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圣马耳他骑士团国和西兰德公国

首页

圣马耳他骑士团国和西兰德公国

到底有没有这两个国家?
去西欧旅游,却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国家,这是几位南京市民在不久前亲身经历的怪事。

  9月30日,离休干部刘先生偕老伴经江苏舜天国际旅游公司操办,参加了上海大众旅游公司组织的“西欧十五天十国游”商务考察团。这个46人的团队中,南京人占了16个。旅行社事前出具的行程单上列着德、法、荷、比、卢、奥、瑞、意、梵、圣。在10月14日回到国内以后,刘先生数了一下,实际上只去了前九国,并没有到过“圣”所代表的圣马力诺,于是便向旅行社提出质询。经南京上海两地电话往还,上海大众经办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在罗马西班牙广场附近的一条街上,有个“圣马耳他骑士团国”,是十字军远征的历史遗迹,10月5日傍晚曾带旅游者去过。刘先生和老伴回忆起来,那天确实到过那条街的68号,墙上嵌了块铜牌,门前站了两个古装武士,但天已经黑了,连门都没让进。

  为了弄个清楚,年过七旬的刘先生在家翻了1999年版的<辞海>,没找到这个“圣马耳他骑士团国”,又跑到新华书店手拿放大镜查找世界地图和相关资料,还是一无所获,而上海方面仍坚称那也算一国。南京的这家旅行社态度倒还好,愿意让几位市民免费玩一次“二日游”以作补偿;但刘先生认为,既然行程单上写了“十国”就该让游客到十个主权国家,如果做不到,当初写明“九国”客人也不会因此少付钱,何必玩这个花样?

