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我朋友患了红斑狼疮,有没有什么特效的的治疗方法,中医、西医、土方子都好,拜托各位帮帮忙!
l*** | 2004-12-13 22:55:41

好评回答

2004-12-25 19:18:20
扬*** |2004-12-25 19:18:20 77 22 评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7方  
 

 
 
 
方剂1 
生石膏、银花炭各15-30克,绿
豆衣30克,玄参、炒白芍各12克,
炒知母、炒丹皮、连翘、寄生、
甘草各10克,琥珀、竹叶各6克,
生地炭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毒热炽盛证 方剂2 
柴胡、厚朴花、陈皮各6克,当归、
茯苓、炒白芍、玫瑰花、白术、
川楝子各10克,干地黄12克,薄
荷3...

查看全部>>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7方  
 

 
 
 
方剂1 
生石膏、银花炭各15-30克,绿
豆衣30克,玄参、炒白芍各12克,
炒知母、炒丹皮、连翘、寄生、
甘草各10克,琥珀、竹叶各6克,
生地炭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毒热炽盛证 方剂2 
柴胡、厚朴花、陈皮各6克,当归、
茯苓、炒白芍、玫瑰花、白术、
川楝子各10克,干地黄12克,薄
荷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肝脾不和证 
方剂3 
生黄芪、鸡血藤各30克,大生地
15克,炒赤白芍、当归身、地龙、
阿胶珠、炙地鳖虫、绿豆衣、陈
皮各9克,全蝎、川芎、清炙草各
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气阴两虚证 方剂4 
羚羊角片3-6克,鲜生地15克,
钩藤、生白芍、茯神、滁菊花、
桑叶各12克,远志、连翘心、琥
珀各6克,竹茹、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肝风内动证 
方剂5 
黄芪15克,茯苓、山药、炒白术、
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川断、
仙灵脾、巴戟天、葫芦巴各9克,
车前子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脾肾阳虚证 方剂6 
黄芪、党参、干地黄、麦冬各12
克、白术、酸枣仁、当归各10克,
茯神15克,远志、炙甘草、广木
香、五味子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心脾两伤证 
方剂7 
野台参、北沙参、元参各30克,
大生地60克,丹皮、赤芍各9克,
当归、广郁金各6克,桃仁、血
竭各3克,红花1.5克,生黄芪
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红斑狼疮气阴两虚证 
 

--------------------------------------------------------------------------------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04-12-23 11:57:59
  •  中药:药用水牛角30g,鲜生地20g,赤芍、丹皮各10g,热盛加黄连3g。阴虚型治宜养阴清热补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各15g,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各10g。热偏盛加黄连3g,脾胃虚明显加党参、黄芪各10g。口服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当病情稳定时,则以六味地黄丸或参芪六味丸加减调治。
     西药:强的松每日5~15mg顿服。井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用药指南:目前治疗SL...

    查看全部>>

     中药:药用水牛角30g,鲜生地20g,赤芍、丹皮各10g,热盛加黄连3g。阴虚型治宜养阴清热补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各15g,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各10g。热偏盛加黄连3g,脾胃虚明显加党参、黄芪各10g。口服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当病情稳定时,则以六味地黄丸或参芪六味丸加减调治。
     西药:强的松每日5~15mg顿服。井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用药指南:目前治疗SLE虽有激素等暂可控制急性病情,但副作用大,且不能改变本病的转归。为此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 | 2004-12-23 11:57:59 76 25 评论
    0/300
  • 2004-12-21 16:29:33
  • 我脚内侧对称长了两个拇指大小的圆形红斑,并有低烧现象,会是红斑狼疮吗?
    窈*** | 2004-12-21 16:29:33 47 31 评论
    0/300
  • 2004-12-14 20:02:06
  •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以关节肌肉、皮肤、肾脏等为主要累及组织或器官。
    
      近年来由于从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证实了本病免疫学上一系列变化或畸变,将它作为结统组织病,有异常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确切证据,并确定是“免疫复合病”的原型,因为免疫复合体的抗原多是自身抗原,因此SLE可认为是一侵犯很多...

    查看全部>>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以关节肌肉、皮肤、肾脏等为主要累及组织或器官。
    
      近年来由于从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证实了本病免疫学上一系列变化或畸变,将它作为结统组织病,有异常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确切证据,并确定是“免疫复合病”的原型,因为免疫复合体的抗原多是自身抗原,因此SLE可认为是一侵犯很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
    
      SLE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然而是否为单一因素引起值得考虑。本病可能是多因素综合征,因为第一,SLE可能是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共同发病机制的表现;第二,病因学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三,SLE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疾病,是各种不同病原物质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之组合。
    
      中医无红斑性狼疮病名,但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散见于如阴阳毒、血风疮、颧疡颧疽、面发毒、面游风、日晒疮等记载中。其内脏病变则见于水肿、虚损、喘息、血证、关格等各类证候中。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而致阴阳失调。
    
