴镜后能使眼不易疲劳,能防止近视的发展,要求看近看远时都戴。一般认为,假性近视绝对不能戴眼镜,真性近视如视力已影响课堂学习,看不清黑板,应戴镜,戴镜度数以能矫正至1.0为最低度数,200度以内可在课堂上才戴, 200度以上则整天都要戴,有散光一定要戴,同时要求配眼镜一定要准确(广州有60%眼镜店不合格)。
    
    
      治疗近视,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手术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因并发症多现临床上很少使用。比较先进的有准分子激光术(Lasix手术),效果好,但费用较高,治一只眼需5000元左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并发症。非创伤性治疗主要是指角膜矫形学,即利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改变角膜弧度,使角膜变薄而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OK镜,对4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疗效较好,但维持时间短,最起码要隔日戴,镜片护理要求高。有导致角膜损伤引起角膜炎的可能,已有因戴 OK镜致盲的报告,此时OK镜就不OK了。前不久省卫生厅己紧急下文,要求严格管理OK镜的应用。所以近视的治疗,戴眼镜是确实有效的矫正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遗憾终生! 
    
    
    m*** | 2005-11-21 18:38:28 54 12 评论
    0/300
  • 2005-11-21 13:15:49
  • 学做一天盲人,以后就知道爱护眼球了。
    s*** | 2005-11-21 13:15:49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1 12:13:21
  •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

    查看全部>>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借“6·6爱眼日”之际,我们约请眼科专家撰写文章,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知识和低视力康复知识,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希望您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副主任医师 郑远远 
    
      低视力患者不同于盲人,也不同于正常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0.05为低视力,视力<0.05—无光感为盲,无论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盲加低视力是视力残疾的总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 
    
      从年龄段上划分,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而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避免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而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世界每年视力损害的花费已高达250亿美元。综上所述,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发达国家的一些统计数字显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在所有视力残疾人群中不到5%。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从数字上说,儿童低视力仅代表整个低视力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专家仍一致认为,儿童低视力应该比老年低视力受到更多的关注。低视力儿童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受的痛苦和不便远比老年人多,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残疾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儿童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是先天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通过早期手术、早期预防,患儿可以获得有效视力,对那些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屈光矫正仍无法提高视力的低视力儿童,我们将通过助视器的使用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提高学习、生活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从1985年开始,我国低视力专家孙葆忱教授率先在上海盲校进行了低视力生与盲生分班教学的试点。低视力生通过配戴合适的助视器后不再学习盲文,而是学习普通汉字,这种方法促使我国特殊事业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国家教委向全国20余所学校推广了分班教学的经验。目前我国的低视力儿童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与视力正常孩子一同学习、生活。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随班就读”,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教“一体化”。没有视觉康复,就没有教育康复。视觉康复使大批的低视力儿童不仅顺利地考取了中学,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还考入了大学,个别人甚至出国深造。教育作为一种康复措施,使视残儿童由家庭、社会的负担变为有文化、有理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预防 
    
      副主任医师 胡爱莲博士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何预防近视 
    
      对学龄儿童要加强眼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儿童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 
    
      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看5米以外的目标时不需要调节,看5米以内的目标则需要调节,目标愈近,使用的调节愈大。当目标距眼50厘米时需要2屈光度的调节。25厘米时需要4屈光度的调节。距离小于25厘米时则所需要的调节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增加了调节肌的紧张度,促使眼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面发展。故在读书时,书本与眼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不断地变化调节,易引起视力疲劳。 
    
      躺着看书也是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难得到合适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而易出现视力疲劳。 
    
      阅读时的光线:阅读的效率与视力有关,而视力的变化随照明度而增加。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阅读,必将书本拿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因而促使眼的调节紧张,故灯光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平时要教育儿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写字要用深黑色铅笔,光线要从左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光线须均匀不炫目,在强的直光下看书也不适宜。 
    
      连续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阅读时间过长,则需要长时间的调节,易造成调节痉挛,睫状肌的调节灵活性减低,使变凸的晶状体看远时亦不易松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远视力减退,就会成为近视。因此,阅读时间不应持续太久。每阅读45分钟后,应休息 10—15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并做眼保健操、课间操或室外活动。以使紧张状态下的调节肌得到松弛和缓解,解除调节肌的疲劳,消除痉挛。 
    
      坚持做眼保健操:利用眼部穴位自我按摩,可预防近视,且有助于解除眼肌疲劳,增强眼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近视和保护视力的效果;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会防止近视的加深,恢复调节机能,促进视力改善。 
    