  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世界地图等资料可作为是否有此主权国家的凭据。舜天旅游公司经办人员也认为,“圣马耳他骑士团国”确实不是主权国家,不该列在“十国”之内,他们将与上海方面交涉,给客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31 14:09:15
      骑士团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建立的军事修会组织,他们把中世纪欧洲的传统的骑士阶层和僧侣的纪律、节制相结合,称为“新型的骑士”。建立骑士团最初的目的是保护并照顾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继承遗产、接受赠与以及掠夺,骑士团组织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成为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骑士团的实力差不多可以和那些国王们相提并论。
      他们作为独立的军事力量,不受任何一个国家节制,只接受教廷的命令——事实上教廷对他们基本上也只有名义的领导权。这点在电影《天国皇朝》里就有一些表现:穿白色长袍圣殿骑士团不听从耶路撒冷国王的命令,袭击阿拉伯商人,并且在国王面前与穿蓝色长袍的耶路撒冷骑士团对峙。
             三大骑士团中最早成立的是圣约翰骑士团,通常被称为医院骑士团,它一直延续至今,称为马耳他骑士团。第二个成立的是圣殿骑士团,它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最显赫、力量最强大的骑士团,不过下场也最惨。最后一个成立的是条顿骑士团,它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德意志贵族。
      在耶路撒冷期间条顿骑士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它后来回到欧洲,在德意志东方殖民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一.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全称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又被称为圣约翰骑士团,成立于1099年,最初是由法国贵族Gerard和几名同伴在耶路撒冷的施洗者圣约翰教堂附近的医院里成立,主要目的施照料伤患和朝圣者。
      1113年,教廷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修会,并赐予他们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特权,如无需缴纳十一税,无需接受任何政权的领导,只受教皇节制。医院骑士团的会规以圣奥古斯丁修会的会规为基础制定。骑士团的成员分为教士、骑士和士官,以及会友。骑士团由一位大团长(Grand Master)统治,并有教士会议和八位法官协助。
      其组织和圣殿骑士团十分相似。             医院骑士团成立时只是一个行善的组织,从1120年才开始作为一个军事修会进行活动,并发展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对耶路撒冷的政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在耶路撒冷王国拥有7座大的要塞,140多座其它建筑。
      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博度安四世(即《天国王朝》里那个有麻风病的年轻国王)去世后,当时医院骑士团的大团长Roger de Moulins反对居伊(Guido von Lusignan)继任,可惜没有成功。后来在1187年哈丁之战中,医院骑士团也派出主力参战,由于指挥上的失误,包括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在内的基督教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医院骑士团大团长Roger de Moulins战死。
             由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王国被阿拉伯人击败,1291年,骑士团放弃了巴勒斯坦,前往塞浦路斯,在那儿没呆多久,1309年又撤到罗德岛。在罗德岛,骑士团用海军阻止了穆斯林向东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当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的手里时,罗德岛上的圣约翰骑士团是整个东地中海地区唯一的基督教力量。
      在罗德岛的抵抗一直持续到1522年。那一年,苏里曼大帝指挥20万军队乘坐着400艘战舰来到罗德岛,而岛上的骑士团只有7000名士兵,虽然实力对比悬殊,但骑士团愣是独立坚守了6个月,土耳其军队至少有5万人在战斗中丧生。最后骑士团与土耳其人达成协议,骑士团撤出罗德岛,前往欧洲。
             在欧洲的7年时间里,他们多次迁徙,居无定所。到1530年,奉教皇Clement VIII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命令,医院骑士团来到马耳他岛,每年象征性地向西西里王国缴纳1马耳他鹰币作为租金,在岛上骑士团建立了马耳他骑士团国(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缩写为S。
      M。O。M)。土耳其人对骑士团的卷土重来显然很不安,1565年,土耳其人派出大军进攻马耳他。这场大战一开始和上次在罗德岛的大战很相似:骑士团苦苦支撑,绝大多数城市都被摧毁,骑士团成员有一半战死。就在骑士团眼看要支撑不住时,从西班牙来了一支援军,战场局势顿时扭转,土耳其军队仓惶撤退,损失达到3万余人。
      这次大胜使马耳他骑士团国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1571年,土耳其人自以为海军发展得差不多了,再次起兵,企图消灭骑士团。不过这次他们败得更惨:还没到马耳他,在海上就遇上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土耳其舰队几乎全被击沉或俘虏。此后马耳他骑士团国进入鼎盛时期,帆上标有马耳他八角十字的战船在地中海横行无阻。
          骑士团在马耳他岛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8世纪,1798年6月11日,拿破仑迫使医院骑士团投降,占领了马耳他岛,岛上骑士团的教堂和修道院被法军洗劫一空。骑士团的大部分成员前往俄罗斯,在那里,俄罗斯沙皇保罗一世给予他们以庇护,而骑士团则选举保罗一世为新的骑士团大团长。
             离开了马耳他岛之后,骑士团失去了领土,但作为一个组织仍然存在。1834年骑士团在罗马重建总部,终于再次稳定下来。骑士团的军事使命已经完结,此后主要从事慈善事业。今天,马耳他骑士团国仍然是联合国的会员国,它设在罗马的总部马耳他大厦是它唯一的领土——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了。
             宗教革命后,以德意志为首的新教国家的医院骑士团从骑士团总部独立出去,但仍然保持圣约翰骑士团的称号。信仰天主教的马耳他骑士团则是医院骑士团的直接继承者。       医院骑士团的口号是“守卫信仰,帮助苦难(Defence of the faith and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
