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是明朝江南第一才子?

首页

谁是明朝江南第一才子?

谁是明朝江南第一才子?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5 18:25:39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
    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吴县(今 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
    并称“江南四才子”。
      他的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 “晋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会做生意的,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 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 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9岁到 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 场泄题案而交恶运。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 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
      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离开苏州,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 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 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
      他在一 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 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明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 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
      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 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这使他思想渐趋消沉。从此唐寅绝意仕 途,归家后纵酒浇愁,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的山水画从临摹开始,经过了变革创新的过程而自成一体。他的才情极 高,学一样像一样,再加上他没有门户之见,无论是北宋中原画风还是南宋院体, 以及江南画派,他都学其所长,为己所用。
      另外他还学习赵孟頫及“元四家”,向 前辈周臣和沈周学习,并与同辈文徵明切磋画艺,博采众长,最终创立了自己的风 格。唐寅曾游览过名山大川,所以感受深刻,真是“非胸中有万壑千岩,孰能运妙 思于笔端哉”(《六如居士集》)。而吴门的其他画家如沈周、文徵明只是园林小景真切,而大山幽壑多出于临写。
      唐寅所画的虽多不能指其何山何水,但作品气魄雄 伟、壮阔,造型严整、准确,使观者看后有真切感。再者,唐寅所画能化浑厚为潇 洒,变刚劲为柔和。这些都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一些吴门画家。 唐寅在绘画上虽以山水画为最优,但其名声最大,流传最广的却是美人仕女 画。
      美人仕女画是我国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寅的人物仕女画多取 材于高人雅士、神仙故事以及宫妓、歌妓一类。 唐寅仕女画代表作是《秋风纨扇图》,如果说《孟蜀宫妓图》,画风是工整秀 丽,那么《秋风纨扇图》则是洒脱飘逸。画中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 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
      她那高高挽起的发髻,略带忧伤的表情,凝眸远望的双 目,典雅明丽的妆束,亭亭玉立的风姿,被微风轻拂的裙带,充分表现了这位佳人 的美。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 都谁不逐炎凉?” 画中的背景极其简明,仅以坡石一角意笔为之。
      右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 落,大面积空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突出“秋风见弃”、触目伤情 的主题。这幅画与笔法勾细、设色秀妍的《孟蜀宫妓图》的最大区别是,以畅达自 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人物的衣褶作抑扬顿挫的笔势,遒劲飞舞。全幅图纯用白 描,不设色。
      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秋风已起。 唐寅还十分擅长写意花鸟,活泼洒脱、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传说唐寅所 作的《鸦阵图》挂在家中,有一天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称 奇绝。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几为画名所掩。
      其代 表作《落花诗册》。 唐寅T生酷爱桃花,自号“桃花庵主”,写了不少桃花诗。如《桃花坞》诗: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但 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弯腰拾起地上的落红, 装进一个锦囊之中,埋葬在药栏东畔。
      为此又写了一百多首《落花诗》,抒发了对 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情绪。据有人考证,《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就 是依此作为蓝本的。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 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
       又如诗云: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 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 远播。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 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 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出版,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 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
       唐伯虎的名字在我国民间可谓妇孺皆知。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 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 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 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 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吞***

    2016-08-05 18:25: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