      怎样早发现儿童近视 
    
      对于儿童近视眼,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得到好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早发现视力异常,早就医;其次,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患近视眼的儿童常常有以下表现: 
    
      看远处的物体时,经常眯细眼睛,否则就看不清楚; 
    
      看书和看电影、电视的距离变近了,尤其是看电视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看物体时容易产生紧皱眉头现象; 
    
      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急躁,与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不融洽,行动和思维能力减退等。学习缺乏耐心,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就应当考虑到发生近视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得了近视怎么办 
    
      得了近视就应配戴眼镜,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不愿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提倡戴框架眼镜,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在配眼镜之前一定要充分散瞳,即一定要散瞳验光,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镜架。切记:儿童青少年不宜戴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要严格的清洁操作,护理工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久戴容易造成慢性结膜炎,配戴不适容易造成角膜炎,儿童相对难以掌握,因此儿童青少年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儿童青少年不能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的原理是在角膜上进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眼,有人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由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不稳定,在不断变化加深,绝对不应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儿童弱视知识问答 
    
      副研究员 崔彤彤 
    
      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目前已引起广大家长及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 
    
      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的前途。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 
    
      弱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在儿童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他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对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做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弱视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复发能够预防吗? 
    
      弱视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眼或双眼视力又降到0.9以下,常称为“弱视复发”。复发的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恢复,忽视了巩固治疗,不督促孩子继续做弱视训练,不定期检查视力、验光和更换眼镜。 
    
      患儿因素:由于儿童自觉性差,不坚持戴眼镜,不能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只在家长面前戴眼镜,离开家长就不戴。 
    
      医生因素:对于斜视性弱视儿童在斜视手术后,可能因为弱视眼被遮盖时间过长而复发。 
    
      总之,只要弱视儿童存在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清除,弱视儿童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都有可能复发。 
    
    会*** | 2005-11-21 12:13:21 53 12 评论
    0/300
  • 2005-11-21 11:43:14
  • 戴眼镜啊 太简单了
    f*** | 2005-11-21 11:43:14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1 01:27:25
  • 找医生看一下
    但关键还是自己
    东*** | 2005-11-21 01:27:25 24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21:46:49
  • 表玩啦````
    
    我现在和你一样啊```~
    
    不过\除了上课,偶别的时候是不用戴眼镜的
    | 2005-11-20 21:46:49 39 15 评论
    0/300
  • 2005-11-20 21:08:13
  • 我觉得再保健也不如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再有,把自已用电脑的习惯改一改,间歇时多闭目养神,减少一些电脑娱乐休闲。
    f*** | 2005-11-20 21:08:13 39 15 评论
    0/300
  • 2005-11-20 20:57:14
  • 看多了近处的物体 ,就看看远处
    能调节晶状体的舒张
    K*** | 2005-11-20 20:57:14 24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9:43:20
  • 一是自然恢复法。该方法主张纠正不良习惯,通过加强日常防护,来达到视力自然恢复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初期发现的处于边缘状态的近视患者有效;对于大多超过100度的近视眼,效果不好。随着看电脑和学习,近视的情况会日趋严重。二是配镜法。该方法主张给超过100度的近视患者配镜矫正,以起到抑制视力下降的作用。临床表明大多数患者戴镜后视力每年下降100度左右,不几年就成为几百度的高度近视眼,有的甚至发展成近视型弱视...

    查看全部>>

    一是自然恢复法。该方法主张纠正不良习惯,通过加强日常防护,来达到视力自然恢复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初期发现的处于边缘状态的近视患者有效;对于大多超过100度的近视眼,效果不好。随着看电脑和学习,近视的情况会日趋严重。二是配镜法。该方法主张给超过100度的近视患者配镜矫正,以起到抑制视力下降的作用。临床表明大多数患者戴镜后视力每年下降100度左右,不几年就成为几百度的高度近视眼,有的甚至发展成近视型弱视眼,以至于戴镜矫正视力小于0.8,限制了就业、参军等择业空间。三是仪器治疗。最近几年,数十种近视后治疗仪登场,自生自灭,证实了仪器治疗的失败,所以不用仪器!
    
    
    w*** | 2005-11-20 19:43:20 54 12 评论
    0/300
  • 2005-11-20 18:47:13
  • 你的问题不是你个人的事,这网络创造了许多神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疮伤。体现了事物两面性的本质。
    如果,你需要的是专业的答案,这里显然不是地儿。上面有人列出中外各个层次的人关于近视的种种资料,也有人整篇地抄着别人的东西,那是一种心灵的近视,是一种尘垢积满的状态。我想你想望中的答案是关于如何去适应眼睛近视后的种种心理问题。我以为,人的身体在短暂的一生时间里,的确需要好好珍惜,当然,走向消亡是一种自然...