      医院骑士团最初的标志是黑底白色的八角十字,到13世纪中期开始则普遍使用红底白色的八角十字,这种八角十字也因骑士团之名被称为“马耳他十字”。 国名: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马尔他骑士团) 国庆日:3月12日 加入联合国日期:1994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 官方语言:义大利文 首都:罗马 领土:在罗马市内拥有两栋建筑,一为总部,另为外交部 地理位置:位於罗马市内 人口:1万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 币制:欧元 政治制度:宗教及慈善性质之「主权实体」(Sovereign Entity) 气候:典型地中海型气候 主要宗教:天主教 建国简史/历史概况:总部设於罗马,为地位相当特殊之国际法人,拥有主权地位(Sovereign Status),可发行邮票,核发护照,一九九四年起成为联合国常任观察员。
      该团罗马总部领土为一万二千平方公尺,具政府组织并享有派遣接受使节之权。 国体/政体:宗教及慈善性质之「主权实体」(Sovereign Entity) 国会:「大议会」(General Chapter)由各地武士代表组成,主要职责为选举「政务会议」(Sovereign Council)成员及讨论宗教及人道医疗事务。
       内阁:「政务会议」(Sovereign Council):由大教长、外务大臣、医务大臣及财务大臣以及「大议会」选出之四名成员总计十名武士组成,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司法机关:司法委员会(Juridical Council)隶属於「政务会议」,提供大教长宗教法律之谘询。
       元首:「大教长」Fra Andrew Bertie 外交部长:Count Jacques de Liedekerke 一般政情/政治情势:骑士团成员一万两千馀人,唯一宗教慈善性质之「主权实体」,与教廷关系密切,有完整、特殊之政府体系,发行邮票、钱币、核发专有护照,有派遣及接受使节之权。
       社会概况:在全球六十国成立「马尔他骑士团协会」,拥有众多医院、诊所、慈善、医疗、卫生、社会及人道工作团体,遍布一百一十馀国。 经济生产情形:无经济生产活动,主要靠全球信徒捐献。 各种产业概况:主要为医院、诊所、育幼院、卫生及人道工作团体。
       财政收支:无官方统计数据。 对外政策:目前「马尔他骑士团」与全世界九十一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与十五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互设代表机构。一般而言,各国皆由其驻教廷大使兼任驻该团大使,其主权地位普遍为国际社会所承认。 与各国关系:为一宗教性质之人道慈善性团体,利用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之机会,获取普遍承认,除巩固其主权地位外,并藉以开展保障其全球慈善事业。
       加入国际组织:联合国常任观察员、FAO常任观察员、WHO常任观察员、驻欧洲理事会常任观察等十馀国际组织。 传奇小“国”西兰德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在哪里?它就在距离英格兰南部海岸约11公里的大海里。这是一座比足球场还小的人造小岛,它的名字叫西兰德(Sealand,意思是“海中的陆地”)。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西兰德岛曾多次成为世界各国报刊的头版头条。最近,这座颇有争议的、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几位来自美国的“网络大腕”正计划着把这里建设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信息自由港,或者说是海上数据避难所。             “西兰德公国”的英雄历史   西兰德岛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英美盟军为了反击纳粹德军可能从空中和海上发起的袭击,在海面上用水泥和钢筋建起了这座配备了当时还十分先进的雷达系统以及重型防空火炮网的平台,并给它起名为“怒涛之塔”。当时,在这个巨型平台上驻扎的军人约有200多名,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看好泰晤士河的出海口,以免泰晤士河出海口附近的港口和众多盟军船舶遭到纳粹德军的袭击。
      二战结束后,“怒涛之塔”作为一个海上军事堡垒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没过多久英美盟军就弃守了这座平台。   1966年冬季,前英国皇家陆军少校、富商罗伊·贝茨带着他的家人进驻“怒涛之塔”,对这座已经废弃多年的人工岛里里外外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改造。
      1967年9月2日,罗伊·贝茨在“怒涛之塔”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宣布脱离英国政府的管辖,成立独立的国家“西兰德公国”。贝茨自封为“罗伊公爵”,他的妻子乔安也获得了“公爵夫人”的封号。 就在罗伊·贝茨宣布“西兰德公国”独立后不久,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一艘军舰来“收复”西兰德岛。
      为了“保卫西兰德公国的主权和领土”,贝茨一点也不念自己也曾是英国皇家军官的香火之情,向皇家海军军舰射击并不断投掷燃烧瓶,除少数击中军舰以外,其他弹药都从军舰的舰首部位擦边飞过。皇家海军军舰眼见难以靠近“怒涛之塔”,不得已只好离开。贝茨对于这次“战役”颇为得意,在他亲手编撰的《西兰德公国史》上,他称这次战斗为“怒涛之塔海上保卫战”。
       英国政府并没有就此善罢干休。英国法院多次判决贝茨宣布“西兰德公国”独立是违法行为。但是几经折腾之后,英国政府不得不打消了拔掉这颗“眼中钉”的念头。英国政府自找台阶地解释说,根据70年代初的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领海应当在距离其领土海岸线5公里处,而西兰德岛已经在11公里之外,所以西兰德岛不属于英国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后来成为“西兰德公国”独立的一项重要法律依据。   虽然英国决定对“西兰德公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与西兰德遥遥相望的德国人和荷兰人却又打起了它的主意。1978年,一群“不明身份”的德国人和荷兰人设伏绑架了贝茨的儿子迈克“公爵”,试图以此要挟贝茨拱手让出西兰德岛。
      可是德荷绑匪们打错了算盘,贝茨斥巨资聘请了一群“绿林高手”,发动了一次奇袭,不但解救了自己的儿子,还将德荷绑匪们“一网打尽”,并宣布这些绑匪为“战俘”。尽管德国政府和荷兰政府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但是早已吃过苦头的英国政府打定主意不赶这趟混水,宣称西兰德岛不受其管辖,拒绝插手帮忙。
      德国政府和荷兰政府无奈之下只得派代表与贝茨谈判,在作出了“永不侵犯西兰德公国主权和领土”的书面保证后,终于救出了那些窝囊透顶的 “战俘” 。   几十年来,贝茨已将数百万美元的家产悉数投入到了西兰德岛的建设中。他为“西兰德公国”制订了宪法、谱写了国歌、发行了邮票、铸造了硬币,还颁发了护照。