      中医治疗红斑狼疮在二、三十年前主要是一方一例的个案疗效的报道,以后渐有一定量观察,发展至今常见数百例,甚至上千病例的报道,进而形成专科研究。现代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上不仅大量治疗慢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治疗一些危症、急症、重症的红斑狼疮。现代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实际有效处方不少,十多年来也作了一些方剂药理和临床的实验研究。并且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故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医近年来对红斑狼疮的认识和治疗研究做一个归纳总结。
    
    
    很多狼疮性肾炎病人非常关心自己的饮食问题。的确,饮食的好坏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影响。
      由于狼疮性肾炎致大量的蛋白质丢失,每个病人每日平均要丢失2克左右,所以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每日必须补充一些优质蛋白来维持机体的蛋白质平衡。所谓优质蛋白是主要指动物蛋白,如鱼、肉、鸡、鸭等均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决定,可以比平时适当多吃一些,来补充肾脏中丢失的蛋白量,但不能吃得太多,以免不消化。还可以吃一些新鲜蔬菜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千万不要“忌口”。很多人听了谣传,说患了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拼命节食,造成了机体的衰弱,不利于机体的抗病能力。由于肾脏缺血,可使肾脏分泌肾素,激活血管紧张素而产生高血压,同时由于排钠功能的减退,使水钠潴留,更加重了高血压,所以要限制每日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每日在3克左右,同时要补充一些活化的维生素D来帮助钙的吸收。外出时要多穿衣服,注意预防感冒,以免使病情加重。
    红斑狼疮病人应该加强自身护理保健,这对疾病的预后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应使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轻症的病人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如多食高蛋白、富营养的食物,除芹菜、菌类等食物能激发细胞免疫诱发疾病活动外,无需对鸡、鸭、肉、海鲜等忌口,注意休息,夜间睡足8小时以上,午后小憩1小时左右。有光过敏病人出门应避免日光晒。对红斑狼疮有不同表现者可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
      (1)面部红斑:应保持面部清洁,经常用清水洗脸,用30℃左右的温水湿敷红斑处。忌用碱性肥皂、劣质化妆品等。
      (2)口、鼻粘膜溃疡: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清洁口腔,用软牙刷刷牙,局部用碘甘油等涂抹。
      (3)脱发:用温水洗头,边洗边按摩头皮。
      (4)长期卧床:应注意防止发生褥疮,多翻身,局部保持清洁,拍背以利痰液咳出,注意大小便的变化。
      (5)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大便发黑、皮肤痤疮、髋关节痛、视线模糊等,应及时向负责医生反映,采取措施。
      总之,良好的护理对红斑狼疮的病情发展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起到药力所不能达到的效用。
    
    
    麻*** | 2004-12-14 20:02:06 72 24 评论
    0/300
  • 2004-12-13 23:01:09
  •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因此红斑狼疮历来是皮肤病学研究的重点。另外,也有人主张将SLE归在风湿病范畴,...

    查看全部>>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因此红斑狼疮历来是皮肤病学研究的重点。另外,也有人主张将SLE归在风湿病范畴,随着人们对红斑狼疮的日益重视,对红斑狼疮不断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必将对其诊断与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病病情缠绵,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光敏感,血液中有很多自身抗体等为本病特征。有研究显示SLE的患病率在10~100/10万人,而SLE患者亲族中患病率可达到0.4%~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约7~10∶1)。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20~40岁的发病者占病人总人数的47.5%,平均发病年龄27~29岁。性别比例与年龄明显相关,老年人、幼儿的女性与男性比例较低,为2.3∶1。黑人比白人的患病率高。 近10年来,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暴发型并迅速死亡的病例已很少见,多数病人的病情呈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时间的完全的自行缓解,有些病人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恢复。特别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疗法的结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中医药的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本病合并症常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使本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红斑狼疮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与当地人群的经济及医疗水平有关,目前我国红斑狼疮的10年存活率可达到84%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
    
     
    
    红斑狼疮病名的由来 
    
      1、 狼疮(LUPUS)一词来自拉丁语,含意是在患者颧部或相关区域皮肤出现顽固难治和具有破坏性的损害,造成毁容,从而使 面 容变形,好象狡猾的狼。
      2、 直到19世纪中期,有一个叫卡森拉夫的医生才正式使用“红斑狼疮”这一术语,实际上指的是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盘状红斑狼疮,现代医学叫做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它主要好发于面部,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色素改变,使面容毁坏,顽固难治,像狼咬的一般。故有其名,形容和命名还是比较恰当的。
      3、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步增加,人们又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系统性红斑狼疮除皮肤损害外,重点具有各种内脏损害,包括肺、脑、心、肝、肾等。起病比较骤急,病情容易多发,发作比较凶险,犹如狡猾的狼,出没无常。
    