    查看全部>>

    你的问题不是你个人的事,这网络创造了许多神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疮伤。体现了事物两面性的本质。
    如果,你需要的是专业的答案,这里显然不是地儿。上面有人列出中外各个层次的人关于近视的种种资料,也有人整篇地抄着别人的东西,那是一种心灵的近视,是一种尘垢积满的状态。我想你想望中的答案是关于如何去适应眼睛近视后的种种心理问题。我以为,人的身体在短暂的一生时间里,的确需要好好珍惜,当然,走向消亡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我们只能在这种短暂中寻找一点相对的长期美好。但也并不是说,身体的缺陷就不能接受。我们无法保证在人世间我们能真正保持什么样的完美,其实健康也就不是一种定性定量的概念。
    一直倾慕那种知识与经验交织的能人的形象,这种感受一方面来自对知识的片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出于一种认识,没有掌握较多的知识或者信息,带上眼镜也就是一种自我侮辱与贬损。所以说,在网上得到的一切,你只能抱着网上的心态,而不能过多地放在现实世界去用俗俚的标准去衡量。
    只要我的心还是坚强的,那么失去再多的器官也只是一种削弱,而不是毁灭。
    带个眼镜又怎么了?
    宁*** | 2005-11-20 18:47:13 54 12 评论
    0/300
  • 2005-11-20 18:03:14
  • 戴隐型眼睛
    s*** | 2005-11-20 18:03:14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8:01:26
  • 注意阅读写字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多吃富含A类维生素的食品。
    t*** | 2005-11-20 18:01:26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7:08:05
  • 滴眼药水吧!
    大*** | 2005-11-20 17:08:05 24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7:04:28
  • 带个眼镜也不错,因为比较帅.(Me,too.)
    m*** | 2005-11-20 17:04:28 24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6:13:45
  • 近视就近视呗,全天下带眼镜的人多着呢!
    但是如果近视度数比较低,又不是很用眼的工作,建议不要带眼镜,做好眼睛的休息。
    小*** | 2005-11-20 16:13:45 39 15 评论
    0/300
  • 2005-11-20 16:03:18
  •    最好多做体育锻炼,看看远,放松放松。在眼睛疲倦时,闭上眼睛,然后迅速睁开,多做几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定期测眼睛度数,看是否好转。
    
    l*** | 2005-11-20 16:03:18 39 15 评论
    0/300
  • 2005-11-20 16:01:35
  •  还是带眼镜好点,要不就去医院治疗!!!
    a*** | 2005-11-20 16:01:35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5:51:16
  • 做眼保健操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戴眼镜是确实有效的矫正方法
    z*** | 2005-11-20 15:51:16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5:49:55
  • 用润洁!
    志*** | 2005-11-20 15:49:55 24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4:43:43
  • 眼睛出现了近视,最好成绩是多做眼保健操,采取劳逸结合的方式调剂视力.然后就是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中药的枸杞子和菊花也能清心明目,多吃一点鱼甘油也是有益势力恢复的.先就教你这些吧.慢慢调整哦!
    a*** | 2005-11-20 14:43:43 38 15 评论
    0/300
  • 2005-11-20 14:15:56
  • 谢谢你的文章,收益不小.
    o*** | 2005-11-20 14:15:56 23 18 评论
    0/300
  • 2005-11-20 14:15:52
  •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

    查看全部>>

      编者按: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为了光明美好的每一天,请关注您的视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借“6·6爱眼日”之际,我们约请眼科专家撰写文章,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知识和低视力康复知识,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希望您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 
    
      儿童低视力问题亟待关注 
    
      副主任医师 郑远远 
    
      低视力患者不同于盲人,也不同于正常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0.05为低视力,视力<0.05—无光感为盲,无论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盲加低视力是视力残疾的总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 
    