      目前他下忙着把西兰德岛建设成一个免税购物的天堂,并打算建一座赌场。英国政府一直对西兰德岛上的动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据说在那里发生的诸如成立“海盗电台”等在内的“违法乱纪”行为不予理睬。目前,“西兰德公国”名气最大的“公民”当数安德鲁·加纳南,据说就是他杀死了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佳尼·范思哲。
      今年春天,50多名据传为军火贩、大毒枭洗钱的“专家”也得到价格不菲的“西兰德公国”护照。南美洲、中东和非洲不少国家都已承认“西兰德公国”的护照。当然,贝茨坚持宣称贩毒、洗钱等跨国犯罪活动与“西兰德公国”无关。             “避风港”来到了西兰岛   西兰德独特的地位在许多精明的商人眼里,无疑是生长在海上的一棵摇钱树。
      多年来,曾有多家公司向贝茨提出要和他合作,对“西兰德公国”进行投资,但从没有人能够有幸成为贝茨的合作伙伴,直到不久前美国网络“大腕”西恩·哈斯廷斯出现在贝茨夫妇眼前。   现年32岁的西恩·哈斯廷斯是一位留着金黄色马尾辫的电脑高手,也是一家名为“避风港”(Havenco)的网络公司的总裁,他和他的伙伴们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将西兰德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自由港。
         贝茨与哈斯廷斯在将西兰德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自由港问题上一拍即合,可说与隔海相望的英国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一事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久前,英国政府出台了一项“网络信息调查授权法案”,授权情报机构对通过因特网进出英国的所有电子邮件以及网络信息进行检查和监控,以及时发现网络犯罪的蛛丝马迹。
      根据“调查授权法案”,英国情报机构“军情五处”将在英国政府的授权下对进出英国的因特网信息传输进行实时监控。为此,英国政府斥巨资在伦敦泰国晤士河畔建立了一个24小时全天候网络信息监控中心——“英国政府技术援助中心”,事实上就是“军情五处”的“网络间谍情报中心”。
      这个监控中心将与英国国内所有网络接入服务商(ISP)直接联网。也就是说,“军情五处”将能够了解所有未加密的通过因特网出入英国的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的具体内容。如果这一法案得到英国议会的批准成为法律,那么情报机构还有权要求那些传送加密邮件和信息的个人或公司提供密码,对邮件和信息的内容进行检查。
         英国出台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法案,遭到了众多强调网络隐私权至高无上的网络业界人士的强烈反对。针对这一情况,“避风港”公司向西兰德信息自由港未来的客户们承诺,他们的任何信息或数据资料在西兰德将享有“完全彻底的私密性”,可以在这儿保存他们认为需要绝对保密的重要信息,如交易信息、税收资料、电子邮件,以及所有他们认为绝对隐密的数据,客户们在这个岛国上的一切行为均不受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国际公约的约束。
      正当世界各国政府纷纷赶制法律对互联网上的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时,“西兰德公国”和“避风港”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装备精良的警卫、先进的雷达保卫系统,以及严格要求的护照发放制度,殚精竭虑保护的正是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权。筹建者们期望以此来吸引大批客户,把西兰德建设成比某些“逃税天堂”还要吸引人的“圣地”。
       一批又一批的美国电脑技术专家已经飞往西兰德岛,准备安装成百万美元堆出来的设备。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网络装置将保证未来的用户们在收发电子邮件和进行其他网络业务联系时,不再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监视与干扰。用户们将购买服务器的存贮空间或者直接购买某台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都有深藏在西兰德岛的几条“腿”里。
      这么宽松的环境,这么先进的准备,它能使你在生意上畅通无阻,“哈斯廷斯信心百倍地说。           “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港”引起争议   目前,哈斯廷斯虽然还没有获得“西兰德公国”的“公民”身份,但已是常住西兰德岛的贵宾,夜以继日地指挥着西兰德信息自由港的建设。
      哈斯廷斯说:“西兰德将向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环境,我们绝对值不会去过问客户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在美国,已经出现过多起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就对用户的电脑资料进行调查,截取这些用户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的事件。”哈斯廷斯和他的同事们保证,类似的事件在西兰德岛上绝对不会发生。
         “西兰德公国”的“元首”贝茨也认为,“避风港”公司的合作恰恰体现了成立“西兰德公国”的初衷。他说:“这完全是国际化的,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体制。虽然我是个老兵,但我相信,人们互相交流越多,就越不可能爆发战争和冲突。”   哈斯廷斯和他的伙伴们信奉的是完全的互联网自由,他们为客户提供的也将是完全的保密性和隐姓埋名的乐趣。
      但不少批评家却认为,西兰德和“避风港”公司将招徕的客户中绝大部分将是那些一门心思要躲过世人耳目的人物,并有可能使这个海中的人工岛成为一个非法赌博和洗黑钱的庇护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传播学律师彼德·索默说:“如果你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危险的,几年之后你就不得不面对大批用户提出的集体诉讼。
      要是你把所有最关键的技术数据都存到像西兰德岛这样的地方,那么受害者就不能指望法院采取的行动能够有效地揭露这些数据。”   至于英国政府是否对西兰德岛即将建成信息自由港一事仍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的态度,目前还无法预测。“网络信息调查授权法案”是否能够在英国议会通过成为一项新的法律,英国政府是否会真的颁布实施这项法律,以及它是否会将这项法律应用到一直桀骜不驯的西兰德国岛上,这都还是未知之迹。
         不过贝茨已经表示,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将一如既往地捍卫“西兰德公国”的“领土和主权”。“我不会让他们夺走西兰德岛的,这不可能发生,就这么简单,”贝茨说。

    z***

    2006-01-31 14:09: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理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