                                       
      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什么病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能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在患者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种自身抗体。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另一类称B淋巴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体液免疫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功能相辅相成,保持功能上的平衡。在某些外界(或)人体内部因素作用下,例如病毒感染、日光曝晒、精神创伤、药物、妊娠等,使两类细胞的功能失去平衡,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从而产生多种抵抗自身组织的抗体。例如抗核抗体,这种抗体可与人体自身组织,如皮肤、血管、心、肝、肾、脑等脏器发生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损伤,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如各种皮疹、蛋白尿、关节疼痛、脏器功能损害等,由此而发病。
    后来由于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证实了本病免疫学上一系列变化或畸变。虽然迄今为止仍未能完全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但本病有异常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确切的,将它作为结缔组织病,并确定是“免疫复合病”的原型,已得到公认。
      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由于免疫反应超过一定程度而引发的病变。因此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患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地区差别较大。据估算,我国大约有一百万SLE患者,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过去,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SLE患者死亡率很高,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甚至把它和癌症相提并论。近20年来,由于临床免疫学的飞速发展,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不再是难题。大多数患者只要得到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坚持长期随诊的,病情多能控制住,生活得很好,很多人还组织了幸福的家庭,生儿育女,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SLE患者的10年存活率达84%以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早期表现? 
    
      SLE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皮肤、肌肉、骨骼、心、肺、肝、脾、肾、脑、眼、鼻、耳、牙齿、头发均可出现病变。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关节肿痛、肌肉酸痛、体重减轻、脱发、面部红斑、指端红疹、手足遇凉后变白或变紫、反复口腔溃疡、浅表淋巴结肿大、经期出血不止、皮肤紫癜、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头痛、幻觉、幻听、木僵状态、顽固性腹泻、呕吐、黄疸、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出现胸水、心包积液等。
    
                                       
      SLE的治疗原则 
    
      活动期应积极治疗,使其缓解;缓解期应调整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患者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要听从医嘱,要充分休息,要精神愉快,要合理饮食,要定期复查。 五不要:不要乱用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阳光曝晒,不要道听途说,不要突然停药。医务工作者们正在努力研究,寻找其发病的原因。相信不久的未来,SLE会有彻底治愈的一天。 
    
    
                                         我国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如何? 
    
      在1985年全国风湿病会议上,上海风湿病学会受全国风湿病学会的委托,应用电脑和现代免疫技术相结合制订出13条红斑狼疮诊断标准(见表2),并经国内27个不同地区医学院校或省级医院验证通过,该方法适合我国对早期或者不典型红斑狼疮的诊断,目前已被普遍应用,并且在1987年被正式作为我国红斑狼疮诊断标准而载入大专院校医学教科书。  我国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2.光敏感 x10’/升或溶血性贫血
      3.口腔粘膜溃疡
      4.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
      5.胸膜炎或心包炎
      6.癫痫或精神症状
      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
      8.白细胞少于4x10’/升或血小板少于100
      9.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1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阳性
      11.抗Sm抗体阳性
      12.O降低
      13.皮肤狼疮带试验(非皮损部位)阳性或肾活检阳性
      符合上述13项中任何4项者,可诊断为红斑狼疮。 
    
    
                                         何谓狼疮细胞? 
    
      用检测狼疮细胞来诊断红斑狼疮已沿用了许多年,过去认为是特异性的诊断,随着对红斑狼疮的认识,现在已有新的观点。它并非高度特异,可出现在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等多种风湿病中,但在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可高达40%一70%。  那么狼疮细胞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种种原因,机体产生了抗细胞核蛋白的抗体,它和核蛋白结合后形成一种复合物,可被人体内的多核白细胞吞噬,这种吞噬了复合物的白细胞就称为狼疮细胞。我们可以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找到,一般要检查多次才能在一些活动性红斑狼疮病人血中找到。  目前这一检查方法很少应用,已逐渐被抗核抗体检测等临床上敏感的试验来代替。 
    
                                       
    
      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有哪些?
    
      临床上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皮质激素造成的副作用主要反映在:
      1、 长期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可以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型肥胖、满月面容、多毛、无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上称之为库欣综合征。这些症状可以不做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逐渐消退,数月或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配用降压、降糖药物,并给予低压、低糖、高蛋白饮食及补钾等对症治疗。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要慎重应用皮质激素。
      2、 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并且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因此,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大或扩散,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灶扩散。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是否有诱发感染现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除妨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外,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4、 神经症状:可发生激动、失眠,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诱发
    癫痫发作
    。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   5、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该类药物,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负反馈作用,而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或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一旦遇到应激时,如出血、感染,则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或发生低血糖昏迷。   6、 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应用 激素类药物,症状基本控制时,若减量太大或突然停药,原来症状可很快出现或加重,此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这是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或症状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处理措施为恢复激素用量,待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 我们认为,这些临床出现的副作用,激素单独使用时较为常见,如果在应用激素的同时,配合以具有拮抗激素副作用的中药,这些副作用是可以减轻的,甚至消弭于无形的。
    小*** | 2004-12-13 23:01:09 79 2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