      从年龄段上划分,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而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避免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而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世界每年视力损害的花费已高达250亿美元。综上所述,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发达国家的一些统计数字显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在所有视力残疾人群中不到5%。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从数字上说,儿童低视力仅代表整个低视力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专家仍一致认为,儿童低视力应该比老年低视力受到更多的关注。低视力儿童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受的痛苦和不便远比老年人多,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残疾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儿童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是先天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通过早期手术、早期预防,患儿可以获得有效视力,对那些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屈光矫正仍无法提高视力的低视力儿童,我们将通过助视器的使用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提高学习、生活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从1985年开始,我国低视力专家孙葆忱教授率先在上海盲校进行了低视力生与盲生分班教学的试点。低视力生通过配戴合适的助视器后不再学习盲文,而是学习普通汉字,这种方法促使我国特殊事业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国家教委向全国20余所学校推广了分班教学的经验。目前我国的低视力儿童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与视力正常孩子一同学习、生活。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随班就读”,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教“一体化”。没有视觉康复,就没有教育康复。视觉康复使大批的低视力儿童不仅顺利地考取了中学,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还考入了大学,个别人甚至出国深造。教育作为一种康复措施,使视残儿童由家庭、社会的负担变为有文化、有理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预防 
    
      副主任医师 胡爱莲博士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何预防近视 
    
      对学龄儿童要加强眼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儿童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 
    
      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看5米以外的目标时不需要调节,看5米以内的目标则需要调节,目标愈近,使用的调节愈大。当目标距眼50厘米时需要2屈光度的调节。25厘米时需要4屈光度的调节。距离小于25厘米时则所需要的调节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增加了调节肌的紧张度,促使眼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面发展。故在读书时,书本与眼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不断地变化调节,易引起视力疲劳。 
    
      躺着看书也是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难得到合适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而易出现视力疲劳。 
    
      阅读时的光线:阅读的效率与视力有关,而视力的变化随照明度而增加。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阅读,必将书本拿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因而促使眼的调节紧张,故灯光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平时要教育儿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写字要用深黑色铅笔,光线要从左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光线须均匀不炫目,在强的直光下看书也不适宜。 
    
      连续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阅读时间过长,则需要长时间的调节,易造成调节痉挛,睫状肌的调节灵活性减低,使变凸的晶状体看远时亦不易松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远视力减退,就会成为近视。因此,阅读时间不应持续太久。每阅读45分钟后,应休息 10—15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并做眼保健操、课间操或室外活动。以使紧张状态下的调节肌得到松弛和缓解,解除调节肌的疲劳,消除痉挛。 
    
      坚持做眼保健操:利用眼部穴位自我按摩,可预防近视,且有助于解除眼肌疲劳,增强眼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近视和保护视力的效果;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会防止近视的加深,恢复调节机能,促进视力改善。 
    
      怎样早发现儿童近视 
    
      对于儿童近视眼,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得到好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早发现视力异常,早就医;其次,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患近视眼的儿童常常有以下表现: 
    
      看远处的物体时,经常眯细眼睛,否则就看不清楚; 
    
      看书和看电影、电视的距离变近了,尤其是看电视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看物体时容易产生紧皱眉头现象; 
    
      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急躁,与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不融洽,行动和思维能力减退等。学习缺乏耐心,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就应当考虑到发生近视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得了近视怎么办 
    
      得了近视就应配戴眼镜,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不愿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提倡戴框架眼镜,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在配眼镜之前一定要充分散瞳,即一定要散瞳验光,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镜架。切记:儿童青少年不宜戴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要严格的清洁操作,护理工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久戴容易造成慢性结膜炎,配戴不适容易造成角膜炎,儿童相对难以掌握,因此儿童青少年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儿童青少年不能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的原理是在角膜上进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眼,有人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由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不稳定,在不断变化加深,绝对不应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儿童弱视知识问答 
    
      副研究员 崔彤彤 
    
      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目前已引起广大家长及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 
    
      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的前途。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 
    
      弱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在儿童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他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对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做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弱视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复发能够预防吗? 
    
      弱视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眼或双眼视力又降到0.9以下,常称为“弱视复发”。复发的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恢复,忽视了巩固治疗,不督促孩子继续做弱视训练,不定期检查视力、验光和更换眼镜。 
    
      患儿因素:由于儿童自觉性差,不坚持戴眼镜,不能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只在家长面前戴眼镜,离开家长就不戴。 
    
      医生因素:对于斜视性弱视儿童在斜视手术后,可能因为弱视眼被遮盖时间过长而复发。 
    
      总之,只要弱视儿童存在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清除,弱视儿童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都有可能复发。 
    
