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能告诉我鸡鸣驿这个景点的情况?

首页

谁能告诉我鸡鸣驿这个景点的情况?

据说这个景点位于河北省境内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2-13 00:25:51
      中国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古驿站-----鸡鸣驿鸡鸣驿 
      又名鸡鸣山驿,坐落在河北怀来县西北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距北京140公里,它始建于元朝,1219年成吉思汗在西征的咯上设此"站赤",至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鸡鸣驿重新扩建,它是宣化府进京城的第一大驿站,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个古驿站才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
         鸡鸣驿曾在我国邮政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使之独驿成城。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量完好的一座古代驿站。城内设有驿丞署、把总署、公馆院、马号、戏楼、店铺等,还有8座圭庙即永宁寺、龙神庙、白衣观音庙、财神庙、关帝庙、普渡寺、泰山行宫、城隍庙。
      其中永宁寺是驿城中最早的建筑,已距今800多年。驿城中寺庙内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壁画至今色彩依旧,从物栩栩如生。从寺庙的规模和布局看出当时鸡鸣驿三教皈依的社会思潮。由于鸡鸣圣地处交通要道,它在担负军、民驿站的同时,也成为商家的发聚之地。据驿城内碑刻记载,该驿仅当铺就有6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9家,油铺4家及茶馆、车马店等。
       如果要游览鸡鸣驿,在北京城出发可以当天来回。 走四环上八达岭高速-——京张高速——鸡鸣驿出口下。高速(从北京收费55元)。

    鬼***

    2006-02-13 00:25:51

其他答案

    2006-02-14 13:48:25
  • 以上三位说的都很详细,去看看吧,这些历史古迹还是值得看的!

    W***

    2006-02-14 13:48:25

  • 2006-02-13 11:42:19
  •   当年的驿路,当年的路台,当年的驿垣,当年的驿馆……沿京张公路往西北行,出北京不过100公里左右,在110国道左侧出现一座残破的四方古城,城门上斑驳的楷书题额“鸡鸣山驿”标示着古城的名称。历尽世纪的沧桑,没有多少修缮,不免破败残缺。然而,恰恰如此使得驿城的原貌保存至今。
         从史料上得知,鸡鸣山驿城,在洋河的北岸,鸡鸣山与八宝山峡谷行洪而成的山前洪积裙西腰。这里是自先秦即形成的上谷干道穿越宣怀两个山间盆地所经的咽喉之地。据文献记载,早在先元的蒙古国时期,就有“府邸店”,是直属德兴府(涿鹿)的一驿。在驿城内外发现了汉、辽时期的砖瓦,西南城墙的夯土层中夹杂着战国、汉、辽时期的陶片、瓷片。
      这些资料反映了此地在明代以前就有着悠久的置驿历史。   北京与西北往来咽喉   饱经岁月磨砺的小城,几乎没经过修缮,不免破败残缺,然而恰恰如此,它保持了帝王时代的基本原貌。也许是天时与地利共同造就了鸡鸣驿。自先秦起,鸡鸣山与八宝山的峡谷里行洪而成的沟壑,便形成了一条自然的上谷干道。
      从宣州到怀来,这条路是必经的咽喉之地。   从秦到元,鸡鸣山下虽然没有正式的驿馆,但往来的商贾平民在此歇脚,早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在驿城内外,随处可以发现汉、辽时期的砖瓦、陶片,西南城墙的夯土层中,甚至夹杂着战国时期的瓷片。从元朝开始,鸡鸣山脚下正式设置了“府邸店”,就是隶属于德兴府(涿鹿)的一个驿站。
      这是鸡鸣驿的第一个前身。从此,为朝廷传递文书的信使们便不知疲倦地在这条路上奔忙。   元代以后,信使们的官服随着朝代的变更而轮换,这个小驿站却一成不变地迎来送往。和所有的驿站一样,它也是由马号和负责驿站管理的驿丞署组成。鸡鸣驿的马号叫“大号”,另外堪称一大的是鸡鸣驿的驿仓,当时被称作“老东仓”,不过它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了。
      元代的驿站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基本上只是解决了信使们的便餐与座骑的更换,但就是这种简单的功能,让大都(元朝都城)与西北各郡的信息交流得以畅通。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鸡鸣驿正式在此设立,其东距土木、西北距宣府二驿各60里。这时候,驿站的军事色彩更加浓郁。
      由于从鸡鸣驿向东与二里半(与以下的五里台、巡逻铺等都为驿站名称)、五里台,向西北与距城5里的巡逻铺可以互相策应,中间又不重复设置递铺,所以扩建的鸡鸣驿身兼数职,同时具有了递运、接待和传烽火等功能。同时,鸡鸣驿在明清两代也开始为百姓所用。这样除了马号和驿丞署之外,驿城里还设有总兵府、校场和驿学。
      随着人口的增加,相应的民居、商铺也越来越多。整个驿城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驿站了,而是成为驿路上一个非常繁荣又非常独立的城郭。很自然,它成了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中转站。   沧桑古城展露经典遗存   如果能从空中看鸡鸣山驿,将会是一幅很有趣的情景,因为它是一座四方城,会让人感觉像是在玩华容道,或是三维游戏中那屯兵的城垣。
         因为驿城那久远的历史,城内古建筑颇多。值得一提的是贺家大院。贺家大院就是当年的驿城署,也是整个驿城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它是砖木结构的五进连环院,东山墙为信道。现在在这个幽深的院落中信步走走,还是很容易迷路。当夕阳西下的那一刹那,我几乎认为自己已经穿越时空到了当年的驿城署,马上就可以看见灯笼高挂,听到驿卒的更鼓声了。
         说起驿卒,我实在很佩服那些长居于此的人们。虽然驿城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毕竟它只是驿路上的一座孤城,能安于这里的宁静与淡泊,确实是一件需要耐力与毅力的事情。据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在驿丞主管下有驿卒158人、城内守兵43人、长夫45人、驿马82匹,年支马料44石,年支饷银3287两。
      就是这座具体而微小的小城郭,能海纳百川似的容纳那么多的店铺和商贾,尤其是清朝初年,达到了空前的商贸与文化繁荣期。   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了全国的驿站、开办邮政局,鸡鸣驿才彻底结束了它邮驿的历史,重新成为西北道上那座默默无闻却顽强伫立的中途小城。
      但是,鸡鸣驿不仅在中国邮驿史上独占鳌头,而且在古代建筑史、古代交通史、古代军事史,乃至世界邮驿史的研究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今,鸡鸣驿城内仍有100多户人家在此居住。他们已习惯住在古香古色的城中,每天都从古城的城门进出,为了更好的保护寺庙不被遭到破坏,都有城内的居民专门看管,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对这座古城进行修复,以便让更多的人来目睹这座对世界邮驿文化史来说都是罕见的奇迹。   鸡鸣驿地理   鸡鸣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距北京100多公里。鸡鸣驿成为驿站始自元代,至今已有约7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都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中转站,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全国驿站,开办邮政局,鸡鸣驿才结束了作为驿站的功能,并在今天成为一奇特的风景线。