      (以上三篇文章作者单位均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防盲室,特此致谢)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3日 第十五版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能手术治疗吗?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近视的手术治疗能使你脱掉眼镜,恢复你的青春活力"的宣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许多中小学生近视患者的家长急切地想脱掉孩子的眼镜而要求为孩子手术治疗。其实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并没有绝对脱镜的把握,也不是人人可以接受这种手术治疗的。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种类很多,较流行的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前苏联著名眼科教授费多罗夫70年代发明的。手术原理是用精细锋利的金刚石手术刀,在角膜上做深达90%~95%厚度的4~16条切线。这些切线使角膜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角膜切开处向前膨隆,改变了它的形态,也改变了它对光线的屈折能力。术前经过各种仪器的精密测量,可根据近视程度决定不同的手术方案。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适用于18岁以上、2~3年内病情稳定的近视眼患者。手术后因为角膜上有线状瘢痕,在阳光下产生耀眼的眩光感觉。也有的人残留不同程度的近视,或出现新的散光。儿童青少年的眼睛正在发育期,近视程度还在变化,手术效果不肯定,容易复发或发生合并症,所以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不宜少儿。 
    
    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治疗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近视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前,看远时不清楚,看近时清晰。近视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是由于后天用眼不当引起的,开始发生于青春期,随着发育停止而稳定,青少年近视多属此类。病理性近视是指由于存在遗传因素,早年开始发生,发展很快,度数大(> 600度),视力差,多有眼底病变,预后不好,这一类型较少见。下面主要谈单纯性近视。
    
    
      一、发病:近视眼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越来越高,与现在学生功课比较紧张、电视电脑普及有关。据统计,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占20%,中学占40%,大学为60%,所以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视力最常见的原因。
    
    
      二、病因:近视的病因学说有十几种,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所有近视的发生。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是:遗传与环境对近视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遗传作用有限,是近视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存在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调查发现父母双方近视眼,子女发生近视的明显多于正视眼的子女,而后天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起着更大的作用。人在过度近距离工作时,由于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在看远时不能完全放松,致远视力下降,此时为调节性近视,也叫假性近视,如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如继续过度近距离用眼,由于眼肌牵拉,调节紧张,眼压升高,长时间眼球充血,导致眼轴变长,形成真性近视。 
    
    
      三、危害性;近视眼的危害性大家还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不过多戴一付眼镜罢了。首先在工作、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之处,其次报考志愿有许多限制,但最主要的是近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高度近视时更易发生,并发症有:玻璃体混浊、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引起这些并发症主要为眼轴延长,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最终可能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认为近视无关紧要。
    
    
      四、预防:由于近视眼的发生有明确的外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者,任何一种有利于减轻眼疲劳,放松眼调节的措施均可试用,关键是减少视力负荷。如: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多看远景,不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看书,照明 光线适中,睡眠充足,平衡饮食,合理营养。为预防病理性近视,双方有高度近视的应避免通婚。目前药物预防近视比较困难,且效果不肯定,一些散瞳剂如托品酰胺等可试用,以减轻睫状肌痉挛。
    
    
      五、治疗:当觉得看远不清时,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以便及时治疗,如果为真性近视,配戴眼镜是目前最主要的矫正方法。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戴,工作时戴还是整日戴,目前国内有几种理论,调节学说认为戴镜增强了调节,对近视发展有害,所以要求看远时戴,看近时不戴;集合学说认为:戴镜后能使眼不易疲劳,能防止近视的发展,要求看近看远时都戴。一般认为,假性近视绝对不能戴眼镜,真性近视如视力已影响课堂学习,看不清黑板,应戴镜,戴镜度数以能矫正至1.0为最低度数,200度以内可在课堂上才戴, 200度以上则整天都要戴,有散光一定要戴,同时要求配眼镜一定要准确(广州有60%眼镜店不合格)。
    
    
      治疗近视,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手术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因并发症多现临床上很少使用。比较先进的有准分子激光术(Lasix手术),效果好,但费用较高,治一只眼需5000元左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并发症。非创伤性治疗主要是指角膜矫形学,即利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改变角膜弧度,使角膜变薄而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OK镜,对4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疗效较好,但维持时间短,最起码要隔日戴,镜片护理要求高。有导致角膜损伤引起角膜炎的可能,已有因戴 OK镜致盲的报告,此时OK镜就不OK了。前不久省卫生厅己紧急下文,要求严格管理OK镜的应用。所以近视的治疗,戴眼镜是确实有效的矫正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遗憾终生! 
    
    C*** | 2005-11-20 14:15:52 53 12 评论
    0/300
  • 2005-11-20 14:14:21
  • 激光治疗
    b*** | 2005-11-20 14:14:21 23 18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2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