    隐***

    2006-02-13 11:42:19

  • 2006-02-13 10:21:18
  •     鸡鸣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距北京 100 多公里,沿京昌高速公路一路直行仅需 1 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是一座我国古代邮驿功能最齐全、现存面积及规模最大的古驿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驿城。目前,鸡鸣驿城的保护工作已受到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关注,鸡鸣驿已被正式列入 2004 年全世界 100 处濒危遗产名单之列。
            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鸡鸣驿城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约 700 年的历史。公元 1219 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设置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城的第一大站。
      鸡鸣驿承担军驿、民驿两种功能。直到 1913 年北洋政府撤消全国驿站,开办邮政局,鸡鸣驿才结束了作为驿站的功能。   鸡鸣驿全城近似正方形,周长1891。8米,城墙高 11 米,占地 22 平方米。城内由东向西两条大街把整个驿城分割为三大块。
      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全城设东西城门,上各筑两层越楼。四面墙体均筑战台,北墙正中上建立皇阁楼,南墙正中上筑寿星阁楼,两阁楼遥相呼应,城四角分筑角楼。在城东北角随意捡一小石头敲击城墙,就能听到小鸡似的“咕咕”叫声,至今谜底未解。
          由于鸡鸣驿所处的驿路,早在先秦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此后历代王朝都把它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位于河北涞水县,长城关隘之一),北达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路。
      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得鸡鸣驿在明、清时不仅是大型邮驿站,还另设专驰军机急报的驿递军站。地处交通要道的鸡鸣驿,在担负军、民驿站的同时,也成为商家发聚之地。据驿城内碑刻记载,该驿仅当铺就有 6 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 9 家、油铺 4 家及茶馆、车马店等。
         鸡鸣驿城内还有慈禧太后西逃时下榻的古建筑,遗址尚存。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惶惶不可终日。农历七月,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仓皇逃往西安,途中曾在鸡鸣驿何二少家住了一天。何家当时是鸡鸣驿城里有名的财主,共有连环院五进,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
      目前,这些建筑保存完好。   鸡鸣驿不仅在中国邮驿史上独占鳌头,而且在古代建筑史、古代交通史、古代军事史、古代宗教史乃至世界邮驿史的研究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然而,这样一个经历了沧桑岁月的历史见证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城中许多建筑没有任何加固装置,已经受到严重的损毁。历经风霜、伟大而脆弱的鸡鸣驿城中,历史建筑二级残损以上的占到 70% 以上。目前,鸡鸣驿已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选入 2004 年世界 100 处濒危文物,而且国家已通过鸡鸣驿保护规划并将实施。
      国家文物局等方面的专家评审确立了 104 座单体建筑、 24 座院落、 9 个重要遗址为保护对象,计划分三期用 10 年时间完成修缮工程。这是历史的幸或不幸呢?   落日黄昏中,站在西关楼外看鸡鸣驿,更显得苍凉和雄浑。想象如今的断墙残垣上,当年是怎样的繁荣兴盛、车水马龙,仿佛听见关外刀客的马蹄声急驰而过,又似乎看见风尘仆仆的驿卒,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传递着机要文件…… 。
      

    3***

    2006-02-13 10:21: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